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申命记 24:17-18 含义

摩西警告以色列人不要歪曲对外来人和孤儿应有的公正,并禁止拿寡妇的衣服作为抵押。

在整个申命记中,摩西表达了他对以色列人中那些弱势群体的关心——外来人孤儿寡妇。在古代近东的一些社会中,法官和律师通常会歪曲正义,让幸运的人享有比弱势群体更多的司法特权。但以色列的情况并非如此,因为宗主(统治者)上帝称以色列为圣洁、公义的国家,代表上帝成为“祭司的国度”(出埃及记 19:4-6;申命记 16:18-20)。

因此,摩西告诉以色列人,不可屈枉外邦人和孤儿的公义,也不可拿寡妇的衣裳作抵押(第 17 节)。这里提到的公义是在法庭的背景下。这些人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很容易被利用,但这条法律旨在保护他们免受法律制度的虐待。当上帝放逐以色列时,他这样做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穷人得不到公正的审判(阿摩司书 5:14-15)。

外来人(希伯来语“gēr”)是指居住在以色列但不是以色列人的人。然而,这样的外来人可以充分参与并被接纳进入以色列社区,只要他同意接受割礼并遵守其他以色列仪式(出埃及记 12:48-49)。

孤儿也应受到同样的待遇。在《圣经》中,孤儿(希伯来语“yāthôm”)通常指没有父亲的孩子。这样的人特别脆弱,因为他没有父亲的保护。因此,摩西命令以色列人在法庭上公平对待孤儿

正如这条法律要求在法庭上公平对待外侨孤儿一样,它还规定任何人都不得寡妇衣服作为抵押。寡妇是失去了丈夫却仍未结婚的妇女,没有丈夫的保护,因此很容易成为受害者并陷入贫困。她可能会经常欠债,但没有放贷人可以用她的衣服作为抵押来偿还贷款。正如第 24 节中所说,衣服指的是睡觉时用来防寒的衣服。这会危害她的健康,甚至可能危害她的整体福祉。

告诉人们需要以公正和仁慈的方式对待他人的基础是,他们需要记住你们曾在埃及为奴,耶和华你们的上帝将你们从那里救赎出来(第 18 节)。他们在埃及统治下生活了 400 多年。然后,他们的主权契约主向他们展示了怜悯,将他们从奴役中解救出来,在沙漠中为他们提供食物,并在他们前往应许之地的路上保护他们免受敌人的伤害。现在,每个以色列人都要通过向他人展示他的品格和恩典来反映这些行为。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摩西(和耶和华)命令你这样做

总之,摩西规定公平对待外来人、孤儿寡妇。耶和华(通过摩西)命令以色列人对他们表示同情,因为他们是社会中最弱势和最脆弱的人群之一,需要保护以免被他人剥削。这再次强调了十诫最后五条的基本原则,即以色列人要爱人如己。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人要像他们自己是穷人一样对待穷人。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