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撒母耳记上 17:1-3 含义

以色列排列军队,迎战非利士敌人。

非利士人以色列的主要敌人之一。他们居住在以色列南部沿海地区,与现代加沙地带大致相同。《创世记》第 10 章第 14 节介绍了非利士人,表明非利士人与“迦斐托人”之间存在联系。有人推测迦斐托指的是克里特岛。最近的 DNA 研究表明非利士人起源于爱琴海或希腊。据信他们是一群航海民族,在青铜时代早期至中期经由克里特岛来到以色列。《创世记》第 21 章第 34 节说亚伯拉罕在非利士人中逗留了许多天。这次逗留大约发生在扫罗和大卫时代之前一千年。

在撒母耳记上第 17 章的战役中,非利士人聚集军队准备作战,并越过犹大的土地,聚集在梭哥梭哥犹大山区的一个城镇,意思是“灌木丛生”。请参阅“附加资源”部分中的地图。但他们的实际营地位于梭哥和亚西加之间的以弗达悯。约书亚记 15:35 提到梭哥亚西加属于犹大支派。以弗达悯在圣经中只被提及过一次,就是在这节经文中,意思是“血滴的边界”。

以色列第一任国王扫罗的率领下,以色列人在拉谷上方的一座山上扎营。以拉在希伯来语中意为“橡树”。非利士人站在山的一侧,而以色列人则站在山谷另一侧的山上。由于两支军队都扎营在彼此相对的山上,中间隔着山谷,因此可以想象,由于以拉谷是一个天然的露天剧场,因此噪音会更大。如果两支军队从这些位置相互冲锋,山谷底部将成为战线的前沿。很可能大卫后来会在以拉谷底部的小溪里挑选五块光滑的石头作为投石器的弹药。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