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民数记 6:13-20 含义

完成拿细耳人的誓愿

当誓言履行完毕后,必须举行仪式,其中包括许多牺牲和祭品。一旦这些完成,这个人就不再受誓言规定的约束。

本节涉及拿细耳人离俗的日子满了之后的律法(第 13 节)。该人必须将供品带到会幕门口。这样做是为了将该供品献给耶和华(第 14 节)。

“祭品”包括:

  • 一只一岁无残疾的公羊羔作燔祭。“燔祭”是自愿献祭,是希伯来语“olah”的翻译,意思是“上升”。这可能意味着香气上升到上帝那里,令他喜悦(利未记 1:13)。
  • 一只一岁无残疾的母羊羔作为赎罪祭。“赎罪祭”是必须的祭品。它是为了弥补在誓言期间犯下的任何罪孽(有意或无意)(利未记 5:1-6)。
  • 一只没有残疾的公羊作平安祭。“平安祭”(或“平安祭”)象征拿细耳人与耶和华的亲密关系(利未记 3:6-11)。
  • 一篮无酵饼,用细面粉调成油,还有抹上油的无酵薄饼(第 15 节)。这里所见的配料组合在利未记 2:4f 中有详细说明。无酵节与逾越节密切相关。事实上,它始于逾越节后的第二天(利未记 23:5-5)。这次献祭是耶和华拯救和供给他立约之民的体现。
  • 他们的素祭。这祭品象征着人对耶和华的信赖。
  • 他们的奠祭。“奠祭”与素祭一起献上,因此是人完全依赖耶和华的另一个象征。

这些祭物被带到圣幕后,祭司要将它们献在耶和华面前,并要献上赎罪祭和燔祭(16节)。然后,祭司要把公绵羊和一筐无酵饼一起献给耶和华,作为平安祭(17节)。最后,祭司要献上素祭和奠祭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复杂、繁琐且可能花费不菲的仪式,用来结束某人的拿细耳誓言。然而,它表明了某人承诺献身于侍奉耶和华的誓言的珍贵性。就像撒母耳的母亲哈拿的情况一样,这段特别奉献的服务时间可能是为了作为一种特殊的形式向上帝祈求。哈拿向上帝发誓,如果他能给她一个儿子,她会让她的儿子终生侍奉上帝(撒母耳记上 1:11)。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