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何西阿书 11:8-12 含义

尽管以色列将受到审判并被流放到亚述,但耶和华的怜悯将使他缓和他的审判;这次流放将是暂时的。上帝将保留一些残余。他不会抛弃或彻底毁灭他的子民,因为他信守诺言,并承诺如果以色列人违背盟约并被流放,他将恢复他们的统治。在适当的时候,上帝将结束他们的流放,并让他们重新定居在应许之地。

耶和华审判的信息突然转变为救赎的信息,这是由于他对以色列的怜悯。由于他对以色列的盟约之爱和怜悯,耶和华不会抛弃他(申命记 7:7-8)。以色列仍然是上帝的长子(何西阿书 11:1,出埃及记 4:21-22,罗马书 11:1)。

上帝将使以色列人从被掳中恢复过来,并允许他们在祂面前顺服地行走。这也是根据上帝与以色列的约定。虽然合同中有针对以色列不服从约定的强制条款,但也包括了恢复的承诺(申命记 32:36, 43)。

新约延续了这种模式。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信仰基督而获得新的精神重生,成为上帝的孩子(约翰福音 3:3、14-16)。没有什么可以将上帝的任何孩子与他的爱分开(罗马书 8:38-39)。但上帝也会惩罚他所爱的人(希伯来书 12:6,启示录 3:19)。上帝会利用一切事物使他的孩子们符合基督的形象(罗马书 8:28-29)。上帝也会审判他孩子们的一切行为,以确定他们的奖赏(哥林多后书 5:10)。每个信徒都根据他们评判他人的方式来确定他们被评判的标准(马太福音 7:2)。

耶和华动了慈心,问了四个反问句。前两个问题反映出上帝不愿抛弃以色列: “以法莲啊,我怎能舍弃你?以色列啊,我怎能弃绝你?” (第 8 节)。以法莲是北方十个支派中最大的支派,也是以色列首都撒玛利亚的所在地。它与以色列这个名字同时使用,代表北方王国。

我怎能放弃你们我怎能交出你们这些问题的推断答案是“我不能。”这些反问句适用于以法莲以色列,这两个国家都代表北方王国,以及以色列十二支派中的十个,他们获得了土地分配(列王纪上 12:17)。

放弃屈服某人就是抛弃他。上帝会按照他们立约的约定惩罚以色列人。但上帝不会抛弃他们,因为他爱以色列,也因为他对以色列的承诺(申命记 32:36, 43,罗马书 11:28-29)。上帝拒绝邪恶的行为(这总是自我毁灭的)。当他的子民不能很好地代表他时,他会将他们从有影响力的职位上撤职。他惩罚那些他所爱的人。但他从不抛弃他的子民。

最后两个反问句解释了尽管以色列拒绝服从,但耶和华仍决心以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方式对待以色列: “我怎能使你像押玛?我怎能使你像洗扁?”(第 8 节)。同样,反问句的预期答案是“我不能”。

名为押玛洗扁的地方是平原上的另外两座城市,它们与所多玛和蛾摩拉一样,都是被毁的遗址(创世记 14:2,申命记 29:32)。耶和华因这些城市的邪恶而“倾覆了它们”(创世记 19:25)。押玛洗扁这两座城市被毁,没有留下任何残余。但对于以色列来说,会有一些残余,并最终实现复兴。

上帝不会完全毁灭以色列,不留下任何残余或复兴,因为他有怜悯,正如他所说,“我的心在我里面翻转,我的怜悯都被点燃了” (第 8 节)。耶和华对他不忠的人民的怜悯变得温暖而温柔,促使他停止愤怒,为以色列保留未来和希望(耶利米书 29:11)。

所以耶和华发誓说,我不实现我的烈怒;
我不会再毁灭以法莲
(第 9 节) 这听起来有点像上帝在用洪水审判世界,在世界充满暴力之后所说的话(创世记 8:21,9:15-16)。上帝停下手来,以确保以色列仍然有未来的希望。然而,立即的惩罚仍然会很严厉。这很可能是上帝圣约承诺的一种应用,即即使在流亡期间也要与以色列同在,并确保他们的延续(利未记 26:44,申命记 32:36,43)。

以法莲这个名称用来指以色列北部王国,因为它是最著名的部落之一。尽管以法莲/以色列犯下了罪孽,但上帝的怜悯取代了他的愤怒,使以色列得以永存。上帝随后明确了祂怜悯以色列的原因,因为我是上帝,不是人是你们中间的圣者(第 9 节)。凡人很可能会进行全面报复。但上帝会表现出怜悯,正如他所承诺的那样(申命记 30:3)。

人类生来就有复仇的天性。有时我们渴望伤害那些冤枉我们的人,无法或不愿意表现出怜悯和爱。但耶和华是慈悲的,有怜悯。他会因以色列/以法莲的罪审判他,但不会彻底毁灭他。上帝的情感总是保持完美平衡,因为他是圣洁的。耶和华不受人类缺点的标记,也不受人类局限性的束缚。他是独一无二的。上帝就是存在本身(出埃及记 3:14)。由于他的独特性和神圣性,耶和华告诉以色列,他不会在愤怒中降临(第 9 节)。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上帝说“在愤怒中降临”是什么意思。上帝无时无刻不在无处不在,他怎么能去任何地方呢?

这句话断言上帝不会在愤怒中降临,这可能是耶稣降临人间、化身为人来承担世人罪孽的预言。正如约翰所说:

“因为上帝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
(约翰福音 3:17)

耶和华解释了他对以色列的怜悯,并预言以色列会追随他。那时,他确实会像狮子一样咆哮,他的儿子们从西方战栗而来(第 10 节)。在上帝与以色列的约定中,预言以色列会违抗上帝并破坏约定,因此会被流放(申命记 31:16-18)。正如摩西之歌所述,摩西提醒以色列人他们的选择必然会导致结果:

“复仇是我的,惩罚是我的,
到时候他们的脚就会滑跌;
因为他们遭灾的日子临近了,
即将发生的事正在向他们逼近。”
(申命记 32:35)

这节经文预言,到了“适当的时候”,以色列将无法遵守其约定,并导致“灾难”。

然而,下一句经文承诺了最终的救赎:

“耶和华必为他的百姓伸冤,
怜悯他的仆人,
当他看到他们的力量消失时,
无论是被束缚的还是自由的,都不再剩下任何人。”
(申命记 32:36)

摩西之歌是上帝赐给以色列人的,用来提醒他们契约义务,包括不服从必受审判(申命记 31:16-19)。然而,这首歌也表明上帝一定会“怜悯”他的仆人,将他们从奴役中解救出来:

“列国啊,你们要与主的百姓一同欢乐;
因为他要为他仆人的血伸冤,
向他的敌人施行报复,
并为他的土地和他的人民赎罪。”
(申命记 32:43)

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新约信徒。事实上,申命记 32 章的这段经文被用来向信徒保证,尽管故意不服从会受到严厉的审判,但可以肯定的是,上帝所有的孩子都属于他(希伯来书 10:29-31)。

在何西阿书 5 章中,耶和华说祂会像一头无情的狮子,蹂躏祂的盟约子民(何西阿书 5:14)。但在这里,狮子的形象被用在积极方面。耶和华会像狮子一样咆哮,呼唤祂的子民来到祂身边,他们会怀着真正的敬畏来到祂面前。上帝会医治祂的子民,他们会战兢地从西方而来(第 10 节)

西方很可能是指地中海周边地区,例如希腊和罗马,因为它们位于以色列的西边。以色列子民将从西方战栗而来,这似乎表明了三件事:

  1. 犹太人的流亡最终将带领他们走向西方。流亡将从亚述(北方王国)和巴比伦(南方王国)开始,但最终会迁移到西方(欧洲和欧洲国家)。这在历史上确实发生过。
  2. 犹太人将战战兢兢地前来。这表明他们从西方而来是为了逃避苦难。这一预言可能部分地应验于 1948 年开始的犹太人返回以色列,其中许多人从欧洲移民而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犹太人遭到屠杀,为了逃避迫害和贫困而来到以色列。
  3. 上帝的子民将重返故土。这一复兴的实现可能始于 1948 年犹太人重返以色列。

然后,耶和华用生动的比喻来解释以色列人将如何归向他:他们将如鸟儿从埃及而来,又如鸽子从亚述而来(第 11 节)。这表明并非所有犹太人最终都会移居西方。许多人将留在中东。然而,他们最终也会移居回以色列的土地。何西阿时代亚述的领土覆盖了现代国家的全部或部分,如伊拉克、伊朗、土耳其和叙利亚。它以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肥沃新月”地区为中心。

在何西阿书中,以色列就像一只容易受骗的鸽子,没有方向感,因为他在与亚述帝国结盟和反对之间犹豫不决(何西阿书7:11)。但在这里,以色列就像和平的鸽子回到诺亚方舟(创世记8:9)。这表明那些回到以色列的人几乎没有军事实力。他们会战战兢兢地来,就像候鸟一样,怀着真诚的心寻求耶和华的庇护。

以色列人从流放地迅速归来后,将重新获得他们的财产。因此,上帝进一步说,我将使他们安居家中,这是耶和华的宣告(第 11 节)。以色列人的不顺服将导致上帝将他们赶出应许之地,并将他们分散到各国。但有一天,以色列人会回到他们的家园。这肯定会发生,因为这是耶和华的宣告,他是信实而真实的。当他们回来时,他们不会是难民,而是居民。他们将在那片土地上定居并住在房子里。

第 11 章以一节经文结束,这节经文可能更适合下一章,正如《何西阿书》第 12 章的希伯来语文本所反映的那样。在最后一节,即第 12 节中,语言从《何西阿书》11:8-11 中承诺的复兴转变为上帝对以色列和犹大的指控。这更适合第 12 章,因为宗主(统治者)上帝不再谈论以色列人返回故土后未来的复兴。第 12 节重新聚焦于何西阿时代以色列当前的叛教状况,以及他们迫在眉睫的审判。

当耶和华回顾以色列的现状时,他明确表示,以色列人是虚伪和不忠诚的: “以法莲用谎言围绕我,以色列家用诡诈围绕我” (第 12 节)。

以法莲这个名字和以色列家这个短语同义使用,代表以色列的北部王国。在这里,上帝明确表示,北部王国背信弃义地对待他。以色列人没有像他们承诺的那样按照与上帝的约定行义,而是用谎言欺骗来包围上帝(出埃及记 19:8)。谎言欺骗在文化中被接受意味着以色列没有选择遵守与上帝的约定,遵守他的律法,而这要求每个人都说实话(出埃及记 20:16)。

真理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形成一种自治文化,充满合作,寻求互利。但以色列却接受了欺骗、剥削和暴力的异教文化(何西阿书 4:2)。不仅以色列未能遵循上帝的旨意,南部的犹大王国也未能遵循上帝的旨意。

何西阿指出犹大也悖逆上帝(第 12 节)。悖逆意味着迷失。因此,犹大悖逆上帝的说法意味着犹大居民不听从上帝的管教。他们偏离真神,转向巴力和亚述等外国寻求帮助(列王纪下 16:7-9)。犹大也陷入了剥削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异教习俗,例如儿童献祭(历代志下 28:1-4)。

犹大甚至不守规矩,甚至不服从忠信的圣者(第 12 节) “圣者”一词在希伯来语文本中是复数,强调了上帝的三位一体性质,以及他作为国王和统治者的威严和主权。圣洁的意思是与众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是与罪恶和邪恶区分开来。耶稣被预言称为圣者(使徒行传 2:27)。这节经文也可能预示着圣子(三位一体神的一员)将来到以色列并被拒绝(腓立比书 2:5-10)。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