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利未记 4:1-12 含义

当受膏的祭司犯了罪时所献的赎罪祭。

在利未记 4:1-12 中,我们看到了摩西关于受膏祭司无意犯下的罪的赎罪祭的详细指示(第 3 节)。这些律法强调了罪的严重性以及上帝要求的圣洁,即使是无意犯下的罪。

耶和华对摩西说(第 1 节),表示直接的神圣沟通,强调指示的严肃性。耶和华与摩西的对话发生在 ,这是一处神圣的空间,在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后穿越荒野的旅途中,上帝的神圣存在会在此居住在他们之中。

耶和华在第2节开始介绍每个,但在第3节很快转向只向受膏的祭司讲话, 并在本章后面介绍从领导人到普通民众的其余人员。

耶和华接着说: “你晓谕以色列人说:‘人若在耶和华所吩咐不可行的什么事上,无意中犯了罪,犯了什么罪?’” (第 2 节)这强调了罪的普遍性,承认即使是无意的行为也可能违反上帝的律法。它传达了无知并不能免除责任的信息。它还强调,对于无意的罪,耶和华提供了一条恢复团契的道路。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故意犯罪的指示。《民数记》说,赎罪祭是针对无意的罪,不包括故意、挑衅的罪(《民数记》15:29-30)。故意犯罪有一套单独的要求。

对于某些故意犯罪,如敲诈勒索或抢劫,过错方必须向受害人进行赔偿,同时还必须献上赎罪祭(利未记 6:1-7)。因此,过错方不仅要向上帝忏悔自己的罪行,还要弥补自己对受害人造成的伤害。因此,对于故意犯罪,必须恢复与上帝以及同胞的关系。

故意犯罪,如违反安息日律法、巫术、乱伦、通奸、谋杀或亵渎耶和华之名,都应处以死刑(出埃及记 35:2,出埃及记 21:12)。这些故意犯罪表明,这种对耶和华的敌对行为会成为毒药,污染整个国家。

异教徒的剥削和自我放纵会给国家带来诅咒(申命记 28:15-68),与上帝所要求的爱邻人道德形成鲜明对比,而爱邻人道德会带来祝福(申命记 28:1-14)。因此,消除这些负面影响可以保护国家免于陷入混乱和崩溃。

其他故意犯罪的人则需要被“剪除”。犹太人传统将“剪除”解释为 (希伯来语“kareth”)表示由上帝而不是人类法庭颁布的死亡或分离(米什那·萨那德林 9:6)。这个传统说,“从他们的人民中被剪除”可能有两种情况。

传统上对此的第一种理解是,有罪者将在今生经历神的审判,即早逝或无子而死。例如,《创世记》第 9 章第 11 节使用“kareth”来描述那些在诺亚洪水中因神的审判而死的人。《新约》中也有类似的想法,保罗告诉哥林多的信徒,许多人生病甚至过早死亡,因为他们以“不配的方式”与神交流(《哥林多前书》第 11 章第 27-30 节)。

传统犹太人的第二种理解方式是谈论来世的不利影响。它引用了《创世纪》25:8 等经文,其中说亚伯拉罕死了,并且“归到他本族那里” 这导致人们认为故意犯罪会导致来世分离或死亡,在来世与族人断绝关系。亚伯拉罕“归到他本族那里”的含义意味着来世有亲属,因此人们认为,如果某人在今生剥削他人而破坏了关系,那么他可能在来世与族人断绝关系。

这一普遍概念可能得到新约中不义管家的比喻的支持,耶稣在该比喻中说,那些今生无法偿还的人,他们服务的巨大回报之一就是来世的报应(路加福音 16:9)。但本章不涉及故意犯罪。它关注的是如果一个人无意中犯罪(第 1 节)。

第一次赎罪祭的重点是祭司,他们肩负着精神和神圣的角色,“ 如果受膏的祭司犯罪,使百姓陷在罪里,他就应该为他所犯的罪,把没有残疾的公牛献给耶和华为赎罪祭”(第 3 节)。

受膏祭司的罪孽影响整个社区,因此需要一份意义重大的祭品——一头没有缺陷的公牛公牛是一种昂贵的祭品。它象征着完美和赎罪的严肃性。11世纪的拉比评论家拉希说,

“当大祭司犯罪时,这就是人民的罪孽(即导致人民承受罪孽的重担),因为他们依靠他为他们赎罪并为他们祈祷,而现在他自己已经堕落,因此不能为他们赎罪,因此他们仍然承受罪孽。”

这强调了领袖所犯的罪的严重性。因此,经文以领袖处理他的罪开始:他要牵公牛到会幕门口,在耶和华面前,按手在公牛的头上,把公牛宰于耶和华面前(第 4 节)。

按手是将罪从祭司身上转移到牲畜身上的象征性行为,表明替代和认同被赎的罪。在这种情况下,罪被转移到被献祭的公牛身上。

在赎罪日,大祭司会举行一年中最令人期待的赎罪祭。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在两只山羊身上抽签,一签是“阿撒泻勒”(有时译为“替罪羊”),另一签是“耶和华”。大祭司把手放在山羊头上,承认人民为此犯下的所有罪孽后,将签中属于阿撒泻勒的那只山羊放归荒野。

然后,那只为耶和华而拈阄的山羊将被宰杀,作为以色列全民族的罪孽的特别赎罪祭(利未记 16:8-9)。这只特别赎罪祭的血将被带入帐幕的幔子内,洒在约柜上(利未记 16:15)。这预示着基督将进入幔子内,作为完美的赎罪祭,而且不是用山羊的血,而是用他自己的血(希伯来书 9:24-25)。

要了解更多关于赎罪日的两只山羊如何预示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工作,请参阅我们的文章: “赎金和救赎:耶稣和巴拉巴作为赎罪日的象征”。

然后受膏的祭司要取一些公牛的血,带到会幕(第 5 节)。会幕是指以色列人营地中间的圣幕 利未记中的血是生命的源泉,因此也是赎罪的手段。这一行动意味着生命是用来换取罪恶的。这预示着耶稣将献出自己的生命来为世人的罪赎罪(罗马书 5:21)。

关于涂抹血的指示继续:祭司要把指头蘸于血中,在耶和华面前,在圣所的幔子前,弹血七次(第 6 节)。

在圣经中,数字七通常代表完整或完美,在主面前洒血的行为是圣地的净化仪式。血代表赎罪,预示着耶稣为全世界的罪而死,一次为世人赎罪(马太福音 26:28,罗马书 3:25,以弗所书 1:7)。

这段经文继续谈到犯了罪的祭司所应尽的义务:祭司要把点血抹在会幕内耶和华面前香坛的四角上,又要把公牛所有的血倒在会幕门口燔祭坛的脚那里(第 7 节)。

祭坛是敬拜的中心场所,用血使祭坛圣洁,使它成为以色列人向上帝献上礼物的地方。祭坛的四角上都有角,象征着权力。血在 可能预示着耶稣宝血赦罪的能力(歌罗西书 1:14)。芬芳的香可能代表忏悔的祷告,因为香常常代表上帝子民的祷告(启示录 8:3)。

剩下的血被倒在会幕门口的燔祭坛底部。由于祭坛就在门口,所以上帝和所有进入会幕的人都能看到鲜血的颜色同样 在出埃及记第 12 章中,当以色列人被命令将逾越节羔羊的血涂在家门的门楣和门柱上时,当上帝经过他们时,他就能看见鲜红的颜色(出埃及记 12:13)。

祭司继续进行赎罪祭:他要从牛身上取下赎罪祭公牛的所有脂肪:盖脏的脂肪,和脏上的所有脂肪,两个肾脏和肾脏上的脂肪,以及腰部脂肪,以及肝叶,他要将肝叶和肾脏一起取下(第 8-9 节)。指定的脂肪和器官被献给上帝,而其余的则被保留下来在营外焚烧。

然后,祭司要把它们在燔祭坛上焚烧(第 10 节)。在祭坛上焚烧脂肪和内脏代表赎罪祭变成令人愉悦的香气,升到上帝面前,象征上帝接受祭品。燔祭这个词在希伯来语中是“oleh”,意思是“升上去”。当献祭者看到他们的礼物化为烟雾升上天空时,这将为他们提供精神真理的物理可见代表。

翻译为肾脏的希伯来语在圣经的其他地方被翻译为“心智”(诗篇 16:7)和“内心”(箴言 23:16)。也许这里的形象是第一条也是最大的诫命,即把我们的整个生命,包括我们的心智完全服从上帝(申命记 6:4-6,马太福音 22:36-37)。

脂肪经常被用来描绘丰盛和繁荣(创世记 45:18)。也许献上脂肪是承认上帝是我们祝福和繁荣的唯一真正来源。这幅图景可以是将我们的生命和祝福献给上帝,通过燃烧它们并让香气升到祂那里,来感谢上帝。

新约告诉我们,我们的祷告会升到上帝的宝座前,像馨香的香气一样(启示录 8:3-4)。当我们向上帝忏悔、祈求和感恩时,我们明白我们的话语会直接升到上帝面前。

但公牛的皮和所有的肉,并头、腿、内脏、粪土,就是公牛所有剩下的部分,都应拿到营外洁净之处,即倒灰之处,用火在柴上焚烧;在倒灰之处,就应焚烧(第 11-12 节)。

这项指示确保彻底清除罪恶象征,清除社区中的不洁,防止神圣空间被玷污。当以色列人住在旷野的帐篷里时, “营外”一词是字面意思。一旦圣殿在耶路撒冷建成,这句话就被解释为“耶路撒冷城外”。

在耶稣时代,这个洁净的地方位于橄榄山,人们在那里焚烧红母牛,将灰烬制成净化水(《民数记》19:9),人们相信这里靠近耶稣从死里复活后升天的地方。

平安祭是将动物的可食用部分作为食物供神、祭司和献祭者享用,而包括这次在内的几种祭祀,都是在营外用火烧尽的。赎罪日的赎罪祭的公牛和山羊都是在营外烧尽的(利未记 16:27) 《民数记》第 19 章中描述的红母牛祭祀也是在营外烧尽的,用来制作圣幕作为神的居所之前净化圣幕的水。《希伯来书》的保罗作者将这些类型的祭祀与耶稣为我们献出生命的牺牲直接联系起来,

“因为大祭司把牲畜的血带入圣所作赎罪祭,牲畜的身子却被烧在营外。所以耶稣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圣,也就在城门外受苦。所以我们也出到营外,到他那里去,忍受他所受的凌辱。”
(希伯来书 13:11-13)

“出到营外就了他去,忍受他所受的凌辱”的直接指示是针对所有信徒的。当我们成为耶稣的信徒时,我们应该期望分享他的苦难和来自世界的责备(罗马书 8:17,提摩太后书 1:8,彼得前书 4:13)。一些开始跟随耶稣的人在经历这些苦难和责备时变得灰心丧气(马太福音 13:21)。我们被劝告要有耶稣的态度,即思考一个超然的事业,即耐心忍受苦难在天堂应许的奖赏(腓立比书 2:8-9)。

利未记 4:1-12 的经文解释了赎罪祭与受膏祭司的关系。受膏祭司的行为不仅是为了在发生罪孽时恢复以色列人与上帝的关系,也是为了维护公共生活和圣幕区域的神圣性。这些仪式在旷野举行,以色列人在进入应许之地之前过着游牧生活。这些事件的具体地点没有提供,但它应该在以色列人的营地内,圣殿的前身圣幕就位于那里。

这里的受膏祭司是公元前二千年以色列人出埃及后建立的利未祭司团的一部分。仪式上的屠宰和献祭严格遵循神的指示,反映了古代以色列人的理解,即仪式和服从是保持上帝存在和恩宠的关键。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