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哈该书 2:10-19 含义

波斯王大流士二年,先知哈该接到了耶和华的第三个信息。他展示了如何顺服上帝的旨意而行,从而得到祝福,同时揭露了人民的不忠,导致上帝惩罚他们。最后,他告诉犹大人,从今以后,耶和华会祝福他们,因为他们已经跟随他并开始重建家园。

在上一节中,先知敦促归来的犹大流亡者在重建耶和华圣殿时要坚强。他告诉他们不要害怕,他会与他们同在。他谈到他对反对他们的国家拥有的力量,并承诺他会使圣殿充满荣耀并“赐予此地和平”(第 3-9 节)。

在本节中,先知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祂的道路的重要性。他将纯洁与不纯洁进行了比较,并说明了这如何适用于犹大人民。然后,他给出了祝福的神谕。上帝与以色列人立下的约明确表示,他们将在生与死、善与恶之间做出二元选择(申命记 30:15-20)。上帝希望祝福他的子民,但要获得最大的祝福,他们需要遵循祂的道路。

为了获得上帝为他们准备的一切,他们必须履行承诺,遵守祂的圣约诫命,这是祂为他们的利益而制定的(申命记 10:13)。遵守诫命会带来人生的最大满足;如果我们不遵循祂的道路,我们就无法体验到服从祂的道路所带来的好处。本节(第 10-19 节)包含先知哈该的第三个信息。

与前两条信息一样,第三条信息首先确定了预言的日期和性质以及人类信使。预言发生在大流士二年九月二十四日(第 10 节)。在犹太历法中,第九个月是基斯流月。对应的日期是公元前 520 年 12 月 18 日左右,距离第一个预言已过去三个半月。在那一天,耶和华的话临到哈该(第 10 节)。

在某些情况下,预言的宣告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例如,以赛亚在犹大四位不同国王统治期间预言了很多年(以赛亚书 1:1)。但哈该非常具体的信息集中在几个月的时间内。

译为“耶和华的话语”的短语在《哈该书》中出现过几次。它总是指耶和华的启示(列王纪上 6:11;16:1)。当在圣经文本中使用时,它阐明了信息的神圣起源。它向读者强调,上帝是信息的主要作者,而不是传达信息的人的声音。新约宣称所有经文都是如此(提摩太后书 3:16)。

在这个时代,耶和华向一些仆人透露了他的旨意,而这些仆人则负责将神圣的信息传达给其他人。这些人负责向他们的听众宣告上帝的启示(例如何西阿书 1:1;约珥书 1:1;弥迦书 1:1;西番雅书 1:1)。他们不得添加或删除信息。正如我们所见,上帝在哈该书中选择作为其发言人的人是哈该,因此他被称为先知

先知(希伯来语为“nābî”)一词的意思是“宣告者”或“宣告者”。它描述的是那些接到上帝召唤成为上帝发言人的人。先知是上帝的信使。这意味着他不是凭自己的权威说话,而是被赋予代表上帝说话的权力。常用的预言公式“耶和华如此说”(例如耶利米书 11:3;耶利米书 33:2;以赛亚书 48:17)证实了这一事实。它清楚地表明先知所说的是他从耶和华那里得到的话。希伯来语术语“nābî”可以适用于真先知和假先知(耶利米书 6:13;26:7-8;27:9;28:1;撒迦利亚书 13:2)。然而,我们知道哈该是一位真正的先知,因为耶和华的话临到他。

神启的第一部分是对宗教问题的询问。先知以预言性的表达“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开始,以确认其信息的神圣来源。“耶和华”一词指的是耶和华,自存的永恒之神(出埃及记 3:14)。“万军”一词翻译自希伯来语“sabaoth”,意为“军队”。这个词指的是天上的天使军队(撒母耳记上 1:3)。总之, “万军之耶和华”一词展示了上帝的力量,并强调了他对整个世界的主权控制。

耶和华,就是将犹大人带回故土的神,对哈该说话。他告诉他向祭司们寻求裁决(第 11 节)。耶和华现在将利用与祭司们的对话来为整个民族创建一个例证:正如个人会因违背上帝的律法而被玷污一样,整个民族也会因未能遵循上帝的命令修复圣殿而被玷污。

祭司是律法的执行者(耶利米书 18:18)。他是一名专家,其职责是教导上帝的子民“分辨圣洁与世俗,并使他们分辨洁净与不洁”(以西结书 44:23)。祭司会对法律事务做出适当的裁决

翻译为统治的希伯来语是“托拉”。它在旧约中出现了大约 200 次(单数 208 次,复数 12 次)。有时,它指的是摩西五经(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其他时候,它指的是法律指示。在哈该书中,它指的是祭司宗教仪式的决定(玛拉基书 2:7)。

耶和华命令哈该向祭司们提出两个中肯而又截然相反的问题。第一个问题与仪式洁净的传递有关:如果一个人用衣褶夹住圣肉,用这衣褶接触面包、熟食、酒、油或任何其他食物,这些食物会成为圣物吗祭司们回答说:“不会”(第 12 节)。

肉是指将某物分开用于特殊用途。圣肉祭司献祭给上帝的动物的肉块。圣肉是祭司用来滋养和照顾的。

在哈该的时代,人们习惯穿长而飘逸的衣服。因此,他们可以用长袍做成一个袋子,用来装东西。根据摩西律法,圣肉使用来装圣肉的任何袋子(例如,衣服的褶皱)神圣化。但是,任何接触过该袋子的东西(如面包、熟食、葡萄酒、油等)都不会变成圣物(利未记 6:27)。换句话说,衣服的神圣性不会转移到它接触的其他物体上。

因此,牧师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因为根据律法,间接接触圣物不能使亵渎之物仅靠触摸就能神圣化。神圣必须是真实的,不能买卖,也不能通过交易获得。

然后,哈该又问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与不洁的传播有关:如果因尸体而不洁净的人触摸了这些东西中的任何一个,后者会变得不洁净吗?(第 13 节)。这个问题与第一个问题的情况相反。仪式上的洁净不能通过触摸来传播。然而,仪式上的污秽是会传染的。健康的人不能通过触摸将健康传染给麻风病人,但麻风病人可以通过触摸健康的人来感染他们。

凡是触碰过“任何人的尸体”的人,都将“七天不洁净”(《民数记》19:11,22)。他不能参加公共礼拜(《民数记》9:6)。因此,祭司们了解摩西律法,对哈该关于不洁之物触碰洁净之物的问题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并说,它将变得不洁净(第 13 节)。

哈该仔细听取了祭司们的裁决后,代表上帝发言,将这一原则应用于整个犹大人民:神圣之物不会因触摸而使不洁净之物变得神圣,但不洁净之物会玷污它们所触摸的一切。哈该将犹大人民与不洁净的人进行了比较。

就像因尸体而不洁净的人会使他所触碰的任何东西变得不洁净一样,这人民也是如此。这国家在我面前也是如此(第 14 节)。归来的犹大流亡者的不顺服使他们所触碰的一切都变得不洁净。

先知停下来,用“耶和华宣告”这句话提醒听众他的信息来自上帝。这样一来,他增加了讲话的分量和重点,明确表示他是在上帝的权威下讲话的,而不是他自己的权威。简而言之,他只是耶和华派来处理某些精神事务的使者。

哈该继续他的信息,再次强调了人们的传染性,因为他们为自己建造了镶板的房屋,却让上帝的圣殿荒凉(哈该书 1:4)。先知告诉犹大人,他们的不顺服不仅玷污了他们在圣殿的献祭崇拜,也玷污了他们手中的每一件作品他们在那里献上的祭物是不洁净的(第 14 节)。

归来的流亡者的不顺服像传染病一样玷污了其他一切。他们触摸的一切都是不洁的。他们手上的每一件事都像触摸尸体一样,使所触摸的东西变得不洁净。此外,他们所献的东西也是不洁净的。因为他们的行为不符合上帝的旨意,他们的宗教习俗和对他的仪式崇拜也是不洁净的。如果不洁净,那就意味着它不讨上帝喜悦。

上帝的首要任务不是让他的子民遵守宗教规则。相反,他的首要任务是让我们全心全意地遵循他的方式。为了爱上帝,我们必须将我们的心和思想与他的方式保持一致,相信他的方式对我们最好,这将使我们爱别人、服务别人(申命记 6:5;马太福音 22:37-39;撒母耳记上 15:22)。宗教崇拜的目的是让我们自己与通往生命和利益的方式保持一致,激励彼此去爱和行善,为审判之日做好准备(希伯来书 10:24)。

先知现在转到神启示的第二部分。他用“但现在是为了显示对比”这个词来标记过渡。他谈到上帝现在将赐予他的子民的祝福,与他之前因他们的不服从而对他们施加的惩罚形成鲜明对比。哈该这样做是为了要求归来的犹大流亡者记住过去,这样他们的现在和未来才能光明。

因此,先知吩咐百姓说,从今日起,你们要思想(第 15 节)。哈该现在要告诉百姓,他们将因自己的顺服而得到祝福,并希望他们记住与以前(即今日之前)的对比。动词“思想”的字面意思是“把心放在上面”。它出现在上一章中,哈该敦促百姓评估他们对生活的态度,重建耶和华的圣殿(哈该书 1:5, 7)。在这里,动词也有同样的含义。

犹太人在与上帝的关系中前进时必须仔细思考。上帝希望他的子民选择正确而真实的观点。使徒保罗以同样的方式劝诫新约信徒,告诉他们选择更新思想,选择通过对上帝圣言的信仰从真实的角度来看待生活(罗马书 12:1-2)。在这种情况下,哈该劝诫人们认识到,由于他们服从重建圣殿,他们的物质繁荣即将增加。

哈该敦促人们审视自己的行为,并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观点,然后描述了他们最近由于错误的优先顺序而变得越来越糟。他以“耶和华殿中一块石头尚未放在另一块石头上之前” (第 15 节)这句话开头,回忆起圣殿工程停止后的那段时间(以斯拉记 4:24),以及归来的流亡者回应哈该的第一个信息并恢复重建工程的那段时间(哈该书 1:14-15)。在停工期间,他们的经济状况一落千丈。现在他们顺服了,他们的命运就会逆转。

当人们开始奠基圣殿时,他们遭到了周围不友好邻国的反对,这些邻国是外来民族,他们“定居在撒玛利亚城和河对岸的其余地区”(以斯拉记 4:10)。亚述已经清空了以色列北部/撒玛利亚的大部分地区,将他们流放。然后亚述从外国引进人口定居在那里(列王纪下 17:24)。

多年后,当犹太人从巴比伦流放地归来并开始重建耶路撒冷时,这些来自其他国家的移民领袖向波斯王亚达薛西请愿,要求他停止重建耶路撒冷(以斯拉记 4:8-16)。他们提出请求的方式无视居鲁士重建耶路撒冷的命令,并下令停止重建工作。后来,在犹大的犹太人听从哈该和撒迦利亚的预言后开始重建耶路撒冷(以斯拉记 5:1),又有一封信寄给了大流士王。大流士搜索了他的档案,发现了居鲁士的命令,并下令继续重建工作(以斯拉记 6:6-8)。

由于亚达薛西王发出的停止令,犹大人在十六年前就停止了圣殿的修建。他们认为还不到完成圣殿的时候(哈该书 1:2)。停止修建上帝圣殿后,犹大人民遭受了经济困难,这是上帝的惩罚:从那时起,当一个人来到二十斗的谷堆时,他只会剩下十斗;当一个人来到酒池,要舀五十斗时,他只会剩下二十斗(第 16 节)

以色列社会主要以农业为主,这意味着人们依靠农产品(如谷物和葡萄酒)维持日常生计。谷物一词指的是小麦或任何其他用作食物的栽培谷物。酒桶是指用于生产葡萄酒的容器,它既是营养的来源,也是享受的来源。谷物和葡萄酒的丰富象征着上帝的祝福(创世记 27:28;申命记 33:28)。相反,缺乏这些产品象征着审判和诅咒(何西阿书 8:7)。

圣殿修缮工程停止后,犹大的田地在收获时只产出少量的作物。当人们种下二十个石榴的谷堆时,他们只收割了十个石榴。当他们从酒池中打出五十个石榴酒时,他们发现的还不到他们期望的一半(只有二十个石榴)。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失望呢?主在下一节回答了这个问题,祂说: “我击打你们和你们手上所作的一切工作” (第 17 节)。正如不洁净的人触摸会玷污所触摸的东西一样,犹大人手上所触摸的工作也被玷污了(第 13-14 节)。

翻译为击打的动词表示人类手动打击的行为。这种行为会导致伤害或损害(出埃及记 2:13;申命记 25:11)。在哈该书中,这个动词用于表示上帝采取行动。是他用狂风、霉菌和冰雹打击他的盟约子民和他们的劳动,以表明他的不悦。他这样做,导致谷物和葡萄收获的实际结果与他们的预期不符。这符合上帝与以色列的约定,上帝承诺,如果以色列人顺服,上帝就会祝福他们,如果他们不顺服,上帝就会诅咒他们(申命记 28:38-42)。

术语“狂风”指的是连续数天吹拂的热东风(阿摩司书 4:9)。它可能会枯萎植被并摧毁农作物(以赛亚书 37:27;诗篇 90:5-6)。术语“霉变”的意思是“苍白”,指的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疾病,这种真菌生长在遭受破坏性东风破坏的植物上。术语“冰雹”指的是会摧毁农作物的冻雨颗粒。在征服迦南期间,耶和华用冰雹对付亚摩利人,“他们在以色列人面前逃跑的时候,耶和华从天上降大冰雹在他们身上,直到亚西加,打死他们。被冰雹打死的比以色列人用刀杀死的还多”(约书亚记 10:11)。

犹大人民因停止重建圣殿而受到上帝的惩罚。上帝用这里描述的三种惩罚(狂风、霉变和冰雹)惩罚他的盟约人民。他这样做是为了看看他们是否愿意回到他身边。然而,耶和华宣布他们没有回到他身边(第 17 节)。

先知敦促人民从今天起,从九月二十四日,从耶和华圣殿建立之日起(第 18 节)考虑(仔细考虑)。相应的日期是公元前 520 年 12 月 18 日左右,距离第一个预言(第 10 节)已过去三个半月。根据波斯国王居鲁士于公元前 538 年颁布的法令,犹大人开始返回家园。居鲁士王还允许返回者重建耶路撒冷圣殿(以斯拉记 6:3-5)。人民确实在公元前 536 年开始重建圣殿。然而,他们停了大约十六年,直到耶和华兴起他的先知来斥责他们。

耶路撒冷圣殿的修建工作于公元前 520 年开始,当时又有一批犹太归国者与哈该时代的“犹大总督”所罗巴伯一同抵达(哈该书 1:1)。当时,在先知哈该和撒迦利亚的鼓励下,人们开始修复圣殿(以斯拉记 5:1)。为此,哈该要求他们思考自耶和华圣殿建立以来发生的一切。在敦促他们之后,他问他们一个问题,谷仓里还有种子吗?(第 19 节)。

这个反问句的预期答案是“不”。如果谷仓里没有种子,那就表明他们的农作物产量非常稀少,没有剩余;他们只是勉强度日。然而,上帝希望他们注意这一点,因为从现在开始,将会有剩余和丰收。上帝希望他们将他们的盟约服从与盟约祝福联系起来,正如上帝与他的子民所立的盟约合同中所规定的,该合同以宗主-附庸条约的形式构建,对忠诚的服务给予祝福,对叛乱给予诅咒(请参阅我们的“棘手话题解释”文章:宗主-附庸条约)

谷仓里是否有多余的种子,答案是“没有”,因为没有雨水或露水(哈该书 1:10)。甚至包括葡萄树、无花果树、石榴树和橄榄树,都没有结出果实(第 19 节)。没有种子和果实是那个时期的特征。一切都失败了。

然而,尽管人民不忠,耶和华仍应许将他们的处境从诅咒转变为祝福。因此,他以积极的态度结束了第三条信息: “从今天起,我必赐福给你们”(第 19 节)。以色列的宗主(统治者)上帝应许将丰盛的祝福倾注在他的盟约人民身上,使他们的农作物歉收变成繁荣。

耶和华确实是一位仁慈的神,他渴望赐福他的子民。然而,上帝按照他的形象造人,而这个形象的一部分就是拥有做出道德选择的自由(创世记 1:27)。选择会产生后果,圣经中有许多劝告上帝的子民要理解并采取正确的观点,这样我们才能做出真正有益的选择。上帝是我们的牧羊人,一路指引我们(诗篇 23)。

这个故事中存在潜在的矛盾,因为经文声称我们应该服从世俗权威,因为所有权威都是上帝任命的(罗马书 13:1)。而犹大人民已经停止建造上帝的圣殿,因为当时统治他们的人间权威波斯国王亚达薛西斯下令(以斯拉记 4:21)。

然而,也有一条原则,即当权威发生冲突时,较高的权威占上风。例如,但以理违抗国王的命令,因为他坚信每天要向上帝祈祷三次,而上帝显然是更高的权威(但以理书 6:10)。此外,使徒们违抗犹太统治委员会的命令,后者命令他们停止谈论耶稣,说他们应该服从上帝而不是服从人(使徒行传 5:39)。在我们的故事中,波斯国王居鲁士命令犹大人重建圣殿(以斯拉记 6:3),随后的国王又命令他们停止重建(以斯拉记 4:21),两者之间存在着冲突的人类权威。

哈该推断,上帝不悦的部分原因是犹大自满,不争取重建的态度(哈该书 1:2-4)。一旦人们开始优先考虑重建,就会根据居鲁士的原始命令提出呼吁。因此,人类当局推翻了他们的决定,并批准了建设(以斯拉记 5:1-6:12)。根据以斯拉记的记载,建设从大流士二年一直持续到大流士在位的第六年(以斯拉记 6:15)。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