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哈巴谷书 3:1-2 意义

哈巴谷请求上帝在犹大流亡期间怜悯他们,以便他们能够经历精神的复兴和恢复。

在第一章中,哈巴谷向上帝抱怨犹大地上盛行的邪恶。上帝告诉先知,他将使用一个叫做“迦勒底”或“巴比伦”的邪恶国家作为他惩戒犹大的工具。哈巴谷接着问,为什么圣洁的上帝会使用更加邪恶和不义的人民来审判犹大——他的盟约之民?在第二章中,上帝回答先知,向他保证,他将在适当的时候介入,拯救犹大,并摧毁邪恶的迦勒底人,以惩罚他们的傲慢和贪婪。与此同时,正义的犹大人应该以忠诚和正直生活。

哈巴谷听到了上帝的启示。他得知上帝对犹大人民的恶行不悦,即将把他们流放到巴比伦。哈巴谷接受了上帝的信息。在本章中,他用信靠和赞美的祷告来回应上帝——而不是用另一种抱怨。他祈祷上帝在流放期间怜悯他的子民,使他们能够经历恢复和精神复兴。他的祷告类似于诗篇中的诗意语言。

本章开头告诉读者,这是一种祷告。从定义上讲,祷告是人类向神说的话。这是人类与上帝之间的真诚对话。圣经中祷告的例子就是以对话的方式说话。崇拜者在上帝面前谦卑自己,期望自己的想法与上帝的想法一致,聆听上帝的声音并获得智慧,并请求上帝代表他行事。他向上帝献上话语,并相信上帝听到了他所表达的情感(诗篇 34)。祷告提醒崇拜者他需要上帝并依靠上帝。

祷告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让我们的观点与真理保持一致,因为上帝就是真理(约翰福音 14:6)。因此,当一个人祷告时,这个人会采取顺从的姿态,这有助于培养信任和服从的态度。当然,祷告是一种请求,上帝会听到我们的祷告,并根据他的性格回应我们的祷告。圣幕中的香坛可以看作是不断向上帝祈祷的象征,因为香会升上天堂。

在《启示录》中,我们看到了一幅祈祷被储存为天香的画面(《启示录》5:8)。这可能与上帝愤怒的碗有关,上帝愤怒的碗将在上帝规定的时间内倾泻在地球上(《启示录》15:7;16:1)。也许这是上帝回应正义祈祷的画面。与哈巴谷的正义祈祷不同,后者的延迟时间相当短,而其他正义祈祷的延迟时间可能会长得多。但在上帝看来,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彼得后书》3:8)。

祷告可以是集体的,也可以是个人的。在我们的经文中,祷告是个人的,因为经文称哈巴谷为作者,说,先知哈巴谷的祷告。这句话与哈巴谷预言的开篇诗句相似(哈巴谷书 1:1)。在这两种情况下,读者都知道哈巴谷是一位先知,是上帝授权的使者,带着来自上帝的信息。

虽然先知的祷告是个人的,但它显然是为一个群体写的,并已成为以色列人崇拜仪式的一部分,要按照《流离歌》唱出。 《流离歌》一词是希伯来语的音译,其含义不确定。从上下文我们可以推断,它表示一首音乐诗。犹太人传统认为它是指一首祈求诗篇。 《流离歌》一词也出现在诗篇第 7 篇的题词中。

哈巴谷的祷告主要是为了使他的思想与上帝的现实相一致。它只包含一个请求(正式请求),即第 2 节。其余的经文提供了冥想祷告,因为先知描述了上帝的伟大和善良。也许这个祷告是一种更新思想的练习,这将导致凭信心行事(哈巴谷书 2:4)。先知在祷告的开头用上帝的圣名称呼上帝,说: “耶和华啊,我听见了你的名声。”

哈巴谷使用“”一词(希伯来语为“耶和华”)来强调上帝与犹大人民的盟约关系。耶和华的意思是“存在者”。这强调了万物的存在都源于上帝,万物都存在于上帝之中。先知听到了上帝关于他将如何处理犹大和巴比伦的报告。上帝向他明确表示,他将使用巴比伦人/迦勒底人来惩戒犹大。但此后,他也会严厉惩罚迦勒底人的傲慢、偶像崇拜和贪婪(哈巴谷书 2:4-19)。

因此,哈巴谷虽然接受了信息,但他知道神会信守他通过亚伯拉罕的信心所立的约。因此,他向耶和华祷告,求他怜悯和怜悯。

哈巴谷向上帝祈祷时,他说:“耶和华啊,我听见了你的名声,就惧怕。”这个动词(希伯来语为“shema”)的意思是认真聆听并做出适当的回应(申命记 6:4)。先知密切关注上帝向他揭示的启示。结果,他以恐惧回应,这意味着他将关注上帝的后果置于其他恐惧之上。这种敬畏使先知优先考虑他所听到的报告。先知担心犹大人不愿意听到这个可怕的消息,因此会拒绝他,这是很自然的。但哈巴谷明白,担心令以色列的上帝失望比担心令凡人失望更重要。

因此,哈巴谷发出了三句重要的话语来请求上帝的帮助。前两句是平行的,内容如下:

耶和华啊,求你在这些年里复兴你的作为,
在岁月中使之为人所知。

复兴意味着恢复生命、更新或复兴。哈巴谷祈祷上帝更新他的工作工作一词指的是上帝的行为。在我们的上下文中,它指的是他过去对他的子民所做的事,尤其是出埃及事件,他拯救他的盟约子民脱离埃及的奴役,带领他们穿越旷野流浪(申命记 6:12;8:2)。短语在中间可能指的是宣布审判和最终完成审判之间的时期。

先知祈求上帝在以色列被流放期间显露其奇妙作为。哈巴谷恳求上帝在以色列被审判期间赐福给他们。他希望上帝使他的作为为人所知,让全地都知道并承认上帝的至高无上。我们可以认为,上帝回应这个祷告的方式之一是赐给我们许多与犹大流放时期直接相关的圣经书卷。这些书卷包括:

  • 但以理书,记载了但以理从被以色列俘虏到巴比伦被米底亚波斯人征服的时期。
  • 《以西结书》记载了先知以西结在巴比伦流亡期间的故事。
  • 耶利米书和耶利米哀歌(耶利米所写),记述了先知被掳到巴比伦期间和之后居住在耶路撒冷的情况
  • 历代志上和历代志下回顾了以色列和犹大的历史,从那些试图理解犹大因为不忠于与其宗主(统治者)上帝所订立的约而被流放的人的角度进行了解释(出埃及记 19:8;历代志上 9:1)。
  • 《以斯拉记》记录了犹太人首次从流放地归来并重新定居犹大的故事。
  • 尼希米记,记载了尼希米返回耶路撒冷重建城墙的过程。
  • 《哈该书》记载了先知呼吁犹大总督重建被巴比伦人摧毁的圣殿。
  • 撒迦利亚书,记载了上帝宣告的七十年流放期即将结束时的预言,劝诫犹大回归上帝。

在最后一句话中,先知恳求上帝的怜悯:在愤怒中记念怜悯愤怒一词被定义为上帝对人类的罪恶和不服从的回应。在新约中,上帝的愤怒被描述为倾泻在那些随心所欲、寻求自己的道路的人身上(罗马书 1:24、6、28)。换句话说,上帝通过给予人们他们所要求的东西来审判他们。在犹大的审判中,上帝遵循了他们同意的条约的规定,执行了不服从盟约的规定。当以色列人互相剥削而不是爱邻如己时,他们应该受到惩罚(申命记 28:36)。

希伯来语中表示怜悯的词是“rakham”。它指的是深切的同情。在以赛亚书中,它被用来描述母亲对她哺乳婴儿的爱(以赛亚书 49:15)。先知恳求上帝怜悯犹大人民,就像母亲对她哺乳的孩子一样,即使他们被流放到异国他乡。上帝在耶利米书中承诺会这样做。在描述了犹大将在巴比伦人手中遭受的可怕破坏之后,上帝宣告:

“耶和华说:‘因为我知道我为你们所制定的计划,是赐平安的计划,而不是降灾祸的计划,要给你们一个未来和希望。’”
(耶利米书 29:11)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