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民数记 11:4-9 含义

以色列人不仅向耶和华抱怨。“暴民”也表达了他们的要求和失望。这部分的主要抱怨是关于食物。暴民和以色列人抱怨缺乏他们在埃及时所吃的食物。他们唯一能得到的食物是耶和华赐给他们的吗哪。

显然,早期的抱怨并不是从西奈山出发的三天旅程中唯一表达的抱怨。除了第 1 至 3 节中的抱怨之外,他们中间的暴徒还有贪婪的欲望(第 4 节)。希伯来语中表示“暴徒”的单词(“asaphsuph”)仅在旧约中使用。它可能指的是以色列人离开埃及时陪伴他们的其他民族(即非以色列人)(出埃及记 12:37-38)。

贪婪的欲望(希伯来语“hithavvu taavah”,字面意思是“渴望欲望”或“渴望渴望”)可能意味着与以色列人一起逃离埃及的其他群体期望情况比他们所经历的更好。他们可能期望,当耶和华祝福以色列时,他们自己会过上更舒适的生活,有丰富的食物和舒适的住所。相反,他们像以色列人一样住在帐篷里,日复一日地吃吗哪。

以色列人也暴民一起哭泣(直译为“他们回去哭泣”) ,说:“谁给我们肉吃?”以色列人似乎被暴民的抱怨所影响。耶和华的子民和暴民一样,对祂慷慨提供的吗哪并不满意。他们想要更丰盛的食物。他们回头看,开始想起我们在埃及免费吃的鱼(第 5 节)。翻译为“自由”的词是副词,也可以翻译为“自由地”。然而,他们在埃及吃的鱼不是自由的——他们是奴隶。看来他们忘记了他们的压迫,以及上帝将他们从奴役中解救出来(出埃及记 3:7)。

人们不仅记住了“鱼”,还记住了黄瓜、西瓜、韭菜、洋葱和大蒜。这些都是与鱼一起吃的美味食物。由于没有好吃的食物,人们说现在我们的胃口消失了(第 6 节)。事实上,他们抱怨除了这种吗哪之外,什么都没有可看的。他们为自己被剥夺了美味的食物而感到悲哀,他们很容易忘记,在吃这种食物的同时,他们还是埃及人的奴隶。

在第 7-9 节中,摩西描述了耶和华一年多来一直供应的吗哪。摩西说吗哪就像芫荽籽(第 7 节),也就是说它是白色的。此外,摩西还描述了它的外观像珍珠珍珠是一种树脂状物质,可能也很粘稠(见出埃及记 16:31-36)。所以,吗哪(意思是“它是什么?”)可能是一种扁平的薄饼状食物,颜色为白色,粘稠,带有蜂蜜般的芳香物质。

为了准备食物吗哪,人们会(第 8 节)

  • 四处走走并收集它
  • 用两块磨石磨碎或用研钵捣碎
  • 放进锅里煮,做成饼

经过所有这些准备后,它的味道就像用油烤的蛋糕的味道。这意味着吗哪并非无味——只是不够优雅。有些人推测,主故意给他们味道平淡的吗哪,是为了激励他们更快地到达应许之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

因此,当夜间露水降在营上时,吗哪也随之降下(第 9 节)。这与出埃及记 16:14 中所说的一样。

吗哪是耶和华在祂的子民前往应许之地时赐予他们的恩典。吗哪是一种神奇的营养品(出埃及记 16:11-16)。吗哪是耶稣的象征,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生命之粮”(约翰福音 6:48-51)。拒绝上帝赐予的吗哪就等于拒绝祂。这也预示着以色列拒绝耶稣。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