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申命记 30:11-14 含义

摩西在最后讲话中告诉以色列人,上帝在这份契约中的诫命并非超出他们的理解和遵守能力。上帝的话语离他们很近。所以,他们必须相信它、说它、做它。契约的目的是让以色列人遵守它。这只能发自内心。

第 30 章的最后十节是摩西对以色列人民的最后一次演讲的结论。在第 5 章开始的演讲中,摩西提出了构成何烈山(西奈)契约更新文件的许多诫命和法律。在第一代拒绝进入这片土地的以色列人(包括军龄及以上的人)死在旷野之后,摩西将这些内容呈现给第二代人,他们驻扎在约旦河东,准备进入这片土地(申命记 2:16)。第二代人同意在第 26 章末尾遵守何烈山之约(申命记 26:17)。

然后,从申命记 29:1 开始,摩西又加了一个约。从申命记 29:1 到申命记 30:10,上帝加了一个适用于第二代及其后代的协议。在这个约中,上帝补充说,未来的一代人实际上会违反这个约,当他们这样做时,他们将被驱逐出这片土地。但上帝也明确表示,当他们悔改时,无论他们分散多远,他都会把他们聚集回这片土地。摩西还补充说,上帝会割礼未来一代人的心。

现在,这个附加的契约是向第二代以色列人提出的,即那些将进入应许之地的人。摩西向以色列人提出了基本主张。在这个主张中,摩西明确表示,以色列人知道他们心中什么是对的。关键问题是他们是否会通过说出并选择去做来承认什么是对的。

摩西在邀请人们加入这个附加的契约时,首先说,我今日吩咐你的这条诫命,对你来说不是太难,也不是遥不可及的(第 11 节)。与何烈山(西奈)契约不同,这个附加的契约不会在某个时间点得到人民的同意。相反,它将保持开放状态。人民将每天决定是否做他们心中认为正确的事情。

摩西说,我今日吩咐你们的这条诫命对你们来说并不太难,他明确地表明,上帝的圣约律法既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他们可以遵守的。理解上帝的律法的含义不需要猜测。它们也不是难以接近或无法触及的。这与异教神灵的神秘莫测和怪异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很明显,善待他人,尊重他们的财产、人格和家庭,将带来一个伟大而有益的社会。这是常识。不难理解。法律的全部应用可以概括为“爱邻如己”(利未记 19:18;马可福音 12:31)。这不是一个难以理解或应用的概念。每个人显然都已经学会了如何爱自己。所需要的只是将这种知识应用于他人。

摩西在第 11 节中用了两个例子来强调他的观点,即这些诫命很容易理解。首先,他说耶和华的诫命不在天上,这意味着耶和华说的话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没有人应该说,“谁能到天上去给我们取来,使我们听见,使我们遵行呢?”(第 12 节)。作者的观点是,以色列人没有必要试图上天堂(律法的起源地)来取回律法。他们不需要天使从天上下来向他们解释。他们已经听过了,因为上帝已经在摩押平原将他的律法赐给了他的盟约子民。他们心里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这很简单,不需要解释。

其次,摩西说,耶和华的诫命不在海那边,以致你们说:‘谁肯替我们过海去取来,使我们听见,使我们遵行呢?’(第 13 节)。摩西再次指出,上帝的诫命并非难以理解或难以捉摸。没有人需要渡海才能得到它。他们不需要传教士或外国专家来解释它。它很容易理解。

事实上,上帝的诫命就在你身边,而且很容易理解。摩西告诉以色列人,他的诫命离你们很近(第 14 节)。但它有多呢?它很近,而且很容易理解。

部分原因是,上帝诫命的核心是爱人如己。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爱自己的内在能力。因此,评估如何对待他人应该相对容易。只要问“我希望别人如何对待我?”然后对邻居也这样做。

真理他们的口中和心中。这强调了这样一个事实:上帝的诫命始终存在于以色列人的生活中。它在他们心中(申命记 6:6),因为上帝给了他们诫命,而诫命只是指出了对待他人如同对待自己一样的现实。当他们说出心中的想法时,它就在他们口中。上帝的诫命近在咫尺,使他们能够遵守它。它并非遥不可及。顺序是相信、说出,然后执行诫命。耶稣告诉我们,这些诫命可以总结为“爱上帝和爱他人”(马可福音 12:20-31)。

简而言之,宗主(统治者)上帝将他的圣约律法赐给了他所选择的人民,并命令他们遵守这些律法。这些律法很容易理解,遵守起来也不太难。此外,上帝还告诉以色列人,当他们遵守上帝的诫命和法令时,他们将得到丰厚的祝福。这些祝福离他们很近,就在他们嘴上,就在他们心里。因此,如果他们愿意,他们可以遵守这些律法。很明显,选择权在他们手中。这不是理解的问题,而是意愿的问题。

在罗马书中有关上帝对待以色列的部分(罗马书 9-11),使徒保罗引用了申命记 30 章的这段经文来说明“基于信仰的正义”。他用一个简短的对句总结了申命记 30:11-14:

你若口里承认耶稣为主,

B 心里相信神使他从死里复活,你必得救;

B' 因为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

A' 并且口里承认,结果就得救。

任何对句的中心都是主要观点。在这个对句中,主要观点是真正的正义源于凭信心生活。对句可以进一步简化为:

答:坦白

B:相信(有信心)

B' 相信(凭着信心行事)

坦白说

罗马书 10 章中忏悔带来的救赎或解脱与申命记 30 章中的救赎或解脱相同。以色列被选为上帝的子民是因为上帝的爱,而不是别的(申命记 4:37;7:7-8)。同样,新约信徒通过信仰在精神上重生为上帝的儿女(约翰福音 3:14-15;罗马书 4:3-4;5-:1)。当以色列人相信、忏悔并遵守上帝圣约的规定时,他们就摆脱了不服从的不良后果。

同样,保罗在罗马书中指出,当我们相信、承认,然后行出/做顺服信仰的事情时,上帝的儿女就摆脱了罪的不良后果。保罗指出的一些罪的不良后果如下:

  • 沉溺于我们自己的肉体所导致的瘾症(罗马书 1:24,26)
  • 被错误的思想所左右(罗马书 1:28)
  • 成为我们肉体的奴隶,罪孽,是一个严酷的主人,他以死亡作为“工资”(罗马书 6:12-16, 23)

保罗向罗马的信徒(他们的信仰闻名于世,见罗马书 1:8)提出了摩西向以色列人提出的同样选择。作为上帝的选民,我们在他的爱中得到保障,被完全接纳为他的子民,我们会遵循上帝的道路,从而获得巨大的祝福吗?还是我们会选择自己的道路,然后自取灭亡?

罗马书第 10 章中的这段经文可以说是保罗反对犹太权威的论点的顶峰。它呼应了第 1 章的主题经文:

“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 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因为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
(罗马书 1:16-17)

在罗马书的这节主题经文(罗马书 1:16-17)中,很明显,实现正义生活的途径是过着信仰的生活。申命记 30:11-14 的进展是:

  • 相信,
  • 说话,
  • 遵行上帝之约的规定。

保罗的进展也一样,隐含着“做”。如果我们相信,并且承认(说),那么就假定我们会做(罗马书 10:9-10)。

罗马书中追求的正义是正义的经历。保罗写给罗马教会的信是写给那些信仰闻名世界的信徒的(罗马书 1:8)。他们已经通过信仰在上帝面前被宣告为义人。

现在的问题是选择是否要凭着信仰生活,并在日常生活中展现/体验正义。因此,罗马书 10:9-10 中所说的“救赎”是关于从通过我们的肉体统治我们的日常罪孽力量中被拯救出来。保罗在罗马书中花了很多时间谈论信徒的肉体,以及我们需要选择在圣灵而不是肉体中行走(罗马书 8:1-8)。通过这样做,新约信徒从罪的不良后果中得到解脱/拯救。

新约以这种方式反映了旧约。保罗明确表示,成为上帝家庭的一员完全是信仰的问题。这是通过信仰基督而从上帝那里得到的礼物(罗马书 3:23;4:3-4;5:17)。这份礼物是不可撤销的,就像上帝的所有礼物一样(罗马书 11:29)。同样,上帝选择以色列作为他的子民,不是因为他们有任何正义,而是因为他爱他们(申命记 4:37;7:7-8)。上帝永远是我们的遗产(罗马书 8:17a)。

和以色列以及新约信徒一样,继承与上帝立约的祝福取决于我们的选择;特别是我们是否选择凭信心行事。正如保罗在罗马书 1 中所说,当我们选择追随肉体时,我们会受到上帝的愤怒,这让我们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并被交给我们的肉体,从而产生不良后果(罗马书 1:24、26、28)。另一方面,如果我们顺服基督,像他一样受苦,我们就会得到继承他所继承的一切的祝福,作为对他忠诚的奖励(罗马书 8:17b)。

当保罗在罗马书第 10 章中引用申命记 30:11-14 时,他使用“基督”来解释正义,因为基督是从天上或从海那边被召唤来的。但这当然不是必要的,因为基督在我们里面(歌罗西书 2:27)。这为摩西说的“你心里已经知道什么是对的”增加了一个元素。在新约中,我们有上帝住在我们里面,告诉我们并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问题是“我们要听谁的?”我们要服从谁?圣灵还是肉体?(加拉太书 5:16-17)。

保罗将“基于信仰”的正义(如申命记 30:11-14)与“基于律法”的正义进行了对比。保罗断言,律法的正义并不能实现正义(罗马书 9:31-32)。

为了说明“基于律法”的正义,保罗引用了《利未记》第 18 章。在那一章中,摩西引用了埃及和迦南文化中常见的剥削行为。许多规则似乎是为了弥补各种漏洞(不要与姐妹或同父异母的姐妹乱伦,无论她们出生在国内还是国外)。重点似乎是,你永远无法通过制定规则和弥补漏洞来实现正义。只要人们一心想打破规则,他们就会找到理由。

真正的正义始于内心。相信、说(或思考/居住),然后行动。这就是凭信心行事的方式。

在古代以色列也是如此。上帝赐给第二代人,即进入那片土地的一代人(申命记 29:1)的附加契约就是如此。正如保罗在罗马书中指出的那样,对于新约信徒来说也是如此。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