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何西阿书 13:4-8 含义

虽然耶和华赐福给以色列人,但他们却变得骄傲,忘记了耶和华,违背了他的约。

为了揭露以色列人的忘恩负义和叛逆,耶和华回顾了他过去与他们的关系,从而解释了他审判的原因。耶和华直接对他的盟约人民说,自从我出埃及地以来,我就作耶和华你们的神(第 4 节) 虽然以色列人还没有承认耶和华是他们的神,但尽管如此,他仍然是他们的神。自从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地以来,情况一直如此(出埃及记 12:51)。

“但我是耶和华你的神”这句话中的代词“我”在希伯来语中是强调性的,表明当以色列人在埃及地为奴时,只有神与他们同在。这一神圣宣言表明宗主(统治者)神是以色列唯一的拯救者。只有耶和华将以色列人从埃及的奴役中拯救出来(出埃及记 20:2),并在“万民中”选择他们作为自己的子民(出埃及记 19:5)。

耶和华继续发表关于以色列的冷漠和忘恩负义的讲话,提到十诫中的第一条,说道,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认识别的神,因除了我以外,并没有救主” (出埃及记 20:2-3)。

作为属于耶和华的子民,以色列人应该只崇拜他。他们不应崇拜任何其他神或与他们有任何关系。这些神只是没有真正力量的偶像(申命记 32:21)。但唯有耶和华是全能的。他是他们唯一的救世主,将以色列人从埃及的奴役中解救出来。这是第一条也是最大的诫命。全心全意爱主会导致第二条最大的诫命,即爱邻如己(马太福音 22:37-39)。爱上帝会产生外在的关注点,这让我们在心理上做好准备,专注于为他人的最大利益服务。崇拜偶像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偶像崇拜为剥削他人以满足我们自己的感官欲望提供了道德上的正当理由。

耶和华除了拯救以色列人脱离奴役之外,还保护和照顾他们。正如他所宣告的, 在旷野干旱之地照顾你(第 5 节) 这是指神在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在旷野流浪时对他们的保护照顾(申命记 8:3-5)。

“我(上帝)在旷野照顾你们(以色列)”这句话中,翻译为“照顾你们”的希伯来语动词与上一节中的“知道”一词来自同一个词根,即“除了我以外,你们不可以认识任何神”。上帝认识以色列,照顾他,满足他的需要。

上帝信守他与以色列的盟约关系。在将以色列人从埃及的奴役中解救出来后,耶和华在旷野照顾他们,尽管他们穿越了干旱之地。当他们在旷野流浪时,上帝奇迹般地喂养和浇灌他们,那里没有足够的资源供养以色列人(出埃及记 17:6,16:13-16)。然后上帝允许他们进入迦南,“流奶与蜜之地”(出埃及记 3:17)。

上帝知道以色列的真正需要。值得注意的是,上帝满足了以色列的需要,但并没有优先考虑以色列的舒适。相反,上帝给了以色列子民机会,让他们的信仰和对上帝的认识不断成熟(申命记 8:3-5)。认识上帝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经历的途径(约翰福音 17:3)。

因着神的祝福,以色列兴旺发达。但是以色列的兴旺使他们变得忘恩负义:所以,他们有了草场,就心满意足,饱足之后,他们的心就骄傲起来(第 6 节)

草场是指牛羊的牧场,是当时繁荣的主要来源。这里,这个词用来指以色列的物质财富。耶和华作为牧羊人,带领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因为耶和华的养育,以色列人繁荣昌盛,心满意足。正如神通过摩西所预言的:

“因为我领他们进我向他们列祖起誓应许的流奶与蜜之地,他们在那里吃了,并且饱足[同一个希伯来语] ,兴盛起来,那时他们必偏向别神,事奉他们,藐视我,背弃我的约。”
(申命记 31:20)

问题不仅仅在于人民满足了。问题在于,随着人民的繁荣,他们变得骄傲起来。他们的观点变得扭曲。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的祝福来自于他们与上帝的约定,而是开始相信他们的繁荣是他们自己决定的;是他们应得的。这种观点导致了特权,进而导致剥削他人。文化的这种衰败导致了普遍的欺骗和暴力(何西阿书 4:2)。

骄傲是看清现实,不了解自己。骄傲是不义的根源,与上帝的设计不同步(哈巴谷书 2:4)。当我们对物质繁荣感到满意时,人类倾向于将成功归功于自己。当我们这样做时,我们就会变得骄傲。谦卑是看清现实,而现实是上帝是一切祝福的源泉(雅各书 1:17)。

以色列本应保持一种真实的观点,即他们的祝福源自对上帝圣约的服从,并始终对上帝心存感激。然而,他们却忘记了(第 6 节)上帝,并开始违背与上帝的圣约。他们与上帝的圣约要求他们全心全意地尊敬上帝,并以此爱邻如己(申命记 6:5、利未记 19:18、马太福音 22:37-39)。

因此,耶和华用五个生动的对比宣告了以色列即将到来的毁灭。

前两个比较把上帝描绘成狮子和豹子:我将 我要像狮子一样攻击他们;我要像豹子一样在路旁埋伏(第 7 节) 狮子的形象让人联想到凶猛、破坏力和不可抗拒的力量。豹子以速度和凶猛著称。上帝将迅速彻底地摧毁以色列。

最后三个对比将上帝描绘成熊、母狮和野兽:我必迎着他们,如同丢崽的母熊。我必撕裂他们的胸膛。在那里,我必像母狮一样吞吃他们,像野兽撕裂他们一样(第 8 节)。丢崽的母熊这一说法让人联想到凶猛的攻击性(撒母耳记下 17:8),也谈到了极度的危险(箴言 17:12,28:15)。在对付他的盟约子民时,耶和华会像凶猛的动物一样,撕裂他们的胸膛,而他们的肋骨保护着心脏。耶和华会当场吞吃他们

这场预言中的致命袭击最终将导致以色列的灭亡,公元前 722 年,亚述帝国入侵以色列,围攻首都撒马利亚(列王纪下 17:5)。这一命运与以色列与其宗主(统治者)上帝达成的盟约协议完全一致。该协议明确规定了这一结果是不服从的后果(申命记 8:19-20,28:15-68)。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