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以赛亚书 53:7-8a 含义

以赛亚预言弥赛亚将像即将被宰杀的绵羊一样温顺。他不会抗议或抱怨发生在他身上的不公正的事情。他将受到压迫和审判。以赛亚以对句的方式预言了这些事情。这个弥赛亚预言通常被称为受苦仆人的预言。

以赛亚书 52:13 – 53:12 通常被称为“受苦的仆人”预言。这一描述源自经文预言弥赛亚将要遭受的苦难,耶和华称他为“我的仆人”(以赛亚书 52:13;53:11)。

以赛亚以预言过去时态预言了这些事情,即将未来的事件说得好像它们已经发生了一样。

在这则预言的前几节中,以赛亚描述了弥赛亚所遭受的可怕苦难,并透露他受苦的原因是为了我们好。他承担了我们过犯的痛苦,我们的罪孽的罪责和惩罚都落在了他身上(以赛亚书 53:3-6)。

以赛亚书 53:7-8a 预言了弥赛亚在遭受人类的不公正对待和服从主时将如何应对。先知将受苦的弥赛亚比作一只无知而沉默的羔羊,被牵去宰杀。以赛亚通过一个简短的对句来做到这一点。

排比句是一种诗意的陈述或思想模式,其排列方式类似于希腊字母“Chi”的左半部分,而“Chi”看起来像英文字母“X”。排比句是一种镜像模式,遵循 ABC…C'-B'-A' 格式。排比句的主要思想位于其中心,因此,随着排比句变窄,排比句在接近性和重要性方面会越来越接近其最重要的陈述,然后再展开并镜像前面的行。排比句在圣经中随处可见。它们在以色列文化中被广泛用于表达思想和观念。

以下是以赛亚的预言的交叉结构:

他被欺压,受苦。

B.但他却不开口;

C.像被牵去宰杀的羔羊,

C'.又像羊在剪毛人面前无声,

B'.所以他没有开口。

A’.因着压迫和审判,他被带走

第一行和最后一行是连在一起的。它们都描述了弥赛亚将遭受的各种压迫

他被欺压,受苦。

A’.因着压迫和审判,他被带走

第二行和第五行连在一起。在希伯来语中,它们是相同的。

            B.但他却不开口;

B'.所以他没有开口。

中间的两句话构成了对句的核心。它们将弥赛亚的行为比作一只温顺的羔羊或即将被献祭的绵羊

因此,这个短对句的核心是将弥赛亚在敌人面前的谦卑克制与羔羊绵羊在屠宰剪羊毛者面前的顺从进行比较。耶稣表现得像一只温顺的羔羊,即使他的敌人羞辱和谋杀他。

这个对句的开头回顾了弥赛亚被压迫和受苦的故事。

答:他被欺压,受苦

压迫意味着被虐待和不公正地剥夺权利。受苦意味着遭受痛苦。前面的经文详细描述了弥赛亚将如何受到压迫和折磨(以赛亚书 53:3-6)。这行中翻译为压迫的希伯来语是 נָגַשׂ (H565 – 发音为“nāḡaś”)。它的意思是被工头或暴君压迫或驱使。

通常,当有人受到压迫和不公正的对待时,他们就会抱怨。以色列人在埃及遭受压迫和折磨时,向上帝呼求拯救(出埃及记 2:23-25)。上帝听到了他们的哭声,并派摩西去拯救他们(出埃及记 3:9-10)。

但当弥赛亚遭受欺压和磨难时,他不会抱怨或哭泣。以赛亚预言说:即使遭受了可怕的不公正的苦难,他也没有开口说话。

这是对对句第二行的预言。

B.但他却不开口;

虽然耶稣在被捕和受虐之前确实请求天父为他提供另一种方式来拯救伊甸园中的世界(路加福音 22:41-42),但从未抱怨或称上帝不公正。像约伯一样(约伯记 42:7b),耶稣忍受了苦难,没有犯罪,也没有说上帝的坏话。与约伯不同,耶稣本可以请求天父派十二军团天使来救他,而且这也会实现(马太福音 26:53)。但耶稣谦卑地服从了天父的意愿(马太福音 26:39)。

后来,在关于受苦仆人的预言中,以赛亚预言道:“他的口里没有诡诈。”(以赛亚书 53:9)耶稣是一只完美的羔羊,是为世人的罪孽献出的真正的逾越节祭品(希伯来书 9:26-28)。

在耶稣死而复活和升天多年后,使徒彼得宣称耶稣在受审和受难期间实现了以赛亚书第 53 章中的预言:

“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他的脚踪行。他并没有犯罪,口里也没有诡诈他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
(彼得前书 2:21-23)

鉴于彼得在他的著作中多次提到以赛亚书第 53 章,我们可以推测以赛亚书第 53 章是耶稣用来向门徒打开圣经思想的重要章节,并表明预言必须死去并从死里复活(路加福音 24:44-45)。

以赛亚书 53:7-8a 中的这段简短对句的核心是将弥赛亚在敌人面前的谦卑克制与羔羊绵羊在屠宰者和剪羊毛者面前的顺从进行比较,因为屠宰者和剪羊毛者羞辱并杀害了弥赛亚。这段预言对句的中心内容是:

C.像被牵去宰杀的羔羊,

C'.又像羊在剪毛人面前无声,

根据犹太习俗和法律,羔羊经常被当作祭品献上。但是羔羊们很无知,当它们被带到献祭之地时,它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当它们被带到宰杀之地时,羔羊们顺从地跟着。它们没有抗议。它们沉默不语。尽管耶稣知道将被献祭也顺从地被带到宰杀之地,作为世人罪孽的完美祭品(希伯来书 9:27-29)。

这个预言表明弥赛亚将被屠杀。将被谋杀、刺杀或处决。当即将被杀时,将像一只不知道自己即将死去的羔羊一样被动。

耶稣,弥赛亚,是“神的羔羊,除去了世人的罪孽!”(约翰福音 1:29),尽管清楚地知道正在发生什么,但他却像一只被宰杀的羔羊一样顺从。

他多次向门徒预言他的死亡(马太福音 10:38、12:39-40;16:4;16:21;17:22-23;20:17-19;26:31-32)。祈祷上帝将“这杯”从他身上拿走,但尽管如此,他还是祈祷的旨意得以成就,而不是他的旨意得以成就(马太福音 26:39)。尽管他知道自己即将遭受残酷的不公和苦难,但他却像一只被牵去宰杀的羔羊一样沉默不语

此外,以赛亚的预言中还暗示弥赛亚甚至会被祭司杀死,因为祭司是执行羔羊献祭屠杀的人。祭司实际上是执行弥赛亚和上帝羔羊献祭屠杀的人。祭司们密谋策划逮捕耶稣(马太福音 26:3-4;47)。他们在审判耶稣时捏造了死刑判决(马太福音 26:57、59-67)。他们向彼拉多施压,让按照他们的杀戮欲望下令处死耶稣(马太福音 27:1、20-25)。

以赛亚预言,当弥赛亚敌人屠杀他时,他将保持安静和谦卑。他还预言,当弥赛亚被敌人羞辱时,他将保持沉默

C'.又像羊在剪毛人面前无声,

B'.所以他没有开口。

在这个比喻中,以赛亚将弥赛亚比作一只即将被剪掉羊毛的绵羊。由于绵羊似乎不知道即将发生什么,所以当剪羊毛的人来给它剪毛时,它并没有抗议。这个比喻的另一个可能的方面是羊毛,尽管没有提到它的名字。绵羊在被剪掉羊毛后显得很傻。从某种意义上说,剪羊毛的人羞辱了绵羊

因此,当弥赛亚的敌人羞辱他时,他也不会在他们面前开口。这个预言暗示了某种审判(或其他情况),弥赛亚将拒绝在敌人面前发言和/或为自己辩解的机会。这个对句的最后一行强化了审判的暗示,它说:“通过……审判,他被带走。”

弥赛亚耶稣在敌人的诽谤和殴打下,大部分时间都保持沉默。看来,只回答了几个具体问题。

耶稣站在犹太祭司和长老组成的议会面前,决定他的命运时,“耶稣保持沉默”(马太福音 26:63;马可福音 14:61)。唯一一次开口说话是当他们命令他告诉他们是否是弥赛亚时(马太福音 26:63-64;马可福音 14:61-62)。

当耶稣带到希律王面前时,他“什么也不回答”(路加福音 23:9)。

虽然耶稣回答了彼拉多的问题,但只是私下回答。但在要求处死他、释放巴拉巴的人群面前,耶稣就像一只在剪毛人手下无声的羊沉默不语

以赛亚以重申压迫的主题来结束他的预言。

A'.因着压迫和审判,他被带走了。

他预言对弥赛亚的压迫将持续到法庭。

这节经文中表示压迫的希伯来语单词与此对句开头一行中表示压迫的单词不同。第一行中使用的单词是 נָגַשׂ (H5065— 发音为“naw-gas”)。它描述了在政治上受到暴君的压迫和压力,或被工头奴役和驱使。此处使用的希伯来语单词来自 עָצַר (H6113— 发音为“o'-tser”)。它的意思是“被束缚”、“被限制”或“被逮捕”。

翻译为审判的希伯来语单词是 שָׁפַט (H8199) 的一种形式。它的发音为“mish-pawt”。它与法律审判密切相关。根据 Strong's Concordance,它的主要定义包括:

  • “判决案件的行为”
  • “地方、法院或审判地”
  • “过程、程序、诉讼(在法官面前)”
  • “案件或原因(提交审判)”
  • “判决、决定(判断)”
  • “执行(判决)”
  • “审判的时刻”

“因受欺压和审判,他被带走”这句话中,被翻译为“带走”的单词是希伯来语 לָקַח(发音为“law-kakh”—H3947)的一种形式。它可以表示“被俘虏”或“报复”。

压迫意味着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审判或审判的法庭是结束压迫、伸张正义的地方。但根据这个预言,弥赛亚将受到压迫并在审判中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这个预言很奇怪,原因有二。

首先,弥赛亚是以色列的王。是审判以色列、施行审判的人。不应该受到审判。作为主的受膏者,弥赛亚是超越审判的。但在这里,以赛亚预言将受到他人的审判。

这个预言奇怪的第二个原因是,弥赛亚,耶和华所喜爱的,不会得到公正,而是不公正。不仅会被普通人压迫、鄙视和抛弃(以赛亚书 53:3),还会被法官虐待和压迫。

弥赛亚耶稣在审判被压迫并被带走

耶稣受审时的祭司们对真相不感兴趣。他们唯一关心的似乎是如何找到可以判处耶稣死刑的诽谤。他们的审判很草率。审判是在夜晚和黎明的秘密中进行的,他们在“天还早”的时候就把带到了彼拉多那里(约翰福音 18:28)。他们的审判是腐败和粗制滥造的。他们甚至无法让诬告者对他们的指控达成一致(马太福音 26:59-60)。在整个审判过程中,他们嘲笑和殴打耶稣——甚至在他们做出正式判决之前(路加福音 18:63)。当耶稣告诉他们关于自己的真相时,压迫他的人陷入了辱骂报复和嘲笑的愤怒之中(马太福音 26:67-68;马可福音 14:65)。

对耶稣的审判是一场骗局。这是对正义的嘲弄,本身就是对上帝律法的蔑视。以下是祭司们在定罪耶稣时违反法律的几种方式的简要列表。

  1. 他们参与了贿赂。

“不可受贿赂;贿赂能蒙蔽明眼人,并能败坏正义之举。”
(出埃及记 23:8)

耶稣被他的门徒犹大出卖,犹大得到了三十块银子,带了祭司们去逮捕他(马太福音 26:14-16)。

  1. 审判中存在明显虚假的证词,而且该证词未经调查。

“如果一个恶意的证人站起来控告某人犯了罪,那么争执的两个人都要站在耶和华面前,就是当时在职的祭司和审判官。审判官要彻底调查,如果证人是假证人,他诬告他的兄弟,那么你们就要像他想待兄弟一样对待他。”
(申命记 19:15-19)

耶稣本应被宣判无罪,因为假证人的证言不一致。没有进行彻底的调查来发现真相(马太福音26:59-66)。

  1. 大祭司撕裂了自己的衣服,这表明他是一个情绪化、不公正的法官。

“在弟兄中居首位的祭司,头上倒了膏油,又承接了圣职,穿上圣衣,不可蓬头散发,也不可撕裂衣服。”
(利未记 21:10)

当耶稣回答大祭司关于他是否是弥赛亚的问题时,大祭司撕裂衣服以表达他的愤怒(马太福音 26:65)。

其他文化侵犯行为包括:日落之后不得作出判决、法官不得参与逮捕、审判必须公开进行等。

在整个压迫和审判过程中,耶稣没有动一根手指或开口说话来反抗压迫者,尽管可以请求他的父派遣“十二营多天使”来听从他的命令(马太福音 26:53)。

他们在审判期间压迫和折磨了他之后,将作为罪犯带到罗马统治者犹大的彼拉多那里处决(马太福音 27:1-2)。

有趣的是,当非洲太监在耶路撒冷和加沙之间的路上读到以赛亚书 53:7-8 时,腓利向他显现,引导他相信耶稣是弥赛亚。这个故事在使徒行传 8:26-40 中讲述。使徒行传 8:32-33 引用了以赛亚书 53:7-8。腓利用这段经文与太监分享耶稣的好消息。

当太监研究这个预言时,他不明白这预言是在说谁:

“请告诉我,先知这话是指谁?是指他自己还是指别人?”
(使徒行传 8:34)。

腓力能够解释这个关于弥赛亚耶稣的预言:

“腓利就开口从这圣经起,对他传讲耶稣。”
(使徒行传 8:35)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