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创世记 22:13-14 含义

就在这时,亚伯拉罕抬头看见一只公羊被困在灌木丛中。亚伯拉罕把这只公羊代替以撒献为燔祭。这个地方后来被称为“耶和华必预备”。

亚伯拉罕利用了祭坛。就在上帝让以撒免于一死之后,亚伯拉罕抬头一看,发现身后有一只公羊,两角被灌木丛缠住了。

拿起公羊,代替儿子献上燔祭。亚伯拉罕先前对以撒说:“我儿,神必自己预备燔祭的羊羔。”事实证明,亚伯拉罕的本意比他自己说的还要真实。《希伯来书》告诉我们,亚伯拉罕期望神使他的儿子复活,“他认为神甚至能使人从死里复活,他就从死里得回他来,作一个预表”(希伯来书 11:19)。“他就从死里得回他来,作一个预表”这句话也可以翻译成“亚伯拉罕确实从死里得回他的儿子,这是比喻的说法。”

以撒似乎注定要作为对上帝的祭品而死,而亚伯拉罕希望上帝让以撒复活,但上帝却用一只公羊代替以撒。这样,亚伯拉罕就从死里复活了以撒,因为亚伯拉罕已经决定放弃他。从某种意义上说,以撒从死亡中被拯救出来,获得了新生,而上帝却派了别的东西代替他死去。这当然预示着耶稣的死亡,上帝的羔羊,代替每个人的罪孽而死。

这也与上一章中夏甲在旷野的获救如出一辙。正如上帝引导夏甲看向水井以拯救她免于死亡(创世记 21:19),现在亚伯拉罕在危难之际看到了一只公羊。上帝因着恩典,为祭祀提供了一只公羊。很明显,上帝从未打算让以撒被杀死并被烧死。上帝真正想要的祭祀来自亚伯拉罕的内心。

亚伯拉罕献上公羊祭祀之后,将那个地方命名为“耶和华必预备”。

该地点变得神圣。亚伯拉罕给它起了一个名字,以纪念他眼中事件的重点。因此,亚伯拉罕将这个地方命名为“耶和华以勒”(主将预备)。

这座山的名字显然发展成为一种说法,至少一直延续到《创世纪》写作时,至今仍有人说:“在耶和华的山上必有预备。”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人们相信这座山后来成为所罗门建造圣殿的所在地(《历代志下》第 3 章第 1 节)。

一切都属于上帝。万物都来自他,必须承认是上帝的财产。那些满怀信心地服从上帝要求的人可以相信上帝会为他们提供最好的东西。以色列人每年三次将他们最好的东西献给上帝作为祭品,相信他会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是西奈山场景的模式或原型(民数记 10:33),圣幕的“燔祭坛”就建在那里(出埃及记 40:29)。“上帝之山”通常是指西奈山(出埃及记 3:1、4:27、18:5、24:13;列王记上 19:8),而“耶和华殿的山”则描述了耶路撒冷的圣殿山(以赛亚书 2:3;弥迦书 4:2)。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