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多书 1:1-4提多书 1:1-4 commentary 包含了使徒保罗写给提多书的问候。这是保罗书信中最详尽的问候之一,开头是: “保罗,神的仆人,耶稣基督的使徒,为神选民的信心与敬虔真理的知识” (第 1 节)。
问候语包含了关于保罗的信息,他是上帝的仆人,耶稣基督的使徒(第1节)。它也包含了上帝救赎的应许,以及通过上帝和耶稣基督获得永生的盼望。
保罗用两个称号来称呼自己:仆人和使徒。保罗在其他场合也用“仆人”的概念来形容自己(罗马书1:1罗马书1:1 commentary, commentary腓立比书1:1腓立比书1:1 commentary)。他经常称自己为基督的仆人,但这是保罗唯一一次自称是神的仆人。
这里翻译为奴仆的希腊词“doulos”也可以翻译为“奴隶”,就像在新约的许多经文中一样(例如罗马书6:16罗马书6:16 commentary, 1717 commentary, 1919 commentary, 2020 commentary, commentary哥林多前书7:21哥林多前书7:21 commentary, 2222 commentary, 2323 commentary, 12:1312:13 commentary,歌罗西书3:11歌罗西书3:11 commentary, 2222 commentary, 4:14:1 commentary, 1212 commentary)。“doulos”是指对主人完全忠诚和服务的人。保罗认为自己的存在就是为了侍奉上帝。虽然保罗在这里称自己为上帝的奴隶,但他也说他是耶稣基督的使徒。因为耶稣是上帝,所以上帝的奴隶和基督的奴隶是同义词。
保罗使用“doulos”一词,表明他属于上帝,完全倚靠祂。鉴于保罗后来的劝诫,使用“奴仆”的称号为他人树立了榜样。这也为保罗在这封信中稍后关于教会领袖必须成为基督仆人的管家职分的描述和讨论奠定了基础。作为基督的仆人,他们应当以管家的身份服侍他人,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辖制他们(提多书1:7-9提多书1:7-9 commentary)。
正如“doulos”一词意在唤起人们对保罗完全顺服上帝旨意的理解,耶稣基督使徒的称号也被用来表达保罗在新约教会历史中的权威和特殊角色。虽然保罗将自己的领导风格描述为服侍,但他也必须确立自己作为使徒的权威和影响力。
与“doulos”类似, “使徒”的头衔(希腊语为“apostolos”)也体现了权柄在教会领导中的重要性。“apostolos”的意思是“被差遣的人”。因此,保罗自称是神的仆人,奉差遣去传扬耶稣基督的福音,特别是向外邦人传扬。
有些人将保罗写给提多的书信归类为“mandata principis”(委托书),可以粗略地翻译为首领/统治者的命令。委托书是由罗马皇帝授权的代表携带的一种信函。信中包含了具体的指示,要求收信人必须执行。
这与保罗作为受委任的权威,将指示委托给下属的做法类似。他被上帝委任为外邦人的使徒(使徒行传9:15使徒行传9:15 commentary, commentary罗马书11:13罗马书11:13 commentary),因此他拥有这项事工的权柄。
保罗确立了自己的使徒权柄,并授权提多“设立长老” (提多书1:5提多书1:5 commentary),由此建立了一条从神到地方教会领袖的权柄链。保罗在神的权柄下行事。保罗任命了提多。提多在保罗和神的权柄下行事。教会领袖则在提多,保罗和神的权柄下行事。
问安继续表达了保罗服务和使徒身份的目的:是为了神选民的信心和敬虔真理的知识(第1节)。保罗指出,关于神选民的思想有三重进展:从信心到知识,再到敬虔。
保罗从神而来的使命是服侍祂,建立祂选民的基督信仰。信心就是相信看不见的如同看得见的,相信属灵的如同摸得着的(希伯来书11:1希伯来书11:1 commentary)。信心是基于知识的选择,因此它不应与对真理的理性获取割裂开来。
内心对信仰的回应,加上精神上对真理的汲取,会培养道德品格,并带来敬虔,其中一部分就是爱人,服侍人(彼得后书1:5-7彼得后书1:5-7 commentary)。耶稣基督的福音——真理——能改变信徒的心思意念,并产生敬虔(罗马书12:1-2罗马书12:1-2 commentary)。
保罗继续将神选民的信心置于永生盼望的更大背景中。保罗的服事和使徒职分深深植根于永生的盼望。永生的盼望,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神在很久以前应许的(第2节;以弗所书1:4以弗所书1:4 commentary)。
神的这个应许,给予保罗和所有信徒永生的盼望。耶稣藉着他的死和复活,成为永生的源泉。永生的礼物白白赐给所有相信的人(约翰福音3:14-15约翰福音3:14-15 commentary)。但永生也是一种奖赏(罗马书2:7罗马书2:7 commentary)。作为奖赏,永生是这份礼物的完整体验。保罗作为使徒的使命,是引导人们走向敬虔,从而获得永生的体验。
“永生”一词源于希腊语“aionios”和“zoe”。“aionios”的意思是“尽其所能地看”,可以指回顾过去或展望未来。“zoe”是英语翻译中译作“生命”的几个希腊词之一,指的是生命的质量和数量,而不是生命的存在。我们或许可以想到“充实的生活”这样的词。
获得永生的礼物,就是凭着信心领受,仰望十字架上的耶稣,盼望祂的死亡和复活,将我们从罪的毒液中拯救出来,这毒液使我们与神隔绝(约翰福音3:14-15约翰福音3:14-15 commentary)。获得永生的奖赏,就是获得敬虔的品格,并脱离我们活在肉体中时罪的负面后果(罗马书1:24罗马书1:24 commentary, 2626 commentary, 2828 commentary)。获得永生的奖赏,也意味着获得忠心作见证的奖赏,完全恢复我们原本的样式(哥林多后书5:10哥林多后书5:10 commentary, commentary启示录3:21启示录3:21 commentary)。
保罗用一句话,将生命的应许从永恒延伸到永恒,并加倍强调真理:那位不可能说谎的神,已经将真理传给了人类。耶稣基督,道成肉身的神,来到世上,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约翰福音1:17约翰福音1:17 commentary)。
使徒保罗强调,上帝不会说谎。耶稣基督的福音是真实的(1节),与之相关的应许也是真实的(2节)。上帝的应许虽然真实,但他有自己的时间来实现这些应许,因为他会在适当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话语中,实现他的应许(2节,约翰福音1:1约翰福音1:1 commentary) 。
保罗颂扬上帝信实的应许。我们可以在旧约中看到上帝许诺和信守应许的模式。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应许使他成为一个大国,并通过这个国家祝福全世界(创世记12:1-2创世记12:1-2 commentary)。上帝重申了这应许,亚伯拉罕相信了这应许,并因他的信被算为义(创世记15:5-6创世记15:5-6 commentary)。上帝兑现了他的应许,通过耶稣基督祝福全地。
亚伯拉罕是我们所认识的信心的典范。他蒙赐福,因信在神面前被称为义人(创世记15:6创世记15:6 commentary, commentary罗马书4:3罗马书4:3 commentary)。亚伯拉罕的信心不断增长,成为信心的典范,甚至被称为神的朋友(雅各书2:23雅各书2:23 commentary)。保罗在写给罗马人的信中这样论到亚伯拉罕的信心:
“他对上帝的应许没有因不信而动摇,反倒因信而坚固,将荣耀归给上帝, 并且满心相信神所应许的,必能作成。”(罗马书 4:20-21罗马书 4:20-21 commentary)
如果我们把“很久以前就应许”这句话添加到上帝对亚伯拉罕的应许(并由此延伸到我们身上)的例子中,那么这些应许就延伸到了亚伯拉罕之后,直到创世之初。上帝已经预定了一切,然而保罗写信劝勉信徒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因为我们的选择会对永恒产生真正的影响。保罗在罗马书的后面指出并评论了这个悖论,指出上帝的作为超越知识;我们对这个悖论的正确回应是敬拜(罗马书11:33-35罗马书11:33-35 commentary)。
保罗继续探讨信仰与真理的主题,并写下了他在传播真理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奉我们救主神的命令,受托传扬真理(第2节)。耶稣的显现直接将福音托付保罗(使徒行传9:15-16使徒行传9:15-16 commentary)。他一直忠实地履行着他作为使徒所蒙受的权柄,遵照我们救主神的命令。
保罗说“神,我们的救主” ,他可能是在说耶稣是神,因为是耶稣吩咐他作使徒的(使徒行传9:6使徒行传9:6 commentary)。他也可能是在说,他作为使徒的目标是跟随并带领他人遵循神的诫命。他的意思可能两者兼而有之。
信靠是信心的一种应用。因为神将真理托付给保罗,保罗就努力鼓励他的读者,神将真理传达给他,使他们能够拥有信心——能够信靠——真理。保罗强调真理是必要的,因为他写给提多书的目的之一,就是纠正教会中假教师向克里特岛信徒灌输的欺骗性教义(提多书 1:10提多书 1:10 commentary)。
使徒保罗在序言中四次使用希腊介词“kata”(意为“根据”),其递进结构耐人寻味:为了(“kata”)信仰(1节),这信仰是按照(“kata”)敬虔(1节),按照(“kata”)诫命(3节),以及在(“kata”)“共同的信仰”(4节)。介词“kata”主要用于表示目标或宗旨:使命。
保罗使徒生涯的目的或使命是推广基督教信仰,并持续地行在信仰中(敬虔)。保罗既谈到信仰,也谈到共同的信仰,即地方教会团体内部和团体之间的信仰。因此,基督教信仰创造了一个信徒团体或家庭,正如加拉太书6:10加拉太书6:10 commentary所说的“信仰之家”。引申开来,教会领袖将充当团体中的属灵父亲。保罗将上帝称为天父(第4节),这延续了家庭的隐喻。
通往共同信仰共同体的信仰使命,也包含着通过遵行我们救主上帝诫命而获得敬虔的使命。通过传播上帝的话语,引导信徒顺服真理,他们就能获得敬虔,从而实现盼望,并最终获得永生的经验。
保罗不仅提醒读者上帝的信实和正直,也赋予耶稣最高的荣耀:称祂为耶稣基督(第1节)和我们的救主基督耶稣。保罗在此强调耶稣是基督,意思是“受膏者”(与“弥赛亚”同义),也是我们的救主。保罗交替使用“救主”一词来指耶稣和上帝。这是恰当的,因为耶稣和上帝是同一位(约翰福音10:30约翰福音10:30 commentary)。这也与圣父,圣子,圣灵的永恒性息息相关,祂在很久以前就应许了救赎。
救主这个称号在提多书2:13提多书2:13 commentary继续使用,保罗提到“至大的神和我们救主耶稣基督的荣耀显现”。因此,信靠神就是信靠耶稣基督。提多书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使用救主这个词来描述神和耶稣基督。通过将神和耶稣都视为救主,保罗将神视为我们得救的最终源泉,而耶稣则是救赎的途径。圣父与圣子在拯救人类的愿望上完全一致。这是根据神很久以前在第一节中做出的承诺。
在第 4 节中,保罗终于直接称呼我:写信给提多,就是我同信之真儿子。愿恩惠,平安从父神和我们的救主基督耶稣归与你(第 4 节) 。
提多不仅是保罗在共同信仰上的真儿子,也是他的事工伙伴。我们从保罗的最后一封信中看到,提多仍然与保罗同工,他被派往达尔马提亚(提摩太后书4:10提摩太后书4:10 commentary)。提多在哥林多后书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在那里,保罗派提多去解决一场争议,显然涉及假教师(参见哥林多后书7:5-11哥林多后书7:5-11 commentary的注释)。或许这正是提多的专长,因为这也是他在克里特岛的任务(提多书1:5提多书1:5 commentary)。
保罗在他的书信中提到了许多共同作者,包括提摩太,西拉和所提尼,但从未提及提多。我们从哥林多后书2:12-13哥林多后书2:12-13 commentary得知,保罗视提多为他最重要的伙伴之一。在那里,他表达了对找不到提多的极度担忧,说因为牵挂提多,“我的灵里不得安宁”。但提多的特殊恩赐和用途似乎是在保罗之外服侍,带领保罗所建立的教会成长并进行门徒训练。
提多是外邦人,加拉太书2:3加拉太书2:3 commentary证实了这一点。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提多被派去,似乎是作为希腊社区的专家,也解释了为什么他可能没有被列为保罗书信的合著者,因为他可能不像在圣经中长大的希伯来人那样对圣经有深入的了解(罗马书3:1-2罗马书3:1-2 commentary)。
保罗请求天父和我们的救世主耶稣基督赐予提多恩典与平安。
翻译成恩典的希腊词是“charis”,意思是“恩惠”。我们在路加福音2:52路加福音2:52 commentary中看到这一点,其中“charis”被翻译成“恩惠”,指的是耶稣在神和人的恩惠中不断增长。获得神的恩惠始终取决于神的选择,因为没有任何标准高于祂;祂喜欢谁就喜欢谁,不喜欢谁就不喜欢谁。
上帝确实告诉我们祂喜悦什么。例如,彼得前书5:5彼得前书5:5 commentary告诉我们,上帝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当然,谁是谦卑的,由上帝决定。所以,无论我们作何选择,最终决定权永远在上帝。没有人能强迫上帝;赐予恩惠始终是出于祂的怜悯。因此,保罗祈求上帝赐予提多恩典或恩惠是恰当的。保罗如此祷告很可能是因为他希望提多一切顺利,而提多所能得到的最大益处就是从上帝而来的恩典与平安。
在保罗的最后一封信中,他祈求神怜悯他的同工阿尼色弗。上下文表明,保罗实际上是在祈求神因阿尼色弗忠心服侍保罗而奖赏他:
“愿主怜悯阿尼色弗一家人,因为他屡次使我畅快,并不以我的锁链为耻。”(提摩太后书 1:16提摩太后书 1:16 commentary)
我们看到,祈求神的恩惠和祈求神的怜悯本质上是一样的。保罗也祝福或请求提多得平安。翻译为“平安”的希腊词也用来翻译旧约希腊文译本中的希伯来语“salom”。希伯来语中“shalom”(平安)的概念是指万事按照其计划和谐地协同工作。因此,保罗祈求神赐予提多平安,就是祈求提多获得人生中最大的祝福。
提多书 1:1-4 含义
提多书 1:1-4提多书 1:1-4 commentary 包含了使徒保罗写给提多书的问候。这是保罗书信中最详尽的问候之一,开头是: “保罗,神的仆人,耶稣基督的使徒,为神选民的信心与敬虔真理的知识” (第 1 节)。
问候语包含了关于保罗的信息,他是上帝的仆人,耶稣基督的使徒(第1节)。它也包含了上帝救赎的应许,以及通过上帝和耶稣基督获得永生的盼望。
保罗用两个称号来称呼自己:仆人和使徒。保罗在其他场合也用“仆人”的概念来形容自己(罗马书1:1罗马书1:1 commentary, commentary腓立比书1:1腓立比书1:1 commentary)。他经常称自己为基督的仆人,但这是保罗唯一一次自称是神的仆人。
这里翻译为奴仆的希腊词“doulos”也可以翻译为“奴隶”,就像在新约的许多经文中一样(例如罗马书6:16罗马书6:16 commentary, 1717 commentary, 1919 commentary, 2020 commentary, commentary哥林多前书7:21哥林多前书7:21 commentary, 2222 commentary, 2323 commentary, 12:1312:13 commentary,歌罗西书3:11歌罗西书3:11 commentary, 2222 commentary, 4:14:1 commentary, 1212 commentary)。“doulos”是指对主人完全忠诚和服务的人。保罗认为自己的存在就是为了侍奉上帝。虽然保罗在这里称自己为上帝的奴隶,但他也说他是耶稣基督的使徒。因为耶稣是上帝,所以上帝的奴隶和基督的奴隶是同义词。
保罗使用“doulos”一词,表明他属于上帝,完全倚靠祂。鉴于保罗后来的劝诫,使用“奴仆”的称号为他人树立了榜样。这也为保罗在这封信中稍后关于教会领袖必须成为基督仆人的管家职分的描述和讨论奠定了基础。作为基督的仆人,他们应当以管家的身份服侍他人,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辖制他们(提多书1:7-9提多书1:7-9 commentary)。
正如“doulos”一词意在唤起人们对保罗完全顺服上帝旨意的理解,耶稣基督使徒的称号也被用来表达保罗在新约教会历史中的权威和特殊角色。虽然保罗将自己的领导风格描述为服侍,但他也必须确立自己作为使徒的权威和影响力。
与“doulos”类似, “使徒”的头衔(希腊语为“apostolos”)也体现了权柄在教会领导中的重要性。“apostolos”的意思是“被差遣的人”。因此,保罗自称是神的仆人,奉差遣去传扬耶稣基督的福音,特别是向外邦人传扬。
有些人将保罗写给提多的书信归类为“mandata principis”(委托书),可以粗略地翻译为首领/统治者的命令。委托书是由罗马皇帝授权的代表携带的一种信函。信中包含了具体的指示,要求收信人必须执行。
这与保罗作为受委任的权威,将指示委托给下属的做法类似。他被上帝委任为外邦人的使徒(使徒行传9:15使徒行传9:15 commentary, commentary罗马书11:13罗马书11:13 commentary),因此他拥有这项事工的权柄。
保罗确立了自己的使徒权柄,并授权提多“设立长老” (提多书1:5提多书1:5 commentary),由此建立了一条从神到地方教会领袖的权柄链。保罗在神的权柄下行事。保罗任命了提多。提多在保罗和神的权柄下行事。教会领袖则在提多,保罗和神的权柄下行事。
问安继续表达了保罗服务和使徒身份的目的:是为了神选民的信心和敬虔真理的知识(第1节)。保罗指出,关于神选民的思想有三重进展:从信心到知识,再到敬虔。
保罗从神而来的使命是服侍祂,建立祂选民的基督信仰。信心就是相信看不见的如同看得见的,相信属灵的如同摸得着的(希伯来书11:1希伯来书11:1 commentary)。信心是基于知识的选择,因此它不应与对真理的理性获取割裂开来。
内心对信仰的回应,加上精神上对真理的汲取,会培养道德品格,并带来敬虔,其中一部分就是爱人,服侍人(彼得后书1:5-7彼得后书1:5-7 commentary)。耶稣基督的福音——真理——能改变信徒的心思意念,并产生敬虔(罗马书12:1-2罗马书12:1-2 commentary)。
保罗继续将神选民的信心置于永生盼望的更大背景中。保罗的服事和使徒职分深深植根于永生的盼望。永生的盼望,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神在很久以前应许的(第2节;以弗所书1:4以弗所书1:4 commentary)。
神的这个应许,给予保罗和所有信徒永生的盼望。耶稣藉着他的死和复活,成为永生的源泉。永生的礼物白白赐给所有相信的人(约翰福音3:14-15约翰福音3:14-15 commentary)。但永生也是一种奖赏(罗马书2:7罗马书2:7 commentary)。作为奖赏,永生是这份礼物的完整体验。保罗作为使徒的使命,是引导人们走向敬虔,从而获得永生的体验。
“永生”一词源于希腊语“aionios”和“zoe”。“aionios”的意思是“尽其所能地看”,可以指回顾过去或展望未来。“zoe”是英语翻译中译作“生命”的几个希腊词之一,指的是生命的质量和数量,而不是生命的存在。我们或许可以想到“充实的生活”这样的词。
获得永生的礼物,就是凭着信心领受,仰望十字架上的耶稣,盼望祂的死亡和复活,将我们从罪的毒液中拯救出来,这毒液使我们与神隔绝(约翰福音3:14-15约翰福音3:14-15 commentary)。获得永生的奖赏,就是获得敬虔的品格,并脱离我们活在肉体中时罪的负面后果(罗马书1:24罗马书1:24 commentary, 2626 commentary, 2828 commentary)。获得永生的奖赏,也意味着获得忠心作见证的奖赏,完全恢复我们原本的样式(哥林多后书5:10哥林多后书5:10 commentary, commentary启示录3:21启示录3:21 commentary)。
保罗用一句话,将生命的应许从永恒延伸到永恒,并加倍强调真理:那位不可能说谎的神,已经将真理传给了人类。耶稣基督,道成肉身的神,来到世上,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约翰福音1:17约翰福音1:17 commentary)。
使徒保罗强调,上帝不会说谎。耶稣基督的福音是真实的(1节),与之相关的应许也是真实的(2节)。上帝的应许虽然真实,但他有自己的时间来实现这些应许,因为他会在适当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话语中,实现他的应许(2节,约翰福音1:1约翰福音1:1 commentary) 。
保罗颂扬上帝信实的应许。我们可以在旧约中看到上帝许诺和信守应许的模式。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应许使他成为一个大国,并通过这个国家祝福全世界(创世记12:1-2创世记12:1-2 commentary)。上帝重申了这应许,亚伯拉罕相信了这应许,并因他的信被算为义(创世记15:5-6创世记15:5-6 commentary)。上帝兑现了他的应许,通过耶稣基督祝福全地。
亚伯拉罕是我们所认识的信心的典范。他蒙赐福,因信在神面前被称为义人(创世记15:6创世记15:6 commentary, commentary罗马书4:3罗马书4:3 commentary)。亚伯拉罕的信心不断增长,成为信心的典范,甚至被称为神的朋友(雅各书2:23雅各书2:23 commentary)。保罗在写给罗马人的信中这样论到亚伯拉罕的信心:
“他对上帝的应许没有因不信而动摇,反倒因信而坚固,将荣耀归给上帝, 并且满心相信神所应许的,必能作成。”
(罗马书 4:20-21罗马书 4:20-21 commentary)
如果我们把“很久以前就应许”这句话添加到上帝对亚伯拉罕的应许(并由此延伸到我们身上)的例子中,那么这些应许就延伸到了亚伯拉罕之后,直到创世之初。上帝已经预定了一切,然而保罗写信劝勉信徒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因为我们的选择会对永恒产生真正的影响。保罗在罗马书的后面指出并评论了这个悖论,指出上帝的作为超越知识;我们对这个悖论的正确回应是敬拜(罗马书11:33-35罗马书11:33-35 commentary)。
保罗继续探讨信仰与真理的主题,并写下了他在传播真理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奉我们救主神的命令,受托传扬真理(第2节)。耶稣的显现直接将福音托付保罗(使徒行传9:15-16使徒行传9:15-16 commentary)。他一直忠实地履行着他作为使徒所蒙受的权柄,遵照我们救主神的命令。
保罗说“神,我们的救主” ,他可能是在说耶稣是神,因为是耶稣吩咐他作使徒的(使徒行传9:6使徒行传9:6 commentary)。他也可能是在说,他作为使徒的目标是跟随并带领他人遵循神的诫命。他的意思可能两者兼而有之。
信靠是信心的一种应用。因为神将真理托付给保罗,保罗就努力鼓励他的读者,神将真理传达给他,使他们能够拥有信心——能够信靠——真理。保罗强调真理是必要的,因为他写给提多书的目的之一,就是纠正教会中假教师向克里特岛信徒灌输的欺骗性教义(提多书 1:10提多书 1:10 commentary)。
使徒保罗在序言中四次使用希腊介词“kata”(意为“根据”),其递进结构耐人寻味:为了(“kata”)信仰(1节),这信仰是按照(“kata”)敬虔(1节),按照(“kata”)诫命(3节),以及在(“kata”)“共同的信仰”(4节)。介词“kata”主要用于表示目标或宗旨:使命。
保罗使徒生涯的目的或使命是推广基督教信仰,并持续地行在信仰中(敬虔)。保罗既谈到信仰,也谈到共同的信仰,即地方教会团体内部和团体之间的信仰。因此,基督教信仰创造了一个信徒团体或家庭,正如加拉太书6:10加拉太书6:10 commentary所说的“信仰之家”。引申开来,教会领袖将充当团体中的属灵父亲。保罗将上帝称为天父(第4节),这延续了家庭的隐喻。
通往共同信仰共同体的信仰使命,也包含着通过遵行我们救主上帝诫命而获得敬虔的使命。通过传播上帝的话语,引导信徒顺服真理,他们就能获得敬虔,从而实现盼望,并最终获得永生的经验。
保罗不仅提醒读者上帝的信实和正直,也赋予耶稣最高的荣耀:称祂为耶稣基督(第1节)和我们的救主基督耶稣。保罗在此强调耶稣是基督,意思是“受膏者”(与“弥赛亚”同义),也是我们的救主。保罗交替使用“救主”一词来指耶稣和上帝。这是恰当的,因为耶稣和上帝是同一位(约翰福音10:30约翰福音10:30 commentary)。这也与圣父,圣子,圣灵的永恒性息息相关,祂在很久以前就应许了救赎。
救主这个称号在提多书2:13提多书2:13 commentary继续使用,保罗提到“至大的神和我们救主耶稣基督的荣耀显现”。因此,信靠神就是信靠耶稣基督。提多书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使用救主这个词来描述神和耶稣基督。通过将神和耶稣都视为救主,保罗将神视为我们得救的最终源泉,而耶稣则是救赎的途径。圣父与圣子在拯救人类的愿望上完全一致。这是根据神很久以前在第一节中做出的承诺。
在第 4 节中,保罗终于直接称呼我:写信给提多,就是我同信之真儿子。愿恩惠,平安从父神和我们的救主基督耶稣归与你(第 4 节) 。
提多不仅是保罗在共同信仰上的真儿子,也是他的事工伙伴。我们从保罗的最后一封信中看到,提多仍然与保罗同工,他被派往达尔马提亚(提摩太后书4:10提摩太后书4:10 commentary)。提多在哥林多后书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在那里,保罗派提多去解决一场争议,显然涉及假教师(参见哥林多后书7:5-11哥林多后书7:5-11 commentary的注释)。或许这正是提多的专长,因为这也是他在克里特岛的任务(提多书1:5提多书1:5 commentary)。
保罗在他的书信中提到了许多共同作者,包括提摩太,西拉和所提尼,但从未提及提多。我们从哥林多后书2:12-13哥林多后书2:12-13 commentary得知,保罗视提多为他最重要的伙伴之一。在那里,他表达了对找不到提多的极度担忧,说因为牵挂提多,“我的灵里不得安宁”。但提多的特殊恩赐和用途似乎是在保罗之外服侍,带领保罗所建立的教会成长并进行门徒训练。
提多是外邦人,加拉太书2:3加拉太书2:3 commentary证实了这一点。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提多被派去,似乎是作为希腊社区的专家,也解释了为什么他可能没有被列为保罗书信的合著者,因为他可能不像在圣经中长大的希伯来人那样对圣经有深入的了解(罗马书3:1-2罗马书3:1-2 commentary)。
保罗请求天父和我们的救世主耶稣基督赐予提多恩典与平安。
翻译成恩典的希腊词是“charis”,意思是“恩惠”。我们在路加福音2:52路加福音2:52 commentary中看到这一点,其中“charis”被翻译成“恩惠”,指的是耶稣在神和人的恩惠中不断增长。获得神的恩惠始终取决于神的选择,因为没有任何标准高于祂;祂喜欢谁就喜欢谁,不喜欢谁就不喜欢谁。
上帝确实告诉我们祂喜悦什么。例如,彼得前书5:5彼得前书5:5 commentary告诉我们,上帝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当然,谁是谦卑的,由上帝决定。所以,无论我们作何选择,最终决定权永远在上帝。没有人能强迫上帝;赐予恩惠始终是出于祂的怜悯。因此,保罗祈求上帝赐予提多恩典或恩惠是恰当的。保罗如此祷告很可能是因为他希望提多一切顺利,而提多所能得到的最大益处就是从上帝而来的恩典与平安。
在保罗的最后一封信中,他祈求神怜悯他的同工阿尼色弗。上下文表明,保罗实际上是在祈求神因阿尼色弗忠心服侍保罗而奖赏他:
“愿主怜悯阿尼色弗一家人,因为他屡次使我畅快,并不以我的锁链为耻。”
(提摩太后书 1:16提摩太后书 1:16 commentary)
我们看到,祈求神的恩惠和祈求神的怜悯本质上是一样的。保罗也祝福或请求提多得平安。翻译为“平安”的希腊词也用来翻译旧约希腊文译本中的希伯来语“salom”。希伯来语中“shalom”(平安)的概念是指万事按照其计划和谐地协同工作。因此,保罗祈求神赐予提多平安,就是祈求提多获得人生中最大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