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哈该书 2:3-9 含义

先知哈该继续传达第二条信息。他敦促归来的犹大流亡者保持坚强,重建耶和华的圣殿。他告诉他们,他将与他们同在并保护他们。最终,耶和华将使圣殿充满荣耀并赐予和平。

在上一部分中,耶和华第二次对哈该说话。他告诉先知要向犹大的领袖(所罗巴伯和约书亚)和人民的残余说话(第 1-2 节)。在本部分中,他向他传达了信息,信息以三个相关问题开始:你们中间还剩下谁见过这座圣殿昔日的辉煌你们现在如何看待它与它相比,你们不觉得它微不足道吗(第 3 节)?

第一个问题:你们中间还剩下谁见过这座圣殿昔日的辉煌?这挑战了犹大人,要他们记住这座昔日的圣殿。这座圣殿昔日的辉煌这个短语指的是第一座圣殿的辉煌,这座圣殿是所罗门王在大约五百年前,即公元前 966 年建造的。根据《列王纪上》和《列王纪下》,那座建筑非常宏伟。它是由“采石场准备的石头制成的,建造圣殿的时候,没有听到锤子、斧子或任何铁器的声音”(《列王纪上》6:7)。然而,大约四百年后,即公元前 586 年,巴比伦人摧毁了它。这就是为什么主要求他的盟约子民重建它。

“你们中间存留的人”这一条款表明,一些归来的流亡者年龄不够大,无法在公元前 586 年圣殿被毁之前看到这座圣殿。哈该在圣殿被毁六十六年后,即公元前 520 年,收到了记载在哈该书中的神圣信息。因此,那些有机会看到这座圣殿的长老们应该已经年事已高。但那些记得的人应该会反思它的辉煌,这引出了第二个问题:你现在如何看待它?(第 3 节)。

耶和华要求那些看到旧圣殿的长老们将其与新建筑进行比较。第二座圣殿不如第一座辉煌。它无法与之相比。所罗门的圣殿是在以色列繁荣鼎盛时期由最优秀的工匠建造的(列王纪上 5:13-18)。圣殿的重建显然是由从返回犹大的少数“残余”中抽调的志愿者完成的,他们尽了最大努力(哈该书 1:14)。

就美丽程度而言,它甚至无法与第一座圣殿相比,正如第三个问题所暗示的: “与第一座圣殿相比,你不觉得它什么都不是吗?”(第 3 节)。第一座圣殿与第二座圣殿毫无可比性。

第二座建筑只是前一座建筑的苍白倒影。《以斯拉记》中写道:“许多祭司、利未人、族长,就是见过第一座圣殿的老年人,看见这殿的根基立在他们眼前,就放声大哭。”(以斯拉记 3:12)然而,他们的哭泣很难辨别,因为其中夹杂着那些不了解圣殿先前辉煌的人的欢呼声,现在他们为圣殿终于重建而感到鼓舞。

长老们在重建圣殿时可能心情复杂。他们的心灵愿意,但他们的肉体却软弱(马太福音 26:41)。也许他们灰心丧气,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再也无法实现像以前的圣殿那样的成就。但主不希望他的子民因为比较这两座建筑而灰心丧气,所以他用安慰的话对他们说话。他先从政治领袖(所罗巴伯)开始,然后是宗教领袖(约书亚)和犹大人民。

哈该希望他们怀抱希望,相信将来的某个时候,圣殿会比所罗门圣殿更加辉煌,并由世界各国来装饰。这需要希望和勇气。

他的劝勉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他劝勉他们要鼓起勇气, “耶和华说:所罗巴伯啊,你们要鼓起勇气,约撒答的儿子大祭司约书亚和你们全地的百姓啊,你们要鼓起勇气,耶和华说:” (第 4 节)

在第二部分中,上帝会告诉犹大人民不要因相对破旧的圣殿而灰心,因为上帝将创造一座比前者更伟大的圣殿(第 6 节)。

翻译为“鼓起勇气”的动词意为“坚强”。它可以指体力。例如,约书亚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感觉很强壮(约书亚记 14:11)。有人可以从疾病中恢复过来,恢复体力(以赛亚书 39:1)。动词也可以指热情或决心。在这种情况下,它意味着应对挑战并恢复过来。例如,摩西要求以色列人“要坚强勇敢”,不要害怕敌人,因为耶和华与他们同在(申命记 31:6)。这就是哈该书的意思。上帝鼓励人民坚持不懈,尽管这个项目没有达到过去的辉煌。这是一个新的一天。上帝根据忠诚来判断;他决定结果。

和摩西一样,哈该在当时也从事鼓励的工作。先知在命令中两次加上“耶和华宣告”这句口号,以增加其信息的分量。译为“耶和华”的希伯来语是耶和华,是自存的永恒之神,他从燃烧的荆棘中向摩西显现(出埃及记 3:14)。因此,当先知向人们宣读这句口号时,他们会记住信息的神圣来源并遵守其条款。

在告诉他们要鼓起勇气之后,上帝给了他们一个理由,让他们无所畏惧,努力工作,因为我与你们同在(第 4 节)。上帝子民的整个社区在重建上帝的圣殿时都要保持坚强。他们要行使选择的自由,开始工作。上帝赋予人类选择的自由,但选择会产生后果。在这里,上帝明确表示,人们应该关注他们要遵循的忠诚,而不是他们努力的直接结果。

此前,人们曾因遭到敌人的反对而停止了修建工程。他们让圣殿荒废了大约十六年,为自己修建了镶板的房屋(哈该书 1:4)。上帝敦促他们下定决心完成所分配的任务。

人民应该保持坚强并继续建设工程的原因在经文的剩余部分中给出:因为我与你们同在(第 4 节)。宗主上帝向他的盟约人民保证他的保护存在。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他们是一个战败的民族,在强大的波斯帝国的监督下。

如果没有上帝的帮助,他们就一无所有。在以斯拉记中,我们得知上帝通过波斯王居鲁士的保护命令为他的子民提供了帮助,圣经称他为“我的牧人”(以赛亚书 44:28)。以赛亚在居鲁士出生前几个世纪就说出了这个预言。上帝让居鲁士做好保护他的子民的准备。但首先他要求他的子民基于对他的话语的信仰采取行动。

上帝的应许“因我与你们同在”鼓励了人们继续进行建筑工程。他们不必害怕敌人,因为耶和华他们的上帝是全能的。他积极地出现在他的子民中间,将使工程取得成果。实际上,耶和华对他的盟约子民和他们的领袖说:“坚持住!我会牵着你的手,引导你走上一切道路。只要相信我!”

在告诉犹大人民上帝将与他们同在之后,哈该又加上了预言的套语,让他们知道这个信息并非仅来自他。然而,这一次,先知没有说“耶和华说” ,而是说“万军之耶和华说” (第 4 节)。

翻译为万军的希伯来语是“sabaoth”。它的意思是“军队”,通常指天上的天使军队(撒母耳记上 1:3)。万军之耶和华这个短语在先知书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它通常将上帝的力量描述为一位战士,带领他的天使军队击败他的对手(阿摩司书 5:16;9:5;哈巴谷书 2:17)。在哈该书中,这个短语展示了上帝作为至高无上的战士的力量,他完全掌控着人类的一切事务。全能的上帝是卓越的战士。他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他有能力保护犹太人民完成重建圣殿的工作。由于上帝的供应,他的盟约人民能够在反对面前坚定不移。

耶和华通过哈该继续重申祂与祂立约之民同在。这一次,祂将圣殿的重建与祂在旷野旅程中与以色列人之间的积极同在进行了比较。我们读到,至于你们出埃及时我对你们所作的应许,我的灵常在你们中间(第 5 节)。

在短语“我向你们所作的应许”中,翻译为“作出”的动词是“切断”。它经常用于上帝与他的子民立约的语境中(创世记 15:9-10)。这可能指的是古代通过将尸体切成两半并在其间行走来“签署”契约的做法(创世记 15:9-10)。

其目的是让达成协议的双方从被劈成两半的尸体中间走过,承认“如果我不遵守与你们的协议,你们就要这样对待我。” 重点是上帝会遵守他与以色列立约时的承诺。这包括承诺在以色列违背盟约并被分散到世界各国之后,将他们带回故土(申命记 30:1-3)。当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时,他以上帝(冒烟的炉子)和亚伯拉罕的后裔耶稣(燃烧的火炬)的身份穿过被劈成两半的尸体—— (见创世记 15:17-21 的注释)

短语“我的灵住在你们中间”中的“”一词指的是上帝的同在。动词“住在”的分词形式(住在)表示持续或永久的事件。在以色列人穿越荒野时,宗主(统治者)上帝应许与他们同在(出埃及记 33:14)。在哈该书中,当犹大人重建他的圣殿时,上帝也将与他们同在。比较的要点很明显:耶和华将他的盟约子民从巴比伦带回来,就像他从埃及带他们回来一样。这是因为他用同样的盟约协议约束他们。上帝是不变的。他是忠实的。他将永远遵守他的盟约诺言。

神的灵在人们的生活中工作时,祂会赋予他们力量去完成伟大的事情。例如,为了建造旷野的帐幕,耶和华呼召了比撒列的名字,并“以神的灵充满他,使他有智慧、聪明、知识”,使他能做“各样的工”(出埃及记 31:1-3)。在哈该书中,神的灵(祂的存在)也会充满归来的流亡者,赋予他们力量去完成建筑工程。这就是为什么祂对他们说: “不要害怕!”人民不必害怕任何敌人,因为耶和华他们的神是伟大的战士。

先知哈该不想让归来的流亡者错过他的信息来源,于是重复了这一说法,因为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第 4 节)。这样做可以防止犹大人民忘记信息的神圣起源。这也可以防止他们轻视信息。

上帝现在不再劝诫人们鼓起勇气,而是向他们保证,他们不应该因为这座圣殿不如所罗门圣殿而感到绝望。这是因为将来,上帝将征服列国(比如摧毁这座圣殿的巴比伦),并建造一座比所罗门圣殿更宏伟的圣殿。

“耶和华如此说”这句话之后,哈该直接引用了上帝的话,这句话以双重时间短语“等不多时再来”开头(第 6 节)。短语“再来”假设所要采取的行动之前已经发生过。短语“等不多时”暗示上帝的干预迫在眉睫;也就是说,它可能随时发生。它给先知的听众带来了迫在眉睫的希望。然而,事后我们知道,截至撰写本文时,这一预言的实现仍将在未来实现。

在时间短语之后,耶和华宣告说,我要震动天地、沧海和旱地(第 6 节)。震动一词在旧约中经常出现。它在阿摩司书中用作名词,指地震这种自然现象(阿摩司书 1:1)。在诗篇 60 中,它被用作动词,描述以色列军事失败后发生的破坏:“你使地震动,使地崩裂”(诗篇 60:2)。在哈该书中,翻译为要震动的动词在希伯来语文本中是一个分词。它表明,在上帝恢复他的创造之前,还会继续发生许多震动。

天地代表宇宙中存在的一切(创世记 1:1)。但先知添加了海洋和陆地这个词组,以便提供更多关于地球的细节。通过这样做,他强调了神圣干预的范围。这意味着一切都会受到影响。没有什么会被遗漏。

上帝将震动他的整个创造物。在重建圣殿的这一小段时间里,反对他子民的国家显然是长期反对他子民的国家的象征。在这个时代的末期,各国将聚集在哈米吉多顿攻击耶路撒冷,上帝将保护他的子民并摧毁他们的军队(启示录 19:19)。此后,将建造一座新圣殿(以西结书 40-45:9)。

哈该继续以神的干预为主题,他说,我将震动万国(第 7 节)。 “万国”一词指的是外邦民族。上帝将在所有外邦国家中引发政治动乱。上帝将征服这些国家。

结果,他们将带着各国的财富来祝福以色列,装饰它的圣殿(第 7 节)。财富一词可以翻译为“宝藏”或“财富”。耶和华引起的自然骚动将使所有外邦国家带来他们的宝藏来装饰重建的耶路撒冷圣殿。这个预言很可能会在基督在地球上统治的一千年期间实现,届时将在耶路撒冷建造一座新圣殿,正如先知以西结所描述的那样(以西结书 40-46)。(顺便说一句,哈该书 2:6-7 是亨德尔的弥赛亚歌词的一部分。)

耶和华告诉祂的子民,外邦国家会把财宝带到圣殿,祂宣告说: “我必使这殿充满荣耀。”荣耀一词指的是耶和华可见的存在。这意味着祂的存在将在圣殿中显现。先知哈该重复了“万军之耶和华说”的公式,以提醒他的听众,他只是上帝派来的使者(第 4 节;第 6 节)。上帝,而不是哈该,是这个信息背后的权威。

耶和华动万国,使他们把财宝带到祂的圣殿,这表明祂是全能的。毕竟,祂是万物的创造者和主人。因此,在预见到即将到来的重建圣殿的辉煌时,祂高呼: “万军之耶和华说:银子是我的,金子也是我的” (第 8 节)。

这节经文的直译是:“银子归我,金子归我。”介词短语“归我”在两种情况下都放在首位以示强调。通过这节经文,耶和华明确表示他有权夺取列国的财富,因为他是一切的最终所有者。上帝是随心所欲地将财宝赐给人民和国家的人。一切都属于他(诗篇 50:10)。因此,他有权给予和拿走(约伯记 1:21)。在适当的时候,上帝会看到银子和金子回到他的圣殿,恢复它的荣耀。

圣经经常提到金银,因为它们是珍贵而耐用的金属。圣经在谈论财富和珍贵的东西时经常提到它们。耶和华赐给亚伯兰大量的“牲畜、金银”(创世记 13:2)。同样,他用财富奖励所罗门。在所罗门统治期间,“他在耶路撒冷使金银多如石头”(历代志下 1:15;列王纪上 10:27)。所罗门王甚至用它们来制造圣殿的附属物(列王纪上 6-7)。当他完成建筑工程时,他“将他父亲大卫分别为金银和器皿都拿来存放在耶和华殿的库房里”(列王纪上 7:51)。

不幸的是,公元前 586 年巴比伦人入侵犹大时,“碗、火鼎、盆、锅、灯台、调羹、奠酒的碗,就是精金的、精的,都夺去了。”(耶利米书 52:19)犹大人民还记得第一座圣殿里所有的金银

那些为这座修复后的圣殿的状况感到悲伤的人,与所罗门圣殿的辉煌相比,是因为他们想到自己再也无法用这些珍贵的宝藏建造另一座圣殿。但上帝告诉他的子民,他拥有所有的金银。他将震撼各国将他们的财富带到下一座圣殿。

在说明金银属于耶和华之后,哈该又补充了预言,宣告万军之耶和华,以强调其信息的神圣性。

然后,他鼓励犹大人民继续修建圣殿,并告诉他们“这座殿后来的荣耀将比先前更大”,万军之耶和华说

这个预言在新地球上无法实现,因为当现在的地球被火烧毁并被新的天地取代时,将不会有圣殿建筑,因为上帝将以他全部的荣耀居住在地球上的人类之中,他自己就是圣殿(启示录 21:22)。

未来这座更宏伟的圣殿建造的预言可能应验于耶稣时代,当时希律王大规模扩建了圣殿。但希律圣殿的修缮资金是由希律和罗马从上帝的子民手中榨取资源来资助的,而不是各国将资源带到耶路撒冷来供应圣殿。因此,尽管希律圣殿是一座伟大的建筑作品,但它似乎并不符合这一预言。

这个预言似乎最有可能在基督统治地球的一千年期间发生(启示录 20:2-4)。这似乎也与以西结的预言相符(以西结书 40-46)。

要了解有关耶路撒冷圣殿的更多信息,请阅读我们的棘手话题文章:圣殿

那些看到旧圣殿的长老们认为新圣殿不如旧圣殿,因此大失所望。他们觉得“新圣殿与旧圣殿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哈该书 2:3)。他们甚至在奠基新圣殿后“放声大哭”(以斯拉记 3:12)。但上帝希望他们有希望,因为他们可以相信,更伟大的事情即将发生。

上帝心中有一个计划。他承诺将把各国的财富带到圣殿,帮助它达到辉煌的美丽。虽然截至本文撰写时,这仍是未来的事情,但它与任何已经实现的预言一样确定。上帝承诺将住在他的子民中间的新圣殿里。因此,他的子民在努力完成建筑工程时可以找到希望和安慰。以西结书 43:1-5 预言上帝可见的荣耀将重返他的圣殿,这似乎是这一预言的可能实现。

先知以耶和华所说的话结束了这一部分,万军之耶和华宣告说:“在这地方,我必赐平安” (第 9 节)。“地方”一词可能指的是耶路撒冷城,而不仅仅是圣殿。翻译为平安的希伯来语是“shalom”。意思是身体健康、幸福安康和生活富足。它代表着完整。哈该告诉犹大人,上帝应许赐予他们物质和精神上的祝福。他重复了“万军之耶和华宣告”的套话,以提醒他的听众,他不是这条信息的主要作者;上帝才是主要作者。“万军之耶和华”这个短语可以翻译为“万军之耶和华”,指的是上帝的力量和权威。在基督统治地球的一千年期间,不仅耶路撒冷,而且所有造物都将获得和平与复兴。正如以赛亚所预言的:

“狼要与羔羊同居,
豹子要与山羊羔同卧,
将牛犊、少壮狮子与肥畜一同献上,
一个小男孩将带领他们。
牛和熊也会吃草,
它们的幼崽会一起躺卧,
狮子会像牛一样吃稻草。
吃奶的婴儿要在虺蛇的洞口玩耍,
断奶的婴儿必按手在毒蛇的穴上。
在我的圣山的遍处,这一切都不伤人,不害物,
因为大地将充满对耶和华的认识
如同水覆盖大海。”
(以赛亚书 11:6-9)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