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哈巴谷书 1:2-4 含义

当哈巴谷目睹社会中邪恶与不公却没有受到惩罚时,他向上帝抱怨。

哈巴谷表达了他对当时犹大盛行的邪恶和不公的担忧。他以疑问句“还要多久? ”作为抗议的开场。“还要多久”可以翻译为“直到什么时候”。这表明某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哈巴谷的时代就是这样。犹大人民不断无视上帝的律法,先知看不到尽头。

因此,他大声喊道:“还要等多久呢? ”以色列与上帝达成的宗主附庸式契约包含针对以色列的具体补救措施,如果他们放弃自治原则和爱邻如己,正如契约条款所规定的那样,这些条款可以总结为“爱邻如己,爱邻如己,爱上帝并服从上帝” (阅读我们关于宗主附庸条约的文章) 。这样,以色列就会与世界分离(神圣),爱而不是剥削。以色列被指派担任祭司的职务,向周边国家展示更好的道路(出埃及记 19:6)。如果他们未能完成任务,契约规定他们将受到惩罚,并从土地上灭亡(申命记 8:19-20)。

哈巴谷接着问道:“你何时惩罚以色列,停止这种不公正?”虽然先知关心犹大的未来,但他对上帝有正确的看法。他没有抱怨上帝,也没有说上帝的坏话。相反,他请求上帝按照上帝承诺的方式行事。他在祷告中将自己的重担交给上帝。哈巴谷知道他可以请求上帝的帮助来减轻痛苦,于是直接对上帝说:“耶和华啊,我要到几时才求助呢?”哈巴谷希望犹大恢复圣洁,履行祭司的职责;他很伤心看到剥削取代了爱。

译为“主”的词语是上帝的立约名,耶和华。它的意思是“存在者”,强调所有存在的事物都依赖上帝而存在(歌罗西书 1:17)。这是上帝在燃烧的荆棘丛中向摩西透露的名字(出埃及记 3:14,15)。先知用上帝的立约名“主”与上帝交谈,提醒上帝他与犹大人民的立约关系。哈巴谷属于上帝,依靠上帝。他现在呼吁上帝干预他的情况,因为他曾求助

翻译为求助的动词在希伯来语中是“šawʿâ”。它经常出现在对过去苦难的回顾中(撒母耳记下 22:7;诗篇 18:6;31:22)。在这种情况下,它意味着请求上帝在危险的情况下提供帮助。例如,约拿在“从阴间的深处呼求帮助”时反思了过去在海中的经历(约拿书 2:2)。约拿总结说,耶和华“听见了我的声音”(约拿书 2:2)。然而,在我们的经文中,耶和华推迟了他的正义,因此先知说,我要到几时我呼求帮助,而你不听呢?哈巴谷很苦恼,因为他请求上帝清除以色列的不公正,但上帝还没有采取行动。

动词“”[希伯来语中的“shama”]通常不仅表示聆听的身体动作,还表示对所说的话做出积极回应。这意味着认真倾听某人的请求并给予积极回应。这个动词与动词“服从”同义(申命记 6:4)。在这种情况下,哈巴谷希望上帝回应他的请求。

先知以为上帝没有注意到他的请求。于是,他继续哀叹,说,我向你呼喊,“暴力!”翻译为呼喊的动词在希伯来语中是“zāʿaq” 它通常描述处于极度困境中并寻求立即援助的人(出埃及记 14:10;民数记 12:13)。翻译为暴力的术语可以适用于从谋杀和强奸到邪恶和流血的各种行为(俄巴底亚书 1:10)。因此,它描述了混乱和无政府状态。哈巴谷没有观察到一个体现自治、爱邻居和尊重他人的社会。他看到的是相反的。暴力是剥削行为的终极表现。

以色列已经堕落到邻国的剥削标准,上帝惩罚了这些邻国,让他们与以色列一起被驱逐。现在,盟约条款要求以色列遭受同样的命运(申命记 8:19-20)。上帝在挪亚时代用水毁灭地球的原因是地球上充满了暴力(创世记 6:11)。上帝的设计是让人类和谐相处,互相服务。他与以色列的盟约列出了如果遵守就会带来这一结果的条款。现在哈巴谷目睹了犹大地的暴力取代了邻里之间的爱,他向耶和华呼求。但由于耶和华没有迅速提供救济,哈巴谷认为他疏忽了。正如他所说,你却不拯救……

动词拯救的意思是将某人从某事中解救出来或解救出来。上下文决定了从什么事中解救出来。上帝用“大能的手和伸出来的膀臂,并大可畏的事,以及神迹奇事”将以色列从法老和埃及人的手中解救出来,从而将以色列从奴役中解救出来(申命记 26:8)。在我们的经文中,先知希望上帝能迅速采取行动来保护他,因为他的社会暴力日益增多。他希望上帝将犹大从腐败和邪恶中解救出来,并使其恢复到基于对上帝的服从和彼此服务的正确盟约行为。

先知哈巴谷目睹了犹大地的邪恶程度,便向上帝祈求正义。然而,上帝在一段时间内并没有给予救济。他没有像哈巴谷期望的那样,拯救义人脱离恶人的侵害。这种拖延让哈巴谷苦恼不已。因此,他向上帝祈求,想知道他还要呼求多久才能得到上帝的积极回应。他觉得自己的耐心已经到了极限。

哈巴谷的时代情况非常糟糕。约西亚死后,犹大的领袖们陷入偶像崇拜,坚持不服从,使上帝的子民误入歧途。作为一个虔诚的人,哈巴谷认为上帝不会允许恶人统治犹大。当他继续在犹大经历邪恶和不公时,他问上帝,你为什么让我看到罪孽,让我注视邪恶

邪恶一词(希伯来语为“ʾāven”)在预言文学中经常用来指代非法的法律操纵和社会不公(弥迦书 2:1)。邪恶一词(希伯来语为“ʿāmāl”)意为麻烦或不法行为。诗篇作者大卫在诗篇 55 中以同样的方式使用了邪恶邪恶这两个词,他在那里描述了耶路撒冷城的状况:“他们昼夜在城墙上绕行,罪孽和奸恶在城中”(诗篇 55:10)。哈巴谷观察到的具体罪恶是破坏和暴力。哈巴谷观察到的是剥削而不是服务。这完全违反了十诫,以及上帝对自治和相互服务的规定。

哈巴谷看到犹大罪恶滔天,人民邪恶无比。他为耶和华——那位圣洁、掌管万事的主——无动于衷而感到苦恼,而恶人却得胜。因此,他宣称, “是的,毁灭和暴力就在我面前。”

破坏暴力这两个词强调了一个事实:犹大人致富是靠抢劫和压迫,而不是靠服务和辛勤劳动。滥用权力、不公正和压迫等邪恶行为统治着犹大国。结果,纷争和争执就此产生。纷争是自制的反面(箴言 15:18)。这是愚昧的行为(箴言 18:6)。犹大人之间争斗和争吵,因为他们失去了归属感,变得贪婪。他们不再彼此表现出兄弟般的爱(利未记 19:18)。因此,法律被忽视了

法律(希伯来语为“Torah”)一词在广义上指上帝对其盟约子民的指示。该法律以古代宗主国与附庸国条约的形式颁布,并明确规定了服从者可获祝福,违反者可遭诅咒(请阅读我们关于宗主国与附庸国条约的文章)

翻译为忽视的动词意味着变得冷漠或变得无效。简而言之,上帝的法令对人们的心几乎没有影响,因为他们有自私的野心,专注于通过剥削他人(包括使用暴力)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因为人们无视上帝的律法,正义从未得到维护。这意味着法官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也许他们收受贿赂,或者偏袒富人和有关系的人,违反了法律(申命记 16:19-20),因为恶人包围了义人。当有这么多恶人时,义人的影响力就会减弱。

犹大的恶人是那些为了私利而利用他人的人。相比之下,义人则是那些尽力为他人谋利或为他人带来祝福的人。换句话说,义人服务他人,而恶人则将自己置于他人之前。上帝的圣约律法要求以色列人彼此服务,并承诺由此产生的社会将受到极大的祝福。相反,以色列却陷入了一种剥削的模式。

恶人不诚实,不忠诚。他们通过压迫和腐蚀法庭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但也有一群正义的残余,一群忠于主的人。他们敬畏他,过着敬虔的生活。不幸的是,他们在对人民生活产生积极影响方面所能做的有限,因为恶人包围了他们,而且势力强大。因此,正义被扭曲了

也许无辜的人在法庭上失去权利是因为法官收受贿赂,做出虚假的审判。法官为了自己的利益颠倒了正义。结果,法律无能为力;犹大地上一片混乱和无政府状态。强者剥削弱者。法治不再是邪恶的屏障。他们不是控制自己的欲望,而是从别人身上榨取东西来满足自己。这让哈巴谷很困扰,因为他知道耶和华是公义的神。他知道上帝不会容忍这种邪恶的行为。这就是他向上帝祈求救济的原因。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