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申命记2:16-23 解释

在叙述以色列直到此时的历史中,摩西提醒他们,当时神告诉他们不要骚扰亚扪人,因为亚扪人与以东人和摩押人一样,都是以色列的亲族,他们的土地是由耶和华所赐的。

不顺服的那一代人,在这里描述为兵丁,他们的毁灭代表了朝着征服迦南旅程的一个关键时刻。从以下重复的陈述来看,证据是很清楚的,"等那世代的兵丁都从营中灭尽"(14节),"直到灭尽"(15节),以及"兵丁从民中都灭尽死亡以后"(16节)。在所有这三个例子中,所指的是关于神所说的悖逆之民,"这恶世代的人,连一个也不得见我起誓应许赐给你们列祖的美地"(申命记1:35;民数记14:30)。这第一代人死在旷野中,没有看到应许之地。

在民数记1章,被数到的那些人都是"以色列中,二十岁以外,能出去打仗的"。且在民数记14:29中,那些不被允许进入应许之地的人,是依据他们"被数点、从二十岁以外"而被计数的。因此,兵丁就是那些人口统计中二十岁以外的人。经文是很清楚的:因为神已经指出,那些不被允许拥有他们产业的人,都是那些拒绝为它争战的人。祂兴起新的一代人,要求他们进入那地并为之争战。行在顺服中需要勇气;让恐惧阻止我们顺服,只会导致我们失去奖赏。

因此,当兵丁从民中都灭尽死亡以后,耶和华吩咐摩西,指示新一代以色列人如何行动,因为他们要去征服迦南。耶和华说,"你今天要从摩押的境界亚珥经过。"这里,经文间接提到的在摩押称为亚珥的地区,指的是整片摩押地。

在这一部分的指示是关于亚扪人的。神对祂的百姓说,"走近亚扪人之地,不可扰害他们,也不可与他们争战"。译为"扰害"之动词的基本意思是"像敌人一样对待某人",或者"对某人显示敌意"。动词"争战"的意思是"和某人处于冲突中"。神将这两个动词放在一起使用,以强调祂对百姓的吩咐,好使他们不会与亚扪人发生战争。以色列要显示对亚扪人的尊重,因为亚扪人是以色列的亲族,就像以东人和摩押人一样(2:1-15)。神说,"亚扪人的地,我不赐给你们为业,因我已将那地赐给罗得的子孙为业。"顺服神所说的不要去打仗,与顺服神所指示他们的要去打仗,确实是同等的重要。

它会让人想起因所多玛和蛾摩拉的恶行,耶和华毁灭它们的时候,罗得和他的女儿们"逃到山上"(创世记19:17)。罗得的女儿们藉着酒醉的罗得使她们自己怀孕,并生出孩子。大女儿生出的儿子起名叫"摩押",成为了摩押人;小女儿生出了"便‧亚米",成为了亚扪人(创世记19:30-38)。因此,就像摩押人,亚扪人与以色列人有很近的关系。神指示祂的百姓不可扰害他们,也不可与他们争战,因为是祂将土地作为产业赐给了亚扪人。

随后,就像前一部分,摩西再次打断了叙述的过程,提供了亚扪地首批居民的一些背景信息。就像摩押,亚扪地也算为利乏音人之地,因为他们是先前住在那里的人。但是,摩押人却称他们为以米人(11节),亚扪人称他们为散送冥。正如在前一部分(9-15节),叙述者告诉我们,这些人民数众多,身体高大,像亚衲人一样。然而,全能的神除灭他们,以便给亚扪人(和以东人,如22节所示)留出空间。因为是耶和华除灭散送冥,将土地赐给了亚扪人,所以祂告诉以色列人要善待亚扪人。

摩西比较了耶和华为亚扪人所行的和祂为以扫子孙所行的。他说,"正如耶和华从前为住西珥的以扫子孙将何利人从他们面前除灭。"这个比较的含义是亚扪人也有权得散送冥的地,接着居住,因为是神赐给了他们土地,正如祂赐给以扫子孙西珥一样。

这个背景信息的目的,是提醒以色列人亚扪地的不可侵犯,因为它是由耶和华分配给他们现在的居民的(申命记32:8)。这与神对待亚摩利人形成了对比。在创世记15章,神告诉亚伯拉罕,他第四代以后的后裔要从埃及回来对付亚摩利人,因为"亚摩利人的罪孽还没有满盈"(创世记15:16)。神在施行审判前,给亚摩利人提供了一个持续的时间窗口来悔改。

叙述者在过渡到亚摩利人与以色列人争战之前(24-25节),简要介绍了新的族群(亚卫人和迦斐托人)。迦斐托人(从迦斐托除灭了亚卫人,接着居住。亚卫人也是来自利乏音,因为经文说他们住在乡村直到迦萨(约书亚记11:22),观察到这点是有趣的。人类历史充满了不同群体取代其他群体的故事。在某些情况下,神在通过其他族群伸张正义,即使他们的动机不太可能是公义的。所有这一信息都显示了神的大能在作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