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撒迦利亚书 14:1-8 含义

撒迦利亚预言有一天外邦国家将入侵耶路撒冷,将一半居民流放。之后,上帝将派天使大军拯救耶路撒冷,击败外邦国家。耶路撒冷将成为生命之水的源泉。

在撒迦利亚书第 12 章中,耶和华应许保卫犹大,将她从所有敌国中拯救出来。祂将使她高升,消除她内部所有的社会经济不平等。此外,祂将赐予所有犹大人恩典和恳求的精神,使他们悔改。他们将认识到他们刺伤了耶和华(撒迦利亚书 12:10),并以真诚的信仰转向祂(撒迦利亚书 12:1-10)。但在经历拯救之前,耶路撒冷将首先遭受苦难,并因流放而失去一半的居民。

在第 13 章的结尾,撒迦利亚预言犹大将经历三分之二的人口被消灭和灭亡。这可能与公元 70 年罗马人入侵并征服犹大有关。或者它可能与本章中的事件有关。

先知在第一节经文中引入了“看哪”这个词,这个词通常用来描述即将发生的事件(第 1 节)。它将注意力集中在后面的陈述上。简而言之,圣经作者使用“看哪”来强调即将发生的令听众惊讶或意外的行动。在我们的经文中,听众是耶路撒冷,正如经文的其余部分用阴性单数代词“你”所显示的那样。

在引起听众的注意后,撒迦利亚说: “耶和华的日子临近了” (第 1 节)。耶和华的“日子”这个表达通常是指耶和华公开干预人类事务以审判恶人并拯救义人的任何特定时间。这个时间可能近或远。在撒迦利亚书中,动词“临近”是希伯来语中的分词,传达了上帝的日子即将来临的性质。这可能指的是这个预言必然会发生。

先知告诉耶路撒冷上帝降临之时,你们所夺取的战利品将在你们中间分配(第 1 节)。外邦国家将掠夺这座城市。他们将强行夺走她的财产。他们将大获全胜,以至于他们不会等到回到营地就瓜分耶路撒冷的财富,而是在耶路撒冷观看这一幕时在她中间这样做。事实上,她将遭受严重损失,因为她将受到上帝的惩罚。

先知用第一人称代词来阐明这个真理,让上帝直接说话。因此,上帝说, “我要聚集万国与耶路撒冷争战” (第 2 节)。

在我们的上下文中, “万国”这个短语描绘了地球上各国联合起来进行协同入侵的场景。在这种情况下,它们都将聚集起来攻击耶路撒冷。结果,这座城市将被占领,房屋将被洗劫一空,妇女将被蹂躏,半数城市居民将被掳掠(第 2 节)。敌军将占领耶路撒冷城,洗劫房屋,强奸妇女

这可能与启示录中描述的事件相同,野兽在耶斯列谷聚集了地球上的各国(哈米吉多顿),然后指挥他们进攻耶路撒冷(启示录 19:19,16:16)。启示录随后描述了耶稣彻底击败了他们(启示录 19:20-21)。

在军事行动中,以色列的敌人将俘虏耶路撒冷一半的居民,但其余的人不会被从城中赶走(第 2 节)。这意味着另一半将留在他们的家园。这表明耶路撒冷正处于列国的统治之下。

当一切希望似乎都破灭时,耶和华将介入冲突。祂将出去与那些国家作战,就像祂在战斗之日作战一样(第 3 节) 动词“出去”经常出现在军事语境中。在这种情况下,它意味着出去战斗(创世记 14:8;出埃及记 17:9;民数记 1:3)。因此,上帝将与那些国家作战的说法将祂描绘成一位神圣的战士,并让人回想起祂多次为祂的盟约子民以色列进行干预(出埃及记 15:3;申命记 1:30;约书亚记 10:42、10:14;以赛亚书 42:13)。

因为耶和华将为耶路撒冷而战,祂将使耶路撒冷反败为胜。到那一天,祂的脚将站在橄榄山上(第 4 节)。橄榄山是一条长两英里半的山脊,从耶路撒冷向东,南北延伸,横跨汲沦溪谷(撒母耳记下 15:30)。耶和华的脚将站在橄榄山上,这表明耶和华将从天上降下,拯救耶路撒冷脱离压迫者。正如使徒行传 1:11 所预言的那样。

根据路加福音,耶稣曾多次到访橄榄山(路加福音 21:37、22:39)。耶稣在那里发表了著名的橄榄山讲道,记载在马太福音 24:1-25:46 中。

耶稣从橄榄山升天(使徒行传1:9)。耶稣升天后,有两个天使在橄榄山上对门徒说:“这离开你们被接升天的耶稣,你们见他怎样往天上去,他还要怎样来。”(使徒行传1:11)因此,天使预言耶稣将来要再来,他的脚要落在橄榄山上。这也是撒迦利亚书14:4的预言。

先知撒迦利亚告诉他的听众,有一天,上帝将以耶稣基督的名义站在橄榄山上,阻止残余的犹大人被消灭,并与外邦国家的联盟作战。

那时,橄榄山中间将被一个非常大的山谷从东到西分成两半(第 4 节)

上帝出现在山上很可能会引发地震,将山一分为二,形成一个贯穿东西的大山谷。因此,山的一半将向北移动,另一半将向南移动(第 4 节)。主的存在和力量将影响指南针的所有四个主要点。这场灾难性事件可能发生在耶稣降落在橄榄山时,也可能发生在他回归后的某个时候。

山裂开形成的山谷将成为逃离耶路撒冷的犹大人的逃生路线,而上帝将与敌国作战。撒迦利亚指出, “你们要从我的山谷逃跑,因为山谷要延伸到亚萨” (第 5 节)。山指的是橄榄山的山谷,也可能是犹大山丘陵中的其他山脉或丘陵。

这可能与耶稣在马太福音 24:15-22 中描述的事件有关,耶稣告诫耶路撒冷人民,当他们看到“先知但以理所说的毁坏的可憎之物”时,要逃跑(马太福音 24:15-21)。如果耶稣告诫耶路撒冷人民要通过山谷逃跑,那就意味着山谷会在耶稣拯救耶路撒冷之前形成。看来,但以理所说的毁坏的可憎之物和耶稣拯救耶路撒冷之间会有一段时间的延迟。我们没有得到详细信息。

阿泽尔很可能是耶路撒冷东部的一个定居点,标志着新形成的山谷的东部边界。虽然其确切位置尚不清楚,但阿泽尔可能指的是约沙法谷,即审判列国的地点,也是不会被俘虏的犹大人的避难所(第 2 节)。

撒迦利亚接着提醒犹大人一个历史事件,强调他们未来的逃生:是的,你们要逃跑,就像你们在犹大王乌西雅的日子,在地震前逃跑一样(第 5 节)。第一个代词(你们)指的是预言应验之日的犹大人,而第二个代词则代表他们的祖先,他们在乌西雅王统治期间(公元前 792-740 年)在地震中幸存下来。

考古证据表明,夏琐第 6 层发掘地曾发生过一次大地震,时间可追溯到公元前 760 年左右。阿摩司书将先知的传道时间定在灾难发生两年前(阿摩司书 1:1)。大约 250 年后,撒迦利亚开始传道,他谈到了那次地震的震级,并将其与预言中的末日事件进行了比较。然后他说,耶和华我的上帝必降临,众圣徒必与他同来(第 5 节)。

先知告诉他的听众,耶和华是他的,这意味着他与神有着亲密的关系。圣者很可能是上帝的天使军队(但以理书 4:13、8:13;诗篇 89:5、7)。他们听从上帝的命令。当上帝带着一切荣耀和力量出现在橄榄山上保护他的圣约子民并统治地球时,这些天上的侍从将陪伴上帝。

这可能与启示录 19:11-16 中讨论的耶稣重返地球是同一事件。

到那日,祂将使宇宙混乱:没有光;发光体将渐渐消逝(第 6 节)。因此,它描绘了一场宇宙剧变。

这听起来就像耶稣在橄榄山讲道中预言的同一事件:

“那些日子的灾难一过去,日头就变黑暗,月亮也不放光,众星要从天上坠落,天势都要震动。”
(马太福音 24:29)

马太福音记载了耶稣的这句话,以回应门徒问他“你降临有什么预兆?”(马太福音 24:3)。当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在黑暗笼罩大地的最后三个小时里,这个预言可能已经得到部分回答(马太福音 27:45)。在那段时间里,耶稣正在拯救世界脱离罪恶,并赎回人类统治的权利(歌罗西书 2:14;希伯来书 2:9-10;启示录 3:21)。这是他再次降临恢复对地球统治的必要先决条件(腓立比书 2:5-9)。

但似乎这些宇宙事件预言的完全实现将在未来某个时候到来,作为耶稣第二次降临地球的前兆。宇宙剧变的主题贯穿在圣经的预言段落中,包括:

  • 以赛亚书13:10,24:23
  • 以西结书 32:7
  • 约珥书2:10,31,3:15
  • 阿摩司书5:20,8:9

在将来的地球上,上帝本身将成为光明之源。以赛亚对犹大人说:“日头不再为你们白日发亮,月亮不再为你们发光明;耶和华却为你们永远的光,你们的上帝为你们的荣耀。”(以赛亚书 60:19;参见启示录 22:5)他的话也呼应了这一真理。

同样,在撒迦利亚所描述的这种特殊情况下,上帝将改变正常的昼夜循环。因为那将是耶和华所知道的独一无二的一天,既不是白天也不是黑夜(第 7 节)。只有上帝知道这个特殊日子的所有细节。他知道它何时开始,以及它将如何显现。

无论如何,这个独特的日子既不是白天也不是黑夜。这将是以前从未经历过的。然后先知补充说,到了晚上会有光亮(第 7 节)。虽然这个日子既不是白天也不是黑夜,但似乎没有正常的照明。但到了晚上会有光亮。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当光亮通常开始消退时,光亮似乎又出现了。

到那一天,当耶和华建立祂对全世界的统治时,活水将从耶路撒冷流出(第 8 节)。耶路撒冷将成为一条全新河流的源头,这条河流将支持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

希伯来语中翻译为活水的词描述的是像泉水或河流一样的流动的水,而不是收集的径流或雨水。耶路撒冷将成为生命之水的源头,其中一半流向东海,另一半流向西海(第 8 节)。这意味着泉水将有两个分支。一个流向东边的死海,另一个流向西边的地中海。与只在雨季流动的季节性溪流不同,这条溪流将在夏季和冬季灌溉土地。它会持续流动。

这与耶路撒冷目前的地形和景观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耶路撒冷目前位于一连串的山丘上。这段文字描述了一条东西走向的新山谷,将橄榄山一分为二,山谷底部显然有一条东西向的河流。

以西结书 47:1-12 告诉我们,末日里会有一条河流流入死海。这条河里鱼类丰富,淡水充足,可以治愈咸水死海,让死海恢复生机。这条河的源头位于即将建造的新圣殿的台阶下,正如以西结书 40-46 中所述。以西结书的这段经文似乎描述的是与撒迦利亚书中记录的相同的显著环境变化。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