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撒迦利亚书 13:7-9 含义

主描述了他所膏立的领袖的死亡,导致他的盟约子民四散。耶稣实现了这个预言(马太福音 26:31)。三分之二的国家将被消灭,但剩下的三分之一将经历精神上的复兴,并与上帝完美地交流。

在撒迦利亚书 13:1-6 中,主应许通过从这片土地上除去偶像和假先知来恢复和净化犹大人。人民将全心全意地献身于上帝,以至于假先知的父母愿意处死他。假先知会变得如此不受欢迎,以至于他们会开始隐瞒自己的身份和职业,因为害怕受到惩罚。

在本部分中,耶和华描述了即将到来的一天,那时他所膏立的领袖将会死去,导致三分之二的人口灭亡,而以色列的剩余部分(三分之一)将得救,并宣告耶和华是他们的神。这似乎与第 12 章至第 13 章第 6 节中提到的时代不同,那时以色列将承认耶稣是弥赛亚。本节首先谈到了耶稣第一次降临的时间,那时他将被拒绝和刺穿。

上帝以命令式开始:刀剑哪,应当兴起,攻击我的牧人,攻击我的同伙(第 7 节)。动词“兴起”的意思是“激发”或“激起”。也就是说,使某人或某物活跃起来。通常,耶和华是导致这种激活的人。例如,“耶和华激动波斯王居鲁士的心,他就下诏通告全国”,让所有流亡者返回家园(以斯拉记 1:1)。同样,“耶和华激动犹大省长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和约撒答的儿子大祭司约书亚,并剩下之百姓的心,他们就来为万军之耶和华他们神的殿做工”(哈该书 1:14)。

在我们这段经文中,主命令像战士一样苏醒。主说,这把死亡工具将对抗我的牧羊人和我的同伴

“我的牧人”这个短语的意思是上帝任命的以色列领袖(以西结书 34:23)。 “我的同工”这个表达传达了上帝与之间亲密关系的概念。牧人不是普通人。他不像“无用的牧人”,不关心上帝的子民(撒迦利亚书 11:17)。他是主在地上的特别代表,也是他的同工,这意味着他们的性质是相同的。从本质上讲,上帝和他的同工是一体的(约翰福音 10:30)。牧人同工是一体的——两者都由耶稣实现。

上帝召唤宝剑击打牧人,使羊群四散牧人就是撒迦利亚书 12:10 中提到的被刺的人。他是真正的牧人,耶稣。在马太福音中,耶稣将撒迦利亚书 13:7 中的“牧人”解释为指他自己。耶稣是弥赛亚。他是上帝的同伴(约翰福音 1:18、5:37、6:46)。他是“好牧人”(约翰福音 10:11、14)。因此,当撒迦利亚预言击打牧人,使羊群四散时,他预言当人们逮捕并处决弥赛亚时,他的追随者(“羊”)会因恐惧而退缩。

在前往客西马尼园的路上,耶稣告诉门徒,撒迦利亚的预言将在那天晚上实现,那时他们像羊群一样四散开来,以逃避降临在他身上的厄运(马太福音 26:31)。先知以赛亚也预言了弥赛亚的被抛弃,他写道:“他被藐视,被人厌弃,常经忧患”(以赛亚书 53:3)。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预言说“门徒”会“因耶稣而跌倒”,但他们仍然要为自己的懦弱和罪孽负责(马太福音 26:31)。这个预言的实现并没有免除他们的责任,也没有使他们无可指责。他们都选择了逃跑;他们四散而去,因为他们不明白上帝的计划(马太福音 16:23)。

耶稣对门徒的预言是准确的。在告诉他们这个真理的几个小时内,他们全都离弃了,并且“那一夜因耶稣分散了”(马太福音 26:31)。当群众出来逮捕耶稣时,“门徒都离开他逃走了”(马太福音 26:56)。

第 7 节最后说,我要伸手攻击那些小羊伸手攻击某人就是伤害或伤害那个人。小羊代表羊群中的小羊羔或最不幸的羊(撒迦利亚书 11:7)。从上下文来看,小羊这个短语可以指散落的羊群。但它似乎更适合用来指犹大人民,因为下一节指的是整个土地。

先知撒迦利亚现在解释了上帝将如何对犹大人民施行审判。他以“这审判必临到全地”这个句子开头,指的是上帝干预历史以完成其计划的某些具体方面(第 8 节)。然后撒迦利亚停顿了一下,插入了预言性的表达“耶和华说”,以确认信息的来源并增加其可信度。

然后,他继续讲述上帝对这片土地的审判,说其中两部分被剪除并灭亡。但三分之一将留在那里。这可能意味着三分之二的犹大人口将死亡或被流放。但上帝会保全剩下的三分之一。这个预言的实现可能发生在公元 70 年,当时罗马人摧毁了耶路撒冷城,造成许多人死亡,也导致犹太人四处逃亡。它也可能指未来的时间,就像下一章中提到的那样,未来耶路撒冷将遭受攻击。

本章以积极的态度结束,耶和华解释了剩余的人,即那些忠于上帝的人的命运。他说,我将使三分之一的人经火。在古代,人们用来烹饪食物(出埃及记 12:8;以赛亚书 44:15),让他们发出警告(以赛亚书 44:15),并给他们光明以使他们看见(以赛亚书 50:11)。火也是战争的一种工具,因为胜利者常常烧毁他们征服的城市(约书亚记 6:24、8:8、士师记 1:8)。

火也被用来提炼金属和焚烧垃圾(分别见以赛亚书 1:25 和利未记 8:17)。这个应用似乎适合这一段经文。旧约先知经常用这个词来描述上帝的审判(阿摩司书 1:4、5:6;以西结书 36:5)。在撒迦利亚书中,上帝之的目的是净化义人,去除杂质:像提炼银子一样提炼他们,像试炼金子一样试炼他们(第 9 节)。

动词“提炼”(希伯来语为“ṣārap̱”)的意思是去除杂质,例如贵金属的提炼过程。动词“测试”的意思是尝试或测试某事以确定其性质,包括其缺陷。在古代,人们会将粗金属放入熔炉中,然后熔炼金属以去除渣滓(以西结书 22:17-22)。提炼后,贵金属将经过评估(测试)以评估其价值。此过程将纯金属与劣质材料分离以净化金属。在撒迦利亚书中,用提炼和测试的比喻来解释他将如何在未来净化剩余的犹大人。耶和华的日子必如炼金之人的火洁净他的子民(玛拉基书 3:2)。

使徒保罗将这同样的炼狱之火的画面运用到所有信徒身上,说每个人都将站在基督的审判台前,他们的行为将受到火的审判:

“…每个人的工程都将显露出来;因为那日子将显露它,因为它将被火揭示出来,而火本身将考验每个人工程的质量。如果任何人在其上建造的工程存留下来,他将得到奖赏。”
(哥林多前书 3:13-14)

当预言的转变发生,上帝的信徒被提炼时,上帝说,他们会求告我的名,我就应允他们(第 9 节)。求告耶和华的名意味着承认他的权能并敬拜他。这意味着带着感恩的精神接近耶和华,并以真诚的心向他提出请求。例如,在耶和华命令亚伯兰离开他的国家前往迦南地之后,亚伯兰听从了祂的吩咐,进入了迦南。在艾城和伯特利之间驻扎时,“他为耶和华筑了一座祭坛,求告耶和华的名”(创世记 12:8)。亚伯兰赞美耶和华,寻求祂的保护和智慧。

在我们的经文中,上帝预见到有一天,那些忠诚的余民,那些被上帝的炼金之火净化的人,会怀着感激和悔改的精神来思考他。那时,他会应允他们的请求(以赛亚书30:19)。他会原谅他们的罪过,恢复与他们的团契。重新立约的人民将忠实地侍奉上帝。他会说,他们是我的子民。”这很可能是指以色列回归上帝并忠实地跟随他的时候。

以色列将承认耶和华是他们唯一的宗主(统治者),并:“耶和华是我的神。”这两句话让人想起耶和华与以色列人建立的契约(利未记 26:1-2)。它们讲述了与精神恢复的人民重新签订契约(以西结书 36:28;何西阿书 2:23)。这样的恢复将使人民与他们的上帝完美和谐。上帝与他的子民之间的友谊将恢复。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