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撒母耳记上 16:1-5 含义

撒母耳前往伯利恒,膏立耶西的儿子为以色列王

自从撒母耳膏立扫罗为以色列第一任国王以来,他就一直是他导师(撒母耳记上 10:1)。撒母耳鼓励扫罗学会在面前谦卑自己,听从他的声音。但在他因亚玛力人事件而公然违抗主旨之后(撒母耳记上 15) ,耶和华对撒母耳说:“既然我拒绝让扫罗做以色列的王,你还要为他伤心多久呢?

扫罗没有完全屠杀亚玛力人和他们的牲畜,因此违背了上帝的意思。相反,他想在人民眼中显得光荣,听从了他们的声音而不是上帝的声音,并允许以色列人保留最好的牲畜。扫罗还违背了上帝的意思,饶恕了亚甲的性命(撒母耳记上 15:9)。扫罗试图为他的不服从辩解,但撒母耳斥责他说,

“因为你拒绝了耶和华的命令,他也拒绝你做王。”
(撒母耳记上 15:22-23)

上帝让撒母耳膏抹扫罗为以色列王,因为以色列人渴望像他们周围的其他国家一样,因为其他国家都是由人类国王统治的。上帝让以色列人接受他们的请求,因为他们拒绝接受他作为他们的国王;所以他给了他们一个他们选择的国王(撒母耳记上 8:7,撒母耳记上 12:13)。现在扫罗已经被拒绝成为以色列王,上帝对撒母耳说:“将膏油盛满你的角,我要差遣你往伯利恒人耶西那里去,因为我已在他众子中为自己选定了一个王。”

扫罗拒绝遵从上帝的旨意,而是选择顺从人们眼中认为好的事情。因此,上帝拒绝让他成为以色列的国王。所以现在上帝告诉撒母耳要用膏油充满你的号角,来膏立一位新国王撒母耳将膏立大卫,就像撒母耳膏立扫罗一样(撒母耳记上 10:1)。新国王将是伯利恒人耶西的儿子。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新国王将在许多年内不会登上王位。

大卫第一次受膏主要是精神上的。扫罗死后,大卫登上王位时第二次受膏(撒母耳记下 1:7)。耶稣在第一次降临时也受膏向穷人传福音(路加福音 4:18)。耶稣很可能再次受膏,这次是作为国王,当他回到耶路撒冷,坐在大卫的王位上一千年时。

膏抹某人就是将倒在他们的身体上,通常是头上,以表示此人被上帝分别出来,完成祂的旨意。圣经中第一次出现受膏抹的人是大祭司亚伦(出埃及记 29:7)。膏抹的希伯来语单词是“mashach”,英语单词“messiah”就是从这里来的。“Mashach”在希腊语中直接翻译为“christos”,英语单词“Christ”就是从这里衍生出来的。耶稣基督就是受膏者耶稣。

上帝告诉撒母耳,他已从伯利恒为我自己选定了这位君王。以色列拒绝上帝统治他们,拒绝上帝在律法之约下自治,但上帝并没有拒绝以色列。新君王将是一位为上帝而立的君王,因为以色列仍然是他的子民。即使在今天也是如此,正如保罗在罗马书中所说:“上帝并没有弃绝他预先所知道的百姓”(罗马书 11:2)。

上帝使万事互相效力,为的是使那些按他的旨意被召的子民得益处(罗马书 8:28)。尽管他们拒绝接受他为王,但他仍打算通过建立大卫王朝来使他们得益处,最终将迎来弥赛亚耶稣的诞生,他是大卫之子,将拯救世界并永远坐在大卫的宝座上(历代志上 22:10)。

但撒母耳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便对上帝:“我怎么能去呢?扫罗听到后会杀了我。”扫罗曾听撒母耳告诉他,耶和华拒绝了他做以色列的王。因此撒母耳推断,如果扫罗听说他正在膏立另一个国王扫罗杀了他(很可能还会杀了他所膏立的任何人)。

耶和华回答说:“你带一头小母牛去,说:‘我来是要向耶和华献祭。’”上帝似乎同意撒母耳的担忧。然后上帝为撒母耳提供了一个掩护,以转移扫罗的潜在嫉妒,告诉撒母耳要进行献祭,这是他的正常职责。似乎在整个这一事件中,相关人员会将撒母耳对大卫的膏立解释为精神上的膏立,而不一定是对王位的膏立。

那时没有圣殿,在扫罗统治期间,示罗的耶和华圣殿被遗弃了(历代志上 13:3)。那时,先知撒母耳会前往以色列的高处献祭和敬拜耶和华。后来大卫成为国王时,他将耶和华的圣殿搬到了基遍的高处(历代志上 16:39)。在大卫的儿子所罗门建造圣殿之后,在高处敬拜被认为是偶像崇拜。尽管如此,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希西家和约西亚的改革(列王纪下 18:4)。

因此,祭祀应该是一场盛大的宴会,将动物的某些部位在祭坛上焚烧作为升天的祭品,而将动物的其余部分烤熟后供人们食用,以节日的形式。

然后上帝告诉撒母耳,当他献祭时,你要邀请耶西来参加献祭,我会告诉你该怎么做。上帝没有向撒母耳透露他将膏立谁为。这将提供一个实例教训,关于根据内心而不是外表来判断。上帝接着说, “你要膏立我所指定的人。”上帝会指定一个人让撒母耳膏立,但不会提前告诉撒母耳他们的身份。

撒母耳遵照耶和华的话去做,来到伯利恒。城里的长老们战战兢兢地迎接他,问他说:“你平安地来吗?”城里的长老是这座城市的领导人。“城”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错误的形象;伯利恒更像是一个小村庄。译为“城”的这个词可以适用于任何人群的聚集,无论人数多少(如撒母耳记上 8:22)。长老们看到撒母耳战战兢兢地来。这告诉我们撒母耳是一个熟悉的人物。这也表明他们对他的极大尊重。也许他们担心撒母耳会来对他们宣判。

在他们问“你是来和平的吗?”时,翻译为和平的词根是“shalom”,这是一个广泛的犹太概念,包括和谐的关系。伯利恒长老们似乎想知道撒母耳是否出于某种原因来反对他们。可能是撒母耳和扫罗之间不和的消息传开了,所以他们对撒母耳的出现可能更加敏感。

撒母耳消除了他们的恐惧。他说:“平安地,我来是要向耶和华献祭。”撒母耳告诉长老们:“你们要献上圣洁,和我一起来献祭。”这一指示将使撒母耳的来访与他的正常职责一致。他还为耶西和他的儿子献上圣洁,并邀请他们参加献祭。这可能是因为撒母耳去伯利恒的主要原因是拜访耶西和他的儿子。献上圣洁给耶和华包括洗净身体和衣服,以及禁绝性交(出埃及记 19:14-15)。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