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号审判之后的迹象继续出现在启示录 12:5-6启示录 12:5-6 commentary 中,现在是弥赛亚诞生的迹象:她生了一个儿子,一个男孩,是将来用铁杖辖管万国的。她的孩子被提到神宝座那里去了(第 5 节)。
这个男孩就是耶稣,是上帝应许的弥赛亚。“弥赛亚”的意思是“受膏者”,新约圣经中的“基督”也是这个意思。在希伯来旧约圣经的希腊文译本(“七十士译本”)中,“基督”一词用来翻译希伯来语“masiah”。
“她生了一个儿子”这句话指的是耶稣的母亲玛利亚,她在伯利恒生下了耶稣(路加福音 2:6-7路加福音 2:6-7 commentary)。这个儿子耶稣注定要统治所有国家。这意味着耶稣将统治以色列以及整个地球(所有国家)。我们将在启示录的后面看到这一点,届时“各国”将行走在上帝荣耀的“光”下,“地上的君王将把他们的荣耀带入新耶路撒冷,而新耶路撒冷由降临人间居住的上帝统治(启示录 21:24启示录 21:24 commentary)。
这种用铁杖统治的语言强调了耶稣基督的权威和王权——这是《启示录》的中心主题,其中基督最终被描述为胜利的羔羊。这带来了一个重大悖论,因为羔羊与动物王国中的狮子大致相反。
羔羊是动物中最无助的,而狮子则是动物之王。我们在《启示录》5:5-6《启示录》5:5-6 commentary 中看到,耶稣既是上帝的羔羊,又是犹大的狮子。《旧约》预言了一位受苦的弥赛亚,上帝的“仆人”,他将为世人的罪孽受苦和死亡(如《以赛亚书》52:13 - 53:12《以赛亚书》52:13 - 53:12 commentary)。它还描述了一位统治的弥赛亚,他将用“铁杖”统治地球,如《诗篇》2:9《诗篇》2:9 commentary 中所述, “你要用铁杖打破他们。”
耶稣是一只羔羊,用铁杖(狮子)统治,这一形象统一了弥赛亚/基督既是仆人又是统治者,狮子又是羔羊的悖论。耶稣与暴君撒旦截然相反。羔羊将用铁杖统治,但同时也是其人民的仆人。
耶稣是仆人,他像羔羊一样为世人的罪而死,以便所有人都能来到他面前,通过信仰洗净不义(约翰福音 3:14-16约翰福音 3:14-16 commentary)。他也是宇宙的创造者,他将审判整个地球,清除世上的罪恶和邪恶。
耶稣完成祂在地上的使命后,便升天了,正如我们在使徒行传 1:9使徒行传 1:9 commentary 中看到的。这与我们在启示录中看到的一致:她的孩子被提到神和祂的宝座那里去了。
我们之前在《启示录》3:21《启示录》3:21 commentary 中看到,耶稣因为“战胜”而获得了与父共享宝座的特权。我们看到,耶稣向他的仆人提供了巨大的奖励,如果他们像他一样战胜,他们也可以与他共享宝座。耶稣希望他的仆人效仿他并向他学习。他希望大大奖励那些顺服他并为他人服务的人。
正是通过服侍(羔羊),他的仆人才有资格分享他的统治,并得到奖励成为“儿子”,获得统治(狮子)的“荣耀和尊贵”。这恢复了上帝对人类的原始设计(希伯来书 2:5-10希伯来书 2:5-10 commentary, commentary诗篇 8诗篇 8 commentary)。
在《启示录》第 5 章中,我们看到基督是唯一有资格打开书卷的人,因为他是终极仆人(羔羊),也是有资格统治的人(狮子)。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对他无与伦比的权威的类似宣告。虽然这节经文将他描述为一个孩子,强调耶稣是出生在伯利恒的人,但它也指出了他的神性和对列国的永恒统治权,说他将用铁杖统治所有国家。
耶稣既是狮子又是羔羊,将旧约的预言与新约的应验结合在一起。正如但以理书 9:24但以理书 9:24 commentary 所预言的那样,耶稣已经赎罪,这是“七十周”预言的一部分,概述了上帝对犹太人的计划。他将来还会通过带来永恒的正义来进一步实现但以理书 9:24但以理书 9:24 commentary(彼得后书 3:13彼得后书 3:13 commentary)。
耶稣将重返人间,拯救他的子民,正如我们在撒迦利亚书 14:4撒迦利亚书 14:4 commentary, 1616 commentary 中看到的那样。他是主,正如我们从撒迦利亚书 12:1撒迦利亚书 12:1 commentary, 1010 commentary 中看到的那样,主说:“他们必仰望我,就是他们所扎的。”他是神化为人,以人的形态来到人间,他学会了顺服,甚至在十字架上至死,因此得到了奖赏,被赋予了一切权柄(路加福音 2:6-7路加福音 2:6-7 commentary, commentary马太福音 28:18马太福音 28:18 commentary, commentary腓立比书 2:8-9腓立比书 2:8-9 commentary, commentary诗篇 110:1-2诗篇 110:1-2 commentary, commentary希伯来书 1:13希伯来书 1:13 commentary, 2:92:9 commentary)。
短语“被提到神那里,和祂的宝座那里”(第 5 节)描述了基督的升天(使徒行传 1:9-11使徒行传 1:9-11 commentary)。尽管耶稣被赋予了一切权柄,但他是在被钉十字架和复活之后升天的(马太福音 28:18马太福音 28:18 commentary)。他将自己的权柄传给信徒,目的是培养门徒,教导他们遵守祂的诫命(马太福音 28:19马太福音 28:19 commentary)。
即使世界动荡不安,上帝仍旧坐在创造的宝座上。当男孩坐在“至高者右边” (希伯来书 1:3希伯来书 1:3 commentary)时,这巩固了一个事实:没有任何世俗力量,包括大红龙撒旦,能够最终阻止上帝的救赎计划。
当耶稣被“剪除”时,以色列的预言时钟停止了——在六十九周结束时被拒绝并被钉在十字架上(但以理书 9:26但以理书 9:26 commentary)。当野兽与“众人立下坚定的约”时,以色列的预言时钟将恢复(但以理书 9:27但以理书 9:27 commentary)。那时但以理的时钟重新启动,将再运行七年,届时但以理书 9:24-27但以理书 9:24-27 commentary 的七十周预言将完全实现。上帝指定了时间和界限(使徒行传 17:26使徒行传 17:26 commentary),耶稣被授予所有权力的地位确保了这些末日冲突的最终结果是确定的。
耶稣被提到天上,以色列人也将被提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以便他们能够逃离耶稣所说的“大灾难”时期(马太福音 24:21马太福音 24:21 commentary)。逃脱的描述如下:女人逃到旷野,在那里有上帝为她准备的地方,以便她在那里得到喂养一千二百六十天(第 6 节)。
这表明启示录 12:1-2启示录 12:1-2 commentary 中介绍的女人也象征着以色列。一千二百六十天是三年半。以色列使用阴历,一年是 360 天,所以 3.5 乘以 360 等于 1,260。这个时间段在启示录中反复使用(11:2;13:5)。它与耶稣在马太福音 24:15-21马太福音 24:15-21 commentary 中的话直接相关。
这三年半是但以理最后七年“一周”的后半段。耶稣称这段时期为“大灾难”,灾难非常严重,必须缩短,否则地球上将无人能幸免(马太福音 24:22马太福音 24:22 commentary)。但以理书 9:27但以理书 9:27 commentary 提到“大灾难”,它始于“行毁坏可憎的”(马太福音 24:15马太福音 24:15 commentary),始于“一周的中间”,即三年半。启示录 11:2启示录 11:2 commentary 和 13:513:5 commentary 提到“四十二个月”,也是三年半。启示录 12:6启示录 12:6 commentary 中,这段时期被称为一千二百六十天。
也许上帝用多种方式来描述同样的三年半时期,以表明对这段“大灾难”的不同看法。它将是一个更宏伟计划的一部分(“一周的中间”)。它将一天天发生,很可能是一天痛苦的一天(一千二百六十天)。它将在一年四季中发生,持续四十二个月。
在马太福音 24:15-22马太福音 24:15-22 commentary 的讲道中,耶稣也劝告以色列人在“看见那行毁坏可憎之物”时要逃跑,如但以理书 9:27但以理书 9:27 commentary 所述。耶稣的劝告很可能与第 6 节的预言相重叠,即上帝将在旷野为她预备一个地方让她逃往那里,而上帝在那里为她预备了一个地方,让她在那里得到一千二百六十天的喂养。
但以理书 9:27但以理书 9:27 commentary 说,“七日的中间”耶稣所说的荒凉将要来临。因此,这将标志着“大灾难”的开始。这也表明,如果上帝的子民听从征兆并逃离,他们将有机会在那段时间得到保护。
在《圣经》中,荒野往往是考验和神赐予的地方。我们可以想到以色列人在出埃及后的流浪(出埃及记 16-17出埃及记 16-17 commentary),他们身处荒凉之地,但奇迹般地得到了照顾。我们还可以想到以利亚在干旱时期在基立溪边避难(列王纪上 17:2-6列王纪上 17:2-6 commentary),上帝用乌鸦喂他。
在这里,上帝再次在危难之时为他的子民准备了避难所。在“毁灭之憎恶”降临之时,活着的上帝的子民可能需要圣灵的引导才能认出逃生的时间和方式。然而,耶稣指出这是可以观察到的(马太福音 24:15马太福音 24:15 commentary)。
荒野可能是象征性的。我们将在下一章中看到,野兽将禁止买卖未受其印记的商品,并将杀死所有不崇拜他的人(启示录 13:15-17启示录 13:15-17 commentary)。也许上帝会在这样的经济荒原上提供另一种供给方式,就像在荒野中为以色列人提供供给一样。
我们知道,当时活着的信徒需要认识到“毁灭的憎恶”并立即逃离。荒野的段落也可能是字面意思。撒迦利亚书 14:5撒迦利亚书 14:5 commentary 鼓励以色列人民“逃到我的山谷”。这是耶稣第二次回归的日子。他将降落在橄榄山上,然后橄榄山将一分为二(撒迦利亚书 14:4撒迦利亚书 14:4 commentary)。这发生在耶路撒冷被占领的时候(撒迦利亚书 14:2撒迦利亚书 14:2 commentary)。
我们看到,女人的逃跑与耶稣发出的紧急警告有关联:“在犹大的,你们应当逃到山上”(马太福音 24:16马太福音 24:16 commentary)。在总体时间线中,一旦毁灭的可憎之物(但以理书 9:27但以理书 9:27 commentary)出现,上帝所选择的国家就被迫寻求神的保护。撒旦在本章中的出现(启示录 12:3-4启示录 12:3-4 commentary)表明龙正在试图摧毁以色列,但上帝已经做好了准备。
上帝所预备的措辞(第 6 节)提醒我们,这一系列灾难的每一部分都在启示录 4-5启示录 4-5 commentary 章中介绍的神圣安排之下。七印封印的卷轴,宝座和上帝的主权提醒我们,祂从不缺席,也从不不确定祂的下一步行动。
这反映了启示录的一个主要主题:上帝在宝座上。即使在最黑暗的时期,即大灾难的 1,260 天或三年半,他仍为他的子民提供保护和资源。然而,需要人们认识到这一点并逃离才能获得好处。我们将看到许多信徒在这段严重迫害时期为他们的信仰而死。
大灾难之后的新约信徒可以亲身体验旷野时期。虽然启示录的许多预言都与以色列有关,但当代信徒可能会发现自己处于旷野时期。这可能是考验,磨难或迫害的时期。启示录敦促信徒无论遭受损失,拒绝甚至死亡,都要作为忠实的见证人生活。启示录以对任何听从这个预言的人的承诺开始(启示录 1:3启示录 1:3 commentary)。在圣经中,影响深远的事工时期往往是在旷野中准备的时期之前。
像耶稣一样“得胜”的信徒将得到丰厚的回报(启示录 3:21启示录 3:21 commentary)。耶稣在旷野受撒旦的诱惑就是“得胜”的一个例子。幸运的是,每个信徒都可以相信,上帝不会要求他们承受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诱惑(哥林多前书 10:13哥林多前书 10:13 commentary)。
上帝为我们预备了维持我们所需的一切。虽然第 6 节的上下文具体是关于以色列的未来,但原则依然存在——上帝的主权之手在运作,设定界限并授权整个历史中的事件。上帝创造的生物将做出真实的,具有真正影响的选择。但是,尽管这些选择是真实的,但结果掌握在上帝手中。上帝最终救赎他创造物的计划不会被阻挠。
预言通常有多个应验。早期的应验类似于最终诞生前的阵痛。尽管阵痛与诞生时间相似且先于诞生,但它们并不是诞生本身。就这些关于耶路撒冷被毁和毁灭的可憎之事的预言而言,至少有两次预示即将发生的事情,或者说是“阵痛”,它们先于尚未到来的实际应验(截至撰写本评论时)。
安条克·伊皮法尼斯统治期间发生了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公元前二世纪,他统治了包括以色列领土在内的希腊帝国的一部分。他竖立了宙斯雕像,并在耶路撒冷圣殿的祭坛上献祭了一头猪,作为他消灭犹太宗教习俗运动的一部分。安条克·伊皮法尼斯奇迹般地被马加比家族领导的犹太起义击败。
这种对圣殿的玷污和试图消除犹太人宗教习俗的行为预示着毁灭性的可憎之举,但这不可能是但以理预言的完全实现,因为一个多世纪后,耶稣在马太福音 24:15马太福音 24:15 commentary 中谈到了未来的实现。
公元 70 年耶路撒冷的毁灭可能是另一个预兆。这一事件符合《启示录》11:2《启示录》11:2 commentary 中对外邦人践踏圣城的描述。耶稣曾预言过这一大毁灭;他说圣殿的一块石头都不会留在另一块石头上(马太福音 24:2马太福音 24:2 commentary)。
直到今天,只有圣殿的地基平台还保留着。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从覆盖圣殿山的石台上扔下的巨石,正如耶稣所预言的那样。
但公元 70 年耶路撒冷的毁灭并没有实现但以理书第 9 章,马太福音第 24 章和启示录的预言。它当然没有像但以理书第 9 章第 24 节所预言的那样“带来永远的正义”。那将发生在时代的末期,正如启示录最后几章所揭示的那样。
此外,公元 70 年的事件并不像耶稣在马太福音 24马太福音 24 commentary 章和启示录中预言的事件那样具有全球性。正如耶稣的以下引言所表明的那样,“大灾难”之后发生的事件将终结所有人的生命,甚至会缩短:
“因为那时必有大灾难,这样的灾难从世界创始直到现在都没有发生过,以后也不会再发生。若不是那些日子缩短,就没有生命可以得救;但是为了选民,那些日子将会缩短。”(马太福音 24:21-22马太福音 24:21-22 commentary)
公元 70 年的圣殿毁灭仅限于犹地亚地区。罗马领导人利用洗劫犹太圣殿获得的财富建造了罗马斗兽场;因此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繁荣时期,而不是苦难时期。然而,耶路撒冷的洗劫仍然反映了一些即将发生的事件,因此可以合理地将其视为一个预兆。
耶路撒冷被毁后,罗马皇帝哈德良在耶路撒冷的废墟上建立了一个新的殖民地,并将其命名为“Aelia Capitolina”。他将这座在被亵渎的耶路撒冷废墟上建造的新城市献给罗马神朱庇特卡皮托利努斯,作为进一步亵渎的手段。
哈德良将以前称为犹太/以色列的地区改名为“叙利亚巴勒斯坦”,以纪念以色列的传统敌人非利士人,这是进一步的羞辱行为。他禁止犹太人进行割礼,并禁止任何犹太人进入该城。哈德良皇帝的这些行动可能被认为是耶稣在马太福音 24:15马太福音 24:15 commentary 中所说的“先知但以理所说的毁灭之憎恶”的另一场阵痛和预兆。
启示录 12:5-6 含义
第七号审判之后的迹象继续出现在启示录 12:5-6启示录 12:5-6 commentary 中,现在是弥赛亚诞生的迹象:她生了一个儿子,一个男孩,是将来用铁杖辖管万国的。她的孩子被提到神宝座那里去了(第 5 节)。
这个男孩就是耶稣,是上帝应许的弥赛亚。“弥赛亚”的意思是“受膏者”,新约圣经中的“基督”也是这个意思。在希伯来旧约圣经的希腊文译本(“七十士译本”)中,“基督”一词用来翻译希伯来语“masiah”。
“她生了一个儿子”这句话指的是耶稣的母亲玛利亚,她在伯利恒生下了耶稣(路加福音 2:6-7路加福音 2:6-7 commentary)。这个儿子耶稣注定要统治所有国家。这意味着耶稣将统治以色列以及整个地球(所有国家)。我们将在启示录的后面看到这一点,届时“各国”将行走在上帝荣耀的“光”下,“地上的君王将把他们的荣耀带入新耶路撒冷,而新耶路撒冷由降临人间居住的上帝统治(启示录 21:24启示录 21:24 commentary)。
这种用铁杖统治的语言强调了耶稣基督的权威和王权——这是《启示录》的中心主题,其中基督最终被描述为胜利的羔羊。这带来了一个重大悖论,因为羔羊与动物王国中的狮子大致相反。
羔羊是动物中最无助的,而狮子则是动物之王。我们在《启示录》5:5-6《启示录》5:5-6 commentary 中看到,耶稣既是上帝的羔羊,又是犹大的狮子。《旧约》预言了一位受苦的弥赛亚,上帝的“仆人”,他将为世人的罪孽受苦和死亡(如《以赛亚书》52:13 - 53:12《以赛亚书》52:13 - 53:12 commentary)。它还描述了一位统治的弥赛亚,他将用“铁杖”统治地球,如《诗篇》2:9《诗篇》2:9 commentary 中所述, “你要用铁杖打破他们。”
耶稣是一只羔羊,用铁杖(狮子)统治,这一形象统一了弥赛亚/基督既是仆人又是统治者,狮子又是羔羊的悖论。耶稣与暴君撒旦截然相反。羔羊将用铁杖统治,但同时也是其人民的仆人。
耶稣是仆人,他像羔羊一样为世人的罪而死,以便所有人都能来到他面前,通过信仰洗净不义(约翰福音 3:14-16约翰福音 3:14-16 commentary)。他也是宇宙的创造者,他将审判整个地球,清除世上的罪恶和邪恶。
耶稣完成祂在地上的使命后,便升天了,正如我们在使徒行传 1:9使徒行传 1:9 commentary 中看到的。这与我们在启示录中看到的一致:她的孩子被提到神和祂的宝座那里去了。
我们之前在《启示录》3:21《启示录》3:21 commentary 中看到,耶稣因为“战胜”而获得了与父共享宝座的特权。我们看到,耶稣向他的仆人提供了巨大的奖励,如果他们像他一样战胜,他们也可以与他共享宝座。耶稣希望他的仆人效仿他并向他学习。他希望大大奖励那些顺服他并为他人服务的人。
正是通过服侍(羔羊),他的仆人才有资格分享他的统治,并得到奖励成为“儿子”,获得统治(狮子)的“荣耀和尊贵”。这恢复了上帝对人类的原始设计(希伯来书 2:5-10希伯来书 2:5-10 commentary, commentary诗篇 8诗篇 8 commentary)。
在《启示录》第 5 章中,我们看到基督是唯一有资格打开书卷的人,因为他是终极仆人(羔羊),也是有资格统治的人(狮子)。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对他无与伦比的权威的类似宣告。虽然这节经文将他描述为一个孩子,强调耶稣是出生在伯利恒的人,但它也指出了他的神性和对列国的永恒统治权,说他将用铁杖统治所有国家。
耶稣既是狮子又是羔羊,将旧约的预言与新约的应验结合在一起。正如但以理书 9:24但以理书 9:24 commentary 所预言的那样,耶稣已经赎罪,这是“七十周”预言的一部分,概述了上帝对犹太人的计划。他将来还会通过带来永恒的正义来进一步实现但以理书 9:24但以理书 9:24 commentary(彼得后书 3:13彼得后书 3:13 commentary)。
耶稣将重返人间,拯救他的子民,正如我们在撒迦利亚书 14:4撒迦利亚书 14:4 commentary, 1616 commentary 中看到的那样。他是主,正如我们从撒迦利亚书 12:1撒迦利亚书 12:1 commentary, 1010 commentary 中看到的那样,主说:“他们必仰望我,就是他们所扎的。”他是神化为人,以人的形态来到人间,他学会了顺服,甚至在十字架上至死,因此得到了奖赏,被赋予了一切权柄(路加福音 2:6-7路加福音 2:6-7 commentary, commentary马太福音 28:18马太福音 28:18 commentary, commentary腓立比书 2:8-9腓立比书 2:8-9 commentary, commentary诗篇 110:1-2诗篇 110:1-2 commentary, commentary希伯来书 1:13希伯来书 1:13 commentary, 2:92:9 commentary)。
短语“被提到神那里,和祂的宝座那里”(第 5 节)描述了基督的升天(使徒行传 1:9-11使徒行传 1:9-11 commentary)。尽管耶稣被赋予了一切权柄,但他是在被钉十字架和复活之后升天的(马太福音 28:18马太福音 28:18 commentary)。他将自己的权柄传给信徒,目的是培养门徒,教导他们遵守祂的诫命(马太福音 28:19马太福音 28:19 commentary)。
即使世界动荡不安,上帝仍旧坐在创造的宝座上。当男孩坐在“至高者右边” (希伯来书 1:3希伯来书 1:3 commentary)时,这巩固了一个事实:没有任何世俗力量,包括大红龙撒旦,能够最终阻止上帝的救赎计划。
当耶稣被“剪除”时,以色列的预言时钟停止了——在六十九周结束时被拒绝并被钉在十字架上(但以理书 9:26但以理书 9:26 commentary)。当野兽与“众人立下坚定的约”时,以色列的预言时钟将恢复(但以理书 9:27但以理书 9:27 commentary)。那时但以理的时钟重新启动,将再运行七年,届时但以理书 9:24-27但以理书 9:24-27 commentary 的七十周预言将完全实现。上帝指定了时间和界限(使徒行传 17:26使徒行传 17:26 commentary),耶稣被授予所有权力的地位确保了这些末日冲突的最终结果是确定的。
耶稣被提到天上,以色列人也将被提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以便他们能够逃离耶稣所说的“大灾难”时期(马太福音 24:21马太福音 24:21 commentary)。逃脱的描述如下:女人逃到旷野,在那里有上帝为她准备的地方,以便她在那里得到喂养一千二百六十天(第 6 节)。
这表明启示录 12:1-2启示录 12:1-2 commentary 中介绍的女人也象征着以色列。一千二百六十天是三年半。以色列使用阴历,一年是 360 天,所以 3.5 乘以 360 等于 1,260。这个时间段在启示录中反复使用(11:2;13:5)。它与耶稣在马太福音 24:15-21马太福音 24:15-21 commentary 中的话直接相关。
这三年半是但以理最后七年“一周”的后半段。耶稣称这段时期为“大灾难”,灾难非常严重,必须缩短,否则地球上将无人能幸免(马太福音 24:22马太福音 24:22 commentary)。但以理书 9:27但以理书 9:27 commentary 提到“大灾难”,它始于“行毁坏可憎的”(马太福音 24:15马太福音 24:15 commentary),始于“一周的中间”,即三年半。启示录 11:2启示录 11:2 commentary 和 13:513:5 commentary 提到“四十二个月”,也是三年半。启示录 12:6启示录 12:6 commentary 中,这段时期被称为一千二百六十天。
也许上帝用多种方式来描述同样的三年半时期,以表明对这段“大灾难”的不同看法。它将是一个更宏伟计划的一部分(“一周的中间”)。它将一天天发生,很可能是一天痛苦的一天(一千二百六十天)。它将在一年四季中发生,持续四十二个月。
在马太福音 24:15-22马太福音 24:15-22 commentary 的讲道中,耶稣也劝告以色列人在“看见那行毁坏可憎之物”时要逃跑,如但以理书 9:27但以理书 9:27 commentary 所述。耶稣的劝告很可能与第 6 节的预言相重叠,即上帝将在旷野为她预备一个地方让她逃往那里,而上帝在那里为她预备了一个地方,让她在那里得到一千二百六十天的喂养。
但以理书 9:27但以理书 9:27 commentary 说,“七日的中间”耶稣所说的荒凉将要来临。因此,这将标志着“大灾难”的开始。这也表明,如果上帝的子民听从征兆并逃离,他们将有机会在那段时间得到保护。
在《圣经》中,荒野往往是考验和神赐予的地方。我们可以想到以色列人在出埃及后的流浪(出埃及记 16-17出埃及记 16-17 commentary),他们身处荒凉之地,但奇迹般地得到了照顾。我们还可以想到以利亚在干旱时期在基立溪边避难(列王纪上 17:2-6列王纪上 17:2-6 commentary),上帝用乌鸦喂他。
在这里,上帝再次在危难之时为他的子民准备了避难所。在“毁灭之憎恶”降临之时,活着的上帝的子民可能需要圣灵的引导才能认出逃生的时间和方式。然而,耶稣指出这是可以观察到的(马太福音 24:15马太福音 24:15 commentary)。
荒野可能是象征性的。我们将在下一章中看到,野兽将禁止买卖未受其印记的商品,并将杀死所有不崇拜他的人(启示录 13:15-17启示录 13:15-17 commentary)。也许上帝会在这样的经济荒原上提供另一种供给方式,就像在荒野中为以色列人提供供给一样。
我们知道,当时活着的信徒需要认识到“毁灭的憎恶”并立即逃离。荒野的段落也可能是字面意思。撒迦利亚书 14:5撒迦利亚书 14:5 commentary 鼓励以色列人民“逃到我的山谷”。这是耶稣第二次回归的日子。他将降落在橄榄山上,然后橄榄山将一分为二(撒迦利亚书 14:4撒迦利亚书 14:4 commentary)。这发生在耶路撒冷被占领的时候(撒迦利亚书 14:2撒迦利亚书 14:2 commentary)。
我们看到,女人的逃跑与耶稣发出的紧急警告有关联:“在犹大的,你们应当逃到山上”(马太福音 24:16马太福音 24:16 commentary)。在总体时间线中,一旦毁灭的可憎之物(但以理书 9:27但以理书 9:27 commentary)出现,上帝所选择的国家就被迫寻求神的保护。撒旦在本章中的出现(启示录 12:3-4启示录 12:3-4 commentary)表明龙正在试图摧毁以色列,但上帝已经做好了准备。
上帝所预备的措辞(第 6 节)提醒我们,这一系列灾难的每一部分都在启示录 4-5启示录 4-5 commentary 章中介绍的神圣安排之下。七印封印的卷轴,宝座和上帝的主权提醒我们,祂从不缺席,也从不不确定祂的下一步行动。
这反映了启示录的一个主要主题:上帝在宝座上。即使在最黑暗的时期,即大灾难的 1,260 天或三年半,他仍为他的子民提供保护和资源。然而,需要人们认识到这一点并逃离才能获得好处。我们将看到许多信徒在这段严重迫害时期为他们的信仰而死。
大灾难之后的新约信徒可以亲身体验旷野时期。虽然启示录的许多预言都与以色列有关,但当代信徒可能会发现自己处于旷野时期。这可能是考验,磨难或迫害的时期。启示录敦促信徒无论遭受损失,拒绝甚至死亡,都要作为忠实的见证人生活。启示录以对任何听从这个预言的人的承诺开始(启示录 1:3启示录 1:3 commentary)。在圣经中,影响深远的事工时期往往是在旷野中准备的时期之前。
像耶稣一样“得胜”的信徒将得到丰厚的回报(启示录 3:21启示录 3:21 commentary)。耶稣在旷野受撒旦的诱惑就是“得胜”的一个例子。幸运的是,每个信徒都可以相信,上帝不会要求他们承受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诱惑(哥林多前书 10:13哥林多前书 10:13 commentary)。
上帝为我们预备了维持我们所需的一切。虽然第 6 节的上下文具体是关于以色列的未来,但原则依然存在——上帝的主权之手在运作,设定界限并授权整个历史中的事件。上帝创造的生物将做出真实的,具有真正影响的选择。但是,尽管这些选择是真实的,但结果掌握在上帝手中。上帝最终救赎他创造物的计划不会被阻挠。
预言通常有多个应验。早期的应验类似于最终诞生前的阵痛。尽管阵痛与诞生时间相似且先于诞生,但它们并不是诞生本身。就这些关于耶路撒冷被毁和毁灭的可憎之事的预言而言,至少有两次预示即将发生的事情,或者说是“阵痛”,它们先于尚未到来的实际应验(截至撰写本评论时)。
安条克·伊皮法尼斯统治期间发生了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公元前二世纪,他统治了包括以色列领土在内的希腊帝国的一部分。他竖立了宙斯雕像,并在耶路撒冷圣殿的祭坛上献祭了一头猪,作为他消灭犹太宗教习俗运动的一部分。安条克·伊皮法尼斯奇迹般地被马加比家族领导的犹太起义击败。
这种对圣殿的玷污和试图消除犹太人宗教习俗的行为预示着毁灭性的可憎之举,但这不可能是但以理预言的完全实现,因为一个多世纪后,耶稣在马太福音 24:15马太福音 24:15 commentary 中谈到了未来的实现。
公元 70 年耶路撒冷的毁灭可能是另一个预兆。这一事件符合《启示录》11:2《启示录》11:2 commentary 中对外邦人践踏圣城的描述。耶稣曾预言过这一大毁灭;他说圣殿的一块石头都不会留在另一块石头上(马太福音 24:2马太福音 24:2 commentary)。
直到今天,只有圣殿的地基平台还保留着。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从覆盖圣殿山的石台上扔下的巨石,正如耶稣所预言的那样。
但公元 70 年耶路撒冷的毁灭并没有实现但以理书第 9 章,马太福音第 24 章和启示录的预言。它当然没有像但以理书第 9 章第 24 节所预言的那样“带来永远的正义”。那将发生在时代的末期,正如启示录最后几章所揭示的那样。
此外,公元 70 年的事件并不像耶稣在马太福音 24马太福音 24 commentary 章和启示录中预言的事件那样具有全球性。正如耶稣的以下引言所表明的那样,“大灾难”之后发生的事件将终结所有人的生命,甚至会缩短:
“因为那时必有大灾难,这样的灾难从世界创始直到现在都没有发生过,以后也不会再发生。若不是那些日子缩短,就没有生命可以得救;但是为了选民,那些日子将会缩短。”
(马太福音 24:21-22马太福音 24:21-22 commentary)
公元 70 年的圣殿毁灭仅限于犹地亚地区。罗马领导人利用洗劫犹太圣殿获得的财富建造了罗马斗兽场;因此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繁荣时期,而不是苦难时期。然而,耶路撒冷的洗劫仍然反映了一些即将发生的事件,因此可以合理地将其视为一个预兆。
耶路撒冷被毁后,罗马皇帝哈德良在耶路撒冷的废墟上建立了一个新的殖民地,并将其命名为“Aelia Capitolina”。他将这座在被亵渎的耶路撒冷废墟上建造的新城市献给罗马神朱庇特卡皮托利努斯,作为进一步亵渎的手段。
哈德良将以前称为犹太/以色列的地区改名为“叙利亚巴勒斯坦”,以纪念以色列的传统敌人非利士人,这是进一步的羞辱行为。他禁止犹太人进行割礼,并禁止任何犹太人进入该城。哈德良皇帝的这些行动可能被认为是耶稣在马太福音 24:15马太福音 24:15 commentary 中所说的“先知但以理所说的毁灭之憎恶”的另一场阵痛和预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