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按书卷浏览

耶利米书 23:5-6 含义

耶利米书23:5-6预言,将来有一天,大卫王的后裔将行事明智,在地上行公义。拿撒勒人耶稣就是这位君王,祂的第一次降临部分应验了这预言。基督再来时,祂将在弥赛亚时代以这种方式统治世界。

耶利米书23:5-6是几个所谓“分支预言”之一。其他“分支预言”如下:

  • 以赛亚书 4:2
  • 以赛亚书 11:1
  • 耶利米书 33:15-16
  • 撒迦利亚书 3:8
  • 撒迦利亚书 6:12-13

要了解有关布兰奇预言的更多信息,请参阅《圣经说》文章: “旧约中哪里有关于耶稣将成为拿撒勒人的预言?”

耶利米在犹大南部王国(公元前 627-586 年)动荡的最后几十年中发出预言,宣布复兴的时代即将到来,他说: “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要给大卫兴起一个公义的苗裔。他必掌王权,行事有智慧,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义。” (第 5 节)

开篇那句“看哪,日子将到”是典型的预言,预示着上帝即将施行一项重大的作为。对于耶利米的读者来说,他们正面临着被巴比伦掳去的威胁,以及犹大王朝的崩溃,这句话为他们带来了一线希望。

耶和华的应许是,祂会亲自兴起大卫王(约公元前1010-970年在位)的后裔。耶利米提及大卫,将他的信息与上帝先前在撒母耳记下7:12-16的立约应许联系起来。耶和华在其中起誓,大卫的王朝将永远长存。即使他们现在的国王和土地都处于危险之中,上帝的计划仍然在进行中。

耶利米宣告耶和华说:“我要给大卫兴起一个公义的苗裔。”耶利米借此描绘出一幅温柔的画面:新生命从看似已死或失败的王系中萌芽。这苗裔象征着一位与大卫家系有着真正联系,却又被上帝赋予独特能力,以正直领导的人。

作为耶利米词汇的一部分, “枝子”一词也出现在其他预言中(耶利米书33:15)。枝子的形象象征着复兴王权的活力和应许。由于犹大的王位曾被不义的领袖玷污(耶利米书22:13-17),称这位未来的君王为“义人”,突显了祂将是一位截然不同的君王——一位将体现上帝自身品格的君王。

耶利米的预言与路加福音1章26至30节中宣告耶稣降生的预言之间,有一个有趣的相似之处。天使加百列告诉马利亚——当时她已与大卫家的约瑟订婚——她将怀孕生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将继承“他祖大卫的宝座”(路加福音1章32节)。

这彰显了耶稣既是大卫肉身的后裔(马太福音1:1-16),又是公义统治者,履行了公义苗裔的职责。作为肉身的后裔,祂是大卫王朝的一个苗裔。作为道成肉身的神,祂是公义的。因此,祂是公义的苗裔

耶稣第一次降临,部分履行了大卫之约,建立了一个属灵的国度(约翰福音18:36),并赐给所有相信的人属灵的救恩(约翰福音3:16)。万物从堕落的败坏中完全恢复,等待着祂的再来,那时祂的统治将得到普遍的承认(启示录19:11-16)。

耶利米继续宣告,这位大卫家的君王将以王的身份统治,行事明智,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义(第5节)。耶利米在犹大领袖腐败短视的时代发出预言。耶利米预言一位以敬虔智慧统治,执行真正正义的君王,这与近代的事件截然不同。

希伯来语中“行智慧”的概念是指在敬畏耶和华的指引下,过着有技巧的生活——这在圣经智慧文学中随处可见(箴言1:7)。实际上,耶利米所设想的君王,会按照神圣的标准(公义)而非个人利益来治理国家事务。其结果将是制定有利于整个社会繁荣昌盛的政策,而不是偏袒一方而损害另一方。

这位枝条君王行事明智,秉公行义,也与上帝的根本属性息息相关:祂是公义的审判者,喜爱公平(诗篇33:5)。对于先知的听众来说,他们饱受王室剥削和迫在眉睫的外敌入侵之苦,这些话语本应给予他们极大的安慰。一位智慧公义的统治者会保护弱势群体,并创造一种爱邻舍,互惠互利的文化。这样的领袖将扭转前代君王的剥削方式,并彰显耶和华的心意,祂总是保护弱小的人(申命记10:17-18)。

耶稣在世上的服事也体现了这种智慧与怜悯的融合。祂从年轻时起就“智慧渐长”(路加福音2:52),并在祂的教导中始终倡导公正地对待穷人(马太福音25:35-40)。当天使加百列告诉马利亚她的儿子(路加福音1:26-30)时,他实际上是在宣告这位期待已久的枝子的到来。

尽管许多以色列人预期罗马会被政治推翻,但耶稣表明,祂的第一次降临主要是为了解决人类的属灵困境,而非政治困境(路加福音4:18-19)。祂最终的统治,以第二次降临达到顶峰,将完全实现耶利米的预言,祂将以智慧治理全地。

接下来,耶利米解释说,在他的日子,犹大必得救,以色列必安然居住;他的名将被称为“耶和华我们的义” (第 6 节)。

这一应许预示着犹太民族的复兴及其个人福祉,暗示着国家分裂的状况将得到治愈——犹大以色列自所罗门王(约公元前930年)之后就一直处于分裂状态。先知预言犹大得救,以色列安居。

在历史上的这个时期,以色列北国已被亚述击败并流放。耶利米既预言了犹大南国被巴比伦击败并流放,也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将来,整个国家将得到医治。正如保罗所说:“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罗马书11:26)。这表明,过去造成的分裂,无论是在属灵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将在未来得到医治。

“以色列必安然居住”这句话表明,弥赛亚的统治将以一个安全的时代为特征。外部敌人将不复存在,内部纷争也将消失。这与耶利米预言中人们所经历的截然相反。在他们那个时代,他们居住在一片四分五裂的土地上,敌人四面楚歌。但“支派”的统治将是一个“Shalom”(平安)的时代。

对于最初的听众来说,犹大将得救的宣告很可能被理解为对流放巴比伦的审判的逆转。但它也可以与罗马书11:26联系起来,即“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的时刻。耶利米那一代人要么已经见证了巴比伦毁灭性的围城,要么即将见证。

然而,耶和华在这里谈论的是未来,同样的子民将得到更广泛的拯救,这拯救也是属灵的。尽管世俗的境况看似严峻,但这节经文重申了上帝的首要计划仍然以以色列和犹大为中心,让他们安全地生活在各自的家园,在大卫家谱的合法君王统治下统一起来。

从新约的角度来看,耶稣的生,死和复活开启了救赎,使犹太人和外邦人都能得救(罗马书1:16)。虽然现代以色列国于1948年开启了犹太人重返故土的初步进程,但以色列地缘政治的全面复兴仍有待未来实现。

相信耶稣的人早已在属灵层面上认识到救恩。基督已为信靠祂的人建立了真正的安全(约翰福音10:27-29)。祂的属灵国度包括保护他们免遭罪的终极刑罚,并提供永生(约翰福音3:16)。因此,耶利米的话适用于两个层面:为神所拣选的民族提供属世的安全,以及为所有跟随弥赛亚君王之人提供终极的属灵救恩。这与圣经中预言多次应验的模式相符。

先知以震撼人心的宣告结束了他的异象,宣告他将被称为“耶和华我们的义” (6节)。“耶和华我们的义”这句话强调,君王本身将体现上帝的公义。就耶稣而言,他的名字意为“耶和华是拯救”,表明耶稣是上帝,他将拯救人类脱离罪恶。他将以大卫子孙的身份再来,建立一个物质的弥赛亚王国,成为破碎王朝的新生命苗裔

犹太文化中的名字指向一个人的性格或命运;因此,称弥赛亚为“主[耶和华]我们的正义”意味着他不仅仅是一个遵守上帝律法的人,而且他还是律法的化身,并将正义传授给那些相信他的人。

耶利米使用“耶和华我们的义”这个称号,暗示了人类无法靠自己获得公义的现实(以赛亚书64:6)。唯有借着信心和神的供应——最终在耶稣身上得以成就——罪人才能在圣洁的神面前称义。

使徒保罗后来宣告:“基督耶稣……成了我们的义”(哥林多前书1:30)。耶稣第一次降临时,为罪人因信称义奠定了基础(罗马书3:22-24),从而部分实现了耶利米的应许。在将来的圆满结局中,耶稣永恒的国度将完全彰显这一身份,而公义将定义地上生活的方方面面(彼得后书3:13)。

路加福音1章26-30节中,天使宣告玛利亚的儿子将是大卫期待已久的后裔,这与耶利米关于公义苗裔宏伟应许完美契合。大卫之约的部分应验在基督的第一次降临中可见:祂建立了一个以爱和圣洁治理的国度,接纳罪人进入救赎,彰显了上帝道德的完美。

终有一天,这王权将公开扩展到万物(启示录19:16)。在此之前,耶利米书23:5-6是一个丰富的预言,见证上帝与大卫的古老誓言依然坚定,并且在基督里——耶和华我们的义——我们既有救主,也有永不失败的君王

Clear high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