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撒迦利亚书 11:7-14 含义

撒迦利亚用两根杖来照顾受压迫的犹大人:一根叫做恩惠,另一根叫做团结。然后他解雇了不称职的领导人,放弃了他的使命,让人民接受等待他们的命运。最后,他折断了两根杖,表示上帝将暂时撤回对人民的恩惠,不会在短时间内统一犹大和以色列。

在撒迦利亚书 11:4-6 中,耶和华指示撒迦利亚照顾归来的犹大流亡者,因为他们就像注定要被宰杀的羊一样,任由剥削者的摆布。在本部分中,撒迦利亚遵从了神的命令,并报告了他的行动方针。首先,他说,我牧养注定要被宰杀的羊群(第 7 节)。这让人想起撒迦利亚带领犹大就像牧羊人牧养羊群一样。这群羊注定要被宰杀,这意味着它被标记为要受到审判。

放牧意味着保护羊群,并带领它们到有充足食物和饮用水的地方(诗篇 23:1-3)。牧羊人就是这么做的。他们通常饲养绵羊和山羊以获取肉、奶和皮。羊群代表犹大国。撒迦利亚用这个比喻来描述他的工作,即照顾注定要毁灭的犹大人。他称他们为羊群中的受苦者。简而言之,先知要领导和引导那些注定要遭受他人羞辱和压迫的犹大人。

撒迦利亚继续讲述牧羊人的形象,描述了他如何照顾犹大人:我拿了两根杖。在古代,牧羊人通常携带两根棍子。他会拿一根结实的棍子作为武器,保护羊群免受掠食动物的伤害。然后,他会在必要时用一根长杖来指挥羊群。先知告诉他的听众,他有这两样东西,每样都有一个特定的名字:一样我称之为恩惠另一样我称之为联合。

Favor这个名字在希伯来语中是“nōʿam”。它表达了恩惠或仁慈的意思。Union这个名字反映了希伯来语术语“ḥōḇelîm”。它的意思是“纽带”或“联系”。这些名字暗示了牧羊人的双重功能:保护动物免受外部威胁,并保持牛群团结。这意味着撒迦利亚将引导犹大人并照顾他们,使他们获得上帝的认可,遵守他们与上帝的契约/条约的条款,并体验民族团结。因此,他总结了这节经文,说:“所以我牧养羊群。”

在带领上帝的子民之后,先知罢免了犹大社区中疏忽大意的领袖:我在一个月内消灭了三个牧羊人(第 8 节)。这三个牧羊人可能指的是以色列和犹大的三类统治者:国王、祭司和先知。撒迦利亚给出了罢免他们的理由:我的心对他们不耐烦,他们的心也对我厌烦(第 8 节)。

看来这三组领袖都不愿意跟随主,主也对他们失去了耐心。因此,神进入了审判阶段。

在上一节中,我们看到了领导者作为商人的形象,他们出于贪婪和自私的野心剥削他人,毫无悔意。他们将自己的不义之财归功于上帝,宣称是上帝让他们致富,却丝毫没有考虑过关心自己的同胞。

因此,他们抛弃了与上帝立约的核心治理原则,即爱邻如己,寻求使以色列永远成为一个自治社会(利未记 19:18)。他们显然对上帝的命令变得如此麻木不仁,以至于他们没有意识到上帝绝不会因剥削他人而保佑他们。

更糟糕的是,领袖们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来保护或照顾人民(撒迦利亚书 11:4-6)。因此,耶和华将撒迦利亚提升到领导地位,并敦促他成为一名好牧人。在提升撒迦利亚时,他似乎取代了国王、祭司和先知。

这表明,在这方面,撒迦利亚是耶稣的预言形象。耶稣以人的身份来到世上。由于他的忠实服从,他被赋予了统治地球的儿子身份(希伯来书 1:5、8、13)。这赋予了他统治天地的权威,超越了所有地上的国王(马太福音 28:18)。

耶稣除了升为圣子之外,还按照麦基洗德的等次,升为众祭司之上的祭司(希伯来书 5:5-6)。因此,他既是至高之王,又是大祭司。

耶稣也是第二个摩西。他实现了上帝的诺言,即派遣另一位先知直接向人民传达他的话语(申命记 18:18)。耶稣将律法写在人的心上,而不是写在石板上。

我们很快就会看到,撒迦利亚将不再牧养上帝的子民,而他们也不会再关心他。同样,尽管耶稣地位崇高,以色列在耶稣第一次降临时却拒绝接受他作为他们的统治者。耶稣是所有国王、祭司和先知的统治者。

遵照上帝的命令,先知撒迦利亚领导犹大人,一度超越了三类领袖(国王、祭司和先知)。他因这些假领袖的邪恶而将他们免职。

撒迦利亚遣散了无能的领袖,对他们我不会牧养你们(第 9 节)。代词“你们”是阳性复数。撒迦利亚已经遣散了领袖。所以这似乎是指犹大人民。

显然,人们拒绝跟随撒迦利亚作为他们的牧羊人或领袖。他们现在被降为审判的对象。先知告诉人们,他将不再照顾他们。他让羊群遭受失败,并评论道:“该死的就让它死吧,该毁灭的就让它毁灭吧” (第 9 节) 人们现在没有保护者了。他们不想要牧羊人,所以他们将面临掠食者的攻击。

这可能预示着公元一世纪,当时拒绝耶稣作为他们的君王、祭司和先知的第一代人已经去世,上帝便不再保护他的子民。公元 70 年,耶路撒冷被毁,许多犹太人丧生。此后的几年里,犹太人散布到世界各地。

撒迦利亚还告诉领袖们,他不会关心那些还活着的人:让那些还活着的人互相吃肉(第 9 节)。人们吃人肉的这个形象通常是指人们在被围困时,物资短缺,没有东西可吃。在这种可怕的情况下,人们有时会吃人肉。这可以预言公元 70 年罗马人对耶路撒冷的围困。

上帝让人民在内部纷争中(从字面和象征意义上来说)自相残杀。他突然放弃了牧羊人的使命,让人民自生自灭(申命记 31:17)。

此外,先知撒迦利亚代表耶和华发言说,我拿起我的杖,把它砍断以废除我与万民所立的约(第 10 节)。翻译为契约的术语在希伯来语中是“berith”。它指的是一种契约,暗示着强加或义务的概念(诗篇 111:9;撒迦利亚书 9:11)。根据上下文, “万民”一词指的是犹大的所有人民。

因此,折断恩惠之杖象征着宗主(统治者)上帝与他选民之间的协议破裂。所以,那一天协议破裂了(第 11 节)。通过这一象征性行为,耶和华从选民身上撤回了他的恩惠。

上帝与以色列人立约(出埃及记 19:7-8)。该协议遵循历史学家所说的宗主-附庸条约的形式,其中上帝是最高统治者(宗主),人民是下级统治者(附庸)。协议规定服从会得到祝福(申命记 28:1-14),违反或破坏条约会受到诅咒(申命记 28:15-68)。

人民已经违背了契约,所以现在是上帝根据协议条款援引诅咒条款的时候了。违背我的盟约这句话很可能意味着上帝不再保佑以色列,正如他承诺的那样,如果他们遵从他的自治方式并爱邻人(申命记 28:1-14),他就会保佑他们。他现在将中断祝福并开始援引诅咒条款。圣经清楚地表明,上帝并没有退出协议,也没有停止履行他对以色列的承诺。新约中明确地断言了这一点。谈到以色列,他们大多拒绝接受耶稣作为他们的弥赛亚,使徒保罗断言:

“从福音的角度来看,他们为你们的缘故是仇敌;但从神拣选的角度来看,他们为祖宗的缘故是蒙爱的,因为神的恩赐和选召是没有后悔的。”
(罗马书 11:28-29)

折断法沃之杖的行为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有些人亲眼目睹了撒迦利亚把它折断成碎片。也许他的举动让听众感到惊讶,有些人可能想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做。在那些观察他的人中,他提到了一群听了他的讲话并吸取教训的人。

他继续说,所以那日就被折断了,那些守望我的羊群中受苦的人意识到这是耶和华的话(第 11 节) 看来人们意识到他们与上帝的约定已经被打破了。看来只有羊群中受苦的在守望撒迦利亚。也许他们是被虐待的人,并希望得到解脱。但现在他们意识到耶和华的话,犹大将遭受更多的审判。

这意味着其余的人都无知,或者根本不关心撒迦利亚(因此也不在乎耶和华)要说什么。当撒迦利亚要求为他领导犹大而支付报酬时,这一点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他得到的报酬是仆人的低得令人发指的价格。

当以色列人民在摩西的领导下首次进入这片土地时,上帝让一半的人民聚集在以巴路山,也就是诅咒之山上,以便让他们意识到,任何违反他们与上帝的约定的行为都会产生真正的后果(申命记 27:13;约书亚记 8:33-34)。如果以色列人陷入异教的剥削和暴力方式,上帝就会将他们赶出他们的土地(申命记 28:41,64)。现在,这些规定必须执行的时候到了。很可能在近期内就会实现。后期的实现可能发生在耶稣被他的人民拒绝成为他们的领袖之后,就像撒迦利亚将被拒绝一样。

短语“耶和华的话语”中表示话语的希伯来语是“dābhār”。它与表示“事物、事件或事情”的词相同(箴言 11:13、17:9;列王纪上 14:19)。在圣经中,该词通常与一种情况或事件有关,正如先知阿摩司和以赛亚所明确指出的那样(阿摩司书 1:1;以赛亚书 2:1)。它可以是审判的信息,也可以是希望和救赎的话语。它具有权威性,要求接收者采取行动,因为它来自耶和华

主的话语这个短语中的希伯来语是“耶和华”,即上帝的立约之名。这个名字说明了上帝的性格以及他与立约之民的关系(出埃及记 3:14,34:6)。在我们的经文中,先知告诉他的听众,他的行为就是主的话语。这意味着神圣话语不仅仅是一种言语。它是上帝活动的媒介,如承诺、劝诫和创造力。在这段经文中,羊群中受苦的人,即犹太社区中受压迫的公民,意识到通过先知的行为对他们说话了。

然后撒迦利亚对犹大人说你们若认为好,就给我工价吧(第 12 节) 他要求人民为他担任他们的领袖而付钱,他现在要辞去这个职位。但撒迦利亚对他们可能付多少钱没有限制。他让他们自己决定。如果他们认为给他工价以表示对他所给予他们一切照顾的感激是合适的,他们可以这样做。但如果不合适,没关系!这是他们的选择。

犹太传统认为,撒迦利亚的这个提议是向犹大领袖提出的。犹大领袖决定奖励撒迦利亚,但似乎故意以一种轻视的方式。他详细说明了给他的费用,并宣布,“于是,他们称了三十舍客勒银子作为我的工资” (第 12 节)。在以色列文化中,三十舍客勒银子是一个奴隶的价格。这是当男奴或女奴被牛顶伤时,主人支付的报酬(出埃及记 21:32)。

因此,人们侮辱了撒迦利亚,给他一个奴隶的报酬作为领导他们的报酬。马太福音提到了这节经文,表明耶稣被与犹大领袖合谋的犹大出卖,应验了这个预言:

“十二门徒中,有一个名叫加略人犹大的,去见祭司长,说:‘我把他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他们就给了他三十块银子。”
(马太福音 26:15)

由于撒迦利亚的薪水是一种侮辱,耶和华建议他把它扔给陶匠(第 13 节)。代词“它”指的是银币。陶匠(希伯来语为“yōtsēr”)一词描述的是制作陶器的人(撒母耳记下 17:28)。他的工作是用脚揉捏粘土,然后在陶工的轮子上塑造器皿(见以赛亚书 41:25 和耶利米书 18:5-6)。

在《撒迦利亚书》中,先知告诉听众,他应该把银子捐给窑。他用讽刺的语气将自己的工资描述为他们所估价的“高价” (第 13 节)。撒迦利亚用讽刺的语气来引起人们对他所付银币的低价值的蔑视,称奴隶的价格是“高价”

关键在于,犹大的领袖们并不看重撒迦利亚的卓越领导才能。耶稣时代的犹大领袖们也是如此。耶稣将行神迹,治愈病人,使盲人重见光明。他将喂饱饥饿的人。他将传授真理。但犹大的领袖们只关心维护他们的特权地位(约翰福音 11:48)。他们会为了三十块银子出卖耶稣,背叛他们真正的国王——上帝,以便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他们会向罗马总督彼拉多宣称,除了凯撒,他们没有王(约翰福音 19:15)。

耶和华命令撒迦利亚将他的工钱交给陶匠,表明他对人们对先知的评价很不满。他告诉他的使者要像牧羊人一样领导、引导和保护犹大人。不幸的是,他们没有认识到神人的重要性,他的任务是带领他们走上正义的道路。因此,他们为他的工作付给他一个侮辱性的代价——一个奴隶的代价。

撒迦利亚按照耶和华的吩咐,将他的工价给了窑匠。于是他说,我把那三十舍客勒银子丢在耶和华殿里,给了窑匠(第 13 节)。耶和华的殿指的是耶路撒冷的圣殿。流亡者从巴比伦返回以色列后,建造了第二座圣殿。巴比伦人在公元前 586 年占领耶路撒冷时摧毁了第一座圣殿,导致犹大人在巴比伦流亡了大约 70 年。

在撒迦利亚的时代,犹大人已经奠定了新圣殿的地基(以斯拉记 5:1,6:14)。由于圣殿是以色列人/犹大人储存什一税和其他献给耶和华的珍贵物品的地方,先知将银币交给陶匠,以便他可以将它们保存在那里(约书亚记 6:24;以斯拉记 2:69)。

马太在报道犹大背叛耶稣的重要细节时,提到了撒迦利亚在主的殿里银子扔给窑匠的事实。马太指出,犹太领袖不会收回这笔钱,因为这是血的代价,然后报道说:

他(犹大)把银币扔进圣殿,然后离开了。”
(马太福音 27:5上)

犹大随后上吊自杀。犹太领袖们决定用这笔钱买一块地,然后把它变成了陌生人的墓地。马太再次提到了撒迦利亚预言中的细节,指出用三十块银子买来的那块地被称为“陶工的地”:

“他们商量后用这笔钱买下了陶工的田地,作为陌生人的埋葬之地。”
(马太福音 27:7)

耶稣被献给以色列人,作为一位卓越的先知、祭司和君王。但他被拒绝了。他是犹太人的王。但他被出卖,代价是奴隶。因此,撒迦利亚的预言得到了非常详细的应验。

撒迦利亚将银子捐给窑匠,告诉听众他接下来要做的事情:然后我砍断了我的第二根杖 联合。这根杖显然象征着以色列北部王国和犹大南部王国之间的民族团结。因此,先知砍断它是为了打破犹大和以色列之间的兄弟情谊(第 14 节)  

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宣布要增加税收后,被称为以色列或撒马利亚的北方部落脱离了犹大及其吸收的部落(列王纪上 12:16)。公元前 722 年亚述人入侵北方王国后,北方王国不复存在(列王纪下 17)。在撒迦利亚时代,北方王国被流放,尚未回归。然而,撒迦利亚的预言始于公元前 520 年,大约 200 年后。那么,为什么在以色列不复存在时,他谈到犹大和以色列之间的兄弟情谊呢?

先知用以色列和犹大这两个词来指代整个犹太民族。他的观点是,犹太人民在一段时间内不会享受统一。这表明,北方部落不会回归犹大,重新统一以色列十二支派,而南方犹大王国也将再次陷入流亡。

这一不团结的预言可能预示着国家内部的不和,导致以色列被罗马统治,而这也是后来耶路撒冷在公元 70 年被罗马摧毁的主要原因。因此,撒迦利亚的预言表明,如果以色列人不服从上帝关于彼此相爱而非相互剥削的命令,他们将被流放一段时间,正如他们与耶和华所立的约所规定的那样(申命记 28:64)。

虽然这两个国家在撒迦利亚时代没有实现统一,从那时起,他们经历了许多世纪的流亡,但主承诺在适当的时候将他们聚集并统一起来。那时,“他们将为自己选出一个领袖”(何西阿书 1:11b)。事实上,上帝“必使他们在那地,在以色列山上成为一个国家,有一个王作众人的王。他们不再分为两个国家,也不再分为两个王国”(以西结书 37:22)。

本章中描述的事件很可能在撒迦利亚时代得到了字面应验。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段经文是一个弥赛亚预言。从弥赛亚的角度来看,权杖折断可能象征着以色列拒绝耶稣作为他们的上帝和国王。权杖的断裂可能代表罗马人在公元 70 年对耶路撒冷的血腥胜利,这引发了犹太人第二次被驱逐出他们的土地。

撒迦利亚取代的三个牧羊人(第 8 节)可能代表耶稣时代的三个领导职位:法利赛人、撒都该人和文士(马太福音 16:21,26:3-5)。耶稣被介绍给以色列人,作为上帝对这三个圣经职位的永久回答:先知、祭司和君王。但领袖们拒绝承认他。

最后,撒迦利亚将三十舍客勒银子扔进耶和华的殿预示了犹大将三十块银子归还给祭司长的行为(马太福音 27:3-4)。圣经预言通常有双重应验。在这种情况下,撒迦利亚告诉我们预言立即应验,这可能具有实际影响,即提供捐款帮助重建圣殿。当犹大将三十块银子扔进圣殿时,预言得到了第二次应验(马太福音 27:5)。

弥赛亚预言的惊人应验凸显了上帝的主权。圣经表明了耶稣来到世上决心要做的事:

“然后我说:‘看哪,我来了
(书卷上有关于我的记载)
遵行你的旨意,上帝啊。
(希伯来书 10:7)

希伯来书中的这段经文是耶稣降世时所说的话。它本身引用了诗篇40:7-8,再次表明了上帝圣言的可靠性。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