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撒迦利亚书 11:4-6 含义

耶和华命令撒迦利亚照顾祂的盟约子民,因为他们就像注定要被宰杀的羊,任由不诚实的商人和牧羊人摆布。耶和华将惩罚人民,在社区内引起纷争。

在上一节中,先知撒迦利亚生动地描述了黎巴嫩和巴珊即将被击败,这两个地区位于以色列的北部和东部。这两个国家可能代表了所有因反对上帝和反对他爱邻人而非剥削邻人的方式而受到上帝审判的国家(第 1-3 节)。在本节中,撒迦利亚解释了他从上帝那里得到的一个信息。他以“耶和华我的上帝如此说” (第 4 节)作为开场白。

译为“主”的希伯来语是雅威,即“自有永有的神”,他从燃烧的荆棘丛中向摩西显现(出埃及记 3:14)。雅威这个名字说明了神的性格以及他与他的盟约子民的关系。作为神的孩子,撒迦利亚从这种亲密关系中受益匪浅。因此,在“耶和华如此说”这句话之后,他加上了“我的神”,从而强调了他与雅威的个人经历。

在预言文学中,耶和华经常向某些人透露他的旨意,而这些人则要将神圣的信息传达给其他人。这些人有责任忠实地向他们的听众宣扬上帝的话语(何西阿书 1:1;约珥书 1:1;弥迦书 1:1;西番雅书 1:1)。因此,他们经常用预言性的表达“耶和华如此说”或类似的陈述来介绍神圣的信息,以告诉他们的听众,启示并非源自他们。相反,它直接来自耶和华耶和华),他是全能的独一真神。

预言之后,神圣的信息开始了。耶和华命令先知充当牧羊人,敦促他牧养注定要被屠杀的羊群(第 4 节)。牧羊人牧养意味着喂养、引导和保护羊群,因为它们是智力最低的牲畜之一。它们也很虚弱,在危险时刻没有能力为自己而战。

在这里,撒迦利亚被委派担任犹大的牧羊人,犹大则被描绘为羊群因此,主用这个比喻告诉撒迦利亚,他要领导犹大人。这种比喻性语言也出现在以赛亚书 40:11;以西结书 34:8;弥迦书 5:4 中。

先知撒迦利亚要放牧那些准备宰杀的羊群。撒迦利亚把犹大人比作被养肥准备宰杀的羊。

希伯来人就像注定要被别人吃掉的羊,买羊的人就宰了羊(第 5 节)。买羊的画面表明,人们被视为纯粹的商品。

上帝指示撒迦利亚要明智地领导人民,为他们提供合理的指导。周围的民族以及以色列的领导人打算剥削犹大人,就像宰杀羊肉一样。但上帝希望他们得到照顾和保护。他任命撒迦利亚牧养犹大羊群

好牧人会照顾和保护羊群。以色列的弥赛亚耶稣自称是“好牧人”(约翰福音 10:11, 14)。撒迦利亚会很好地牧养人民,但他只会牧养他们很短的时间。这可能预示着耶稣,这位“好牧人”在第一次降临地球时被拒绝之前,曾短暂地牧养过以色列。

犹大的羊群可能更愿意跟随腐败的领袖。好的领袖会告诉人们真相,并纠正错误(希伯来书 12:6)。从短期来看,人们往往更喜欢听谎言。无论如何,撒迦利亚会把犹大人交给腐败的牧羊人,他们会把他们带向毁灭。这似乎表明,人们为撒迦利亚的领导付出了低得可耻的报酬(撒迦利亚书 11:13)。

那些会羊群并宰杀以供自己食用的显然是指以色列的坏邻居(第 1-2 节)以及以色列的坏领导人(第 3 节)。它也可能指来自犹大或即将占领的外国势力的剥削商人,他们会剥削犹大,将其掠夺一空以满足自己的胃口。

所描绘的画面是,肆意妄为的商人随心所欲地利用犹太人。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获得眼前的利益。然而,尽管他们洗劫了上帝的子民,却逍遥法外这意味着没有人会因这种邪恶的行为而指控他们。肆意妄为的商人的画面可能是掠夺人民的坏领导人的寓言。

这也意味着领袖和商人之间有勾结。耶稣时代的情况确实如此,当时犹太领袖与商人合谋以牺牲善意信徒的利益来致富(马太福音 21:13)。这种勾结在历史上被称为“亚那之子的集市”——亚那是统治祭司家族的族长。然而,在这段经文中,责任主要归咎于领袖。

上帝常常通过收回他的保护之手,让叛逆的人屈服于他们的肉欲来施行审判。这种模式贯穿了整本圣经。在新约圣经罗马书中,保罗断言,上帝的愤怒倾泻在恶人的不义上,让他们屈服于自己的激情(罗马书 1:18、24、26、28)。

那些追随罪恶欲望的人最终的结果是丧失心理健康(罗马书 1:28)。我们将看到对以色列糟糕领导层的判决是失去他们的良好判断力(撒迦利亚书 11:17)。

事实上,每个的人(商人/领袖)都说:“感谢主,因为我发财了!”他们变得如此冷酷无情,以至于他们能够将对他人的剥削视为上帝的祝福。

犹大人剥削他人的形象就像商人卖羊供宰杀和食用。他们的贪婪和自私的野心使他们剥削兄弟姐妹,为自己谋取利益,而不顾他人的福祉。领袖们可能与商人合谋通过使用不公平的砝码或出售有缺陷的商品来剥削他人(利未记 19:36;申命记 25:13;弥迦书 6:11)。

在耶稣时代,亚那的儿子们显然创造了一种专用货币,供在圣殿使用,并通过“货币兑换商”从他们的“信徒”群体中抽取货币(约翰福音 2:14)。毫无疑问,汇率使大量现金流入祭司的口袋。这可能是耶稣将圣殿称为“贼窝”的原因之一(马太福音 21:13;23:14)。

领导者(或许还有商人)专注于剥削。相反,他们应该诚实,关心邻居。他们应该寻求建立一个基于圣经原则“爱邻如己”(利未记 19:18)的自治社会。这是他们与耶和华(主)订立契约/条约时同意做的事(出埃及记 19:8)。

他们关于非法所得的证词——主是应当称颂的,因为我已经发了财——表明他们在剥削同胞时毫无悔意,就像羊贩子卖羊去宰杀时不会感到内疚一样。他们显然已经到了“心术不正”的地步(罗马书 1:28)。如果你认为只要对自己有利,错误就是正确的,那么追求罪恶行为就会造成不断的自我伤害(罗马书 1:24、26、28)。

犹大人遭受苦难,因为那些本该照顾他们的人虐待他们,剥削他们,为自己牟取利益,就像商人卖肥羊一样。坏领导是人民虐待的同谋,从描述他们自己的牧羊人对他们毫无怜悯之心(第 5 节)中可以明显看出。短语“他们自己的牧羊人”指的是腐败的犹大领导人。

翻译为怜悯的动词在希伯来语中是“chāmal” 意思是对某人表示同情。它包括情绪反应和积极行为。例如,在《出埃及记》中,法老的女儿“怜悯”了在尼罗河中被遗弃等死的幼年摩西(出埃及记 2:6)。她收留了他并收养了他,饶了他一命,甚至付钱让他的母亲照顾他(出埃及记 2:9)。

然而,在《撒迦利亚书》第 11 章中,人民的领袖们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来保护他们。他们显然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感到内疚或悔恨。他们觉得自己完全有权利这么做。

犹大人和他们的领袖的邪恶促使耶和华对有罪的人宣判。耶和华宣告我将不再怜悯这地的居民(第 6 节)。这地的居民指的是居住在犹大省的犹大人,当时犹大省属于波斯帝国。上帝宣布,由于他们的罪恶行为,他不会怜悯他们。在宣告之后,先知撒迦利亚加上了“耶和华宣告”的措辞,以增加他的信息的分量并确认其来源。

作为对他们不服从的审判,耶和华将把他们交给坏的领袖和异教国家。这与犹大人与耶和华订立的契约/条约中的规定是一致的(申命记 28:15-68)。

审判以助词behold开头。译为behold 的在希伯来语中是“hinneh”。它通常描述即将发生的事件,令听众惊讶或意想不到的事件。它吸引听众注意信息,准备仔细聆听。在我们的上下文中,撒迦利亚所说的意外事件是降临到犹大人的审判。

上帝宣告,我将使人倾覆,各人受他人的权势和各人君王的权势(第 6 节)。上帝宣告犹大将落入外国势力的魔掌。他们将受他人的统治,而这些他人又受上帝君王的统治上帝将除掉腐败的犹大领导人,用外国势力取而代之。此时犹大受波斯的统治,但有一定的自治权。据推断,人民将再次被流放,流散四方。这符合他们与耶和华的盟约/条约中的规定(申命记 28:64)。

在希伯来语中,短语“我将使这些人倒下”中的代词“我”是强调性的,暗示只有耶和华才拥有最终权力。他是能够“使人死,使人活”的人(申命记 32:39)。他也承诺遵守与以色列的约定,包括如果以色列未能遵循自治方式爱邻如己,将受到审判的规定(利未记 19:18)。

在《撒迦利亚书》中,上帝将审判并清除腐败的犹大领袖,并将犹大人置于其他领袖的权威之下,而这些领袖又受外国国王的权威。这意味着犹太人将分散到世界各地。

耶和华在本节的结尾说道: “他们必攻击这地,我必不救他们脱离他们的权势” (第 6 节)。他们指的是外国势力。外国势力必攻击犹大地,上帝必不救他们脱离他们的权势。

这里描述的情形很黑暗。上帝的子民会因为腐败的领导而遭受伤害。上帝会将他们的腐败领导人移交给众多外国势力,从而除掉他们,这意味着犹太人会进一步流散。然后,他不会在一段时间内干预将他们从压迫中解救出来。

本节中的预言似乎符合公元一世纪犹太的情况。犹太领导层已经腐败。他们表面上是正义的,但完全是自私自利的。耶稣将他们描述为“侵吞寡妇家产”的人(马太福音 23:14)。这些领导人显然没有因为欺骗寡妇来维持自己奢侈的生活方式而感到内疚。耶稣还将他们描述为“就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污秽”(马太福音 23:27)。

我们将在第 11 章的后续章节中看到耶稣被出卖的预言,因为 30 块银子(撒迦利亚书 11:13)。撒迦利亚讽刺地将他作为犹大领袖的报酬称为“高昂的价格”,因为摩西律法规定用 30 块银子赎回一个仆人(出埃及记 21:32)。这表明人们多么不珍惜在善良而有爱心的牧羊人手下生活的机会。在下一节中,撒迦利亚将把冷漠的犹大人民交给剥削者。

这个预言似乎符合耶稣将以牧羊人的身份出现在他那个时代的人们面前,但却被低估、拒绝和背叛的预言。为了让审判耶稣并判耶稣无罪的罗马总督彼拉多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犹大的领导人违反了法律,背叛了他们的领导地位,甚至亵渎神灵,宣称罗马凯撒是他们唯一的国王,而上帝应该是他们唯一的国王(约翰福音 19:15)。

这段经文很可能预言了公元 70 年耶路撒冷沦陷和第二圣殿被罗马人摧毁后发生的事情(马太福音 24:2)。耶路撒冷被毁后,犹大的犹太人分散到各个国家,为许多国家的许多人服务(每个国家都为另一个国家服务)。所有犹太人都是如此,直到 20 世纪以色列再次成为一个国家。现在只有一部分犹太人如此。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