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撒迦利亚书 2:6-13 含义

撒迦利亚敦促希伯来流亡者逃离巴比伦,因为上帝将审判那些掠夺耶路撒冷的国家。根据先知的说法,上帝将使犹大人重返故土,并在他们中间重新建立祂的保护。到那时,许多民族将转向上帝,成为祂的子民。

在上一节中,先知撒迦利亚看到了一个异象。他看到一个年轻人正要划定耶路撒冷的边界,准备重建城墙。但在那之前,一位天使告诉测量员不要这样做,因为耶路撒冷太大了,一座有城墙的城市容不下。他还告诉测量员,耶和华将保护这座城市,并充当它周围的火墙(第 1-5 节)。

在本节中,撒迦利亚呼吁希伯来流亡者离开巴比伦。在历史上的这一时刻,波斯人已经击败了巴比伦,成为世界强国(撒迦利亚书 1:1)。在巴比伦之前,是亚述。以色列的所有这些敌人都会从北方逼近。它们都可以被视为北方之地,尽管为了本评论的目的,我们将以色列现在和未来的敌人称为“巴比伦”。

撒迦利亚以“哎呀!”开头。在希伯来语文本中,这里的词语是“hôy”。古代人经常用“hôy”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耶利米书 22:18)。这是痛苦或绝望的呼喊(那鸿书 3:1;阿摩司书 6:1)。在我们的经文中,“hôy”一词连续出现两次,强调即将降临巴比伦的灾难。

这也可能预示着启示录第 18 章,上帝在那里呼唤他的子民离开巴比伦:

“我的民哪,你们要从那城出来,免得与她一同犯罪,受她所受的灾殃。”
(启示录 18:4b)

在启示录的这段经文中,巴比伦代表剥削性的世界体系。世界体系是上帝子民历代以来的敌人(约翰一书 2:15-16)。

在“hôy”之后,先知敦促仍在巴比伦的犹大人,那些尚未返回犹大地的人,说,逃离北方之地(第 6 节)。北方往往是敌人进攻以色列的方向。耶和华向先知耶利米明确表示了这一点,他宣布:“灾祸必从北方发出,临到这地的一切居民”(耶利米书 1:14-15)。

巴比伦就是那个从北方入侵犹大的敌人。虽然巴比伦位于犹大以东,但在地图上,所有的交通都围绕叙利亚沙漠呈弧形流动。因此,巴比伦人从北方入侵犹大,犹大人民被流放到巴比伦。此时,巴比伦已被波斯击败(但以理书 5:30-31)。现在先知敦促他们尽快逃离巴比伦,返回他们的故乡犹大。

撒迦利亚命令犹大人逃离巴比伦,并加上了预言性的口号,耶和华宣告。翻译为耶和华的希伯来语是雅威,是自存的永恒之神,他从燃烧的荆棘中向摩西显现(出埃及记 3:14)。这是上帝的立约名。因此,它的使用提醒犹大人民他们与上帝的立约协议(出埃及记 19:8)。

“耶和华宣告”这句话在先知书中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对先知代表上帝发言的肯定。在圣经时代,先知会从上帝那里收到信息,并将其传递给上帝想要的接收者。因此,当先知撒迦利亚说“耶和华宣告”时,他增加了信息的分量和强调,表明它不是来自他。相反,它来自犹大的统治者耶和华。因此,归来的犹大流亡者需要听从信息,遵守他们的誓言,遵守他们的盟约协议。

按照预言的惯例,撒迦利亚直接引用了上帝的话,对犹大人民说,因为我已将你们分散,如同天上的四风(第 6 节)。“天上的四风”这个短语的意思是四面八方。先知根据四风吹来的方向,将四风与罗盘点联系起来。

上帝的子民如果选择违背他们遵守上帝之道的誓言,就会被流放到世界各地,这是他们与上帝的契约所规定的(申命记 28:64)。现在上帝援引了他与他的子民所立的约/条约中的这一条款,将犹大人分散到四面八方,分散到世界各地。上帝这样做是为了惩罚他们,这是他的契约中所规定的。但当他的审判结束时,他敦促他们回到犹大。同样,这也是上帝与以色列的契约中所规定的(申命记 30:2-5)。

撒迦利亚又加上了预言性的口号“耶和华再次宣告”,以确保犹大人知道他信息的来源。然后,他第二次向那些留在巴比伦的犹大人发出呼吁,说: “锡安啊!你们这些住在巴比伦女儿那里的人,要逃走啊!” (第 7 节)。

锡安城或锡安山位于耶路撒冷东南部,属于犹大王国南部。圣经有时称其为“上帝之城”,因为以色列人在那里修建了一座圣殿来敬拜上帝(以赛亚书 8:18)。

因此,锡安象征着上帝与他的子民同住的地方。在我们的经文中,锡安代表犹大人民,而“巴比伦之女”一词很可能是指那些追随巴比伦城骄傲的人。在撒迦利亚预言的时间点,波斯已经击败了巴比伦。

但是,《撒迦利亚书》中翻译为“巴比伦”的词根与《创世记》11:9 中翻译为“巴别”的词根相同,后者指的是建造巴别塔的宁录城。巴别的精神是将人的意志置于上帝的意志之上。巴别城的人承诺防止自己分散到世界各地(《创世记》11:4),直接违抗上帝要充满大地的命令(《创世记》9:7)。因此,这里巴比伦之女的可能应用既是物质的(巴比伦的政治继承者波斯),也是精神的(世界体系)。《启示录》将“巴比伦”用作世界体系的象征(《启示录》17:4)。

撒迦利亚呼吁那些留在巴比伦的犹太人返回故土。他以预言性的表达“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开头,说明了他们分离的原因。万军之耶和华这个短语也可以翻译为“万军之耶和华”,它经常描述上帝作为战士的力量,带领他的天使军队击败他的敌人(阿摩司书 5:16;9:5;哈巴谷书 2:17,启示录 19:11-20)。在撒迦利亚书中,这个短语展示了上帝作为至高无上的战士的力量,他完全掌控着人类的一切事务。事实上,耶和华是“全地的王”(诗篇 47:7)。他“统治万国,坐在他的圣座上”(诗篇 47:8)。

在接下来的经文中,撒迦利亚有时会直接引用耶和华的话来强调信息。为此,他使用了第一人称代词(我已驱散你们)。其他时候,他使用第三人称代词来报告耶和华所说的话(耶和华如此说)。代词的转换可能听起来像是两个说话者。但先知的目标是确保他的听众知道他是上帝的使者。因此,他代表上帝,就像今天的大使代表他们的国家一样。

撒迦利亚以这样的陈述开头: “在荣耀之后,祂差遣我攻击那些抢夺你们的列国” (第 8 节)。荣耀一词可能与“异象”同义,表明上帝差遣撒迦利亚向他所见异象中的列国预言。翻译为荣耀的希伯来语与第 5 节中的短语“我将成为她中间的荣耀”相同,上帝在说要保护他的子民。因此,这可能指的是上帝将居住在他的子民中间并居住在他们中间的时代。

先知宣布,耶和华派他去对付那些压迫、剥削和掠夺耶路撒冷的国家。虽然耶和华利用这些国家作为工具来惩戒他的盟约子民,但现在他也会因为他们的骄傲而惩罚他们(哈巴谷书 2:4)。先知告诉犹大人民,耶和华为何要审判虐待他们的外邦人:因为摸你们的,就是摸他的眼中的瞳人(第 8 节)。

眼中的瞳仁代表眼睛中透光的脆弱部分(申命记 32:10)。没有人的眼睛被戳了也不会做出重大反应。这也许意味着压迫上帝的子民就像戳上帝的眼睛一样。无论如何,很明显,根据上帝的承诺,上帝为他的子民留了一个特殊的位置(创世记 12:3;罗马书 11:29)。上帝惩罚了他的子民,但他惩罚的是他所爱的人(申命记 8:2-3;希伯来书 12:5;启示录 3:19)。

撒迦利亚鼓励犹大人民,提醒他们上帝对他们的爱和珍贵的关怀。犹大人对上帝来说极其重要和有价值,因为他宣称他们是他珍贵的财产(出埃及记 19:5)。他将审判那些虐待他的盟约人民的国家

然后,先知引用耶和华的话来验证他所说的耶和华对列国的审判。他以“看哪”开头。“看哪”通常用于描述即将发生的事件。在这种情况下,它将注意力集中在后面的陈述上。演讲者会使用“看哪”一词来关注令听众感到惊讶的事件。这样,它就把注意力引向了信息。

在“看哪”之后,耶和华通过撒迦利亚宣告说: “我必在他们面前挥手,使他们成为他们奴仆的掠物” (第 9 节)。翻译为“挥手”的短语也出现在约伯记 31:21 中,其中翻译为“举起我的手”,指的是造成伤害。上帝将对那些掠夺他子民的国家施以如此多的伤害,以至于他们将成为他们奴仆的掠物。他们将遭受如此严重的破坏,以至于那些曾经服侍(他们的奴隶)他们的人现在将掠夺他们。

因此,上帝让掠夺者成为犹大的掠物(哈巴谷书 2:7-8)。这再次说明了圣经的原则: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如何对待他人将决定上帝如何审判我们(马太福音 7:1-2;加拉太书 6:8)。

当这件事发生时,撒迦利亚说,你们就知道万军之耶和华差遣了我(第 9 节)。这意味着各族群(如巴比伦人)会承认撒迦利亚是耶和华真正的先知,因为这句话已经应验。另一种说法很可能是,这句话肯定会应验。

虽然犹大的压迫者会遭受上帝的折磨,但犹大却能安然生活。因此,耶和华邀请她一起欢庆:锡安的民哪,应当欢呼快乐(第 10 节)。女儿这个词暗示耶和华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他爱他的盟约子民,关心他们,因为他们是他的孩子(申命记 14:1)。锡安的民这个短语代表耶路撒冷的人民,很可能代表了所有犹大人。它讲述了耶和华与他的盟约子民建立的仁慈关系(列王纪下 19:21)。这样的关系促使耶和华敦促他的孩子们欢快地歌唱,因为他们最终的拯救是肯定的。

说明了命令的理由。在这样做时,他引入了“看哪”这个词,以引起人们对信息的注意,从而为人们的心灵做好准备,让他们听到他即将说的话。然后,他宣布, “我来了,我要住在你们中间” (第 10 节)。上帝的存在为他的子民的生活带来了内心的平静和安全。

无论祂居住在哪里,那里都有幸福、繁荣和安慰,因为祂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哥林多前书 8:6)。祂将生活在祂的盟约子民中间,保护他们免受敌人的威胁,并赐予他们无限的祝福。总有一天,主会亲自来与犹大同住。这可能最初发生在耶稣在地上居住一千年的时候(启示录 20:4-6)。它也将在新天新地期间发生,那时上帝将居住在地上,充分彰显他的荣耀(启示录 21:22-23)。

撒迦利亚用“耶和华宣告”这个预言性表达来强调神的应许。通过这句话,他提醒听众,启示直接来自上帝。因此,上帝将住在他立约的子民中间的应许是一个保证,因为耶和华是一位信实的神(申命记 32:4)。

此外,先知撒迦利亚说, “到那日,必有许多国归附耶和华,作我的子民我要住在你们中间” (第 11 节)。 “许多国”这几个字指的是外邦人。许多国家的外邦人将与上帝建立关系。

像犹大一样,这些外邦国家将转向耶和华,从而实现亚伯拉罕之约的承诺(创世记 12:1-3)。这已经在精神上发生,因为对耶稣的信仰已经传播到外邦人(罗马书 11:11)。它最终也将在物质上发生(撒迦利亚书 8:23;启示录 21:24)。

上帝将住在外邦国家中,并赐予他们安全与和平,正如上帝将住在外邦人中间一样。这些外邦人也将成为我的子民。当外邦人成为上帝的子民时,撒迦利亚宣称, “你们就知道万军之耶和华差遣我到你们这里来” (第 11 节)。这个预言一定会实现,并将证实先知作为耶和华使者的使命。

虽然许多国家将归向上帝,但犹大和耶路撒冷仍将占据主导地位。因为到那一天,耶和华将拥有犹大作为他的分(第 12 节) 翻译为的术语在希伯来语中是“chēleq”。它来自一个词根,意思是“划分”或“分配”。词根指的是给予或接受法律和习俗给予某人的分(通常是土地)。

在摩西五经(圣经的前五卷书)中,上帝说利未人在以色列人中不会有土地(民数记 18:24)。他们不得从事任何世俗工作。相反,他们“要侍立在耶和华面前,侍奉他,奉他的名祝福”(申命记 10:8)。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要从其他部落收取什一税和奉献作为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申命记 10:9;12:12)。

因为宗主(统治者)上帝选择了犹大(和以色列)作为他的珍宝,所以他将高举他们(出埃及记 19:4-6;申命记 32:9)。他从一开始就计划好了。犹太人有幸与真神建立盟约关系。因此,他们将成为他圣地一份子。这表明以色列将在即将到来的上帝王国中拥有特殊的地位。

圣地这个短语表示耶路撒冷的土地将被分别为圣。它将是圣洁的,因为上帝将居住在其中。那时,他再次选择耶路撒冷(第 12 节)。这可能意味着耶路撒冷将像以前一样成为上帝实际存在的地方(诗篇 9:11;约珥书 3:17)。他将恢复与耶路撒冷信徒的团契。他将选择耶路撒冷作为他统治的特殊地方。这很可能最初发生在基督一千年的统治期间(启示录 20:4-6)。但它肯定会发生在新地球上,那里将有一个被描述为“新娘”的新耶路撒冷(启示录 21:2)。

先知撒迦利亚以强有力的宣言结束了这段经文:凡有血气的,在耶和华面前都要静默无声(第 13 节)。在耶和华面前静默意味着向他表示敬畏,敬畏他,聆听并按照他说的话行事。这一行为描述了一个认识到耶和华的力量和威严的人的适当反应(哈巴谷书 2:20;西番雅书 1:7)。先知把“静默无声”这句话放在句子的开头,以强调听从他的命令的重要性。

在主面前保持沉默的邀请是针对所有人的。每个人都应该停下来聆听,并认识到上帝对地球的威严权力和统治。这样做就是忽视现实本身的本质,因为一切都源于上帝并取决于上帝(歌罗西书 1:16-17)。全人类都需要认识到上帝的正义并没有沉睡。

因祂从祂的圣洁居所被唤醒(第 13 节)。圣洁居所这个短语指的是上帝在天上的居所。申命记通过将圣洁居所与“从天上”这个短语并列来澄清其含义(申命记 26:15)。上帝被唤醒是因为祂的子民遭受了不公正和剥削。因此,祂将审判所有国家。然而,那些倾听的人也有机会成为祂的子民。如果听从祂,这将提出一个令人信服的主张:不要听从而受到评判,或者听从祂并成为祂特殊子民的一部分。

在诗篇中,诗人大卫也宣称“耶和华的宝座在天上”(诗篇 11:4)。在这两个例子中,圣经都清楚地表明耶和华从天上统治。在撒迦利亚书中,先知告诉他的听众,耶和华从天上被唤醒。这强调了祂在祂的宝座上,拥有权力和权威来执行祂所宣告的一切。

被翻译为被唤醒的动词意为“激发”,意思是变得活跃起来。在诗篇中,可拉的儿子哀叹,恳求上帝变得活跃起来:“耶和华啊,求你兴起,为何睡觉?求你兴起,不要永远丢弃我们”(诗篇 44:23)。同样,撒迦利亚将描绘成在一段时间的被动之后变得活跃起来。尽管似乎在沉睡,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会站起来采取行动,但会按照他自己的时间,出于他的怜悯,所有人都会悔改(彼得后书 3:9)。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