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弥迦书 2:6-11 含义

弥迦发布了对假先知的审判,这些假先知的教义为富有的土地大亨夺取他人的土地提供了正当理由。

神谕以弥迦引用当时假先知的话开始,这些假先知告诉他不要说话(第 6 节)。他们不希望弥迦预言耶和华即将到来的审判。这节经文中“说话”一词(希伯来语 nāṭap”)的字面意思是“滴落”,指的是从口中说出的话。它用于指预言(阿摩司书 7:16)。这里的动词是复数,暗示这些假教师(也是“滴落”)希望弥迦和其他像他一样的人停止预言,因为这些真先知反对假先知的信仰和做法。

假先知们的理由是,如果他们(弥迦和其他人)不谈论这些事情(罪恶和审判),那么责备就不会被消除。这意味着弥迦等人需要停止对假先知们的预言,因为主的责备(羞辱、耻辱)不会回头(或“追上”他们)。这个想法是,假先知们声称,如果他们的行为没有被揭露,那么他们就可以逃脱惩罚。在这方面,他们对待上帝就像对待一个偶像一样,没有人说话,上帝就不知道或听不到。

弥迦接着提醒人们假先知们还宣扬了什么。他以问题的形式提醒人们——有人说,雅各家啊(第 7 节)。假先知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耶和华的灵不耐烦吗?暗示的答案是“不”。他们教导说,耶和华的本性不是惩罚他的子民;相反,由于他慈爱的本性,他不会对他的盟约子民不耐烦。这当然是真的;但事实并非如此(申命记 7:7-8)。

第二个问题是,这些都是祂所为吗?同样,答案也是“不是”。这里的所为是指第 3-5 节中所描述的审判。假教师们教导说,无论祂的子民犯了什么罪,慈爱的上帝都不会给他们带来苦难、灾难和死亡。

错误教导的标志之一是宣扬主的爱,却从不教导他的审判和愤怒。这导致人们以上帝的爱为由为自己的罪恶行为辩护,因为他们永远不会受到审判。真正的上帝之道的教师会教导他无限的爱和他对他的子民的管教(希伯来书 12:5;启示录 3:19)。

耶和华通过弥迦回答说,我的话岂不是对行为正直的人有益吗? (第 7 节)。这个问题的隐含答案是“是”。他的话语是出埃及记(20-24)和申命记中摩西律法的戒律。行为正直的是遵守耶和华律法的人,结果就是(和平与繁荣)。那些按照他的方式行事的人选择了一条通往美好生活和繁荣的道路(申命记 30:19-20)。

与行善之人相反,弥迦描述了一些富人,尤其是他那个时代假先知的不道德和不服从的行为。他形容他们最近成为我的人民的敌人(第 8 节),是耶和华律法的敌人。成为敌人意味着这个人不是耶和华及其道路的追随者。事实上,他们反对耶和华及其道路。

他们是耶和华的敌人的证据是他们剥去衣服上的长袍长袍(希伯来语“'eḏer”)是代表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的斗篷,穿在人的其他衣服(希伯来语“śalmāh”)外面。他们的受害者是毫无戒心的路人,他们以为自己很安全。敌人不但没有庆祝他们的归来,反而攻击并偷走从战场归来的人的东西

这里的意思是,他们的邻居们为了保护他们和他们的国家而参战,而当他们回国时却遭到虐待和忽视。这体现了一种权利态度和剥削精神。这种精神与“爱邻如己”相反。那些按照这种剥削精神生活的人是主的敌人

这些恶人不仅攻击男人,耶和华还提到你们驱逐我百姓中的妇女(第 9 节)。这里只提到妇女,可能是指寡妇被迫离开住所。如果一个有权势的人想要一个特定的家,他们会毫不畏惧地每个人从她舒适的家中赶出去。他们是上帝律法的敌人,因为他的律法要求寡妇和穷人在困难时期有生存的能力,有改善处境的机会(申命记 15:7-9、15:11-14、24:12-15

主还说,他们的行为也会影响到孩子们,因为你们永远夺走了她的荣耀荣耀希伯来语“hăḏārî”)可能是指主对以色列()的祝福。夺走她的荣耀可能意味着当以色列人民流亡时,上帝的祝福将离开以色列。这里似乎上帝在告诉那些邪恶的富人,他们是导致以色列的祝福被夺走的人,因为他们破坏了他们与宗主/统治者上帝所达成的条约/约定(出埃及记 19:8)。

由于以色列社会领袖和假教师的罪恶行为,整整一代耶和华的子民都无法体验到生活在应许之地所带来的物质祝福。

那些强迫自己的以色列同胞离开家园的腐败分子,被耶和华通过弥迦命令“起来离开,因为这不是安息之地” (第 10 节)。

他们并不是自愿离开的,而是被迦勒底人(巴比伦人)从公元前 605 年开始逼迫流亡 70 年。他们在以色列的安息之地已经变成了罪恶、残酷和腐败之地,不是一个适合居住的地方。因此,他们被驱逐了。

事实上,以色列/犹大土地已经因为带来毁灭的不洁而被腐化。迦勒底人不仅进行了流放,还摧毁了犹大的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在公元前 586 年夷平耶路撒冷时。这确实将是一场痛苦的毁灭。这种毁灭是以色列与其宗主/统治者上帝签订的契约/条约中直接规定的(《申命记》28:15-68)。

当弥迦谈到以色列人对一个追随风和谎言的人的反应程度时,他有点讽刺(第 11 节)。这个人指的是假先知,他的生活方式是追求缺乏实质()或可信度(谎言)的东西。这样的人很容易撒谎。这个假先知曾说过:“我要对你们讲论酒和烈酒。” 

烈酒代表了那些拥有繁荣和富裕人放纵的生活方式。当时的人们强烈渴望以一种放纵肉体欲望的方式享受繁荣。假先知鼓励这种思维方式,教导人们生活的主要目的是变得富有,并放纵他们的快乐。他们说手段(剥削他人)证明了目的(放纵的生活方式)的正当性。这与上帝的话语的教义截然相反。上帝教导我们,放纵欲望会让我们成为欲望的奴隶,并且会自我毁灭(罗马书 6:16)。

但人们会相信假先知所说的话,并会追随他,直到他成为人民的代言人(第 11 节)。代言人这个词(希伯来语“maṭṭîp̄”)与第 6 节中翻译为“说出”的词相同,字面意思是“滴落”。意思是假先知不断地滴落听众想听到的话(提摩太后书 4:3)。假先知靠向听众提供虚假的道德辩护为生,即自私自利和剥削他人是光荣的。事实上,这是具有破坏性和毫无价值的,尤其是考虑到他们表示要遵守以色列对耶和华之约的承诺(出埃及记 19:8)。

像弥迦这样的真正的先知会传达截然不同的信息。他会鼓励人们遵守摩西律法,服从并爱耶和华(申命记 6:1-5)并爱邻人(利未记 19:18)。他会强调,他们正在选择生(爱邻人)和死(剥削邻人),正如他们与上帝的契约/条约中所述(申命记 30:19)。正如弥迦在这里所做的那样,真正的先知会强调这样的事实:行为会产生后果,他们的邪恶将直接导致他们的国家受到审判,根据他们与上帝的契约/条约的条款(申命记 28:15-68)。

我们不断地在生与死之间做出选择,并因此承担我们行为的后果,这一原则在《新约》中被反复提及(马太福音 7:14;罗马书 1:24、26、28;加拉太书 6:8)。就像犹大的上帝子民一样,《新约》的信徒也将根据他们的行为受到审判和奖赏(哥林多后书 5:10)。

因此,旧约中提出的原则与今天的信徒息息相关,因为我们种什么因,收什么果;行为会产生后果。上帝为道德世界创造了因果,就像为物质世界创造了因果一样可预测。这就是为什么耶稣重复了旧约中的许多原则,因为上帝与以色列人立约是为了他们的利益,告诉他们生活中什么是有效的(申命记 10:13)。

遵守这些戒律对我们有益,这也是为什么新约强调上帝与以色列立约的核心教义,即生命的经验来自爱上帝和爱他人(路加福音 10:27;罗马书 13:9;加拉太书 5:14;雅各书 2:8)。爱他人是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路加福音 9:23-24)。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