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撒迦利亚书 10:6-12 含义

宗主(统治者)上帝承诺要加强并重新聚集所有以色列人回到他们的家园。他将怜悯他们并恢复他们,让他们过上值得他们呼召的生活。

在撒迦利亚书 10:1-5 中,先知谈到了他同时代的犹大人的担忧,他们生活在农业社会中,受天气变化的摆布。他敦促他们向耶和华祈求雨水滋润他们的庄稼,而不是转向异教神。他还告诉他们,他们的宗主(或统治者)会为他们提供食物,并让他们在战斗中获胜,因为他是真神。在本部分中,耶和华承诺要繁衍和复兴他的子民,使他们成为他的忠实追随者。他开始说,我要坚固犹大家,拯救约瑟家(第 6 节)。

犹大家指所罗门王统治后,北国脱离南国,剩下的南国人民的后裔(列王纪上 12:16-17)。约瑟家代表北国人民的后裔,通常被称为以色列或撒玛利亚。

先知们经常将以色列北部王国称为以法莲,因为后者是当时最突出的部落(何西阿书 5:3、13、6:4、10;以赛亚书 7:17)。但在本节经文中,撒迦利亚使用约瑟这个名字作为集体来代表以色列北部王国,因为他是以法莲的父亲(创世记 41:52)。约瑟的使用可能预示着各部落将重新统一为一个国家,正如上帝所承诺的那样(何西阿书 1:11)。

耶和华应许要加强犹大南部王国,拯救以色列北部王国。翻译为加强的动词与先前翻译为“勇士”的词根相同(第 5 节)。它指的是非凡的力量或权力(撒母耳记上 2:4;阿摩司书 2:14;西番雅书 1:14)。动词拯救意味着将某人从困境中解救出来,就像耶和华将以色列人从埃及的奴役中拯救出来一样(出埃及记 14:13,15:2)。在撒迦利亚书中,上帝也将拯救他的盟约子民,并将他们带回家园。复兴将是上帝的爱、恩典和怜悯的行为。正如他所说,我将带他们回来,因为我怜悯他们(第 6 节)。

怜悯之心意味着对某人表示同情。这种品质是耶和华的本性所固有的(耶利米书 33:26)。他的怜悯就像父亲对他的孩子一样永恒,甚至比“女人对自己亲生的儿子”的怜悯还要高尚(分别参见诗篇 103:13 和以赛亚书 49:15)。由于上帝对他的子民永恒的爱,他们将重新获得他们曾经拥有的珍贵关怀。

上帝是这样说的:他们必像我未曾弃绝他们一样(第 6 节)。上帝让祂的盟约子民有这种感觉的原因从下一句就可以看出来,祂在那里宣告,因为我是耶和华他们的上帝(第 6 节)。 “我是”这个短语清楚地表明上帝从未弃绝过以色列作为祂的子民。祂爱以色列是因为祂的恩典,而不是因为他们的表现(申命记 7:7-9)。上帝弃绝以色列,不让他们住在祂赐福的土地上。这种弃绝或诅咒是祂与以色列的盟约/条约的一项规定。祂的盟约/条约规定,如果人民沉溺于异教的剥削方式,而不是祂爱邻舍的自治方式,那么他们将被驱逐出境(申命记 28:41、49、64)。

在“耶和华他们的神”这个短语中, “耶和华”的希伯来语术语是“雅威”,即神的契约/条约名称。这个名字说明了神的性格以及他与他的盟约子民的关系(出埃及记 3:14;34:6)。在“因为我是耶和华他们的神”这个短语中,“我”这个代词在希伯来语文本中是强调性的,表明只有神才是以色列的救世主。

唯有他才能将以色列人从埃及的奴役中拯救出来,并“伸出手臂”救赎他们(出埃及记 3:13-15;6:6-7)。然后,他与他们建立了盟约关系,并宣称他们是他珍爱的财产,照顾他们“如同照顾眼中的瞳人”(分别参见出埃及记 19:4-6 和申命记 32:10)。上帝承诺,他将在未来拯救所有以色列人,无论是在旧约中还是在新约中(罗马书 11:26)。

因此,虽然立约之民不顺服神,远离神,并且遭受了与神立约的强制条款的侵害,但当他们向神祈求时,神会回应他们。他会赦免他们的罪,恢复与他们的团契。

当耶和华复兴他的子民时,以法莲必如勇士(第 7 节)。以法莲在这里指的是北方王国,通常被称为以色列或撒马利亚。所罗门王统治后,这个王国从犹大分离出来(列王纪上 12:16-17)。以法莲是约瑟的次子,玛拿西的弟弟。约瑟给他起名叫以法莲,意思是“多结果实”,因为他说:‘神使我在受苦的地方昌盛’”(创世记 41:52)。后来,以法莲的后代被称为以法莲支派。由于它是古代以色列最突出的支派之一,圣经经常用它来代表所有十个北方支派(何西阿书 10:6,11:8)。

在流放前时期,上帝经常谴责北方部落(以法莲为代表)的偶像崇拜和与异教国家的联系(何西阿书 4:17,12:1)。不幸的是,他们无视上帝的警告,上帝利用亚述人作为工具,在公元前 722 年将他们流放(列王纪下 17)。这是根据以色列与上帝订立的契约/条约的执行条款(申命记 28:41、49、64)。

然而,上帝从未抛弃过他的子民。虽然他惩罚他们,但他会在适当的时候记住他们(耶利米书 31:20)。这也是根据他的约定/条约(申命记 32:36)。有一天,他会使他们复兴,他们的心会像喝醉酒一样高兴(7)。以色列人会快乐和高兴。他们的幸福会促使他们像喝醉的人一样行事

事实上,他们的子孙会看见并感到高兴,他们的心会因耶和华而欢喜(第 7 节)。他们会回想起上帝为他们所做的仁慈之举,并赞美上帝的善良和仁慈。人们不会生活在虚假的现实中,认为他们可以通过献祭来控制异教神灵,以满足他们的愿望,而是会真正看到现实,认识到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来自上帝(雅各书 1:16)。

在下一节经文中,上帝直接开口,透露了祂对祂立约之民的计划。祂宣告说,我要吹口哨,召集他们(第 8 节)。翻译为口哨的动词在希伯来语中是“shāraḳ”。这个词也可以表示“嘶嘶作响”或“呼唤”(以赛亚书 5:26)。在古代,牧羊人经常吹口哨来召唤他们的羊群(士师记 5:16)。因此,宗主上帝会吹口哨,让祂的立约之民从流放中归来,他们就会听从祂的召唤。这表明了上帝的主权,当他愿意做某事时,它就会发生。

耶和华接下来给出了召回他的子民从流放中归来的原因:因为我救赎了他们(第 8 节)。在希伯来语中,翻译为救赎的动词是“padah”。意思是“赎回”。在出埃及记事件的背景下,当耶和华将以色列人从埃及的奴役中解救出来时,它出现过几次(申命记 7:8、15:15、24:18)。同样,终有一天,上帝会仁慈地拯救他的盟约子民免于流放。他们是根据他们与上帝的盟约/条约中的纠正条款被流放的,因为他们不服从上帝的命令(申命记 28:15-68)。上帝还承诺在他们被流放后,在与以色列的盟约/条约中救赎他们免于流放(申命记 32:36)。

上帝的复兴将包括扩大人口:人口将和以前一样多(第 8 节)。正如以色列人在埃及逗留期间经历了人口的增长,当上帝救赎他们时,他们的人口也会再次繁衍(出埃及记 1:7、20)。这意味着远离敌人、物质和身体繁荣以及精神健康。所有这些都是繁荣人口的必要条件。

耶和华又回到了流放的话题,他说:“当我把他们分散到万民中的时候,他们必在远方记念我” (第 9 节)。以色列人的流散是上帝惩罚他们不服从他的约/条约的方式。他与以色列的条约明确规定了不服从的条款,如果人民陷入异教的相互剥削方式,而不是服从上帝,遵循他的自治方式和爱我们的邻居(申命记 28:15-68)。

申命记中“咒骂”一节中有一个例子,摩西警告人民违背对上帝的誓言将会遭受的后果,他说:

“耶和华必领你和你所立的王到你和你列祖素不认识的国去。在那里你们必事奉木头石头的神。”
(申命记 28:36)

北边的部落于公元前 722 年被亚述人攻陷,南边的部落于公元前 586 年被攻陷,从而应验了这一诅咒。耶和华选择为他珍爱的子民的盟约子民违背了他的律法,并受到他的惩戒。他利用敌人作为他的工具,将他的子民俘虏(申命记 28:63, 64)。他们甚至去了遥远的国家。

然而,有一天,分散在各地的上帝子民会记得祂,这意味着他们会回忆起祂过去的拯救之举,并满怀信心地转向祂。对上帝的这种记忆将改变以色列人的生活,使他们他们的子孙后代能够活下去并回归上帝(第 9 节) 因此,当他们悔改并真诚地寻求上帝时,他们将体验到甚至后代(孩子)也将享受的精神祝福。遵守上帝的诫命会带来一个安全繁荣的社会,这有助于人民长寿和富足的生活(申命记 5:33)。

一旦以色列人悔改归向上帝,上帝就会复兴他们。他宣告说:“我要将他们从埃及地领回来,从亚述招聚他们” (第 10 节)。埃及是一个位于尼罗河沿岸的国家,以色列人在那里当了大约 400 年的奴隶(创世记 15:13,使徒行传 7:6)。

甚至在公元前 586 年巴比伦人入侵耶路撒冷之后,一群犹大人仍强迫耶利米与他们一起前往埃及(耶利米书 43:6, 7)。在埃及期间,他们在新旧约之间时期(大约公元前 400 年至公元 30 年)迅速发展,并逐渐忘记了他们的主要语言。因此,他们在公元前 250 年至公元前 150 年间将旧约翻译成希腊语(七十士译本)。

亚述是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地区,以色列北部王国于公元前 722 年在此流亡(列王纪下第 17 章)。由于埃及和亚述是以色列的传统敌人,撒迦利亚用它们作为原型来代表所有反对上帝的国家。它们象征着不顺服上帝的子民在流亡中遭受的苦难(何西阿书 8:13;9:6)。但有一天,以色列人将不再受苦,因为上帝会拯救他们。正如他所说,我会把他们带进基列和黎巴嫩的土地,直到找不到他们的地方(第 10 节)  

基列位于约旦河以东地区,即现今约旦国的北部(见地图)。它是被指定为避难所的城市之一,误杀者可以安全逃到那里(约书亚记 20:1-2)。黎巴嫩是以色列北部的一个山区(见地图)。它以其自然美景和资源而闻名(何西阿书 14:5-7;诗篇 92:12)。

主可能提到基列黎巴嫩来描述复兴的完整性,因为这些地方地域辽阔,人烟稀少。关键在于,上帝对他选民的复兴将是如此彻底,以至于他们需要基列黎巴嫩的额外领土作为他们的住所。即便如此,他们也会因为人数众多而用尽空间。

他们将穿越苦难之海(第 11 节),就像摩西时代一样,当时耶和华击打红海的水,为他们提供了一条安全通道(出埃及记 14:21-22)。这很可能是一个比喻,描绘了犹太人民未来将面临的困难,这些冲突需要上帝的奇迹般的拯救。

上帝将拯救处于困境中的以色列。他将再一次为他的选民行类似的奇迹,将红海分开。他将击打海浪,使尼罗河的所有深处再次干涸(第 11 节)。所有这些都表明,以色列未来的复兴将伴随着巨大的困难,而像将以色列从埃及拯救出来那样的拯救将先于他们作为一个国家的复兴,以及这些祝福预言的实现。

尼罗河是埃及在非洲东北部的生命之河。它的长度约为 4,000 英里,是非洲最长的河流。它是埃及财富的基础,埃及是一个独特的农业社会,不依赖降雨(创世记 42:1-2;民数记 11:5)。尽管尼罗河水深且对埃及很重要,但主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让它干涸。先知撒迦利亚用这个比喻告诉他的听众,主将消除他们复兴的一切障碍。正如尼罗河干涸一样,亚述的骄傲将被打倒,埃及的权杖将被夺走(第 11 节)。

第 10 节列出的两个国家——亚述和埃及——代表所有反对上帝及其盟约子民的国家(见地图)。权杖一根象征王权的权杖(创世记 49:10)。同样, “骄傲”一词代表人类对自己的信任。圣经将骄傲与信仰进行了对比(哈巴谷书 2:4)。其意思是,骄傲是对自己有信心,这与对上帝的信仰相反。世界各国将对自己、军事实力和物质财富有信心。但上帝会确保他们被打倒。

这意味着主将使骄傲的亚述人谦卑,使埃及人卑微,埃及人可能是地球上各国的象征。他将使他们的权力和权威化为乌有。但他将怜悯他的子民。正如他所说,我将使他们在耶和华中坚固(第 12 节),重复先前的承诺以强调其确定性(第 6 节)。当这一切发生时,他们将奉他的名行事(第 12 节)。

以色列人的行为举止将尊重他们的盟约伙伴耶和华。他们将像听话的孩子一样生活。他们不会仅仅用顺从的方式说话。他们将真正地在上帝的道路上。他们将遵守他的盟约命令,彼此相爱。

撒迦利亚以“耶和华宣告”的预言结束了这一章

“耶和华宣告”这句话在先知书中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对先知代表上帝发言的肯定。在圣经时代,先知会从上帝那里收到信息,并将其传递给上帝想要的接收者。因此,当先知撒迦利亚说“耶和华宣告”时,他增加了信息的分量和强调,表明它不是来自他。相反,它来自犹大的统治者耶和华。因此,归来的犹大流亡者会感到安慰,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盟约伙伴有一天会消除一切障碍并恢复他们的秩序。

这个预言何时会实现?旧约中有许多这样的预言,关于以色列的完全复兴,以及地球恢复其原始设计。截至撰写本文时,这些预言的完全实现仍是未来的事情。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