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出埃及记 33:1-6 解释

第 33 章以耶和华命令摩西告诉百姓离开西奈山,开启他们应许之地的旅程作为开始。祂会藉着使者引导他们,并且确保他们胜利地攻取那地。当百姓听见耶和华不会在他们中间带领他们时,就去哀哭,不再妆戴首饰。

百姓的罪已经因神的恩典得以解决,是时候继续前行了。耶和华已经应许摩西,会藉着祂的使者间接地带领他们 (出埃及记 32:34),而且他们需要继续旅程。因此,耶和华吩咐摩西说:现在……要从这里往那地去。"往…去" 的字面意思是 "去,上去",给出立即离开的紧迫感。他们不应在他们的失败之地西奈山继续逗留。耶和华吩咐摩西和以色列人,就是 [摩西] 从埃及地所领出来的百姓 (出埃及记 32:7)。

他们的目的地和以前一样——我曾起誓应许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说:'要将迦南地赐给你的后裔。

应许之地是神通过无条件之约赐予以色列的。在祂的信实中,神已经将那地赐给亚伯拉罕,作为忠心服侍的赏赐,因为亚伯拉罕行了神所吩咐的事 (创世记 12:1-3)。恩赐是以从神来之应许的形式出现,亚伯拉罕的后裔会继承那地为业 (创世记 15:7-20)。现在是时候让亚伯拉罕从以撒 (应许之子) 而出的后裔承受那地,成就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

尽管百姓违背了与祂的盟约,耶和华仍以祂无限的怜悯恢复了该盟约,准备给第一代人从埃及奴役中获救的机会,以成就祂对亚伯拉罕的应许,使他们得胜且承受那地 (创世记 15:18)。在创世记 15:16 中,神已经应许说亚伯拉罕后裔中的第四代,在为奴四百年之后返回迦南之地 (创世记 15:13)。然而,神并没有在创世记 15 章具体说明到底是哪一代人会承受那地,只是说神会将那地赐给亚伯拉罕的后裔,从尼罗河到幼发拉底河 (创世记 15:18)。还没有任何一代人承受了神全部的赐予,所以它还是要留给将来的世代。

耶和华带领百姓的方式将会发生重大变化。耶和华准备差遣使者,而非自己带领以色列人。这使者 (或 "天使" ) 与出埃及记 23:20-23 所应许的有着不同的角色。那里,使者作为百姓的守护者,是恩典的供应。这位使者是降级的,因为这使者代替耶和华在祂百姓中间的同在。

正如出埃及记 23:20-23 所应许的,耶和华再次应许要撵出迦南人、亚摩利人、赫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就是当前应许之地迦南地的居民。祂依然想要祂的约民到那流奶与蜜之地 (3 节),也就是肥沃多产之地,使人可以喜乐地生活。这一切的可能是因为耶和华恩慈地将它应许给以色列人。祂要确保他们可以成功地赶逐这些外邦的剥削民族,并以敬拜赐他们土地之恩慈的神,来建立自己的家园 (迦南地普遍的剥削行为见利未记 18 章)。然而,正如我们当看到的,为要获取这一应许的祝福,百姓要有所扮演的角色。如果百姓顺服,为这地而战,信靠神为他们提供应许的拯救,主神就会赶出当前的居民。

消极的一面是耶和华告诉他们:祂自己不同你们上去 (3 节)。耶和华会和他们去,但祂不会住在他们中间。原因是他们是硬着颈项的百姓;耶和华说,祂若在他们中间的话,恐怕去往应许之地的路上把他们灭绝。这是神对摩西说祂想要除灭百姓的后续宣告,因他们敬拜金牛犊毁约,神要从摩西重新开始,兴起下一代承受祂应许给亚伯拉罕的地土 (出埃及记 32:7-10)。神清楚地向百姓表明,他们与祂的关系处于刀刃上,而且祂对他们充满怜悯,赐他们一个缓冲区,藉着使者走在他们前面。

以色列人得知耶和华不住在他们中间就忧伤:百姓听见这凶信,即耶和华不再在他们中间,他们就悲哀,也没有人佩戴妆饰。他们知道自己已经犯了耶和华眼中看为可怕的罪行,而且正在承受自己糟糕选择的不利后果。这似乎是一个递进,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有后果的。然而,正如我们所见,他们所学习的功课并没有持续太久。

神保持距离的原因清楚地告知他们:因为你们是硬着颈项的百姓。这百姓固执、任性、倾向于做自己想做的事 (随从自己的私欲),而非他们需要做的——即因信靠神会把他们最大的利益放在心上而顺服神。他们是硬着颈项的,就像牛拒绝回应主人的带领一样。这情形太可怕,以至耶和华宣告,我若一霎时临到你们中间,必灭绝你们。因此,耶和华不在他们中间的事实是一个恩典之举,因为祂同意不灭绝他们。神当然不会失控自己的脾气,但神确实会因不义而发怒 (罗马书 1:18-27)。在此神所表达的是:百姓处于试用期。

这个原则贯穿整本圣经。神给百姓许多做智慧选择的机会,但是在某些时候,机会之窗关闭,百姓会受到惩罚。这正是对第一代人的情况,在他们试探神 "十次" 之后,失去自己进入应许之地的机会 (民数记 14:22)。就忠心服侍奖赏的问题而言,新约信徒会经历相似的结局。有致死的罪,会终结在世上忠心服侍的机会 (约翰一书 5:16;11:30)。希伯来书也清楚地表明,到某个节点,对知道真理且自愿违背的信徒而言,会失去悔改的机会,而且他们的行为会像草木禾秸一样被烧毁 (希伯来书 6:4-7;哥林多前书 3:11-15)。

以色列人悲哀之后,耶和华命令他们要把身上的妆饰摘下来,使我可以知道怎样待你们妆饰 (首饰) 是从埃及人那里获得的,是以色列在出埃及前掠夺的 (出埃及记 12:35-36)。耶和华命令他们摘下首饰可能是一个试验,要看他们是否真的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而难过,或者他们会继续戴着而再次悖逆。考虑到他们的悖逆是以埃及风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即以性淫乱和狂欢来敬拜金牛犊,那么看他们是否会放弃这些可见的埃及表现,即佩戴妆饰,就是恰当的 (出埃及记 32 章)。

这一次,以色列人顺服了耶和华,从住何烈山以后,就把身上的妆饰摘得干净何烈山是西奈山的另一个名称。"从何烈山以后" 暗示以色列人在去往应许之地的路上再没有戴过妆饰。至少在这件事上,他们将埃及的风俗放弃。我们很快就看到,他们有机会献上这些妆饰来制作帐幕,而不是献上金环做金牛犊 (出埃及记 32:3)。

总而言之,耶和华告诉摩西离开何烈山 (西奈山),并带领百姓进入应许之地。然而, 耶和华和以色列间的关系已经改变了。祂不再直接引导他们或住在他们中间,而是在祂和硬着颈项的百姓间保持隔离。百姓因此难过,意识到他们的损失、悲哀,且按耶和华所吩咐的去行,不再戴埃及人的妆饰。

Select Languag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