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申命记1:1-5 解释

摩西为他将要传递给以色列人的盟约信息设置了历史和地理语境。他打算告诉他们神所吩咐自己的一切。

申命记1:1-5提供了盟约信息的历史和地理语境,这是摩西将要传递给以色列人的信息。这一部分确定了神作为立约者的身份(3节),以色列作为盟约接受者的身份(1节,3节),摩西作为神和以色列之间盟约中保的身份(1节,3节和5节),以及所指的"话"(1节)或"这律法"(5节)的盟约文字本身。

经文告诉我们,摩西在约旦河东的旷野向以色列众人演讲。准确地说,它是在疏弗对面的亚拉巴亚拉巴,一个用于指"沙漠"的同义词,是死海和以拉他湾之间约旦河裂口的延伸,约110英里长。今天,约旦河东的旷野地区(在外约旦,约旦河以东)被称为"约旦哈希姆王国"。

除了疏弗对面的亚拉巴,我们被告知以色列的聚集之地是巴兰、陀弗、拉班、哈洗录、底撒哈中间。这些名称,除了未知的陀弗,好像指的都是西奈半岛的一些地方。它们被包括在这里,可能是为显示以色列从西奈山到摩押的行程。

从何烈山,西奈山的另外一个名称,经过西珥山路线到加低斯巴尼亚有十一天的路程。这里,称为"西珥山"的地方好像指的是西珥的整片土地,也就是以东。而且,经文提到了演讲的准确日期,它是第四十年十一月初一日。所给出的这个日期,是指发生在大约主前1446年大批人离开埃及的时候。因此,这第四十年对应了主前1406年,依据民数记33:38,大约是亚伦祭司离世的时间。

现在,摩西不是想到什么就传讲什么。相反,他是照着耶和华藉着他所吩咐的来传讲的。正如叙述者为我们所关联的信息,他说这番演讲发生在摩西和以色列人已经击杀了两个作为仇敌的国王之后:住希实本的亚摩利王西宏和住以得来、亚斯他录的巴珊王噩。亚摩利人是集中居住在外约旦中部约旦河以东的一个王国的居民(民数记21:33-35)。巴珊是一片富饶肥沃的土地,就是现在的戈兰高地,在加利利海以东。亚斯他录巴珊的首都,以得来是在巴珊之王国的一个城市。

摩西的目的是讲律法。译为律法的术语是希伯来文单词"Torah",一个主要指指导或教导(不论是法律上还是思维上)的名词。有时候它被新约众作者用于指旧约的前五卷书,正如在马太福音5:17-20和路加福音16:16中所指的。然而,在我们的语境中,这律法指的是盟约的内容,也就是说,指的是摩西将要教导以色列人的诫律和规定(也请查阅申命记4:8,44)。因此,律法指的是申命记的整卷书,而不是其中的个别律法。

值得注意的是,律法(教导)是以一种君主附庸条约的形式来呈现的,这里的君主,例如君王或者统治者,将他自己盟约的期待赐给作为接受者的附庸。因此,从申命记整卷书中,我们会看到君主/统治者神拣选以色列作为祂自己的附庸,赐给他们关于为讨祂喜悦而如何行事的指导。换句话说,这些指导的目的是为了塑造以色列作为附庸的行为和态度,以影射他们的君主/统治者神的一种方式。

因此,除了叙述者的指导性和总结性的评论之外,申命记还将包含摩西对以色列的这番讲话,为他们进入应许之地做准备。神已经藉着亚伯拉罕对以色列做了无条件的应许,使以色列人成为祂的子民,赐给他们这片土地的所有权。申命记所提醒的不仅是神子民的忠信,而且是他们的责任。神接纳以色列作为祂子民的恩赐是不可撤销的(罗马书11:29),但神的祝福和奖赏决定于人们的顺服。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