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以赛亚书 49:3-6 含义

以赛亚的第二首仆人之歌继续,主的仆人揭示了他与主之间的对话,仆人似乎在哀叹他未能完成使命。主安慰他说,他没有失败,而且对他来说,救赎以色列(弥赛亚已知的使命)是一件小事,但他也将救赎世界末日的列国。

本评论是《以赛亚书》第二首仆人之歌(《以赛亚书》第 49 章)中第一条信息的延续(《以赛亚书》第 49 章第 1-6 节)。本评论涵盖了《以赛亚书》第 49 章第 3-6 节。

主与他仆人的对话

在向外邦人宣告了耶和华如何“隐藏”仆人的身份并将隐藏起来以达到一个特定目的之后,仆人分享了他与耶和华之间一段有趣的对话(以赛亚书 49:1-2)。

这段对话以夸耀他的仆人必将成功开始,

他对我说:“你是我的仆人以色列,
我要在祂里面彰显我的荣耀” (第 3 节)。

耶和华对我仆人)说:“你是我的仆人。 ”这是这个特殊的预言第一次明确地将弥赛亚称为“我的仆人”。

仆人不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而是按他人的意愿行事。仆人将他人的需求和愿望置于自己的需求和愿望之上。古代世界的仆人即使有自由,也是有限的。他们通常被视为不太重要,即使他们执行了许多生存所必需的任务,或管理维持主人及其生活方式的业务事务。由于他们被认为不如主人重要或有吸引力,因此他们经常被忽视和忽略。仆人的职业通常很卑微。

弥赛亚为“我的仆人”是因为弥赛亚会执行的旨意,完成指派给他的艰巨任务。弥赛亚会服务于的旨意,并向主负责。

耶和华他的仆人起名叫“以色列”。

在希伯来语中,以色列这个名字的意思是“上帝胜利”。以色列是耶和华的天使在他们于毗努伊勒摔跤后赐给雅各的名字(创世记 32:24-32——特别是创世记 32:28)。以色列雅各的后代采用的名字。通过称呼他的仆人为“以色列”,耶和华似乎是在说,以色列被预言要完成的成就将由这位弥赛亚仆人完成或实现。这节经文也证实了犹太传统的观点,即以色列历史事件预言性地适用于弥赛亚,例如弥赛亚被召唤出埃及(马太福音 2:14-15)。

当主宣告我的仆人以色列,我将在祂身上彰显我的荣耀时,对神的仆人以色列的这种说法有了进一步的解释。荣耀意味着某人或某物的本质得到明显展示(哥林多前书 15:40-41)。这种夸耀也意味着主将向祂的仆人彰显祂的荣耀并且祂的仆人仆人的成功将向他人展示荣耀。通过仆人的使命,每个人都会看到以色列——“必胜”。

仆人的主要使命之一是复兴以色列,使雅各的子孙与上帝和睦相处。犹太人传统中普遍相信弥赛亚是这样的:

  • 祂将要成为像摩西一样的先知(申命记 18:15, 18);
  • 像大卫那样的君王(撒母耳记下7:12-13);
  • 像麦基洗德一样的祭司(诗篇 110:4)。

很少有人知道,弥赛亚也将是外邦人的仆人,就像雅各被流放的儿子约瑟一样(创世记 37:18-36,创世记 39-50)。以赛亚书第 49 章的这个预言,以及以赛亚书的其他仆人之歌,都指出弥赛亚将像约瑟一样成为仆人,但没有明确提到约瑟的名字。

主夸耀的要点是:以色列啊,你是我的仆人,我要在你身上彰显我的荣耀应许他的仆人将成为荣耀的勇士,成功完成主派去完成的一切。由于这一惊人的成就,耶稣被赐予了超乎万名之上的名(腓立比书 2:9,马太福音 28:18,启示录 3:21)。

但接下来,他的仆人似乎质疑的夸张宣言,

我说:“我劳碌是徒然,
我竭尽全力却毫无意义(第 4a 节)。

仆人回答耶和华:但我徒然劳碌。这节经文中翻译为劳碌的希伯来语是:יָגַע (H3021—发音为:“yaw-gah”)。意思是变得疲倦,完全耗尽或耗尽一个人的精力。徒劳的希伯来语是רִיק (H7385—发音为“reek”)。它描述了一种失败和徒劳的感觉。它的字面意思是“空虚”或“毫无目的”。仆人耶和华吐露:他为了追求他的使命而耗尽了自己,但却一无所获。他的努力毫无成果

他向重申了他明显的失败: “我把我的力量浪费了,却没有任何意义和虚荣心。”

希伯来语中虚荣的意思是:הֶבֶל (H1892—发音为:“Hebel”)。意思是“蒸汽”。这个词是《传道书》的主要主题,即试图通过我们自己的理性和经验来理解世界就像试图抓住蒸汽(“hebel”)——这是徒劳的。弥赛亚也许在哀叹转瞬即逝、也许短暂但现在已经消失的机会,他本可以在尘世生活中成功拯救以色列并恢复大卫王位的统治。

仆人的忏悔听起来更像是一场苦涩的失败,而不是胜利的庆祝。他告诉上帝我已经用尽了所有的力量去完成你召唤我去完成的任务但我一无所获。未能成功完成我的使命。这也许在告诉我们,这是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祈祷的一部分,当时他痛苦不堪,甚至到了死亡的边缘(马太福音 26:38)。

仆人寻求完成耶和华所选定的任务的某个时刻,仆人似乎觉得自己在任务上失败了。仆人没有具体说明他觉得自己失败了哪项任务,但接下来的上下文似乎表明,他觉得自己未能完成弥赛亚的主要目标,即复兴雅各支派,恢复以色列中得救的人(第 6 节)。

上帝应许了一位弥赛亚,他将恢复大卫的王位并永远巩固它(撒母耳记下 7:12-13)。在犹大背叛耶稣后,耶稣等待被捕的那一刻,很明显,这一目标无法实现。所以,也许这首仆人之歌告诉我们耶稣的祷告,向他的父亲倾诉他的失望。我们从耶稣对耶路撒冷的哀叹中看到了他因以色列拒绝他的提议而感到的悲痛(马太福音 23:37)。

他感觉自己的努力毫无意义,徒劳无功。对于让以色列接受他的信息并悔改的目标而言,他的使命是徒劳的。仆人对自己辛劳的唯一安慰是他对自己说的话,以抚平他表面上的失败:

然而我当得的正义在耶和华那里,
并得到我的上帝的奖赏。

尽管弥赛亚显然未能实现在政治上救赎以色列的目标,但他知道他应得的正义在主那里。他知道知道他的仆人是忠诚的,尽管结果并不理想,但他还是付出了一切。他相信他的奖赏将与他的忠诚有关,而不是结果;结果取决于上帝。耶稣在启示录中向他的仆人传达了同样的信息(启示录 1:1)——即他将极大地奖励那些通过继续忠实地生活来克服失败、损失、拒绝和(也许)死亡的仆人(启示录 3:21)。

仆人相信会为他辛勤的努力辩护。他不需要为自己辩护或寻求他人的认可。仆人比正直的约伯更清楚,他是正直的,忠于的呼召。此外,仆人相信他的奖赏在那里。尽管任务的外部目标显然失败了,但仆人没有妥协。他没有破坏的计划,也没有满足于一个较小的奖杯作为他的奖赏。他一直盯着奖赏,没有动摇。他的奖赏主的手中,他信任他的父。

这句话的意思好像是仆人有外在的目标,他希望,甚至期待,能够实现这些目标。当这些结果没有像他希望的那样实现时,他自然会感到沮丧。但尽管结果令人失望,仆人还是成功地实现了他的最终目标,那就是遵行的旨意,取悦他。

耶稣知道他将要受苦和死去。他也把这些告诉了门徒(马太福音 16:21)。然而,耶稣似乎是在一段时间后才开始这样说话的,因为很明显以色列拒绝了他,正如马太福音 16:21 所说,“从那时起”耶稣就开始为他的死亡和受苦做准备。所以也许耶稣作为一个依赖他人的人,曾希望以色列会接受他,但希望破灭了。这是可能的,因为耶稣是完全的神和完全的人,所以可以知道一切,同时抛开他的预知(马太福音 24:36,腓立比书 2:6-7)。

即使是的弥赛亚仆人,既是神又是人,也按照人类可以控制的三件事行事,

  • 我们信任谁:仆人信任耶和华
  • 我们的观点:仆人没有纠结于令人失望的结果,而是专注于

喜悦耶和华并相信他的赏赐。

  • 我们的行动:仆人遵行的旨意,相信那对他最好。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得到支持的弥赛亚仆人,也没有试图控制结果。他没有试图超越的意愿去完成他的重任,尽管这样做很容易合理化,因为他的子民以色列的命运岌岌可危。相反,耶稣将自己和他工作的结果完全托付给了上帝。耶稣遵循了上帝的旨意。

如果弥赛亚不寻求控制或将自己的身份押在结果上,我们也不应该这样做。我们应该效仿仆人的榜样,信靠,选择他的真实观点,选择按照对我们生活的意愿采取行动。

这部分对话在很多方面与弥赛亚耶稣的观点一致,

“我凭着自己不能做什么,我怎样听见,就怎样审判;我的审判也是公平的,因为我不求自己的旨意,只求那差我来者的旨意。”
(约翰福音5:30

“耶稣说:‘你们举起人子以后,必知道我就是那位;并且我所作的没有一件事是凭着自己说的,我说这些话乃是照着父所教训我的。那差我来的,是与我同在,他没有撇下我独自一人,因为我常做他所喜悦的事。’”
(约翰福音 8:28-29)

“我在地上已经荣耀你,你所托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
(约翰福音 17:4)

“完成了!”
(约翰福音 19:30b)

“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他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神宝座的右边。”
(希伯来书 12:2)

“基督耶稣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腓立比书 2:5b-8)

就像仆人一样,弥赛亚耶稣的奖赏也是从他的父神那里得到的,

“所以,神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神。”
(腓立比书 2:9-11)

也许主和他的仆人之间的这部分预言对话与弥赛亚的生活最深刻的关联是当耶稣在客西马尼园向他的父亲祈祷时(马太福音 26:36-42,马可福音 14:32-36,路加福音 22 : 39-44)。

马太写道,当耶稣进入客西马尼园时,他“就忧伤起来,极其难过”(马太福音 26:37)。耶稣向他最亲密的门徒吐露:“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马太福音 26:38)。耶稣如此心烦意乱的原因是,他知道可怕的时刻已经到来,将交到敌人的手中,他们会嘲笑、折磨他,并将钉在十字架上(马太福音 20:18-19)。

此外,他知道他的朋友很快就会抛弃(马太福音 26:31)。他知道他们中的一个会否认认识(马太福音 26:34)。他知道另一个人正在背叛(马太福音 26:25)。他知道他将遭受巨大的羞辱、不公,并被他的人民拒绝(以赛亚书 53:3-4,8)。他知道他将承受世人罪恶的沉重负担,并被主压伤(以赛亚书 53:10)。

这一切都使悲痛欲绝,几乎要死。

从人的角度来看,从祂的人性角度来看,这段以赛亚书经文表明,祂觉得自己在完成耶和华要求祂完成的任务方面失败了——那就是复兴雅各支派,复兴以色列中得救的人(第 5 节)。从人的角度来看,祂的辛劳带来了痛苦的拒绝和极度痛苦的死亡。

耶稣请求父神“将这杯撤去”(马可福音 14:36)。尽管如此,他还是将自己一生的工作、自己的身体,甚至自己的死亡都托付给了父神。耶稣顺服上帝,告诉父神,他不会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而是按照父神的计划行事(路加福音 22:42)。

尽管耶稣的感情强烈到“几乎要死”(马太福音 26:37),但他还是倾听了自己的感情,按照天父的意愿去调查它们,决定听从天父的话,打消了他们的疑虑。

福音书没有透露耶稣的父亲对说了什么。我们只知道他派了一位天使来服侍(路加福音 22:43),并且他的父亲没有拿走耶稣要喝的十字架之杯。

然而,仆人之歌的下几节经文也许能让我们了解父在客西马尼园向他恳求的儿子传达的信息,

耶和华从我出胎就造我作他的仆人,如今他又说,
使雅各归回祂身边,使以色列聚集到祂身边,
(我在耶和华面前是尊贵的,
我的神是我的力量) (第5节)

耶和华回应了祂差遣来拯救以色列仆人,祂对仆人忠心地执行耶和华的指示感到满意。尽管祂的仆人被所有人拒绝,但他在耶和华眼中是受尊敬的(以赛亚书 53:3-4,马太福音 27:22)。

“我的神是我的力量”这句话可能意味着仆人工作的力量来自,或者他的决心来自。也可能意味着两者兼而有之。

然后耶和华说了一句惊人的话,

他说:“你做我的仆人还太小了
使雅各众支派复兴,使以色列中得保全的人归回。
我还要使你成为列国的光
使我的救恩直到地极” (第 6 节)。

注意他的仆人说的话。

仅仅恢复以色列是微不足道的你会做更多的事情。这个想法似乎是天父告诉耶稣“如果你现在实现了恢复以色列的目标,那将是一个太小的成就——我为你准备了更伟大的东西。我还将利用你来救赎列国,以便我的救恩能够传遍地极。”

换句话说,振作起来,我将利用未能复兴以色列和以色列可耻地拒绝的机会,来拯救整个世界——直到世界的尽头。使徒保罗在写给罗马人的信中肯定了这种观点(罗马书 11:11)。

上帝似乎在对耶稣说:“以色列拒绝你和你的羞辱将对外邦人有利,最终,两者都将得到救赎!”上帝可能将这些话透露给以赛亚,以便祂能在耶稣在客西马尼的祷告中将它们带入他的脑海。尽管这些话是事先记录下来的,但也可能是天父说的,或通过天使传达的。

外邦人是耶和华藏在箭筒里的利箭的目标。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隐藏了他仆人的身份,以便他可以利用以色列拒绝弥赛亚,将他的救恩带到世界的尽头

我们之前在这篇评论中提到过,使徒保罗在以弗所书中写道,这个奥秘在耶稣升天之后的那段时间里被揭示了(以弗所书 3:1-7)。他在罗马书 10:16-11:36 中详细阐述了上帝计划利用以色列拒绝弥赛亚将福音传给外邦人的奥秘,

“以色列有几分是硬心的,等到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这样,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正如经上所写的。”
(罗马书 11:25b-26a)

不仅以色列会承认并赞美是他们的弥赛亚,外邦人和整个世界也会承认耶稣是他们的弥赛亚。耶和华仆人将服侍并祝福地球上的所有人民。

仆人知道我当得的正义在耶和华那里,我的赏赐在我的上帝那里(第 4 节),尽管仆人之歌的这一部分并没有描述仆人赏赐是什么。

然而,这首仆人之歌下一部分的第一节确实描述了他的奖赏,

“以色列的救赎主和圣者耶和华如此说,
对于被鄙视的人,
被国家所憎恶的人,
对统治者的仆人来说,
君王们看见便会兴起,
王子们也要下拜,
因耶和华是信实的,他是以色列的圣者,他拣选了你。”
(以赛亚书 49:7)

第四首仆人之歌的最后一节也描述了仆人的奖赏。

“因此,我要使他和大人物同得一份,
他要与强者均分战利品;
因为他将自己倾倒以致死亡,
他也列在罪犯之中;
他却担当多人的罪,
并为罪人代求。”
(以赛亚书 53:12)

这一应许奖赏的主题是忠诚受苦和服侍的权威冠冕。以赛亚书 49:7 和以赛亚书 53:10-12 中的这些话语向我们保证,仆人将因其忠诚而被高举。

保罗告诫腓立比信徒要选择与西马尼园中的耶稣相同的心态(腓立比书 2:5-11)。耶稣选择“轻视羞辱”,遵行的旨意,期待这应许的奖赏(希伯来书 12:2)。这里的“轻视”仅仅意味着“拒绝”,或“视为不重要”。

保罗劝告每个信徒选择与耶稣相同的道路。选择这种心态的结果是,选择谦卑地服务和现在受苦是有意义的,因为回报远比我们在地球上能得到的任何东西都要大。如果我们遵循上帝的旨意,那么上帝会在祂的时间里提升我们(马太福音 20:27,提摩太后书 2:12,雅各书 4:10,彼得前书 5:6)。

基督首先来是为了服侍(马太福音 20:28,路加福音 22:42)。由于他的忠诚服务,他被授予一切权力,并被赐予地球作为他的奖赏(马太福音 28:20,腓立比书 2:10,希伯来书 12:2)。

耶稣给了我们同样的承诺,并敦促我们克服诱惑,就像他战胜诱惑一样(启示录 3:21)。我们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榜样,那就是仆人的心态,忠实地服务于主的旨意,将他的正义奖赏托付给他。此外,我们也有耶稣在客西马尼园顺服他父亲的旨意的例子。这两个都是我们努力抵制罪恶和诱惑时要效仿的有力例子。

最后,当虔诚的西缅用老眼看见婴儿耶稣,也就是弥赛亚时,他引用了以赛亚书第二首“仆人之歌”第六节的最后几行(路加福音 2:25-35),

“因为我的眼睛已经看见你的救恩,
你在万民面前所预备的,
向外邦人启示的光,
和你的子民以色列的荣耀。”
(路加福音 2:30-32)

西面在路加福音第2章说:“作启示外邦人的光”,是套用以赛亚书49章6节的话: “我还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

以赛亚书 49:6 中,我还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紧接着这句话的是:使我的救恩直到地极

令人着迷的是,这节经文中翻译为救恩的希伯来语单词与真正的弥赛亚——耶书亚——耶稣的希伯来语名字有着相同的词根。(希伯来语单词是יְשׁוּעָה——H3444:发音为“yesh-oo'-aw”)。当西缅说:“我的眼睛已经看见你的救恩”(路加福音 2:30)时,他实际上是在说“我的眼睛已经看见了耶稣”。主仆人的呼召是将他的救恩带到世界的尽头,这正是耶稣所做的。救恩是他的名字。救恩就是耶稣。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