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以赛亚书 50:4-6 含义

以赛亚开始他的第三首仆人之歌,预言弥赛亚的到来。仆人的声音表明他是主神的门徒和追随者。仆人从主那里得知了神的旨意,仆人听从主的话,忠实地服从。即使被鞭打、被吐唾沫、被敌人拔胡须,仆人也不会放弃遵行主的旨意。

以赛亚书第 50 章的其余部分是以赛亚四首“仆人之歌”中的第三首。每首仆人之歌都是关于弥赛亚的预言,弥赛亚被称为我的仆人。

旧约预言了受苦的仆人弥赛亚和胜利的君王弥赛亚。犹太传统称受苦的仆人弥赛亚为“约瑟之子”,称胜利的君王弥赛亚为“大卫之子”。一些学派认为会有两位弥赛亚(“受膏者”)。耶稣实现了这两个预言。耶稣第一次降临地球时,实现了受苦仆人的预言。第二次降临地球时,他将实现征服之王的预言。

这段经文开始于《以赛亚书》的第三首“仆人之歌”。我们将简要总结其他三首仆人之歌,然后再回头评论第三首仆人之歌(《以赛亚书》50:4-11)。

以赛亚书的第一首“仆人之歌”出现在以赛亚书 42:1-4。它预言弥赛亚将带来正义,但不会争吵。他将如此温柔,“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以赛亚书 42:3)。马太引用了这首仆人之歌,证明耶稣是弥赛亚,因为他在安息日治病时与法利赛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他因此实现了这一预言(马太福音 12:18-21)。

以赛亚书的第二首“仆人之歌”出现在以赛亚书 49:1-26。它由仆人和/或的四条信息组成。这首仆人之歌的主要部分是第一条信息,它是仆人的声音,是给外邦人的信息(以赛亚书 49:1-6)。仆人一度因未能完成恢复以色列的任务而感到沮丧。安慰他说,对他来说,救赎以色列是一件小事,他还将救赎所有国家,以便的救恩将传到地极。

以赛亚书第 49 章第二首仆人之歌中仆人的沮丧和的保证可以被看作是预示着弥赛亚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绝望,就在以色列拒绝和钉死他之前的几个小时,以及他和他父亲在祈祷时分享的内容(马太福音 26:36-39)。

以赛亚书 52:13-53:15 是以赛亚书中第四首也是最著名的“仆人之歌”。它通常被称为“受苦的仆人”段落。它预言,令人惊讶的是,外邦人将崇拜弥赛亚,尽管他将被以色列人所不承认、鄙视,并最终杀害。弥赛亚将“因我们的过犯受害……因我们的罪孽被压伤”……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以赛亚书 53:5)。

第四首仆人之歌也准确预言了弥赛亚将“与恶人同死”,但将被埋葬在“富人”的坟墓中(以赛亚书 53:9 )。耶和华的“仆人必使多人称义,因为他要担当他们的罪孽”(以赛亚书 53:11)。而且因为他将“献上自己为赎罪祭”(以赛亚书 53:10),耶和华“必使他与大人物同得一份”(以赛亚书 53:12)。

新约圣经至少六次引用了这首第四首“仆人之歌”:马太福音 8:14-17、路加福音 22:35-38、约翰福音 12:37-41、使徒行传 8:26-35、罗马书 10:11-21、彼得前书 2:19-25。耶稣实现了其中的每一个预言。新约圣经既引用它作为耶稣是弥赛亚的证据(使徒行传 8:26-35),也暗示它是耶稣为我们所做的事的一个例子,我们应该效仿(腓立比书 2:5-10)。

第三首仆人之歌(以赛亚书50:4-11)

本章的引言(以赛亚书 50:1-3)是第三首仆人之歌(以赛亚书 50:4-11)的序言或开场白。耶和华在其中向以色列的罪孽深重的一代人讲话,他们正在效仿她的“母亲”(前几代以色列人)的淫乱和偶像崇拜方式。尽管他们完全迷失在罪恶的深渊中,但耶和华通过一对反问句向他们保证,答案是“不”:“我的手难道缩短,不能救赎吗?我难道没有力量拯救吗?”(以赛亚书 50:2b),也就是说,他仍然可以救赎和拯救他们。但是,如果他们不接受他的拯救,那么他们将遭受他们罪孽的当前后果,并将在未来受到上帝的严厉审判。

第三首仆人之歌(以赛亚书 50:4-11)歌颂通过他的仆人弥赛亚拯救人类。仆人之歌以仆人的声音和视角开始。

仆人说:主耶和华赐给我门徒的舌头(第 4 节)。

标题:主神在希伯来语中是 אֲדֹנָי יְהֹוָה “Adonaí Yehōvah”。翻译为的单词是 יְהֹוָה (H3069—发音为“Yehōvah:”)。翻译为主的单词是 אֲדֹנָי (H136—发音为“Adonaí”)。译者选择将GOD 一词大写,因为在希伯来语中它是“Yahweh”这个名字的一种形式,上帝曾用这个名字向摩西描述自己(出埃及记 3:14)。通常,当这个词在旧约中使用时,它会被翻译为“LORD”,全部大写。“Yahweh”在本章第一节中被翻译为 LORD(以赛亚书 50:1)。

然而,这里将“耶和华”全部大写,因为其中还使用了“Adonaí”一词。“Adonaí”一词在希伯来语中是一个头衔,意思是“主人”或“主”。它被用作上帝的头衔。译者想避免使用尴尬的短语“主耶和华”,而选择将其翻译为“主上帝”。

就这节经文本身而言,这段话中最有趣的术语是门徒。门徒是学生、学徒、追随者。被赋予门徒的舌头意味着像门徒一样,重复从导师、老师或拉比那里听到的话。门徒不代表自己说话。他们代表他们的主人说话。

这里仆人说他就像一个重复主人话语的门徒。主神让他成为跟随者(仆人),而不是领导者(主人)。做跟随者或门徒有时会很累,因为你的意志要服从他人的意志。但耶稣学会了顺服,正如我们被劝诫要学习的那样(腓立比书 2:8)。

耶稣,弥赛亚,是人类的领袖和教师。但在主神,他的父面前,耶稣是一个跟随和服事他旨意的门徒(马太福音 26:39)。像那些门徒一样,耶稣只说他父赐给他的舌头能说的话(约翰福音 5:19、5:30、6:38),

“耶稣回答说:‘我的教训不是我自己的,乃是那差我来者的。’”
(约翰福音 7:16)

使我知道怎样用言语扶助疲乏的人(第 4 节)。

弥赛亚之所以是主上帝的门徒,是为了弥赛亚能够与门徒建立联系,并知道门徒疲倦时如何用言语来支持他们。

因为弥赛亚耶稣是他父的门徒,所以作为他的追随者,我们与他有联系,

“因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
(希伯来书 4:15)

耶稣,弥赛亚,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完美的榜样。正如他只按照父的旨意行事,只做和说上帝指示他做的事和话,我们也只做和说耶稣和他的灵引导我们做的事和话,

“不要思虑怎样说,或说什么;到了那时候,必赐给你当说的话。因为不是你自己说的,乃是你父的灵在你里头说的。”
(马太福音 10:19b-20)

“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什么。”
(约翰福音 15:5)

接下来,仆人在以赛亚书中说道:

他每天早晨唤醒我,
他唤醒我的耳朵,让我像门徒一样聆听(第 4 节)

除了呼应上述情感之外,这些诗句还表明弥赛亚的生命来自。他每天都因与主神的关系和互动而得到更新。弥赛亚践行了摩西所传授的真理,“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申命记 8:3)耶稣吸取了这个教训,甚至在被撒旦诱惑把石头变成食物时引用了申命记 8:3(马太福音 4:4)。

这句话:祂每天早晨唤醒我,很可能表明弥赛亚在每天开始时寻求上帝的观点。这句话:祂唤醒我的耳朵,让我像门徒一样倾听,揭示了仆人如何倾听并理解主上帝对他一生的旨意。

而弥赛亚耶稣也经常寻求时间与主上帝他的父单独相处:

  • “但耶稣本人却经常溜到荒野去祈祷。”
    (路加福音 5:16)
  • 当耶稣要挑选门徒的时候,他“就往山上去祷告,整夜向神祷告”。
    (路加福音 6:12)。
  • 也许是因为向祷告是他的习惯,在被捕前最绝望的时刻,耶稣到客西马尼园向祷告
    (马太福音 26:37-38)。

作为主的门徒,我们聆听的声音并了解他对我们生活的旨意的主要方式是通过阅读和运用经文中的他的话语(诗篇 119:11、雅各书 1:22)、通过向上帝祈祷(历代志上 16:11、诗篇 63:6、腓立比书 4:6、帖撒罗尼迦前书 5:16-18)以及聆听圣灵的内心声音(加拉太书 5:16-17)。

仆人承认:

主耶和华开通了我的耳朵(第 5 节)。

“主耶和华开通了我的耳朵”这句话的意思是主耶和华让他明白耶和华的道路和旨意。这种理解可能是特殊的,因为他是的仆人和弥赛亚。主派弥赛亚执行一项特殊的使命,仆人明白这一点(以赛亚书 49:2-3)。这句话也可能意味着这种理解来自仆人对的忠诚以及他不断专心寻求上帝的习惯,作为门徒聆听上帝的旨意,从而遵循上帝的道路。这句话可以指两者。

弥赛亚耶稣知道主对他一生的旨意:

  • 当耶稣的父母回到耶路撒冷寻找他时,他问他们:“你们岂不知我必须在我父的家里吗?”(路加福音 2:49)
  • 受洗后,耶稣受到圣灵的感动,进入旷野,在那里受到试探(马可福音 1:12-13)。
  • 耶稣“充满着圣灵”地在加利利开始了他的公共事工(路加福音 4:1)。
  • 耶稣严厉斥责门徒彼得试图引诱他背离上帝的旨意:“撒但,退我后边去吧!你是绊我的绊脚石;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马太福音 16:23)。
  • 耶稣一直意识到他的使命是牺牲自己,为世人的生命而牺牲,这是主上帝呼召他去做的事。他把这一刻称为“此时此刻”:“现在我心里忧愁,我该说什么呢?‘父啊,救我脱离这时候’?但我原是为这时候来的。”(约翰福音 12:27)
  • 在客西马尼园,耶稣明白了父的旨意。他祈祷不是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而是按上帝的旨意行事(马太福音 26:39,马可福音 14:36,路加福音 22:42)。

仆人用预言性的过去时态唱诗。这用过去时态谈论未来,表明预言的事件一定会发生。它表明仆人不仅听从了神对他一生的旨意,理解了神的旨意,而且顺服了神的旨意:

我并没有不听话
我也没有回头(第 5 节)。

像忠实的门徒一样,仆人没有违背主神对他一生的旨意。他服从主神要求他做的一切。他没有放弃,没有半心半意,也没有拒绝做要求他做的任何事。

弥赛亚耶稣完全顺服他父的旨意,即使顺服会导致他遭受痛苦、屈辱和死亡,

  • “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书 2:8)
  • “他虽然为儿子,还是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希伯来书 5:8)
  • “我没有凭着自己作什么,我说这些话,乃是照着父所教训我的。那差我来的,是与我同在,他没有撇下我独自一人,因为我常作他所喜悦的事。”(约翰福音 8:28b-29)

感谢上帝和耶稣;由于弥赛亚耶稣的完全服从,整个世界得以得救,

“因一人的悖逆,众人成为罪人;照样,因一人的顺从,众人也成为义了。”
(罗马书 5:19)

此外,弥赛亚耶稣的顺从榜样向我们展示了我们如何也能过上他所描述的“丰盛生活”(约翰福音 10:10)。当我们作为耶稣的信徒遵循他的教导时,我们的生命就会得到拯救/摆脱徒劳和劳累,获得持久的目的和永恒的回报(马太福音 6:33)。

对于我们这些现在处于新约时代的人来说,当我们相信耶稣,相信他是上帝和我们的救世主来为我们的罪孽付出代价时,我们就会“重生”(约翰福音 3:3),进入上帝永恒的家庭,并被赋予永生的礼物(约翰福音 1:12,3:14-16)。使徒保罗经常将这种从罪孽的惩罚中解救出来描述为“正义”,因为通过信仰耶稣,上帝认为那些相信的人在他面前是正义的。这种正义是通过基督在十字架上牺牲生命来偿还我们罪孽的惩罚而实现的(罗马书 3:23-25,歌罗西书 2:13-14,约翰一书 2:2)。我们通过信仰或相信耶稣,从我们罪孽的死刑中获得救赎的礼物(约翰福音 3:16,罗马书 3:28,4:5,5:5)。

要了解有关永生礼物的更多信息,请参阅我们的文章: “什么是永生?如何获得永生的礼物。”

但即使我们因基督的死而得救脱离罪的刑罚,我们也因他的生命而得救脱离罪的权势,

“因为我们作仇敌的时候,且借着神儿子的死,得与神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
(罗马书 5:10)

我们因信而得救/脱离罪的惩罚(与上帝分离);这是一份礼物。但要得救/脱离罪的日常后果,就需要我们走在上帝的道路上,而不是走在罪的道路上。

我们得救/摆脱日常生活中罪恶的负面后果或经历的方法是靠祂复活的力量生活。靠祂生命的力量行走。当我们有信心效法祂的榜样时,我们就能从效法祂的方式中获得经验上的好处。当我们听从主的话、寻求理解祂对我们生活的看法并遵循祂的旨意时,我们就能获得这种巨大的好处。

为了获得人生中积极的经验,我们若要以这样的顺服行事,就必须在害怕的时候不回头。继续做勇敢的见证人,就是要效法耶稣在世上所立下的榜样。如果我们这样做,“我们必因他生命的榜样而得救”(罗马书 5:10)。

仆人接下来说的话是预言性的,描绘了未来受苦的仆人弥赛亚:

人打我的背,我任他打。
有人拔我的腮颊胡须,
我没有掩面躲避羞辱和吐唾沫(第 6 节)。

仆人如此顺服地信靠和跟随耶和华上帝,以至于祂允许祂的后背被敌人击打。祂不仅允许这样做——祂还把后背交给他们。这表明弥赛亚将被鞭打,因为一个人的后背通常被鞭子击打或鞭打。这第三首仆人之歌中的这句歌词让人想起以赛亚书第 53 章第四首仆人之歌中的歌词:

“我们却以为他受责罚,
被上帝击打并受苦。
哪知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
他为我们的罪孽被压伤;
为要使我们得平安,他所受的管教都落在他身上,
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了医治。”
(以赛亚书 53:4b-5)

要让仆人服从上帝,并回击那些攻击他的人,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信念。

不仅如此,仆人还那些拔胡子的人给他腮帮子。人的脸部皮肤非常敏感。拔掉胡子/胡须是非常痛苦的。这也是一种极大的侮辱和羞辱。这是耶稣给出的一个明显例子,说明“不要抵抗恶人……[并]把另一边脸也转过来”(马太福音 5:39)。

显然,那些拔掉仆人胡须的人是想以此羞辱他,因为他们还向他的脸上吐唾沫。当他们这样做时,仆人说他没有用手遮住脸以躲避羞辱和唾沫

再一次,仆人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和信念,服从了上帝,将他的交给了他的敌人,让他们拔掉他的胡须并向他的脸上吐口水。

弥赛亚耶稣忍受了这些苦难,因为他耐心地服从了的旨意。新约告诉我们,耶稣选择以不重视自己所遭受的屈辱的角度来看待自己所遭受的屈辱,因为他相信父神会赐予他丰厚的奖赏:

“…他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神宝座的右边。”
(希伯来书 12:2b)

耶稣忍受了羞辱,但与获得与父一同统治的奖赏的“喜悦”相比,耶稣认为羞辱毫无价值(“鄙视”)。弥赛亚耶稣他的背交给罗马人,罗马人用鞭子鞭打他(马太福音 27:26,马可福音 15:15,约翰福音 19:1)。

弥赛亚耶稣在该亚法家中受审后,在圣殿等待日出审判时,也遭受了耳光和拳打脚踢(马太福音 26:67,马可福音 14:65b)。不难想象,当他们这样做时,他们也会拔掉他的胡子

弥赛亚耶稣也被犹太人(马可福音 14:65a)和罗马人(马太福音 26:30,马可福音 15:19)吐唾沫。

面对如此的嘲弄和肉体的痛苦,主神的仆人耶稣没有违背他父的旨意,即通过他的苦难来拯救世界脱离罪恶,

“因此他成为了他们的救世主。
他们在一切苦难中,他也同受苦难。”
(以赛亚书 63:8b-9a)

正是鉴于耶稣在遭受这些羞辱时所表现出的服从,希伯来书的作者鼓励我们继续说:

“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他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神宝座的右边。那忍受罪人这样顶撞的,你们要思想,免得疲倦灰心。”
(希伯来书 12:2-3)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耶稣邀请每一位信徒追随他的脚步,做一个忠实的见证人,不为世人的拒绝和损失而烦恼。耶稣向他的每一位像他一样忍耐的仆人承诺,他们将获得与他一起统治的奖赏(提摩太后书 2:12,启示录 3:21)。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