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撒迦利亚书 5:5-11 含义

撒迦利亚看到一个女人坐在篮子里,象征着犹大地的邪恶。他还看到另外两个女人抓着篮子,像长着翅膀的鹳鸟一样飞向天空,把它运到示拿(巴比伦)。这一行动意味着主将消除犹大的罪恶,并将其带到巴比伦。

这段经文记载了撒迦利亚的第七个异象。在此之前,先知看见一个飞卷,两面都写着咒诅。他从翻译天使那里得知,这卷书是耶和华审判盗贼和那些以他的名起假誓之人的工具(撒迦利亚书 5:1-4)。当撒迦利亚正在沉思他最后一个异象时,与他说话的天使走了出来,将他的注意力引向一个新的场景。天使对他说举目观看所要发生的(第 5 节)。

举目是一个习语,意思是环顾四周(创世记 13:10;18:2;22:4)。有时,这个动作涉及将眼睛从较低位置抬高到较高位置。这个动词表明撒迦利亚一直专注地看着飞翔的书卷,直到天使打断他的思绪,让他观察一个新的场景。先知不得不放弃对书卷的沉思,专注于这个新的启示。

先知听从了天使的命令,抬头仰望,看见了一个物体,但不太明白它的性质。他问天使一个问题:这是什么?天使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这是出去的伊法。希伯来语“伊法”的意思是“篮子”。它是测量各种农产品的标准。它是贸易和销售中大量使用的单位(阿摩司书 8:5)。它的量程约为 5 到 10 加仑(3/5 蒲式耳)。

天使确认那物体是伊法,并说: “这是他们在全地的面貌(第 6 节)。翻译为“面貌”的术语在希伯来语中是“眼睛”。在“面貌”一词之前的代词“他们”可能指的是邪恶的犹大人,因为“土地”一词指的是犹大的领土。

此外,前文已经将不顺服的犹大人视为小偷和以神的名义起假誓的人(撒迦利亚书 5:1-4)。因此,盟约之民需要上帝的洁净。归来的流亡者必须进行净化,才能继续与他们圣洁、公义的上帝交往。上帝承诺要逐户清除这片土地上的罪犯(撒迦利亚书 5:4)。

当先知继续观察伊法,他发现一个铅盖被掀了起来(第 7 节)。铅是一种众所周知的重金属,通常存在于岩石脉络中(出埃及记 15:10)。在撒迦利亚书中,用铅来固定篮子,可能是为了防止某人或某物逃走。

当先知走近水桶时,他看到一个女人坐在里面(第 7 节)。在他问翻译天使女人在篮子里做什么之前,他得到了答案。天使对他这是邪恶!(第 8 节)。邪恶在希伯来语中是“rāšaʿ”。它指的是道德上的邪恶或错误。它与公义相反,公义是按照上帝完美的设计生活(箴言 11:5;13:6)。由于这个词是阴性词,作者将邪恶拟人化为一个女人(历代志下 24:7)。这与智慧女士形成对比(箴言 1:20)。

由于伊法没有铅,象征邪恶的女人试图逃跑。但解经的天使没有让这种情况发生。当她试图爬到顶部时,天使把她扔到伊法中间,并将铅坠扔在伊法开口处(第 8 节)。动词“扔下”暗示天使女人之间的斗争。但天使拥有更强大的力量,所以他把邪恶女士关在伊法里,并再次关上篮子,用铅坠作为盖子密封。

撒迦利亚继续描述异象时说: “我举目观看,见了那妇人,就抬头仰望” (第 9 节)。这个惯用语表明,撒迦利亚把注意力集中在篮子里的女人的所有形象上,直到有别的东西引起了他的注意。因此,这个表达标志着异象中一个新单元的开始。

当撒迦利亚抬头时,他发现两个女人出来了,她们的翅膀中带着风(第 9 节)。撒迦利亚看见一个异象,两个女人有翅膀。她们在空中飞翔,翅膀像鹳鸟的翅膀(第 9 节)。

妇女的翅膀上有风,就好比说她们飞得毫不费力。鹳鸟非常擅长滑翔,能抓住风的气流。先知将妇女的飞行与鹳鸟的飞行进行了比较,因为她们使用翅膀的方式很相似。这种比较表明妇女飞翔有力且轻松。

她们(两个长着翅膀的女人)把伊法举到天地之间(第 9 节)。这意味着她们像“空中的鹳鸟”一样飞翔(耶利米书 8:7)。这两个女人拿起篮子飞走的行为引起了撒迦利亚的好奇心。于是,他问与他说话的天使他们要把伊法带到哪里去?(第 10 节)。翻译的天使回答说,要去示拿地为她建造一座圣殿(第 11 节)。

示拿是巴比伦的古名(创世记 10:10)。根据创世记 11 章,早期人类定居在“示拿地”的一个山谷中,并开始建造巴别塔(创世记 11:2-9)。天使在本段中使用“示拿”一词而不是“巴比伦尼亚”可能是为了提醒观众早期人类与上帝作对的地方。

先知以赛亚和耶利米告诉我们,巴比伦是一个充满邪恶和偶像崇拜的地方(以赛亚书 46-47;耶利米书 50-51)。因此,示拿是放置伊法的合适地方,因为里面的女人象征着邪恶(第 8 节)。当圣殿准备好时,她将被安放在自己的基座上(第 11 节)。人们会把伊法竖立在圣殿里,作为供异教徒崇拜的偶像。

将那位妇女装在伊法(邪恶之妇)中运往巴比伦意味着上帝将消除他立约之民的罪孽并净化他们的土地。这也意味着上帝将把偶像崇拜的邪恶归还给巴比伦,这个国家击败了犹大,烧毁了它的首都(耶路撒冷),并将其公民流放多年(列王纪下 25:8-12)。上帝将净化犹大之地,祝福他的孩子们,让他们与他相交。

从《创世纪》到《启示录》,《圣经》都把巴比伦描绘成一个反对上帝的世界体系,并试图用暴君统治的人类王国取而代之。在《创世纪》中,暴君统治者是宁录。他统一人类的计划因上帝混淆他们的语言而受挫(创世纪 11:1-9)。尽管上帝利用巴比伦作为他的代理人来净化犹大(哈巴谷书 1:5-7),但他仍然反对他们的邪恶。在这里,上帝将巴比伦的邪恶归还,这种邪恶显然已经出口到犹大,上帝将其带回巴比伦并将其限制在那里的一座寺庙中。

在《启示录》中,巴比伦代表了从人类剥削中获利的世界体系(《启示录》18:10-19)。巴比伦与邪恶女神共同代表,据说邪恶女神用邪恶腐蚀了整个地球:

“在她的额上写着一个名字,这是一个奥秘的名字,“大巴比伦,世上的淫妇和一切可憎之物之母。”
(启示录 17:5)

这个人类邪恶的世界体系要为上帝子民的死亡负责(启示录 17:6),就像巴比伦要为许多上帝子民的死亡负责一样(列王记下 25:8-11;耶利米书 19:6-8)。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