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何西阿书 4:1-3 含义

何西阿召集以色列人聆听耶和华对他们的控告,因为他们背弃了与自己立约的上帝并陷入叛教。

在谈到“末后的日子”将要发生的以色列救赎(何西阿书 3:5)之后,何西阿回顾了自己的时代,当时以色列北部王国正在对他们的上帝耶和华犯下精神上的通奸罪。先知首先呼吁大家注意,说,以色列子民啊,要听耶和华的话。“”这个动词在希伯来语中是“shema”。它也可以翻译为“听见”(申命记 6:1)。这个动词的意思不仅仅是“听”。它的意思是倾听或听取并愿意遵守所说的话(雅各书 1:22)。先知何西阿用这个动词邀请以色列人停下来片刻,仔细听他即将向他们传达的话语或启示。那话语来自耶和华,以色列的宗主(统治者)上帝。

何西阿之所以呼吁以色列人注意,是因为耶和华要控告这地的居民。译为“案件”的名词字面意思是“指控”、“争论”或“冲突”。何西阿用这个词来呼吁以色列人(也许是剩余的人)听上帝对这地居民的争吵。上帝对以色列人的指控让人想起他最初委托何西阿向人民讲话的原因:“因为这地大行淫乱,离弃耶和华”(何西阿书 1:2)。

起针对以色列居民的案件可以看作是一场诉讼。以色列在西奈山与上帝订立了契约或合同(出埃及记 19:8)。以色列人同意遵守合同条款。他们现在违反了合同。上帝正在列出违反协议的条款。协议规定了违反协议条款的不利后果,称为“诅咒”(申命记 28:15)。诅咒只是希望某人遭受不利后果(愿这件坏事发生在你身上)。

其理念是“如果你违反此协议,愿这些事情成真。”就上帝而言,他是万物之主,能够(并且会)使这些事情成真。但他更希望以色列悔改,回到他的盟约中,这不过是一份对他们有益并能使他们繁荣的行为清单(申命记 10:13)。如果他们以善意和合作的态度对待彼此,他们的社区就会繁荣。但相反,他们却以剥削的方式对待彼此。

在这段经文中,上帝指控这片土地上的居民的原因具体是因为这片土地上没有对上帝的忠诚、仁慈或认识

何西阿时代的以色列缺乏三种重要品质。这些积极品质的缺乏表明淫乱如何诱使以色列背离了其基本的盟约协议和责任。这三种品质的缺乏导致了一个宽容的社会,强者剥削弱者,正义可以买卖。

以色列缺乏的第一个品质是忠诚,翻译自希伯来语“ʾĕmet”。这个词的意思是“信任”、“值得信赖”或“坚定”,经常用来形容一个正直的人(出埃及记 18:21;尼希米记 7:2)。因此,这片土地上缺乏忠诚,就是言行不一,缺乏正直。这导致了不忠、谎言和欺骗。在这个契约中,以色列同意彼此说实话,以诚信相待(出埃及记 19:8,20:16-17)。上帝给以色列人通知和机会来纠正他们的违约行为,因为他们没有以忠诚相待。这将导致暴力和流血(何西阿书 4:2)。

这片土地上缺少的第二个品质是仁慈。这里表示仁慈的希伯来语是“ḥesed” 这个词可以表示(1)上帝对他的盟约子民的爱,如诗篇 103:8 中所述,(2)人对上帝的爱,如何西阿书 6:4 中所述,以及(3)兄弟之爱。上下文表明了最后一种选择。上帝的意思是以色列人没有表现出对邻居的忠诚和爱。正如耶稣所说,上帝与以色列之间的盟约法可以概括为两句话:全心全意爱上帝,爱邻如己。以色列没有做这两件事,这意味着他们严重违反了与上帝的协议。同样,这种内在的善良缺乏会导致暴力和流血(何西阿书 4:2)。

这片土地上缺少的第三个品质是对上帝的认识。认识上帝不仅仅意味着知道他的要求。它意味着要按照他的戒律生活,在各方面取悦他。认识上帝就是寻求与他建立更深的关系,关心他所关心的事情。认识上帝就是与他建立亲密的关系,承认他是我们生命中的主。这是遵守上帝圣约律法的基础。正如几个世纪前以色列准备进入应许之地时上帝所命令的那样:

“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
(申命记 6:5)

申命记中的前一节经文也以“shema”开头,如何西阿书 4:1。正如上帝通过何西阿告诉以色列人要听耶和华的话(第 1 节),祂也通过摩西说:“以色列啊,你要听!”(申命记 6:4)。

以色列人未能承认耶和华是他们的宗主(或统治者)神的权威。他们不认识他或他的命令。相反,他们追随异教神巴力,并将神的礼物归功于他(何西阿书 2:8)。

上帝通过圣约律法向他的圣约子民传授的教义体系被完全忽视。因此,以色列人没有寻求了解上帝的旨意,没有对彼此忠诚和仁慈,而是表现出上帝所憎恶的坏习惯:咒骂、欺骗、谋杀、偷窃和通奸。以色列人抛弃了上帝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引导人们建立一个以相互尊重、爱护和服务为基础的社会。相反,以色列人选择了异教的道路,即纵情声色和剥削他人。

一个没有忠诚、仁慈或对上帝不了解的社会将会陷入各种罪恶,包括何西阿所列出的那些。

从何西阿所列的违法行为来看,以色列人显然直接违反了出埃及记 20:1-17 或申命记 5:6-21 中的十诫中的至少五条。上帝的约的要点是以色列要自治,互相关心和支持。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因此,以色列完全违反了与宗主统治者耶和华上帝的契约:

  1. 何西阿列出的第一项违法行为是发誓发誓是指某人发誓,如果某人不做某事,就会诅咒他(撒母耳记上 14:24;约伯记 31:30)。这表现出一种态度,即其他人是可以控制和剥夺的对象。这违反了十诫的精神,尤其是最后一条诫命,即不要嫉妒,这是一种“别人是供我利用的”态度(出埃及记 20:19)。这打破了上帝与以色列的契约法的整个概念,这将导致他们认为他们的以色列同胞与自己具有同等的价值(利未记 19:18)。
  2. 第二种违法行为是欺骗。它与第九条诫命有关,该诫命禁止作假见证陷害他人(出埃及记 20:16)。欺骗一词与否认或否认某事有关(创世记 18:15)。它包括撒谎欺骗,例如当某人试图欺骗他的邻居时。圣经禁止作假证,因为它不尊重他人的尊严,并可能导致他们的伤害。它剥夺了一个人属于他的东西(申命记 5:20;马太福音 19:16-18)。欺骗是操纵他人来达到你为自己决定的任何目的。这现在从希望伤害变成了伤害他人。这是直接的剥削。
  3. 何西阿时代普遍存在的第三种违法行为是谋杀,这是对第六条诫命的违反(申命记 5:17)。谋杀位于这份清单的中心,可能是因为这是一份交叉清单,其中主要观点位于中心,表明谋杀是虐待他人行为的顶峰。谋杀是“我有权剥削他人”这一选择观点的自然结果。耶稣在登山宝训中指出,谋杀始于内心,始于对兄弟的愤怒(马太福音 5:21-26)。
  4. 何西阿列出的第四项罪是偷盗,即在主人知情或不知情的情况下拿走他人的财物和物品(创世记 31:30;利未记 19:11)。这是违反第八条诫命的行为。宗主(统治者)上帝希望他的附庸对他所给予的东西感到满意,命令他们不要偷窃他人的财物。但在何西阿时代,以色列人似乎只关心满足自己欲望的东西。偷盗是咒骂欺骗态度的自然结果。
  5. 最后一项违法行为是通奸,即第七条诫命。根据利未记 20:10 和以西结书 16:32,旧约时代的通奸是指一个男人和一个不是他妻子的已婚女人发生性关系。上帝对婚姻的意图是,并且始终是,一个男人与他的妻子结合,这样两个人就可以成为“一体”(创世记 2:24;马太福音 19:4-5)。每个男人都被要求尊重另一个男人的妻子,因为婚姻是一种神圣的行为。正如耶稣所说,“所以,上帝所配合的,人不可分开”(马太福音 19:6)。当人们不尊重上帝对婚姻的设计时,他们就违反了上帝的诫命。通奸也是剥削态度的自然产物;它包括破坏婚姻和破坏家庭,以便为自己获取感官享受。

这些违法行为在何西阿时代非常普遍。事实上,先知继续说以色列人非常邪恶,他们使用暴力,因此流血事件接踵而至。翻译为使用 的动词意味着打破上帝设立的界限。这里表示流血的词是复数,暗示持续不断的大量流血事件。这意味着上帝的子民坚持犯下一桩又一桩罪行。这片土地上没有对耶和华的敬畏。不公正和不公义盛行。人们似乎完全无视他们与神圣统治者耶和华上帝达成的契约协议(出埃及记 19:8)。

因此,由于违反了第 1-2 节,上帝实施了不服从的契约规定,包括干旱,长时间的低降雨量,导致水资源短缺(申命记 28:24)。正如经文所说,土地悲哀,居住在其上的人和田野的野兽、空中的飞鸟都消失了,海里的鱼也消失了

哀悼这个词是葬礼用语。由于缺乏真理、忠诚和对上帝的认识,以色列的土地将经历死亡(分离)。互惠互利的联系将被切断。情况将变得如此可怕,以至于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都会萎靡不振。不仅是人类,还有野兽鸟类。这表明周围都缺乏粮食供应。

以色列的土地将变得凄惨;它将变得干旱,无法养活其生物。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将与动物和鸟类一起消亡。甚至海里的鱼也会因上帝的审判而死亡。由于其居民的不服从,地球上整个生命生产结构将崩溃。因此,整个造物都将遭受耶和华对以色列的愤怒。

值得注意的是,《申命记》明确列出了干旱的诅咒,这是以色列人决定违背遵守上帝律法的协议时会选择的后果(出埃及记 19:8)。摩西对人民说,不服从上帝的契约律法会给他们的土地带来干旱:“耶和华必使那降在你们地上的雨变为尘土,从天降在你们身上,直到你们灭亡”(《申命记》28:24)。以色列人没有听从上帝的指示,所以他们受到了上帝的审判。

这段经文将何西阿时代以色列发生的事情与耶和华对祂立约子民的期望区分开来。以色列人违背了他们与上帝立下的盟约,没有尊崇祂、爱邻舍。他们沉溺于咒骂、欺骗、谋杀、偷盗和通奸。宗主(统治者)上帝希望祂的附庸、仆人完全服从。他们同意听从上帝的话语,遵循祂的行事方式。上帝寻求祂的子民过着正直的生活,在言语和行为上表现出对上帝和彼此的忠诚。

上帝希望人们能够茁壮成长,并生活在对上帝及其圣言的认识中。正是这种顺从的生活才能使我们与上帝建立亲密的关系,这是一条通往我们最大繁荣的直接道路(约翰福音 17:3)。可悲的是,人们没有选择通往生命的顺从之路,而是选择了通往死亡的不顺从之路(申命记 30:19-20)。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