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马太福音 23:15 含义

在耶稣的第三次灾祸中,他斥责文士和法利赛人试图使人皈依,以提高他们的个人追随者和地位。

马太福音 23:15 在福音书的记载中是无与伦比的。

马太福音 23 章中的第三个祸灾与法利赛人通过传教来传播腐败有关。这祸灾是针对你们文士和法利赛人(第 15 节)。

文士是宗教律师。他们仔细研究律法和传统,为自己制造漏洞,并制定越来越多的规则来控制人民。法利赛人这些宗教习俗的教师。他们领导地方犹太教堂,严格遵守他们和文士对律法和传统的解释。法利赛人镇压任何不遵守规则或敢于违抗规则的人。

掌握立法和司法权力的文士,和充当宗教警察的法利赛人,联合起来,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腐败宗教弊端势力。

耶稣称他们为伪君子。伪君子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演员”。伪君子是指假装是某种人,但实际上却是另一种人。它描述了虚伪的人。耶稣用这个词来形容文士和法利赛人,称他们为宗教骗子。

他之所以在这场灾祸中称他们为伪君子,是因为他们走遍天下,试图引诱一个人皈依犹太教,而且在他们使皈依之后,他们又使他成为比他们更加倍的地狱之子(第 15 节)。

皈依者是从其他宗教皈依的。文士和法利赛人似乎试图从外邦人中将皈依者转变为犹太教信徒。他们很可能试图让居住在犹大和地中海对岸的希腊人和罗马人皈依他们的宗教——因此有这样的说法,你走遍海陆去使一个人皈依(第 15 节)。

犹太教对罗马世界观有几个独特的吸引力。

  1. 一神论:一个神创造、维持和统治世界的概念在智力上优于多神论的琐碎和争吵。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希腊哲学家都是一神论者。
  2. 道德:犹太教义(例如《十诫》)将道德规范植根于客观、适用的标准,超越了异教任意的道德观念。
  3. 意义:犹太教为生命的意义提供了实质性的答案。此外,它还对苦难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救赎愿景。
  4. 稳定性:犹太教因其悠久的历史和抵御征服、流放以及不断变化的时代时尚和潮流的能力而脱颖而出。

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公元 56 年—公元 120 年)抱怨说,罗马皈依犹太教的人“鄙视所有神灵”并“不承认自己的国家”( 《历史》 5.5)。罗马百夫长哥尼流很可能是一名皈依者。他“是个虔诚人,他和全家都敬畏上帝,多多周济犹太人,常常祷告上帝”(《使徒行传》10:2)。后来,当彼得拜访他时,他接受了耶稣为弥赛亚(《使徒行传》10)。

但是文士和法利赛人并没有试图扩大上帝的家庭。他们试图建立自己的追随者。他们的使命不是帮助其他人看到并活出真理。他们只是在膨胀自己的权力和自我。他们所皈依的每一个改宗者都是他们部落的另一个战利品和成员。他们的传教是卑鄙的,是他们坏宗教的另一个例子。他们想成为领导者,而不是带领人们跟随上帝作为他们的领导者(马太福音 23:10)。

然后耶稣严厉斥责了文士和法利赛人,“你们何时劝人归信,就使他作地狱之子,比你们还加倍” (第 15 节)。

短语“地狱之子”最好翻译为“地狱之子” 。地狱是欣嫩谷的希腊名,位于耶路撒冷城墙的正南。它是城市垃圾场,垃圾和动物尸体在这里被焚烧和腐烂。 (要了解有关地狱的更多信息,请参阅我们的棘手话题文章“地狱、地狱和冥界”。)

耶稣经常用地狱作为比喻来对比他的王国的祝福。因此,最好将“地狱之子”一词理解为与耶稣经常使用的短语“王国之子”的对比。从广义上讲,这种表达方式将坏宗教的人,如文士和法利赛人,标记为生活在地狱中,而不是参与弥赛亚统治的管理。这个形象是,有人选择生活在城外垃圾场的肮脏和腐败中,而不是在附近城市的安全和舒适中。现实情况是,世界就像城市的垃圾填埋场和下水道,而王国就像城市。

讽刺的是,文士和法利赛人一边夸耀自己统治着垃圾堆,一边嘲讽和嘲弄上帝的国度。他们只是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居住在地狱之中。说说“凡自高的,必降为卑”(马太福音 23:12)!他们没有谦卑之心,所以他们没有眼睛去看现实。

而且显然,他们所教化的皈依者在吹嘘和嘲弄中更加令人讨厌。也许这是因为皈依者过于热情而缺乏经验。他们为自己的事业而热心,却没有文士和法利赛人的精致礼仪和狡猾。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耶稣说,每个皈依者都是比使皈依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更像地狱之子的原因(第 15 节)。

通过指出法利赛人皈依者的行为,耶稣揭露了他们教义的腐败。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