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弥迦书 4:1-8 含义

弥迦在前几节经文中描述了耶路撒冷和圣殿的彻底毁灭,现在他透露了有关弥赛亚未来王国的信息

弥迦刚刚讲完了耶和华的审判,他将使耶路撒冷变成一堆石头,将圣殿变成异教徒的礼拜场所,将整个锡安地区变成人烟稀少的危险森林。现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将注意力转向了末日将要发生的事情(第 1 节)。末日的提法经常指向未来的某个时期(以西结书 38:16;何西阿书 3:5;但以理书 2:28 等)。因此,这将包括大灾难,以及基督的一千年统治(启示录 20:4)。

弥迦首先讨论了耶和华殿的山会发生什么。这座就是锡安山,将来必被立为众山之首。这意味着锡安山将成为地球上最重要的山,因为它是耶路撒冷的所在地。由于其极端重要性,它将被高举于众山之上,以彰显其优越性。

锡安山是耶路撒冷所在的主要山丘之一,这里用锡安山来比喻耶路撒冷。这里的其他山丘可能指的是耶路撒冷以外的权力中心(包括人间和神间)。帝国的首都通常建在高处,这样更容易防守。这也适用于他们供奉异教神灵的寺庙,这些寺庙与首都位于同一位置。

就像弥迦时代的以色列朝圣者所做的那样,将来其他民族也会涌向耶路撒冷(锡安山)敬拜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事实上,许多国家会来,向耶和华宣告他们的信仰和忠诚(第 2 节)。这些国家(外邦人)会命令他们的人民“来吧,让我们登上耶和华的山前往雅各神的殿。”这些术语指的是耶路撒冷的圣殿建筑群。

列国之所以要到耶和华的山(锡安山),是因为耶和华要住在那里。从那里,他将教导外邦人他的道。了解他的道路将教导他们他是怎样的神,以及他如何在他的创造物中工作。在此基础上,他们将学习如何走在他的道路上,也就是如何使他们的生活方式符合他的标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国家将希望来到耶和华面前,了解他和他的工作,以便他们能够过上荣耀他的生活。

他们之所以要往耶和华的山上去,而不是去别的地方,是因为律法要从锡安而出,耶和华的言语要从耶路撒冷而出。这些术语描述了耶和华对列国的教导的来源。列国将接受的教导的一部分涉及耶和华的正义。他们将学习到,他将在许多民族之间施行审判,为强大而遥远的国家作出决定(第 3 节)。如果国家之间发生争端,耶和华将决定结果,避免冲突。从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上帝正在从耶路撒冷统治整个地球。这描述了弥赛亚王国。这是门徒和其他以色列人在耶稣时代所期待和渴望看到的王国。耶稣打算两次降临,第一次是作为一个受苦的仆人,这让他们感到惊讶。但耶稣复活后,花了四十天时间对门徒讲论他的国度(使徒行传 1:3)。门徒们想知道耶稣当时是否打算恢复以色列的国度(使徒行传 1:6)。他的国度肯定会降临到地上。在撰写本文时,它仍然存在于我们的未来中。

在这个弥赛亚王国里,将不再有战争,因为耶和华将成为万国的审判者。因为不需要武器,人们将能够把剑打造成犁头,把矛打造成镰刀。人们不需要为战争(带来死亡)做准备,而是需要更多的工具来收获庄稼(带来生命和繁荣)。因为和平之王将登上宝座,国家将不再举起刀剑对抗国家,他们也再也不会训练战争(第 3 节)。

战争减少和繁荣增加的另一个结果是人民的生活质量将提高。事实上,每个人都会坐在自己的葡萄树下和无花果树下(第 4 节)。在写这篇文章的时代,每个家庭都有一棵葡萄树来种植葡萄,还有一棵无花果树来结出果实。这个想法是每个人都会安全地住在自己的家里。这是一幅和平与繁荣的画面,用来描述所罗门的统治(列王纪上 4:25)和未来的弥赛亚时代(撒迦利亚书 3:10)。

在弥赛亚王国,没有人会让他们害怕。他的人民不必担心失去和平与繁荣,因为万军之亲口说了。耶和华将登上宝座,没有人会失去安全,因为他的主权将确保这一点。以赛亚也预言了未来的弥赛亚王国。他通过描绘野生动物和家畜和平共处来描述这种和平的环境(以赛亚书 11:6-9)。

保罗说,信耶稣基督的人可以体验到上帝的平安,这种平安“出人意料”(腓立比书 4:6-7)。这指的是精神上的平安。在基督弥赛亚统治期间,这种平安将得到切实体现,因为战争将不复存在。

弥迦现在似乎插入了一段插曲。他一直在谈论未来。但现在他似乎在谈论当前,他说,虽然万民各人奉自己神的名而行但我们却要奉耶和华我们神的名而行,直到永永远远(第 5 节)。这个想法似乎是,既然有如此伟大的物质王国即将到来,以色列现在应该在精神上与他们的国王同行。

行走(希伯来语“yêləḵū”)在这里意味着人民承认异教神对他们的权威,并因此采纳了异教神(剥削性)的生活方式。相反(至于我们),耶和华的忠实余民将永远奉耶和华我们上帝的名行走。展望弥赛亚王国,弥迦宣称他的人民将永远按照耶和华我们上帝的律法生活。

然后,主宣告那些被流放的人将来会复兴。他解释说,“到那日” (第 6 节),主必召集瘸子,聚集被赶散的人瘸子(身体受苦的象征)和被赶散的人(社会被排斥的象征)指的是巴比伦的流亡者。这些人是(主)所折磨的,我让他们被征服和带走。到了他规定的时间,他会把他们带回应许之地。

公元前 535 年左右,耶和华通过波斯人允许流亡者在流亡 70 年后返回应许之地,这部分应验了(历代志下 36:22-23;耶利米书 25:12;29:10)。但这节经文很可能会在他们永久聚集于未来的弥赛亚王国时完全应验(马太福音 24:31)。

耶和华随后应许要使这些被掳的以色列人再次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那时,耶和华将使瘸腿的成为余民(第 7 节)。他也将使被赶散的人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将余民强大的国家配对表明,这个余民不仅仅是从巴比伦之囚中归来的幸存者。他们不是靠自己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是耶和华使他们成为这样的国家。

他们将返回耶路撒冷和犹大,这可以从主将在锡安山统治他们这一事实中看出,锡安山是耶路撒冷的所在地。耶路撒冷是大卫建立的以色列政府所在地(撒母耳记下 5:5-9),从现在起直到永远,我们的主都将在那里统治世界。

耶和华随后描述了耶路撒冷将要发生的事情。他这样说:至于你们(第 8 节)。他用羊群的塔这个短语来指耶路撒冷的政府所在地。这个词(希伯来语“miḡdal”)指的是牧羊人的瞭望塔。像牧羊人一样,耶路撒冷的统治者将看守他的羊群(希伯来语“'êḏer”),即以色列人民(以赛亚书 40:11;耶利米书 13:17, 20)。他还称耶路撒冷为锡安之女山锡安之女这个短语将这座城市及其居民描绘成一个无助和脆弱的少女(以赛亚书 10:32;耶利米书 4:31)。

它将降临于未来的耶路撒冷,这意味着前任统治将降临。这是指大卫和所罗门对统一的以色列的先前统治。前任统治将再次发生,因为弥赛亚,大卫之子,将统治耶路撒冷之女的王国(何西阿书 3:5;阿摩司书 9:11)。耶路撒冷之女是本段前面使用的锡安之女的同义词。它指的是以色列国。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