基础悖论

基于逻辑的哲学体系永远无法解释其基础悖论,其中的一个例子就是相对主义者的信念 "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 这一命题只有在它在任何时候都成立的条件下才成立,这就使 "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 成了绝对真理。如果有绝对真理的存在,那么一切事物就不是相对的。所以,"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 这一说法实际上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说法。

因此,如果 "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 这一说法成立,那么相对主义必定是错误的,因为这一说法决不是相对的。当然,这是可以修正的,将其说为 "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 本身就是相对的 (即它并不永远成立),也就意味着有些事物不是相对的。所以,这就再次证明相对主义是错误的。因此,相对主义者必须相信 "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 这一基础命题,即使它建立于逻辑矛盾的基础之上。因为人类是有限的,我们的理解是有限的,所以每一种世界观最终都建立在信心的基础之上。

其它基础悖论的例子有佛教的信念:终极现实就是没有现实。既然这一基本原则在逻辑意义上是无法解释的,那么接受它的唯一方式就不是逻辑,而是信心。

同样,唯物主义者相信 "唯一真实的东西就是物质"。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唯物主义者 "唯一真实的东西就是物质" 的观念必须是物质的。但是,观点一定不可能是物质的。因此,"唯一真实的东西就是物质" 的基础前提只有在这一非物质说法是真实的情况下才成立。如果它是真的,就与其基础前提相矛盾了。

佛教徒和唯物主义者都无法满意地从逻辑上解释这些悖论,只能接受它们是真实的,并在这些预设之上建立说法。

圣经本身的阐述就并非建立在人类的逻辑之上,而是以 "起初神" 作为开篇。它论到我们试图要理解神:

"深哉,神丰富的智慧和知识!他的判断何其难测!他的踪迹何其难寻!谁知道主的心?谁作过他的谋士呢?谁是先给了他,使他后来偿还呢?因为万有都是本于他,倚靠他,归于他。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远。阿们!"(罗马书 11:33-36)

神回答摩西想要知道祂名字之请求的答复是:祂的名字是希伯来文意为 "我是" 的单词,它也可以解释为 "存在"。神是一切存在的开端,其中包括理解。因此,如果神是理解的开端,那我们就应当期待神不会受到人类理性的约束。神具有悖论性,但并非不合逻辑,因为神是一切存在的定义。"一切存在"都根植于神的存在。

圣经的基础悖论与其它世界观相矛盾。圣经将神自己描述为基础悖论:一位既是一位又是多位的神;一位既是完全神又是完全人的神;一位超越解释的神。所有的解释都源于神,而非反向而为之。

既然神具悖论性,神又创造了万物,那我们就应当期待,从我们的角度出发,现实也会是具有悖论性的,而且事实的确如此。

比如,在物质领域,物理学家相信,大多数存在的事物必须由无法看见、无法测量的事物来解释 (一个他们称之为 "暗物质" 的概念)。

同样,大多数 (若不是全部的话) 圣经属灵真理可以说是具有悖论性。比如,耶稣说,我们通过舍弃生命来获得生命 (马太福音 10:29;16:25)。耶稣是完全的人,也是完全的神,这是人类无法理解的。

此外,圣经描述神对万物具有完全的主权,而同时也清楚地表明人类拥有真正的选择,为这些选择他们将负有责任。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enhance your browsing experience and provide personalized content. By continuing to use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 as described in our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