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何西阿书 10:9-15 含义

耶和华宣布对以色列进行审判,因为自从基比亚发生可怕的邪恶事件以来,以色列一直犯有叛乱和严重的不道德行为。上帝劝告以色列停止剥削和暴力的邪恶行为,开始彼此相爱,就像他们在与上帝的约定中所承诺的那样。以色列信任她的军事/政治机构,而不是信任耶和华,现在将被更强大的力量摧毁。

这部分重申了以色列的罪孽和叛乱的真相。但在这里,文本的重点从伯特利(耶罗波安放置牛犊偶像供以色列人崇拜的地点之一)转向基比亚。基比亚是位于撒马利亚和犹大之间的便雅悯人城市(何西阿书 5:8,9:9)。宗主上帝回顾历史,直接对以色列说:以色列啊,自从基比亚的日子以来,你们就犯罪了(第 9 节)。提到基比亚很可能是对士师记中记录的事件的暗示。

基比亚的故事发生在士师时期。以色列在有国王之前自治了大约 450 年(使徒行传 13:19)。在自治期间,每个人都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士师记 17:6)。上帝与以色列人民立下了盟约(出埃及记 19:8)。因此,每个人都有责任遵守盟约。但在这个涉及基比亚的故事发生的时候,以色列已经远离了上帝在与他的盟约中所要求的“爱你的邻居”文化,正如这个故事所表明的那样。

故事中,住在便雅悯支派地区的一个利未人有一个妾。妾逃离家园,卖身为妓。利未人追赶她,把她带回家。但在回家的路上,他们在便雅悯人的基比亚城过夜。在基比亚过夜时,城里的一些男人想让利未人的主人把他交给他们,以便他们可以性侵犯利未人。这当然严重违反了上帝与以色列的约定。

按照中东的习俗,主人要对客人的照顾负有重大责任,因此利未人的主人拒绝了。但在与这些固执而邪恶的人进行了多次辩论后,他们接受了利未人的妾,而她“整夜到早晨”都被暴徒虐待(士师记 19:25)。第二天,利未人发现他的妾被虐待得死去活来。

因此,为了强调这起罪行的严重性,以及便雅悯人堕落到何种程度的邪恶,利未人“拿刀将他的妾砍成十二块,肢解,带她到以色列全境”(士师记 19:29)。这一行动引发了一场内战,几乎将便雅悯部落消灭殆尽(士师记 19-21)。

在何西阿书中,耶和华告诉以色列人,他们站在基比亚,这意味着以色列的道德和精神状况与在基比亚发生的可耻事件相同。

由于这种邪恶,耶和华提出了一个反问句,表明这种邪恶将受到同样的审判,他问道:“与罪孽之子的战斗不会在基比亚追上他们吗?”(第 9 节)。这个反问句预示着以色列会给出“是”的回答。不顺服上帝的子民只能期待上帝的审判,这是他们立约协议所要求的(申命记 28:15-68),也是历史所证明的,例如在基比亚发生的利未人煽动事件,导致便雅悯的恶人被其他部落摧毁

在用反问句表明以色列即将遭受毁灭之后,耶和华以第一人称宣布对他叛逆的人民的审判:我若愿意,就必责罚他们(第 10 节)。动词“责罚”有惩戒的意思。它通常用于人类的训练或指导(箴言 3:11-12,诗篇 94:12)。圣经表明,上帝的惩罚是针对他所爱的人(希伯来书 12:5-6)。上帝希望消灭邪恶的文化,在这种文化中,一群人会剥削陌生人来满足他们的性欲。上帝的旨意是用一种相互合作的文化,一种“爱你的邻居”的文化取代邪恶的文化。

以色列的罪孽需要纠正。以色列的领袖拒绝纠正和教导人民(何西阿书 4:4),所以上帝现在要惩罚他们,因为他们是他的子民,因为这是他们协议中的一项规定(上帝总是信守诺言)。现在他惩罚的时候到了,他会召集各国来攻击他不听话的人民。

上帝说道, “当他们因双重罪孽而被束缚时,万民将聚集起来反对他们” 第 10 节)。

“万民将被聚集”这句话中的“民”一词指的是耶和华用来入侵和击败以色列的异教国家。以色列将以与基比亚事件中便雅悯支派受到审判的方式类似的方式受到审判。翻译为双重罪责的词语在希伯来语原文中实际上是“两只眼睛”。其他翻译将其翻译为“两次犯罪”和“双重罪孽”,可能是因为上下文指的是外国对以色列执行审判。

双重罪责可能是指以色列自基比亚时代以来持续不断的犯罪模式(见第 9 节)。当耶和华利用异教国家束缚并俘虏他们时,以色列的犯罪模式将突然结束。

主现在用农业的比喻来向以色列宣告,她相对安逸的生活即将变成艰苦劳作的生活。主做了两个对比:

  • 训练有素、喜欢脱粒的小母牛的舒适和轻松的形象,与
  • 困难和辛劳的形象,一头牛将被套上,负责拉

这里提到的以色列北方王国是以法莲,是北方十个支派中最大的一个,也是首都撒玛利亚所在的支派地区。以色列就像一头训练有素、热爱打谷的小母牛(第 11 节)。小母牛喜欢打谷(分离谷物),不仅因为这是一项相对容易的任务,还因为动物有机会在工作的同时吃草。动物不用戴口套,可以一边打谷一边吃草。所以对于小母牛来说,打谷比在田里吃草更容易、更愉快。

与以色列与上帝立约所提倡的“爱邻如己”文化一致,上帝的律法也包含“好好照顾你的动物”的规定。第 11 节提到了契约中的一项要求,即牛在打谷时不得戴口套(申命记 25:4)。就像喜欢打谷的小母牛一样,以色列/以法莲一直过着相对轻松的生活,依靠上帝前几代人的祝福而生存。

然而,她所有的安逸日子都快要结束了,因为耶和华应许要用轭加在她美丽的颈项上(第 11 节),强迫她做极其艰苦的工作。以色列即将被流放,在那里它将经历强迫劳动和基本生活困难。他们在亚述的生活将与在埃及当奴隶时一样艰难(何西阿书 9:3)。今天美丽的颈项(因为不需要拉犁)即将变成因艰苦劳动而长满老茧的颈项。

甚至犹大也包括在耶和华的审判之中。上帝说:“要为以法莲套上挽具,犹大要耕田,雅各要耙地” (第 11 节),这话明确地说明了这一点。挽具、犁这些词都是指被钩在犁上的动物的比喻(见图)挽具让农民可以指挥牛。而是希伯来语的翻译,字面意思是“打碎他的土块”,指的是耕种土地。耕田对动物来说是艰苦的工作。上帝的意思是,以色列人要从事艰苦的工作来谋生。

以法莲代表以色列的北部王国及其十个支派。犹大代表南部王国,而雅各似乎代表整个国家。以色列的审判将首先到来;亚述于公元前 722 年征服了以色列。但犹大的审判紧随其后,因为犹大于公元前 586 年沦陷于巴比伦。因此,雅各,即所有以色列人,都将根据以色列与其上帝耶和华达成的契约条款接受审判(出埃及记 19:8,申命记 28:15-68)。

然而,在宣告审判的同时,宗主神用三个重要声明发出了悔改的呼吁:

  • 要以公义栽种,
  • 善意收割;
  • 开垦你的休耕地(第 12 节)。

首先,耶和华要求以色列人以公义的眼光去播种公义这个词与将行为与上帝的设计保持一致有关。它意味着按照上帝的戒律行事,这对我们有好处(申命记 6:24,何西阿书 8:12)。当我们将自己的行为与上帝的设计保持一致时,我们就会和谐相处;上帝的设计是让邻居彼此相爱。播种就是种植。然后我们收获所播种的果实(加拉太书 6:8)。上帝呼吁以色列人悔改,并开始按照他的圣约方式生活。

第二,如果他们以正义为目的播种,那么他们就会以仁慈收获(第 12 节)。仁慈这个词在希伯来语中是“ḥeseḏ”。它也可以翻译为坚定的爱或忠诚。走在正义中的果实(或结果)是一种爱和忠诚的文化。因此,以色列将遵守两条最大的诫命,即全心全意爱上帝和爱邻如己(利未记 19:18,马太福音 22:37-39)。

第三,上帝命令以色列人开垦荒地(第 12 节),也就是未耕种土地。这也许是对心硬的隐喻。荒地就像耶稣在撒种比喻中的石头地,上帝的话语无法在那里扎根(路加福音 8:5-8)。以色列人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她要按照上帝的方式生活,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如果以色列人不开垦荒地,不听从上帝的话语,她就无法按照上帝话语的训诫播下正义的种子(何西阿书 8:12)。这样,以色列人才能收获上帝丰厚的祝福(申命记 28:1-14)。

因此,上帝敦促人们行善,因为现在是寻求耶和华的时候,等他来将公义的雨降在你们身上(第 12 节)。

上帝呼吁以色列悔改,这表明虽然已经晚了,但还不算太晚。以色列还没有到达与宗主上帝无可挽回的地步。她有机会改变路线,重新顺服上帝,遵守约定,做上帝所命令的一切(出埃及记 19:8)。这种悔改的呼吁给以色列带来了希望,但这种希望需要以色列真诚地寻求上帝,并彻底改变她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被要求长期寻求耶和华。没有规定的时间限制。以色列只是被要求寻求耶和华,直到他降临,将公义降在你身上。寻求耶和华会导致走上正义之路(哈巴谷书 2:4,罗马书 1:16-17)。

可悲的是,以色列没有听从上帝的命令。她没有做出适当的回应。以色列没有过正义的生活,而是作恶多端。因此,上帝正确地宣布,你们耕种邪恶,收获不公正,吃下谎言的果实(第 13 节) 这延续了耕种-播种-收获的比喻。以色列没有耕种一块代表接受上帝话语的心的土地,然后播种正义并收获爱和忠诚(第 12 节),而是耕种邪恶。

这表明以色列实际上在努力培育和播种更多的邪恶。种植更多邪恶的结果是他们收获了不公正吃了谎言的果实。生活在不公正中就是生活不符合上帝的设计。上帝设计他的创造物和谐相处,人类用慈爱的手统治创造物,使一切和谐相处(诗篇 8)。然而,以色列追随了第一代人类,他们反抗上帝的旨意,让地球充满暴力(创世记 6:11)。当人们试图剥削彼此,而不是以爱心互相服务时,就会发生不公正

谎言的果实是指基于不真实观点(谎言)而采取的行为的后果(果实)。罪总是声称选择我们自己的道路将带来生命(约翰一书 2:15-16)。但这是错误的。所有的罪都会导致死亡(罗马书 6:23,申命记 30:17-20)。然而,真理使我们自由(约翰福音 8:31-32)。

以色列结出了坏果子。她耕耘邪恶,收获不公和欺骗(谎言)。耶和华宣告,这一切发生,是因为你倚靠你所行的道路,倚靠你的众多勇士(第 13 节)。以色列失败了,因为她相信她知道什么对自己最好。每个人都可以控制他们信任谁、选择什么观点以及采取什么行动。在何西阿书 10:9-15 的这一部分中,我们看到以色列选择了:

  • 相信她比上帝更清楚什么对她最有利(第 13 节)
  • 她拥有足够的外交手腕和军事实力来保护自己(何西阿书7:11,10:13)
  • 采取行动播下邪恶的种子,收获不公正、暴力和欺骗(何西阿书 10:13,4:2)。

因此,她未能信任上帝,导致她遭受耻辱和毁灭,根据以色列与上帝达成的协议的条款,但以色列却忽视了这一协议(何西阿书 8:12)。

因此,耶和华恢复了审判的神谕,说: “你的百姓中必有喧哗,你的一切堡垒必被毁坏(第 14 节) 以色列的堡垒将被毁坏,百姓中必有大大的喧哗(喧哗)。以色列被毁坏的画面通过一场残酷战争的历史描述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这场战争对何西阿的听众来说可能很熟悉。上帝将这场即将到来的喧嚣沙尔曼在战争之日摧毁伯亚别时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当时母亲和她们的孩子都被打得粉碎(第 14 节)

虽然何西阿的听众可能熟悉这一历史事件,但我们仍不清楚萨尔曼的身份和战役地点。有些人认为萨尔曼是亚述国王萨尔玛那塞尔三世,他在 841 年远征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时可能远征到以色列。伯亚伯可能是加利利海附近的一个地方。虽然我们已不知道这场战役的地点,但这场战役因对妇女和儿童犯下的暴行而被人们铭记。

战争总是残酷的,但在这场战斗中,母亲和孩子都被打得粉身碎骨。以色列也将遭到毁灭。正如耶和华所说, “因你们的罪孽,你们在伯特利必遭遇这样的对待” (第 15 节)。何西阿预言,就像沙尔曼摧毁伯亚别母亲和孩子被打得粉身碎骨一样,以色列也将在亚述手中遭受同样的命运。

这里之所以提到伯特利,很可能是因为这里是以色列人作恶多端的中心。这里是淫乱和偶像崇拜的地方,耶罗波安在那里放了一头牛犊供人崇拜,用偶像取代了以色列人对立约之神耶和华的信任(列王纪上 12:27-29)。

因此,伯特利(这里用来代表以色列北部王国的叛教)将遭受毁灭性的失败。由于以色列信任其军事和政治实力,其国王也将倒下:黎明时分,以色列王将被完全剪除(第 15 节) 。NASB中翻译为黎明的短语在其他翻译中被翻译为:

  • “当那一天到来的时候”
  • “在一个早晨”
  • “黎明时分”

似乎有迹象表明,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始,而在这个新时代,以色列将不再有国王。统治者已经腐败,一个刺客取代了另一个刺客(列王纪下 15:10、14、35、40)。所以现在他们将被消灭。从历史上看,以色列被流放到亚述后,没有其他国王登上以色列的宝座。将来,耶稣将作为合法的继承人、大卫之子重新统治(马太福音 1:1,撒母耳记下 6:12-16)。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