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

马太福音 27 解经注释

请选择一段

马太福音 27:1-2 含义

马太总结了耶稣第三次正式的宗教审判。他说审判发生在早上,并告诉我们审判结果判处耶稣死刑。预定的审判结束后,耶稣立即被带到罗马总督彼拉多面前。这一事件被称为耶稣的日出审判。

马太福音 27:3-5 含义

犹大的悔恨:耶稣被判刑后,犹大后悔自己的背叛,并试图归还三十块银币。祭司长们拒绝接受。犹大把银币扔在他们脚下,逃跑后自杀。

马太福音 27:6-10 含义

马太报道了祭司如何处理犹大留在圣殿的贿赂金。祭司们将犹大归还的血钱放入圣殿金库是违法的,因此他们用这笔钱购买了陶工的田地,这块田地成为了陌生人的埋葬地。马太解释了祭司如何用归还的血钱购买“陶工的田地”,这笔钱原本是支付给背叛弥赛亚耶稣的犹大的,这实现了关于耶路撒冷毁灭的四个预言。

马太福音 27:11-14 含义

彼拉多第一次会见耶稣并首次宣称自己无罪:公会不准亲自处决耶稣,因此一大早就把耶稣带到彼拉多面前,接受罗马(或民事)审判。彼拉多调查耶稣是否犯有叛乱罪。当彼拉多问他是否是犹太人的王时,耶稣回答说:“你说得对。”犹太人继续提出指控,但耶稣没有回应。耶稣的沉默让彼拉多感到惊讶。这一事件是耶稣民事审判第一阶段的一部分。它被称为耶稣在彼拉多面前的提审。

马太福音 27:15-16 含义

马太插话告诉读者,罗马总督在逾越节为犹太人执行了一个习俗。这个习俗是释放一名囚犯。马太提到,当时罗马有一个臭名昭著的囚犯,名叫巴拉巴。彼拉多后来利用这个习俗和囚犯巴拉巴作为筹码,试图释放耶稣,而总督知道耶稣是无辜的。马太的插话将他对耶稣民事审判第一阶段的叙述分为:“耶稣在彼拉多面前受审”,以及耶稣民事审判第三阶段。第三阶段称为:“彼拉多的审判”。

马太福音 27:17-18 含义

“逾越节赦免”:彼拉多第二次试图释放耶稣。彼拉多让众人选择他通常会释放哪个囚犯:臭名昭著的囚犯巴拉巴或被称为基督的耶稣。马太指出,彼拉多这样做是因为他知道犹太人出于嫉妒而指控耶稣。马太福音 27:17-18 开始了马太对耶稣民事审判第三阶段的记述。这一阶段被称为:“彼拉多的审判”。

马太福音 27:19 含义

彼拉多妻子的噩梦:耶稣民事审判期间,彼拉多的妻子给他发了一条消息。罗马总督坐在审判席上时收到了这条消息。这条消息是让彼拉多不要参与耶稣的定罪或处决,因为他的妻子前一天晚上做了一个关于这个义人的噩梦。这一事件是耶稣民事审判第三阶段的一部分。这一阶段被称为“彼拉多的审判”。

马太福音 27:20-22 含义

群众选择巴拉巴:彼拉多提出用总督的“逾越节赦免令”来对付耶稣,群众对此的反应是向他大喊,要他把巴拉巴交给他们。巴拉巴因叛乱和谋杀而被监禁。彼拉多想释放耶稣,并试图再次说服群众,但他们不断喊道——“钉死他,钉死他!”这一事件是耶稣民事审判第三阶段的一部分。这一阶段被称为:“彼拉多的审判”。

马太福音 27:23 含义

群众让彼拉多屈服:当群众高喊“钉死他!”时,彼拉多问了他们两个问题,让他们从杀害耶稣的狂热中回过神来。彼拉多问他们:“为什么要钉死他?他做了什么坏事,值得受到这样的惩罚?”群众无视他的问题,继续高喊——“钉死他!”这一事件是耶稣民事审判第三阶段的一部分。这一阶段被称为:“彼拉多的审判”。

马太福音 27:24-25 含义

彼拉多洗手:彼拉多第六次试图释放耶稣:彼拉多得出结论,他无法取胜,一场暴乱即将爆发。但他对钉死耶稣感到非常不安,他坚信耶稣是无辜的。他试图通过在水中洗手并宣布自己无罪来公开赦免自己的任何错误行为。就犹太人而言,他们迅速向总督保证,耶稣的血不会落在彼拉多身上,而是落在他们和他们的孩子身上。这一事件是耶稣民事审判第三阶段的一部分。这一阶段被称为:“彼拉多的审判”。

马太福音 27:26 含义

彼拉多的判决:马太总结了耶稣民事审判的三个主要结果。它们是:巴拉巴被释放;耶稣被鞭打;耶稣被交给群众,要求钉死在十字架上。这段文字是马太对耶稣民事审判第三阶段司法程序叙述的总结。这一阶段被称为:“彼拉多的审判”。

马太福音 27:27-30 含义

鞭打和嘲弄耶稣:彼拉多第三次试图释放耶稣:马太记载了罗马士兵在民事审判期间如何虐待和残忍地嘲弄耶稣。在他们鞭打他之后,士兵们将他打扮成一个可笑的国王,穿着长袍,戴着荆棘冠冕,拿着芦苇权杖。他们假装向“犹太人之王”致敬,用“权杖”殴打他,向他吐口水。这段文字是马太对罗马士兵对耶稣的身体和社会虐待的描述。它发生在耶稣民事审判的第三阶段。这个阶段被称为:“彼拉多的审判”。

马太福音 27:31-32 含义

耶稣被剥去戏弄者的长袍,重新穿上自己的衣服。他被带走钉上十字架。离开总督府后,古利奈人西蒙被迫为耶稣背十字架。

马太福音 27:35 含义

罗马士兵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等待他死后,他们抽签瓜分耶稣的衣服。这是为了应验弥赛亚的预言。

马太福音 27:36-38 含义

耶稣头上的铭文列出了他被钉上十字架的罪名。铭文上写着“犹太人之王”。耶稣两边各有两个强盗,他们和他一起被钉上十字架。这是弥赛亚预言的应验。

马太福音 27:39-44 含义

马太列出了嘲笑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三群人。这些人分别是路过的人、宗教领袖和与耶稣一起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强盗。马太记录了他们嘲笑耶稣时说的一些话。其中一些话是弥赛亚预言的应验。

马太福音 27:45 含义

耶稣被钉上十字架那天,正午至正午之间,黑暗笼罩了整个大地。马太对耶稣受难日黑暗的简单而真实的描述不仅意义丰富,而且应验了十几个甚至更多的预言。

马太福音 27:46 含义

经过三个小时的黑暗,耶稣呼喊道:“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你为什么离弃我?”这句话引用了诗篇 22,预言了弥赛亚的苦难。耶稣的呼喊也是福音书中对他在十字架上承受世人罪孽的苦难最清晰的描述。

马太福音 27:47-49 含义

马太福音指出了站在那里的一些人对耶稣在上一节所说的话的误解。他们以为耶稣是在呼唤先知以利亚来拯救他,而不是在向上帝呼喊。其中一个人给耶稣端来了酸酒,从而应验了诗篇 69:21 中的第二个预言。旁观者好奇或蔑视地等待着,想看看以利亚是否会来救他下十字架。

马太福音 27:50 含义

耶稣大声呼喊,灵魂便离开了。耶稣的死,使福音得以传播。

马太福音 27:51-53

马太记载了弥赛亚耶稣死时发生的四件引人注目的事件。

马太福音 27:54 含义

负责监督耶稣受难的百夫长和随行的其他士兵看到耶稣受难时发生的地震和类似事件后非常害怕。他们承认耶稣确实是上帝之子。这一事件有时被称为“百夫长的忏悔”。

马太福音 27:55-56 含义

马太福音记载,有许多妇女目睹了耶稣受难和死亡。这些妇女是耶稣的长期追随者和支持者,来自加利利。马太福音指出了其中三位妇女:抹大拉的玛利亚、雅各和约瑟的母亲玛利亚,以及雅各和约翰的母亲。

马太福音 27:57-61 含义

耶稣的埋葬:马太解释了弥赛亚的遗体是如何在安息日之前匆忙埋葬的。一位名叫约瑟的亚利马太富人去见彼拉多,请求归还耶稣的遗体,彼拉多同意了。约瑟用干净的亚麻布包裹了耶稣的遗体,放在附近的坟墓里,并在遗体前滚了一块大石头。抹大拉的马利亚和另一个马利亚看到了耶稣遗体的安放地点。马太的解释也参考了以赛亚书 53:9 中的弥赛亚预言。

马太福音 27:62-66 含义

守卫坟墓:耶稣被钉十字架后的第二天,密谋杀害他的宗教领袖们仍然忧心忡忡。他们回想起耶稣曾声称三天后他将从死里复活。他们担心他的门徒可能会来偷走他的尸体,并谎称他确实从坟墓中复活了。如果他们这样做,那么耶稣运动可能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更具威胁性、更难以阻止。因此,他们请求彼拉多守卫坟墓三天。彼拉多允许他们尽其所能守卫坟墓,他们也确实这样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