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撒迦利亚书 12:6-9 含义

耶和华应许击败犹大的敌人,首先保护最弱小的以色列人。他将赋予每个以色列人力量,使他们像烈火一样以压倒性的力量对抗敌人。即使是最贫穷、最弱小的以色列人也会凭借大卫王的力量战斗,作为一支军队,他们将凭借上帝和天使的力量战斗。聚集起来对抗耶路撒冷的敌对势力将在那天被摧毁。这个预言很可能指向末日,那时耶稣将拯救他的子民脱离敌人。

在上一节中,撒迦利亚揭示了上帝在犹大居民遭受敌人攻击时保护和救赎他们的计划(第 1-5 节)。在本段中,重复了时间短语“那日”,提醒流放后的犹大人,这个预言将在未来实现(第 6 节)。

也许,当撒迦利亚宣讲这些应许时,读到这些应许的人会想起以赛亚书 36-37 章中希西家王的故事,上帝应许犹大,然后奇迹般地保卫犹大免遭亚述人的侵袭。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地球上的列国似乎会像希西家时代亚述人所做的那样,降临耶路撒冷(弥迦书 5:5;撒迦利亚书 14:1-4;启示录 16:16)。

事情会变得很可怕,就像希西家时代一样,但那时上帝会拯救以色列。祂会通过给人民带来混乱来做到这一点(撒迦利亚书 12:4),但祂也会给犹大部族注入勇气和力量来抵抗敌人的攻击。

撒迦利亚用两个比喻来描述犹大未来的军事胜利:我必使犹大宗族如火盆在木柴中,又如火把在禾捆中(第 6 节)。犹大的敌人不是犹大的对手。犹大的宗族将如火把,其敌人将如稻草。

在第一个比较中,耶和华使用了“火盆”一词,即用来盛放余烬以点燃另一堆火的火盆(利未记 10:1-2)。如果将这个火盆放在木柴堆附近,火盆就会获胜;木柴堆会着火并冒出浓烟。在这个比喻中,犹大就像火盆,而它的敌人就像木头

在第二个对比中,耶和华提到了火炬,它被放在捆扎的谷粒或稻草捆中。同样,火炬将获胜,因为稻草将燃烧起来。犹大将像火炬一样,而它的敌人就像稻草捆一样。

当上帝与亚伯兰立约,将以色列的土地赐予他时,一支燃烧的火把和冒烟的炉子从祭祀的动物身上穿过(创世记 15:17)。这种形式被称为“血约”,意思是“如果我违反此约,我将被如此对待。”

通常情况下,立约的两个人会在动物之间行走,但在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的情况下,火炬和火炉从两者之间穿过。火炬很可能代表耶稣,他是亚伯拉罕的后裔;耶稣是世界的光。而火炉可能代表上帝,他是吞噬之火(申命记 4:24)。因此,上帝与亚伯拉罕永恒的后裔立下了永恒的约。在撒迦利亚书中,燃烧的火炬也可能代表耶稣的力量,他是以色列的弥赛亚,为以色列而战。

当参孙想要烧毁非利士人的食物储备时,他“捉了三百只狐狸,拿火把,把狐狸的尾巴对着尾巴,把一根火把插在狐狸的尾巴中间”(士师记 15:4)。火烧毁了他们田里正在生长的庄稼。尤其是由收集的(因此是干的)秸秆组成的,在火把的火下燃烧起来。

在撒迦利亚书中,耶和华用火盆和火把的形象来解释犹大各部族未来的毁灭力量。犹大人要像烧毁木柴一样,从右手边和左手边消灭周围的所有民族(第 6 节)。 “从右手边和左手边”这个短语代表所有方向、所有周围的国家。同样,由于耶路撒冷在公元 70 年罗马征服后被毁,犹太人四散奔逃,这必定是说我们未来仍会发生的事件(截至撰写本文时为 2023 年)。

犹大军队将攻击所有敌人并击败他们,而耶路撒冷的居民将再次在耶路撒冷的自己的土地上居住(第 6 节)。就像一块不可移动的岩石一样,上帝的子民将保持完整。没有人会伤害他们。这似乎是指启示录 19-20 中耶稣回归的时间,这似乎也反映在撒迦利亚书 14 中的事件中。

先知撒迦利亚现在转用第三人称来描述耶和华将为他的盟约子民做什么。他说, “耶和华也必先拯救犹大的帐棚” (第 7 节)。

动词拯救的意思是“拯救”;上下文决定了从什么中拯救什么。这里犹大的帐篷指的是平民的住所。撒迦利亚很可能使用帐篷这个词来对比下层阶级的住所和首都较富裕的人的住所。

耶和华选择先拯救下层公民,然后再拯救那些拥有更多资源的人,这样大卫家的荣耀和耶路撒冷居民的荣耀就不会超过犹大(第 7 节)。

大卫家的荣耀可能指的是领袖,因为“大卫家”这个短语被用来描述君主制,即犹大的统治家族。然而, “大卫家”也被用来指整个犹大(列王纪上 12:19)。

“荣耀”一词意指所展现事物的本质。王室的荣耀是其权威和权力的象征,正如白发是老年人的荣耀,力量是年轻人的荣耀(箴言 20:29,16:31)。

耶路撒冷居民的荣耀通常包括其物质财富。然而,在直接的背景下,耶路撒冷居民被赋予了保卫犹大的勇气和力量(撒迦利亚书12:5)。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耶路撒冷居民的荣耀可能主要指他们保卫国家的能力。

如果是这样,他们就是杰出的领袖,因为他们首先服务于犹大以外的人;那些生活在农村的人,那些照料庄稼、放牧羊群、住在帐篷里的农民和牧场主,将优先得到拯救。这可能遵循了最后的优先原则。上帝会首先拯救下层阶级。这可能反映了圣经中的一个主题:上帝提升那些低下的人,把那些最后的放在那些首先的人之上(马太福音 19:30,20:16)。

拯救平民表明上帝对平民的重视程度与对那些更显赫的人的重视程度一样——上帝不偏待任何人(申命记 10:17)。但这也可能表明,与第 11 章中的坏领导人不同,以色列现在拥有优秀的领导人,这些领导人为他人服务,包括为平民服务。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正在展现他们作为领导者的伟大荣耀,因为真正伟大的领导者是为他人服务的。因此,耶路撒冷的领导人可能正在实施把后人放在第一位的原则。

大卫家也适用于耶稣,他将在末日回来保卫耶路撒冷(撒迦利亚书 14:1-4)。耶和华应许兴起大卫王的后裔,他将“永远坐在他的国位上”(撒母耳记下 7:13)。那个后裔就是耶稣(马太福音 1:1)。因此,这个预言可以适用于启示录 20 中的事件,这些事件发生在耶稣重返人间之后。

“大卫之家”这个短语也可能适用于整个犹大,因为一个国家的权威代表着这个国家。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个预言也可能适用于耶稣的第二次降临,届时他将带着一支军队来击败攻击以色列的国家,正如启示录 19 和撒迦利亚书 14:1-5 中所描述的那样。

撒迦利亚再次引入了时间短语那日”来描绘犹大未来的拯救。然后,他告诉犹大人,耶和华保卫耶路撒冷的居民(第 8 节)。翻译为“保卫”的动词意味着覆盖或保护。这在撒迦利亚书中出现得更早,耶和华承诺保护犹大人并恢复他们的命运,因为他们对他来说是如此珍贵(撒迦利亚书 9:15)。正如我们将在第 14 章中看到的,“那时耶和华必出去与那些国争战,好像在打仗的日子争战一样”(撒迦利亚书 14:3)。

这一事件可能体现在希西家统治期间上帝拯救犹大,当时上帝给入侵的亚述人带来了瘟疫,一夜之间就有 185,000 人阵亡(以赛亚书 37:36)。上帝将保卫耶路撒冷的居民以及乡村的居民。然而,上帝也会加强耶路撒冷的居民,使他们成为像勇士大卫王一样强大的战士(第 8 节)。

在我们的经文中,主会保护和供养那些住在耶路撒冷的人,到那日,他们中间软弱的人必像大卫(第 8 节)。软弱的人通常无法保护自己。但到那日,当上帝为他的子民提供食物时,国家中的软弱者将像大卫王一样,他自己是一位大能的战士,也有一群大能的卫兵保护他。

提到大卫是为了让流放后的犹大人想起那位杀死非利士巨人歌利亚的勇士国王(撒母耳记上 17)。撒迦利亚提到大卫是为了告诉耶路撒冷的居民他们都会像勇敢的大卫一样受到保护,因为他们的宗主上帝会保佑他们,并赋予他们战斗和保卫犹大的力量。

至于大卫家必如神,如在他们面前的耶和华使者(第 8 节)。耶路撒冷的人民像大卫一样,犹大的领导层也必如耶和华的使者一样。希西家在位期间,正是耶和华的使者击杀并击败了入侵犹大的亚述人(以赛亚书 37:36)。

耶和华的使者在他们前面行走的形象让人联想到上帝在以色列人出埃及时白天用云柱、晚上用火柱在他们前面显现的形象(出埃及记 13:21-22)。在那个例子中,上帝走在以色列人前面,保护他们免受埃及军队的攻击,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以色列人得以穿过红海逃生(出埃及记 14:19)。

希伯来语中表示上帝的词是“Elohim”。有时,它指的是真神(创世记 1:1)。其他时候,它指的是假神(申命记 6:14)。在某些情况下,它甚至可以指从属的精神生物、诗篇 8:5 中的天使,甚至诗篇 82:6 中的人类。

在《撒迦利亚书》中,先知使用上帝来描述犹大领袖(大卫之家)的力量,就其保护国家的相对能力而言,就像上帝在出埃及记中走在以色列前面一样。

犹大的统治者与上帝的保护力量相媲美,他们中那些软弱的人的力量将与杀死巨人歌利亚的勇士大卫相媲美。这种相对实力的描述表明,保护和防御能力急剧上升。这与撒迦利亚时代犹大的软弱状态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旧约中,耶和华的使者这个称号指的是一位特殊的神圣使者。有时,它可能是上帝自己的表现(创世记 16:10,13;士师记 13:21-22)。在这些神圣的表现中,耶和华的使者似乎可能指的是道成肉身前的基督,因为他是将所有创造物凝聚在一起的媒介(歌罗西书 1:17)。

在这段经文中, “耶和华的天使”一词将上帝描述为一名战士,让人回忆起以色列人出埃及时,上帝拯救他们的大能(出埃及记 13:21-22)。

用关于击败列国的总结性陈述结束了这一部分。他引入了时间短语“那日”来表示未来事件发生的时间。然后,他说, “我将着手毁灭所有来攻击耶路撒冷的国家” (第 9 节)。

“万民”这个短语指的是前几节经文中提到的同一群人。在那里,撒迦利亚称他们为“周围的所有人”、“所有民族”、“地球上的所有国家”和“所有周围的民族”(第 2、3 和 6 节)。这些国家终有一天会攻击耶路撒冷,但不会成功,因为耶和华将为犹大而战,击败敌国。

这可能指的是启示录 19:19 中地上的君王聚集起来与耶稣争战的事件。这可能与撒迦利亚书 14:1-5 中描述的事件相同,耶稣“恰逢其时”地重返人间,拯救了耶路撒冷免遭毁灭。

这个关于未来事件的预言似乎指的是截至本文撰写时(2023 年)的未来时间。它符合启示录 19 和 20 以及撒迦利亚书 14:1-5 中描述的事件,即地上的列国聚集起来攻击耶路撒冷,然后被击败。看来至少会有两次不同的例子,列国聚集起来攻击耶路撒冷,展开一场大战,一次是耶稣回来拯救耶路撒冷(撒迦利亚书 14:1-5),另一次是祂统治地球一千年之后(启示录 20:7-9)。我们从历史上知道,还有第三次大战——罗马人摧毁耶路撒冷,正如耶稣所预言的那样(马太福音 24:2)。然而,在那次毁灭中,国家被罗马击败,人民四散。所以它不符合这个预言。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