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申命记 24:10-13 含义

摩西制定了一条鼓励人们爱护邻舍的法律。他禁止放贷人进入借款人的家拿走抵押品。借款人选择要抵押的物品时,他必须留在外面。如果借款人很穷,用斗篷作为抵押品,放贷人需要每天晚上将斗篷归还给他,直到还清贷款为止。

摩西讨论的下一个话题涉及某人邻居借贷的情况(第 10 节)。向有需要的以色列同胞借贷这一主题在本书前面已经讨论过(《申命记》23:19-20;24:6)。以色列人不应利用穷人,而应以尊严对待他们,就像他们希望在类似情况下得到对待一样。

摩西告诉债权人,他不准进债权人的家拿他的抵押品。这意味着抵押品的质押是双方共同的,债权人不得占便宜。借款人可以选择他愿意提供的抵押品作为贷款的抵押品。

放贷人不得进屋,而应留在屋外,借贷人应将抵押品拿出来交给你(第 11 节)。放贷人不在屋内,借款人可以自由选择他想要抵押的物品,不会因借贷而受到压迫。

但有时借款人可能是穷人(第 12 节)。在这种情况下,放贷人不能带着抵押品睡觉。这意味着穷人身上只有衣服,所以他拿出斗篷作为抵押品。这意味着晚上他会很冷,没有东西可以盖。所以放贷人每天晚上都要把斗篷还给他,这样穷人才能睡得舒服。

所以日落的时候,你一定要把当头还给他(第 13 节)。放贷人这样做是为了让他(借贷者)可以披着斗篷睡觉,并祝福你(放贷人)。斗篷(希伯来语“salmāh”)这个词可以指一般的衣服(申命记 29:4;约书亚记 9:5、13)。在这里,它可能指的是人们睡觉时裹在身上保暖的外衣。

因此,拿别人的斗篷作抵押,在借贷期间一直扣留,会让他感到寒冷,身体不适,失眠,生活质量普遍下降。根据摩西之约的条款,这种针对以色列同胞的行为是被禁止的(出埃及记 22:25)。

总而言之,放贷人必须在白天保管物品,晚上归还,直到还清贷款为止。这种正义行为会产生两个积极的结果。首先,它会让借款人祝福放贷人。这意味着借款人会感谢放贷人,并会祈求上帝保佑他。其次,在上帝面前,这对放贷人来说是正义的。这种正义与与宗主上帝所立的约相一致,被认为是放贷人对借款人兄弟般的爱和尊重的行为。

摩西在本节中提供了如何处理这种交换的指导方针。这项法律力求保护借款人的人道主义权利和个人尊严,同时保护贷款人免于损失金钱。这种互惠互利的关系是爱邻居的典范。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