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福音 12 解经注释
请选择一段
耶稣分享这个寓言是为了揭示人们对上帝的使者以及最终对上帝的儿子的持续拒绝,同时也是为了宣告上帝的主权计划,将被拒绝的救世主高举为他的王国的基石。
宗教领袖们秘密计划让耶稣闭嘴,但是由于害怕民众,他们只好停下来并离开。
耶稣揭露了虚伪的动机,肯定了纳税的合法性,并提醒每个人,上帝的事物不可撤销地属于统治一切的天父。
耶稣纠正了撒都该人关于女人结过多次婚的问题,教导说婚姻在天堂不会继续存在,并通过引用上帝与族长的永恒关系来肯定复活的真理。
真正的信仰的本质是至高无上地爱上帝和无私地爱人,超越一切外在的虔诚象征。
耶稣宣称弥赛亚是大卫的主,也是他的后裔,揭示了基督的神性。
耶稣警告人们不要陷入虚伪的破坏性陷阱,呼吁他的追随者追求谦卑和真诚的奉献,而不是追求人们的认可。
即使是出于对主的爱而给予的最小的礼物,当它发自一颗顺从和信仰的心时,也能超越最大的奉献。
马可福音第十二章延续了耶稣在公元30年左右被钉十字架前最后一周在耶路撒冷的传道事工。他首先讲述了一个佃农的寓言,他们拒绝向地主偿还应得的债,甚至杀死了被派去讨债的爱子。耶稣将这些佃农比作那些拒绝他并密谋杀害他的宗教领袖。这个寓言呼应了旧约圣经中关于先知的警告,表明上帝的选民如何一再抵挡他的使者,最终拒绝了弥赛亚本人(以赛亚书5:1-7)。
一群法利赛人和希律党人就纳税的事质问耶稣。他们质问耶稣纳税给凯撒是否合法,是想陷害他。耶稣回答说:“凯撒的物当归给凯撒,神的物当归给神。”(马可福音12:17)耶稣的回答彰显了祂揭露敌人虚伪的智慧,也揭示了承认世俗权威的属灵原则,同时牢记所有生命最终都属于神。在历史上的这个时期,提比略·凯撒(公元14年至37年在位)统治着罗马帝国,他的钱币上刻着他的肖像,这强化了耶稣关于人人应得的回报的观点。
撒都该人否认复活,于是设下了一个令人费解的场景来试探耶稣。耶稣纠正了他们的误解,提醒他们上帝的大能,并指出圣经中说,那些从死里复活的人“好像天上的天使”(马可福音12:25)。紧接着,一位文士问耶稣最大的诫命是什么。耶稣引用犹太教的《施玛篇》来回答:“以色列啊,你要听!主我们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全心爱主你的神……又要爱人如己……”(马可福音12:29-31)。他将对上帝的虔诚与对他人的爱联系在一起,而这一原则在基督身上得到了实践和体现(参见罗马书13:8-10)。
马可福音第十二章的结尾,耶稣挑战了弥赛亚仅仅是大卫子孙的普遍理解,并从圣经中证明弥赛亚也是大卫的主(马可福音12:35-37)。这肯定了耶稣的神圣儿子身份和使命。在马可福音——乃至圣经——的更广阔背景下,这一教导强调了上帝的救赎计划超越了当时的政治期望。耶稣既是大卫应许的后裔,又是上帝的儿子,这为理解祂的牺牲和复活提供了基础。马可福音第十二章强调了承认耶稣的权柄、全心全意爱上帝以及忠心效忠祂的国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