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申命记 24:14-15 含义

摩西警告以色列人不要压迫贫穷的雇工,扣留他的工资。这样的行为可能会导致穷人向上帝哭诉他的雇主。

摩西现在转向支付某人服务费的问题。他明确规定,任何人都不得压迫贫穷和贫困的雇工(第 14 节) 压迫(希伯来语“'āshaq”)一词的意思是滥用权力对社会地位较低的人实施行为。它还暗示欺骗、欺诈甚至暴力。雇工(希伯来语“sakîr”)是指被雇来做某项工作的人,例如雇工或日工。

在这种情况下,受雇的仆人贫穷和贫困的人。这表明劳动者的社会地位低于雇佣他的人(雇主)。扣留工资就是利用权力虐待他人。这违反了十诫后半部分的原则,即爱邻如己的原则(利未记 19:18;马可福音 12:31)。

贫穷的人依靠每日的工资来维持家人的生活必需品,例如食物和住所。在古代以色列,这种不稳定的情况可能是因为穷人失去了家庭土地或其他独立收入来源。结果,他只能出外打工。

这条规则适用于所有被雇佣为劳工的人,无论他是你的同胞,还是你城镇中的外人同胞(希伯来语“'āḥ”)这个词在希伯来语中的字面意思是“兄弟”。这个人是盟约社区的同胞。外人是那些不是以色列人,但在以色列土地上生活或旅行的人。他们通常受到耶和华的保护,免遭虐待(利未记 19:33-34),这条法律保护他们免遭欺骗而提供免费劳动力。

无论工人属于什么种族,雇主都必须在日落之前支付当天的工资(第 15 节)。理由是工人很穷,他一心想着这笔钱。工人的生活依赖于每天的工资。他勉强糊口。他的动机(一心想着)是基于一天结束时得到报酬。爱邻如己意味着启迪和提升他们。阻止他人的渴望就是压垮他们。

这位可怜的人被雇来做白天的工作,晚上必须付钱给他,以便他能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也因为他需要钱来养家糊口。扣留他的工资就是对他的压迫,因为这会让他家人面临得不到基本生活保障的风险。

雇主需要支付工人的工资,这样工人才不会向耶和华呼求。如果工人向耶和华求助,雇主就会有罪。耶和华承诺要审判犯下这种罪的人(玛拉基书 3:5)。换句话说,宗主(统治者)上帝(所有人的最终雇主)会追究雇主未按时支付可怜工人工资的责任。因此,任何雇主扣留日工的工资都将受到审判(玛拉基书 3:5)。

这条律法也出现在《利未记》中,但在那里它适用于所有工人(《利未记》19:13)。在《申命记》中,摩西关心的是穷人有需要的人,因为他们几乎没有足够的食物或钱来维持生活。用现代的话来说,我们会说那些穷人靠薪水过活。

如果雇主答应支付雇佣工人的工资,但在工作完成后拒绝支付,那么这就是对他们的虚假见证。支付承诺就是谎言。因此,这违反了第九条诫命。这也可能是偷窃他人的一种形式,并被视为违反第八条诫命。这两条诫命都是后五条诫命的一部分,总的说来就是爱邻如己(利未记 19:18;马可福音 12:31)。

这条律法与摩西之约中的许多其他律法一样,旨在保护那些急需帮助的人的尊严。雅各书 5:4 中也提到了类似的待遇。律法明确规定,穷人永远存在(申命记 15:11;马可福音 14:7)。然而,摩西律法明确规定,穷人应受到有尊严的对待,并应得到一切机会重新站起来。以色列不应存在永久的下层阶级(申命记 15:1-4)。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