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申命记 29:22-28 含义

耶和华对人民和应许之地的毁灭性审判将成为以色列人后代的警告。

上一节讲的是个人或一群人陷入偶像崇拜,耶和华对此的审判,导致彻底的毁灭(第 16-21 节)。本节描述了后代(第 22 节),即你们的子孙,以及从远方而来的外邦人,当他们看到这片土地上的灾祸和耶和华所疾病时,会大声疾呼。

看到这一切,无论是以色列本地人还是外国人,都会对以色列土地遭到毁坏的原因感到困惑。他们会看到,以色列全地都是硫磺和盐,一片燃烧的荒地,没有耕种,没有收成,草也不长出来(第 23 节)。硫磺这个词也可以翻译为硫磺。它是一种燃烧时会产生高热的黄色矿物。它可以在死海岸边找到。它经常被用来表达惩罚和毁灭的意思(创世记 19:24-25;以赛亚书 30:33;以西结书 38:22)。与一起使用,它们代表着对土地肥沃的破坏。

因此,上帝的审判将完全颠覆他的祝福。上帝曾应许,只要以色列人顺服他,就赐给他们流淌着牛奶和蜂蜜的土地(申命记 28:16-18、24、38-40)。然而,当以色列遭受审判时,这片土地将不再肥沃。它将变成一片荒芜,这意味着它的所有植被将被完全剥离。农民将无法在土地上种植或生长任何东西。甚至也不会在上面生长。这表明,除了陷入“强者剥削弱者”文化泥潭的自然后果(正如周边国家所表现的那样)之外,上帝还将倾泻超自然的逆转。在这种情况下,土地将变得肥沃。

这种事怎么会发生在耶和华亲自称之为流奶与蜜之地(申命记 6:3;11:9;26:9;等等)呢?

以色列的土地将变得所多玛、蛾摩拉、押玛和洗扁一样,耶和华在怒气和愤怒中将这四座城市倾覆。这四座城市都位于约旦河谷。在创世记 19 章中,所多玛和蛾摩拉因人民的邪恶而被耶和华毁灭:

“当时,耶和华将硫磺与火从天上耶和华那里降与所多玛和蛾摩拉,把那些城和全平原,并城里所有的居民,以及地上生长的植物,都毁灭了。”
(创世记 19:24-25)

虽然《创世记》没有说押玛洗扁当时被毁灭,但其他经文假设它们也包括在内(《申命记》29:23;《何西阿书》11:8)。因此,对以色列的审判将与对那些城邦的审判一样。诅咒将使土地荒凉、荒芜、不产出,与“流淌着牛奶和蜂蜜”相反。

看到这一切破坏,以色列周边的所有国家都会,“耶和华为何向这片土地如此行?为何大发烈怒? ”(第 24 节)。这个问题会在征服应许之地并定居于此的巨大成功中出现。这些祝福与他们当时看到的破坏形成了鲜明对比。

答案(来自一个匿名人士)指出,耶和华审判他的子民,是因为他们[以色列人]背弃了耶和华他们祖先的上帝,就是他领他们出埃及地时与他们所立的约(第 25 节)。耶和华在申命记中明确表示,遵守他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地时与他们所立的约将带来祝福,不服从将带来毁灭性的审判。这里所说的约是在何烈山(西奈山)立的,并在摩押平原得到了更新和扩展。

宗主上帝救赎了以色列,并与他们建立了盟约关系,使他们成为祂的儿女,祂成为他们的上帝(出埃及记 6:7)。这个附加的盟约在这方面也是一样的(申命记 29:1)。上帝非常清楚地阐明了人民的选择将会带来什么后果。然后上帝让他们自己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上帝无条件地选择以色列作为他的子民,因为他爱他们(申命记 4:37:7:7)。上帝的恩赐和呼召是不可撤销的(罗马书 11:29)。圣经明确指出,以色列现在是、并且永远是上帝的子民(罗马书 11:26)。然而,上帝的祝福取决于他们是否遵守他们同意的契约。这将是他们的选择。

不幸的是,以色列的后代将拒绝效忠宗主神。他们侍奉和崇拜其他神(第 26 节)。崇拜(希伯来语 shāḥâ”)一词的字面意思是“跪拜”,是忠诚和承认统治的标志。他们向他们不认识的异教和宗主神没有分配给他们的异教神跪拜并献祭,这是对盟约中第一条诫命的不服从行为(申命记 5:7)。

由于他们的不忠,耶和华的怒气向那地发作,降下这书上所记的一切咒诅(第 27 节) 以色列的邪恶行为,尤其是他们强烈的偶像崇拜欲望,会激起上帝的愤怒,他会降下咒诅给他的盟约子民,正如申命记中所写。这段话是用过去时态说的,表明这肯定会发生。

此外,这些观察家会说, 在愤怒、狂怒和大怒中将他们从他们的土地上连根拔起,并将他们扔到另一片土地上,就像今天一样(第 28 节)。动词连根拔起(希伯来语 nātash”)通常指将一棵树或一株植物从地里拔出。这种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上帝的子民被俘虏并带到异国他乡的方式。他们将在愤怒、狂怒和大怒中被赶出应许之地,扔到另一片土地上,这意味着他们将被流放到其他地方。所有这些灾难都将因不服从上帝的盟约律法而降临到以色列身上。

历代志上重述了犹大的历史,并分析了犹大被流放的原因。它明确指出,这是由于“他们不忠于”遵守上帝的约定(历代志上 9:1)。申命记发生在大约公元前 1445 年(见侧栏中的时间线)。犹大被流放到巴比伦的时间大约是 859 年后,因为犹大被流放的时间是公元前 586 年。

这句话“今天的情况”应该从这些事件发生时的未来观察者的角度来理解。这种预言时态明确表示,如果以色列选择这些后果,上帝肯定会惩罚这些后果,正如契约中所说的那样。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