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申命记 10:10-11 含义

摩西提醒以色列人,耶和华听了他的代祷,没有毁灭他们。耶和华随后要求摩西继续带领人民进入他向他们的祖先发誓要赐给他们的土地。

摩西在结束西奈山铸牛犊事件的故事时,提醒上帝人民他为他们代祷的积极影响。作为领袖和盟约调解人,当以色列人因铸牛犊而犯罪时,摩西感到有责任为他们祈祷和禁食。摩西为人民祈祷的目的是请求上帝饶恕他们的生命。他提醒以色列人,他待在山上四十天四十夜是为了为他们代求。摩西以前做过这件事,第一次登上何烈山,即西奈山,现在他又做了一次(申命记 9:25)。以色列人在摩西最初在西奈山禁食四十天期间得罪了耶和华,现在摩西代表人民祈祷和禁食了与他以前在山上相同的天数,请求上帝宽恕他们,不要因他们的行为而毁灭他们。

摩西的代祷成功了。他说:“耶和华那次也听了我的话。”耶和华同意做摩西所要求的事:饶恕以色列人的性命。摩西说: “耶和华不愿毁灭你们。”耶和华答应了摩西的请求后,吩咐他说: “你起来,在百姓前头往前行,使他们进去得我向他们列祖起誓应许赐给他们的地。”上帝没有毁灭以色列,也没有从摩西开始,现在是时候重新开始工作了。上帝有一项工作,就是让以色列人进去得那地。很多时候,回应祷告的回报之一就是额外的责任。

上帝仍然因人民的不顺服而惩罚他们(出埃及记 32:30-35)。但他没有毁灭他们,而是从摩西开始履行他对亚伯拉罕的承诺。上帝向他们的祖先发誓要把土地赐给他们,但本可以通过摩西的后裔来履行这一承诺。现在上帝心软了,立即要求摩西回到他被赋予的领导责任。

在这里添加这些内容对摩西和他所面对的听众来说很重要。因为,尽管上帝已经决定不毁灭顽固的以色列人(出埃及记 32:14),但他本可以推迟进入迦南直到下一代,就像他对那些不服从他的命令上去占领这片土地的老一代以色列人所做的那样(申命记 1:26-33;民数记 13)。相反,宗主(统治者)上帝要求摩西和这一代人继续他们的旅程,以便他们能够征服迦南地。

宗主上帝因亚伯拉罕的忠诚服务而对他许下永久的承诺。例如,在创世记 15:18-19 中,上帝无条件地将土地赐予亚伯拉罕的后代,以奖励亚伯拉罕的忠诚服务,使他们可以拥有上帝向他们的祖先起誓要赐给他们的土地。即使亚伯拉罕的后代(作为附庸)没有适当履行宗主的义务(罗马书 11:29),上帝赐予亚伯拉罕的土地也是不可撤销和永久的。以色列人的情况就是如此,他们将享有居住在应许之地的特权。上帝本可以从摩西开始,仍然履行这一承诺,但宗主上帝回应了摩西饶恕以色列人的请求,现在要求得到宽恕的以色列人继续占领这片土地

他们的服从将开始实现上帝对亚伯拉罕的承诺:“我已赐给你的后裔,从埃及河直到幼发拉底大河之地”(创世记 15:18)。祝福已经赐予,但要靠他们去通过服从来占有它。这也是整个圣经的模式。在新约中,上帝无条件地赐予信徒属灵的礼物,但要获得这些礼物的实际利益,就必须服从圣灵,在圣灵中行走。以色列人已经被赐予这片土地,但现在必须进去,才能占有这片土地。

上帝总是信守诺言。上帝也作出承诺,但条件是必须持续服从(创世记 17:1-2)。摩西在这一点上提醒以色列人上帝的信实以及他们因不服从而遭受的不利后果。申命记的主要目的是阐明盟约条件,说明以色列征服土地后需要采取哪些行为才能继续得到祝福。其中大部分将是务实的因果关系。当人们真诚相待、避免嫉妒并努力工作时,社会就会繁荣昌盛。但上帝也承诺用他至高无上的手来干预,以管教和保护他所选择的人民。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