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列王纪下 18:7-12 含义

上帝保佑希西家王的努力。犹大国王在加沙战胜了非利士人,并停止向亚述进贡。在北方,亚述经过三年的围攻占领了以色列首都撒马利亚,并奴役了以色列人。

希西家王以其宗教改革(列王纪下 18:3-4)和反抗亚述而闻名,他从公元前 715 年到公元前 686 年统治犹大南部王国。耶和华与他同在;无论他走到哪里,他都繁荣昌盛(第 7 节)。

上帝恩宠的这一表述反映了圣经的主题,即上帝恩宠于忠于耶和华的统治者。希西家的繁荣归功于他对上帝的信赖,而以色列的衰落则归咎于他们的不服从。上帝与以色列订立的契约/条约明确承诺,遵循他的道路将得到祝福(申命记 28:1-14)。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一种基于爱邻人的道德观的敬虔文化的实际结果,与剥削他人的异教文化形成鲜明对比。但上帝也应许了神圣的祝福;我们将在本故事中看到一个例子。

但我们也看到希西家做出了一个对这个故事产生重大影响的政治决定:他背叛亚述王,不侍奉他(第 7 节)。这意味着希西家停止向亚述王缴纳年贡。我们将看到,当亚述王来到犹大时,他将会来收取欠款,可以这么说。

希西家反抗亚述是一次重大的政治举措。他拒绝为亚述王服务,拒绝了几十年来一直奴役该地区的强权的束缚。他的军事行动,特别是对远至加沙及其领土的非利士人的战役,从瞭望塔到坚固的城市(第 8 节),展示了他的王国扩张和巩固的时期,将犹大的影响力扩展到非利士领土。

非利士人的权力中心位于沿海地区,加沙是他们的五大城市之一。从瞭望塔到坚固的城市这句话似乎是一个比喻,表示“介于两者之间的一切”。瞭望塔可能位于土地的边界,而坚固的城市则位于权力的中心。鉴于这些成功,希西家似乎做出了政治上的算计,他可以停止向亚述付款,并能够避免或承受任何后续的报复。

进一步阐述了历史背景,参考了亚述对撒马利亚的围攻,这场围攻始于希西家王第四年,恰逢以色列王以拉的儿子何细亚的第七年(第 9 节)。

撒马利亚是以色列北部王国的首都,因此整个王国有时被称为撒马利亚。这意味着该事件发生于公元前 722 年左右,即亚述王萨尔玛那色五世统治时期(第 9 节),尽管最终攻占撒马利亚通常归功于他的继任者萨尔贡二世,因为后者的铭文声称对这场胜利负有责任。

新约中的撒玛利亚人是北方王国中少数剩余的以色列人的后裔,他们与亚述人(或其他人)通婚。结果,他们被犹大犹太人鄙视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新约时代。犹太人鄙视撒玛利亚人是耶稣用撒玛利亚人来说明爱邻如己的首要原因(路加福音 10:29-37)。

亚述对撒马利亚的围攻持续了三年,最终导致以色列首都沦陷(列王纪下 17:5-7)。随后,亚述王将以色列人流放哈拉哈博、歌散河米底亚人的城市(见地图) ,这是犹太人历史上的关键时刻,通常被称为亚述之囚或流放。

这一事件使以色列的十个支派四散,并导致了犹太历史上“失落的支派”的叙述。新约中的撒玛利亚人是北方王国中少数剩余的以色列人的后裔,他们与亚述人(或其他人)通婚。他们被犹大的犹太人鄙视 这是由于他们通婚和混合崇拜的结果(列王纪上 12:28)。这种偏见一直延续到新约时代。

以色列/撒马利亚的流亡被归咎于以色列的不服从(列王纪下 17:7)。这与上帝与以色列的契约/条约的规定相一致,其中流亡是人民不服从上帝旨意的直接后果(申命记 28:49-52, 64)。

这段经文再次强调了北国以色列人未能听从耶和华他们神的声音,违反了耶和华仆人摩西颁布的盟约律法(第 12 节)。北国的这种不顺服和由此导致的流亡与希西家的顺服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这一集中,我们将看到上帝拯救南国犹大免于同样的命运,表明他是一位信守诺言、履行与以色列的盟约/条约条款的上帝。

这里推断,上帝写下的话语等同于耶和华的声音(第 12 节) 摩西的约包含上帝的指示。听从他的约并遵循这些话语就是听从并服从耶和华的声音。

这里的LORD是希伯来语中的 Yahweh,是上帝的契约名。它表示“我是”——存在的本质,创造了万物。我是与以色列立约/条约。他会遵守诺言。他已经执行了诺言,他还会执行诺言。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