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以赛亚书 50:10-11 含义

以赛亚在第三首仆人之歌的结尾描述了两种在黑暗中行走的人。第一种人敬畏耶和华,但他自己却没有光明。以赛亚鼓励这个人信靠弥赛亚。第二个人也在黑暗中行走,但他试图在自己火焰的微弱光芒下生存。以赛亚警告他,这种信任是错误的,将导致他遭受折磨。

第三首仆人之歌(以赛亚书 50:4-11)以仆人的声音或以赛亚的声音结束。

在这首仆人之歌中,仆人先前曾描述过:

  • 他将成为主的门徒(以赛亚书50:4)。
  • 因他顺服耶和华,他将被鞭打和嘲笑(以赛亚书 50:5-6)。他决心跟随耶和华,因为他信任耶和华。
  •  尽管在敌人手中遭受羞辱,他知道他不会在敌人面前感到羞愧(以赛亚书 50:7)。
  • 耶和华必为他向一切控告他的人证明他是清白的 (以赛亚书 50:8-9)。

首仆人之歌的最后两节描述了两种面临类似情况的不同类型的人。

第一类人是敬畏耶和华的人(第 10 节)。

第二种人是选择在自己的火光中行走的人(第 11 节)。

他们共同的情况是,他们都在黑暗中行走。也就是说,他们都没有某种关于现实的基本知识或道德理解。光明黑暗是圣经中真理(光明)和无知(黑暗)以及/或善(光明)和恶(黑暗)的常用比喻。

这里的黑暗可能指的是那些无知地犯罪的人。但是,尽管在黑暗中无知地行走的情况相似,这两类人(敬畏耶和华的人和在自己的火光中行走的人彼此之间却截然不同。他们的基本区别在于,每类人如何处理一个人可以控制的三件事中的前两件事:

  1. 他们信任谁
  2. 他们的观点

一个人可以控制的第三件事是他们的行为,它是前两件事的下游。以赛亚没有详细描述每个人的行为,但他描述了前两件事:信任和观点。

第一种人:敬畏耶和华却行在黑暗里,没有光

第 10 节描述了第一种人。这节经文采用先问后答的形式。问题是:

你们中间谁敬畏耶和华,
听从他仆人的声音,
在黑暗中行走,没有光? (第 10 节)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

让他信靠耶和华的名并依靠他的上帝(第 10 节)。

问题的开始是:你们中间谁敬畏耶和华

敬畏耶和华的人更相信上帝所说的话,而不是别人所说的话。因此,敬畏耶和华的人会努力以讨他喜悦的方式生活(即行走)。这节经文中的“你们”指的是这首仆人之歌的听众/以赛亚预言的读者。这个问题是向你们当中所有敬畏上帝的人发出的呼吁。

下一个短语描述的是敬畏耶和华的人。

敬畏耶和华的人听从他仆人的声音

他的仆人指的是弥赛亚,他是在仆人之歌中一直描述自己的人(以赛亚书 50:4-9)。这节经文推断,听从仆人的声音敬畏耶和华的一种方式。这是因为仆人代表上帝说话。

首仆人之歌的一般上下文表明,这里提到的仆人是弥赛亚。因此,这是旧约中对弥赛亚将是人形的神的一瞥(歌罗西书 1:16-17)。然而,这节经文的问答的直接上下文表明,这里的仆人指的是别人。这很可能就是为什么译者选择用小写“s”而不是大写“S”来翻译仆人这个词。

在直接上下文中,“他的仆人”一词可能指的是摩西。摩西是耶和华的仆人,他带领以色列人脱离埃及的奴役,并向他的人民传达上帝的诫命和指示。耶和华明确地称摩西为“我的仆人”或描述为“耶和华的仆人”,比旧约中的任何其他人物都多(出埃及记 14:31,民数记 12:7、8,申命记 34:5,约书亚记 1:1、2、15,8:31、33,11:12、15,12:6,13:8,14:7,18:7,22:2,列王记上 8:53、56,列王记下 18:12、21:8,历代志上 6:49,历代志下 1:3、24:6、9,尼希米记 1:7、9:14、10:29,但以理书 9:11,玛拉基书 4:4)。

这句话的意思似乎是说,敬畏耶和华的人是听从他的仆人摩西的话的人。换句话说,敬畏耶和华的人会遵守摩西的教诲和上帝通过他的仆人摩西颁布的律法。

然而,即使是敬畏神、愿意讨主喜悦、拥有摩西律法的人,仍然行走在黑暗中(不知道要他们做什么) ,没有光明(理解)。他们没有履行律法,也没有理解律法的最终目的。

以赛亚为敬畏耶和华行在黑暗中、没有光亮的人所给出的解决办法是,让信靠耶和华的名,依靠他的神。以赛亚的意思是,这个人要信靠弥赛亚——摩西在申命记第 18 章预言的真正的仆人:

“耶和华你的神要从你们中间,从你们弟兄中间,给你兴起一位先知像我,你们要听从他。”
(申命记 18:15)

“我必在他们弟兄中间兴起一位先知像你,我要将当说的话传给他,他要将我一切所吩咐的都传给他们。”
(申命记 18:18)

根据申命记 18:18 中的预言,人们害怕在西奈山听到上帝的声音,并请求摩西代替他们与他们说话,这样他们就不会死。上帝说他们的请求是好的,所以他会兴起一位像摩西一样的先知,可以直接向他们传达上帝的话语。耶稣就是那个先知;他是人形的上帝,可以面对面地说话,这样人们就可以听到而不必害怕。可悲的是,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他的来访,也没有听从他的话。

摩西是“耶和华的仆人”。但弥赛亚耶稣是“耶和华的仆人”。摩西是即将到来的人的典型代表。耶稣可以被视为第二个摩西。正如使徒约翰所写的,“律法本是借着摩西传授的”,但“恩典和真理是通过耶稣基督实现的”(约翰福音 1:17)。摩西是耶稣的预兆,耶稣是真正的仆人和弥赛亚。

当弥赛亚耶稣第一次来到人间时,他讲出了摩西律法的真正含义和实现(马太福音 5:17)。他过去和现在都是摩西教义的终极权威,因为他既是神又是弥赛亚(马太福音 7:28-29)。耶稣在他的教义和生活中阐明并实现了摩西律法。耶稣在山上宝训中的教义(马太福音 5-7)以及他为他人服务、为他人献出生命的活生生的榜样,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启示(理解),让我们知道我们应该如何生活。

有趣的是,当我们按照基督的精神顺从地行事时,我们也能履行律法(罗马书 8:4,加拉太书 5:13-14)。

马太用以赛亚书 9:1-2 中主题相似的引文介绍了耶稣的事工。马太引用以赛亚书,写道当弥赛亚耶稣开始宣告王国时:

“坐在黑暗里的人们看见一道强光,
那些坐在死亡之地和阴影里的人,
他们身上出现了一道光芒。”
(马太福音 4:16)

因为有弥赛亚耶稣,我们不必继续在黑暗中行走(道德无知)。因为有耶稣,我们拥有了作为人类追随上帝的完美形象。我们可以而且应该效仿和遵循耶稣的榜样(腓立比书 2:5,希伯来书 12:1-2)。

以赛亚对他的问题的回答是:“你们中间谁是敬畏耶和华,遵守他仆人摩西的律法,行在黑暗里,没有亮光呢? ”(第 10 节):仰望弥赛亚。信靠他的名——耶和华的名(第 10 节)。效法他的榜样,凡他说的和做的都依靠上帝

敬畏耶和华行在黑暗里,没有光的人,必得着(第 10 节)——“世上的光!”(约翰福音 8:12;另见:约翰福音 1:4-5, 9),

“耶稣又对他们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
(约翰福音 8:12)

以赛亚的话:让他信靠耶和华的名,依靠他的神(第 10 节),对于那些敬畏耶和华没有亮光的人来说是极大的安慰。这也是明智的建议。推论是,那些凭着对神的信心行事的人,无论神向他们启示什么(即他们拥有什么),都会得到更多的。此外,推论是信仰是知识的基础。

弥赛亚耶稣在他的登山宝训中说过类似的话,“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明亮,全身就光明。”(马太福音 6:22)

在谈论第二种行走在黑暗中的人之前,我们必须指出一个预言性的讽刺,即弥赛亚的敌人在将他钉死在十字架上时重复了以赛亚的忠告。

那些判处弥赛亚耶稣死刑的宗教领袖、祭司长(撒都该人)、文士和长老(法利赛人),在耶稣为他们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时,用以赛亚书中的这些话来嘲笑他,

“他信靠上帝;愿上帝拯救他。”
(马太福音 27:43)

他们恶意地错误地认为耶稣不是弥赛亚。但主神使耶稣从死里复活,为他辩护(以赛亚书 50:8)。正如以赛亚先前预言的那样:“定我(弥赛亚)罪的必如衣服渐渐破旧,为蛀虫所咬”(以赛亚书 50:9)。

第二种人:在自己的火焰之光中行走的人

以赛亚在第三首仆人之歌的结尾警告那些敬畏或不依靠耶和华,而是依靠自己的理解的人。这是第二种行走在黑暗中的人。第一种人敬畏上帝并获得光明。第二种人则相反。

以赛亚用“看哪”这个词来请求他们的注意。

然后他用多层次的隐喻来描述这个人,

看哪,你们所有点火的人,
你们用火把围着自己,
走在你的火光中
你们所烧的火把中间(第 11 节)。

是这个比喻的主要形象。给人光和热。这适用于这个比喻的含义之一。但在圣经中通常用来比喻上帝的审判。这是理解这节经文的另一种方式。这两种理解都可能是对这段经文的有效和有目的的理解。

我们首先来思考一下这段以火来比喻的含义。

是人类知识的隐喻,当以赛亚说你们所有点火的人时,他描述的是那些似乎可以凭借自己有限的智慧理解生命意义的人。他们生活在黑暗中,但他们不寻求来自光明和照耀,而是试图制造自己的火光

他们相信,人类理性和经验之将照亮现实,使他们能够理解他们需要或想要知道的一切。他们不惧怕或不需要上帝,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就足够了。他们就是自己的上帝。这又是伊甸园和巴别塔的翻版(创世记 3:1-7,创世记 11:1-9)。他们就像传道书中描述的那些追逐风的人;他们的追求是愚昧、虚荣,并会导致疯狂(参见我们对传道书 12:8 的评论)。

这些人与弥赛亚耶稣在登山宝训中所描述的人很相似,“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马太福音 6:22)。

以赛亚继续将这些人描述为那些用火把包围自己的人,并且

走在你点燃的火光和火把的光芒中。这幅图景可能是某人点燃了一大堆火,然后发现自己被火包围了。他们原本打算为自己谋取利益的东西现在却威胁要毁灭他们。

翻译为火把的希伯来语是 זִיקוֹת (H2131—发音为:“zee-kaw”)。它也可以表示“火花”。这幅图景也可能是某人试图在黑暗中借助火花的行走,但这是徒劳的。火花发出的微乎其微,散发的热量很少,而且寿命极短——短到无法提供任何有意义的照明。但以赛亚描绘的可能是,一些在黑暗中行走的人会过着极其愚蠢的生活。他们认为自己非常聪明,行为也非常愚蠢。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才智、哲学、宗教体系或科学的行走。但尽管他们自认为很聪明,但他们实际上是盲目的傻瓜,试图在黑暗中借助火花的行走。

这两个比喻都适用。正如传道书所强调的那样,试图通过人类的理性和经验来解决生命的意义会导致疯狂,就像一场大火一样,是自我毁灭。它还会导致愚昧和虚荣,使我们的劳动变得毫无意义,就像试图用火花照亮黑夜一样。这样的人自以为聪明,却没有任何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智慧始于敬畏耶和华(箴言 9:10)。他们并不全心信靠耶和华,因为他们依靠自己的聪明(箴言 3:5)。

人类的知识不足以理解意义和目的。我们根本没有足够的视角来发现我们真正的最大利益。人类的知识和经验是上帝智慧和理解的可怜和不充分的替代品。这就像将暗淡的火花与正午太阳的光辉进行比较。

以赛亚对这些靠自己的火光行走的人的描述,与弥赛亚耶稣对法利赛人的描述一致,他们是盲人领路人引导盲人(马太福音 15:14)。

也是上帝审判的隐喻。这个隐喻似乎适用于以赛亚的仆人之歌的结束句。

当人们信任并行走在自己的火焰之光中并拒绝上帝和他的弥赛亚时,他们就为自己播下了炽热的审判。

当他们拒绝耶和华他的仆人时,他们就用火把包围自己,并将行走在他们自己点燃的火把之中

他们将被自己燃起的烈火所灼伤,因为上帝的愤怒将让他们承担自己罪孽的后果。

这首歌的最后几句谈到了审判,并警告人们不要依赖自己而拒绝上帝,

你将从我手中得到以下的东西:
你将会躺在痛苦之中(第 11 节)。

拒绝主的弥赛亚并依靠自己的后果是,你将躺在痛苦中。罪的工价是死亡。死亡是分离。不相信耶稣的后果是与上帝的家庭分离。任何行不义、不相信耶稣是弥赛亚的人的后果是火热的审判和永远与上帝的家庭分离的折磨。然而,对于任何人,包括相信耶稣的人,罪都有后果。

耶稣无条件地拯救/释放那些相信他的人免于罪的惩罚(约翰福音 3:14-15)。但是当信徒犯罪时,他们仍然可以期望体验上帝道德宇宙的因果,就像他们期望体验上帝物质宇宙的因果一样。罗马书将此描述为上帝将我们交给我们自己欲望的自然后果的过程(罗马书 1:24、26、28)。

差遣祂的仆人和儿子来到世上,不是要审判世界,而是要拯救世界(约翰福音 3:17)。但那些不相信祂仆人和儿子的人,因拒绝祂而被定罪(约翰福音 3:18)。

“光来到世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定他们的罪就是在此。凡作恶的便恨光,并不来就光,恐怕他的行为受责备。”
(约翰福音 3:19-20)

以赛亚对那些敬畏耶和华在黑暗中行走、没有自己的光的人的劝告同样适用于那些在黑暗中靠自己的火花行走的

这两种人都信靠主(耶稣,弥赛亚)的名并依靠他的上帝

凡这样做的人,必不灭亡,并要白白得到永生的礼物(约翰福音 3:16)。凡得到这礼物并顺服、行在圣灵中的人,不仅会得到生命的礼物,还会得到生命的生活体验和回报(加拉太书 6:8)、与神的伙伴关系以及彼此的团契(约翰一书 1:3, 7)。

要查看第四首仆人之歌开头的评论(以赛亚书 52:13-53:12),请点击此处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