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马太福音 12:1-8 解释

马太叙述了耶稣和法利赛人之间四次冲突对峙中的第一次。谁掌管安息日:耶稣还是法利赛人?

这一事件的对应福音记载是在马可福音 2:23-28 和路加福音 6:1-5。

在前一章耶稣用暗示确定了他是基督的身份之后,马太继续他有关弥赛亚的叙述。

他以那时一词开始,表明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与先前事件发生在同样的整体间框架中 (马太福音 11 章)。马太使用 "kairos" 一词来描述这一间框架。"Kairos" 意指季节。在这一上下文中,"kairos" 描述的是一段间,而不是一个特定的时刻。

但是,马太强烈指出,这一互动发生在一周的特定一天,安息日。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安息日是神为犹太人分别出来的圣日。安息日是在周末,从第六天的日落开始,一直持续到 24 小时后的日落为止。安息日是休息日,是神所命令要遵守,并通过摩西在十诫中传下来的。旧约多次提到安息日,它是十诫中的第四条。遵守安息日的原始命令见于出埃及记:

"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做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神当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做;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 (出埃及记 20:8-11)

在所有犹太人的习俗中,每周遵守安息日可能是他们最被熟知的独特之处,因为它每周都发生,且包括所有阶层的犹太人在内。他们所有的工作都在一周内的前六天完成,但在安息日所有的工作都要停止,为的是提供安息的空间,这是他们有意休息中敬拜神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节奏在不断地提醒所有犹太人,神是造物主,他们是神的子民。

有一天,耶稣门徒在安息日从麦地经过。门徒和他在一起的事实表明,十二门徒已经受差遣回来了 (马太福音 10:5-15),或者他们是一群广义上的耶稣门徒。在他们经过时,他的门徒饿了。出于自然反应,他们就掐起麦穗来吃

但是法利赛人看见门徒这样做时,就指控耶稣。这表明,法利赛人在跟踪耶稣,跟随他,甚至就像耶稣的门徒跟随一般。他们就对耶稣说:"看哪,你的门徒做安息日不可做的事了!" 从接下来的交流语气来看,法利赛人跟踪耶稣的目的不是要向他学习或学习他的方式。相反,法利赛人似乎已经设立了一个目标,要故意破坏耶稣和他的教导。

在此刻,法利赛人控告耶稣的主要目的是攻击他的可信度。他们的论点是,因为门徒违背了他们安息日的习俗 (在耶稣的认可下),这就暴露了耶稣要么是一个骗子,要么至少是一个低劣的拉比。这一控告是严肃的,因为遵守安息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旧约被视为是没有协商余地的。神提到导致犹大被掳巴比伦的罪行之一就是他们忽略了安息日 (耶利米书 17:19-27)。

法利赛人不仅控告耶稣违背安息日,也被他所冒犯。他们并没有因耶稣的门徒在安息日违背神的律法而被冒犯 (他们并没有违背)。法利赛人被冒犯是因为耶稣的门徒违背了他们自己有关安息日的法规(他们的确违背了)。但在法利赛人的冒犯之下是他们危险的错误假设,即他们的规条就是神的律法。法利赛人已经很危险地将自己放在神的位置。

这事是如何发生的呢?

简言概之:逐渐。当犹太人从巴比伦被掳回归后,他们对神的律法有了一个全新的敬畏 (尼希米记 8:8)。在命令和习俗中,犹太人更为严苛遵守的是安息日;而且,在恢复这一遵守方面,尼希米发挥了重要的角色 (尼希米记 12:15-22)。但是,尼希米只是恢复了对神律法的遵守,其他人后来添加了人为的法令。在随后的数个世纪中,宗教规条成倍增加。法利赛人在推进这些规条方面名列前茅。他们设立新遵守条例的逻辑理由很可能是作为一种额外的防范措施,以保护犹太人免遭接近犯罪的地步。考虑到犹太人已经因未遵守安息日和其它罪行负上了巨大的代价 (历代志上 9:1),这是可以理解的。通常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规条成为了机构权力的来源,而最初的意图成为了次要。遵循这些规条变得比它原本要支持的律法更为重要。它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代替摩西律法的律法主义。所以,更为讽刺的是,它导致了另一种违反安息日律法的形式,是耶稣将要指出的一点。机构作为一种保护手段而被建立是一种常见现象,但他们最终更关心的是维持自己的权力和影响。法利赛人似乎就是这样。

主后第三世纪,在巴比伦被掳之后发展起来的许多改革被编撰在犹太人的米示拿中,将口头传述转化为书面形式。但是口述传统在耶稣时代已经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力,通常被描述为 "古人的遗传" (马太福音 15:2)。但是,即使这些传统开始的目的是为了尊荣神,但他们的规条却在实践中取代且有效地废除了神的原始诫命 (马太福音 15:6)。他们的焦点已经从跟随神转向了保持和提升自己的重要性、声望和权力。

理解到法利赛人的控告和攻击,耶稣重塑了这一问题。

法利赛人发出攻击,控告耶稣的门徒做安息日不可做的事了。耶稣用一个故事和主张做了回应,问了他们一个反问句,并使用了一个有趣的表述:…… 你们没有念过吗当然,精通圣经的法利赛人一定读过经上记着大卫和跟从他的人饥饿之时所做的事。当大卫和他忠心的同伴们逃离扫罗时,来到祭司亚比米勒那里,寻求帮助。他们饥肠辘辘,但亚比米勒却没有寻常的饼给他们,只有一些陈设饼这饼不是他和跟从他的人可以吃得,惟独祭司才可以吃。但亚比米勒为大卫和他的朋友们提供了圣,只要他们有足够长的时间没有性关系即可。大卫和跟从他的人已经戒性有段时间了,祭司就给了他们圣吃。这个故事出现在撒母耳记上 21:1-6。

圣经并没有因这一行为谴责大卫,也没有谴责亚比米勒。通常这一举动是不被许可的,但由于大卫的身份 (受膏的以色列王) 和他公义地追求呼召的绝望处境,这一例外就被允准了。通过引述这一案例,耶稣法利赛人显明,经文如何留有恩典的余地。神律法的意图是一种益处,而非重担。虽然它是绝对的,但也有等级层次,爱人和关心人永远都高于单纯的服从。作为弥赛亚,耶稣也是受膏的君王;也公义地顺从自己的呼召;也被赋予特权例外于法利赛人安息日习俗。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只是在摘取和食用麦穗,并没有商业化地收割。这与大卫的故事有着必然的关系,因为大卫的故事是关于生存的;人需要吃东西。

耶稣接着问了一个反问句:再者,律法上所记的,当安息日,祭司在殿里犯了安息日还是没有罪,你们没有念过吗这来自利未记 2:1-3 和 6:14-18。这两段经文都描述了献给耶和华的素祭。素祭在安息日被献时,在执行献祭的过程中,祭司必须烹煮谷物,严格来讲这是一种工作,因此就 "破坏" 了安息日。但显然,神并不认为祭司的工作是在犯安息日,而且法利赛人也不这么认为。但这正是耶稣的重点。祭司虽然在安息日做工,尽祭司的职分,仍是没有罪的。祭司在殿里执行职分的圣洁本质和功用宣告他们无罪。

但是,在使用大卫王的故事和关于圣殿祭司的合法指向为他的论点奠定基础之后,耶稣提出了一个惊人的主张:

但我告诉你们,在这里有一人比殿更大

耶稣以作为神的自我权柄大胆地宣称:但我告诉你们,而且他宣称他就是神。在犹太人的眼中,比神的殿更大的只有神自己。所以,当耶稣告诉这些犹太领袖,在这里有一人比殿更大时,他是在毫不含糊地说神就他们这里。所有的迹象都表明耶稣是神。

这比起谁可以在安息日掐起麦穗来吃,是更大的事。如果耶稣事实上就是神,那么他就可以按自己所喜悦的行事。如果神允许圣殿祭司在执行祭司职分时 "违背" 安息日,他当然可以允许自己 "违背" 法利赛人有关安息日的传统。

然后,耶稣责备法利赛人,说他们在律法上错失了更大的画面:'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 你们若明白这话的意思,就不将无罪的当作有罪的了。神律法的意图是为了祝福人。任何按十诫规则运行的人类组织都会是一个有效的、相互支持的地方,人们可以在这里兴旺繁盛。谁不想要成为相互尊重、坦诚相向、努力盼望他人成功并为之庆祝之集体的一份子呢?因此,如果有任何律法的应用没有怜恤人类福利、人类繁荣的话,它就是一个糟糕的规条。

法利赛人知道这些话,但他们并不按其而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他们并不知道这些话的含义。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来自旧约的两个出处:大卫王和何西阿先知。

诗篇 51 篇是大卫悔改并努力让自己的心与神合一的一篇诗篇:

"你本不喜爱祭物,若喜爱,我就献上;
燔祭,你也不喜悦。
神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
神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
(诗篇 51:16-17)

"我喜爱良善,不喜爱祭祀;
喜爱认识神,胜于燔祭。"
(何西阿书 6:6)

耶稣的重点是,神更在乎爱祂和爱人,从心里顺服祂,而非痴迷地遵守宗教条例 (以 "献祭" 为代表)。如果法利赛人明白这话,他们就不将无罪的当作有罪的了。在安息日掐麦穗吃的事上,法利赛人当作有罪无罪者,当然包括耶稣他的门徒。但是,无罪的当然也包括所有因法利赛人用来操控人和掌握权力的压迫性重担和社会威胁而劳苦担重担的人 (马太福音 11:28)。法利赛人在属灵上虐待那些他们本应牧养的人。

耶稣以另一个神性宣告结束他的反证:因为人子是安息日的主。神设立了安息日,祂是唯一的合法的安息日的主人子是一个隐晦但明确的弥赛亚术语 (见马太福音 9:6 的解经注释),是耶稣最常用来描述自己的词。当耶稣人子是安息日的主时,他是在宣称 "我是神,我决定什么是安息日可做的事,不是你们来决定!"

 

Select Languag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