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箴言 3:27-32 含义

智慧心灵最明显、最有力的体现之一就是一个人对待邻居的方式。

所罗门进一步探讨了智慧的性格塑造(内在)效果和智慧的环境(外在)后果之间的关系,并向读者给出了四句不要”的格言。在《箴言》3:21-26 中,他以一种宏观、总体的方式描述了智慧的价值,主要涉及我们信任谁以及我们如何看待事物的内部选择——我们选择的观点。在这里,他开始深入探讨智慧在做决定时的日常实际应用和反应。

所罗门将他在上一节中介绍的两条线索联系在一起——性格和环境。智慧就像系鞋带。我们最有效并从智慧生活中获得最大收益的方式是将性格的系带与影响他人(为了他们的利益)的系带联系在一起。

第一个不”是关于帮助他人:服务。当你有能力时,不要拒绝给予那些应该给予的人。智慧不仅仅是我们放在心里的奖赏。它很实用。它不仅告诉我们如何思考和相信,还告诉我们做什么以及如何与他人相处。智慧是共享的财富。如果我们拒绝给予他人财富,我们就没有参与智慧。

智慧包括在适当的时候为他人做好事。从“应得的人”翻译而来的词在《箴言》中出现了十四次,被翻译为“丈夫”、“主人”、“拥有者”、“人”、“阴谋家”,甚至“鸟”。直译是“不要拒绝向主人施舍”。这个想法似乎是不要拒绝向任何有机会提供帮助的人施舍。这句谚语总是很实用,它补充说,当你有能力去做的时候。为了使这句谚语有效,你必须有机会和能力提供支持。如果你有机会和能力行善,但却拒绝行善,你就没有遵循智慧。

这一原则体现在摩西律法中。在《出埃及记》中,我们发现了以下经文:

“如果你遇见仇敌的牛或驴走失了,你一定要把它带回来还给他。如果你看见恨你的人的驴子压在重担下,而你不想帮助它,你一定要帮他把重担卸下来。”
(出埃及记 23:4-5)

这清楚地表明,智慧要求我们给予援助、行善,甚至对我们的敌人也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它涉及放回一只流浪动物,或减轻一只负担过重的动物的负担。行善的机会已经明确地呈现了出来,而你就是那个可以行善的人。这一原则涉及呈现给我们的机会。显然,世界上需要帮助的人比任何一个人能服务的都多。这就是为什么附加项很重要;这一智慧原则适用于你有能力做到的机会。

在《箴言》3:19-20 中,所罗门谈到了智慧是如何融入存在的,它是创造秩序的基础。我们不仅是智慧的接受者和消费者,也是智慧的渠道。因此,给予和接受智慧,并走在智慧的道路上,是一件公共的事情。我们注定要给予和接受。

第一个禁忌是:当你有能力做好事时,不要拒绝做好事。这句经文中有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了拒绝做好事是什么样子的。那就是拖延做好事。把问题推到一边。阻挠做好事的机会。这段经文教导你不要通过假装存在间接障碍来欺骗你的邻居(和你自己)。当你有东西在手边时,对他们说:“明天再来,我会给你的。”拖延就是拒绝。

不做好事会暴露出一颗囤积的心。你无法有效地囤积善事或智慧,就像你无法有效地囤积爱一样。一旦你试图这样做,它就会变成愚蠢、自我毁灭的自私。

因此,我们被要求分享智慧。将创造的基本要素传播到我们的影响范围内。

第二条诫命是关于谋害邻舍。第一条诫命是,我们因疏忽而伤害了邻舍;拒绝帮助。所罗门在这里谈论的是罪人和愚昧人所策划的伤害他人的计划(见箴言 1:11-15)。

所有这些不要”的谚语都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在社区内与邻居进行建设性互动。当邻居安全地生活在你身边时,却想方设法伤害他,这是与智慧背道而驰的。这是邪恶的,因为它会破坏社区。整个圣经故事都清楚地表明,上帝对人类的理想是让我们生活在自愿、相互合作中。十诫围绕这一点展开(出埃及记 20)。上帝呼召以色列成为一个祭司国家——一个向邻国展示这一点的国家。前四条诫命明确指出,上帝是我们的权威,禁止我们崇拜偶像,偶像是“权威”,为对邻居的不道德、剥削行为辩护(参见利未记 18,了解埃及和迦南异教习俗中常见的此类行为的描述)。

最后五条诫命基本上是说“爱邻如己”。通过尊重和尊重他人的个人尊严和个人主权来服务他人。保护和尊重他们的人身、生命、财产和家庭关系。箴言认识到,在一个社区内实现社会和谐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条诫命。它需要智慧。智慧源于人们做出内心的决定,相信上帝并遵循他的方式,以此来满足自己的私利。

所罗门编撰箴言大约一千年后,耶稣将作为仆人来到人间,用神圣的爱和服务来说明这一点,以示对世上所有人的仁爱。然后,耶稣升天回到天堂后,他派遣圣灵住在信徒心中,赋予他们超自然的力量,让他们选择自愿、相互合作。圣经通常用“正义”一词来描述这种生活方式。

智慧带来人类繁荣,意味着互利和社会和谐。设计伤害会破坏社会和谐。通过设计伤害,我们破坏了安全。缺乏安全会抑制相互合作,并将资源从为社区创造互利中转移出去。没有安全,个人的重点就是自我保护。当我们设计伤害邻居时,我们会破坏自治并为暴政打开大门。

谋害邻舍的内在种子是自私和贪婪之心——这些性格特征与智慧背道而驰。这是邪恶。这也是愚蠢的,因为它会导致我们自己的毁灭(箴言 1:19)。

奇怪的是,即使我们发现了好东西,贪婪也会让我们不想让别人分享。我们不相信上帝会为所有人增加赏金,而是认为生活是一场零和游戏——如果他们赢了,我就输了。或者更糟的是,我们将胜利定义为对他人进行强制性统治。我们打算从他们身上榨取我们自己认为的利益。所以,我们无缘无故地与人争吵,其实他并没有伤害你。这是第三禁忌

我们已经在第 21 节中看到了如何用信任取代焦虑。当我们害怕别人会对我们做什么时,我们就会失去平安。他们可能会说什么或想什么,以及这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我们可能会因为想象中的轻视而合理化与人无缘无故的争吵。这种争吵可能是一种先发制人的策略。也许是潜意识的。但总是愚蠢的。

当我们与一个没有造成伤害的邻居争吵时,我们是在与他作对,以窃取他人生的成功和快乐。这种行为就像其他的不要”谚语一样,揭示了一颗与智慧不一致的心。它是自私自利的,会破坏他人、破坏社会和谐。最终会破坏我们自己。

最后一条“不要”是关于我们隐藏的内在观点。仅仅避免伤害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采取仁慈的态度对待他人。祝愿他们成功。这才是让我们摆脱贪婪毒药的方法。所罗门建议:不要嫉妒暴力的人,不要选择他的任何道路。如果我们尊敬那些获得不义之财的人,就会引导我们走上毁灭之路。当我们嫉妒暴力时,离效仿他们只有一步之遥。我们不应该尊敬暴力的人,而应该认识到并羞辱他对我们周围社区造成的破坏。

这四条警告都是为了向所罗门的听众展示如何在与他人的群体中运用智慧的实际例子。重要的是,他的任何劝告都不依赖于他人的行为。所罗门敦促他的每个学生单方面地用智慧行事。经过深思熟虑,除了自己,没有人能阻止这一点。这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没有人能阻止它。这一见解的含义是领导力真的很重要。当一个人愿意用智慧行事时,就会为其他人树立一个可以效仿的灯塔。耶稣用盐的比喻来劝告他的追随者(马太福音 5:13;马可福音 9:50;路加福音 14:34)。一点盐可以保存一大块肉。同样,少数人用智慧行事可以保护整个社区。

任何时候,我们参与这些控制和不正当的行为,我们都在忘记智慧之路。只有通过正确的世界观与实际表达相结合,我们才能体验到智慧的完整生活。智慧是我们真正实现自身利益的道路。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自私自利都是自我毁灭。

主揭示了关于邪恶的真相:因为邪恶的人为主所憎恶邪恶的单词与 3:21 中翻译为“消失”的单词相同——“不要让他们(智慧/知识)从你的眼前消失。”因此,那些忘记、消失或偏离智慧之路的人为主所憎恶。这四个“不要”的谚语是应该避免的邪恶的例子——扭曲上帝对世界/人类生存的设计,并按照我们自己的形象重塑它。愚昧是基于一个人脱离上帝的理解而重塑的智慧。这会导致罪恶,与上帝分离。

这些不做”的行为反映了撒旦(控告者)路西法的态度,他心里说:“我要升到至高之处”(以赛亚书 12:12-14)。路西法想按自己的方式行事。他不想信任或追随上帝。这种自私自利的态度是暴君的态度。耶稣说,路西法的两个主要特征是谋杀和撒谎(约翰福音 8:44),这是暴君的惯用伎俩。

另一方面,祂与正直的人亲密无间。祂信任那些有智慧、正直的人。耶稣说,生命的终极体验和满足(“永生”)是认识上帝——与祂建立亲密的关系(约翰福音 17:3)。箴言告诉我们,通过与上帝的亲密关系而获得这种伟大满足的途径是做一个生活正直的人。

与正直之人亲密这个短语中表示亲密的单词是希伯来语“cowd”,通常翻译为“秘密”。它也可以翻译为“忠告”或“集会”。亲密意味着你和上帝之间有共同的东西。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每个人与上帝同行的方式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你可以选择信任上帝。只有你可以决定走在他的道路上。当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做出这些决定时,它都会基于我们共同的独特经历建立我们与上帝之间的关系。

《箴言》的前身《传道书》的中心主题是,信靠上帝必然包含我们无法控制的因素(传道书 3:11 和 11:5)。我们要么依靠自己的智慧(徒劳地)寻求一种无法控制的东西,从而导致愚蠢和疯狂,要么信靠上帝,走在他的道路上,从而带来平安和满足——智慧之路。这种智慧之路是正直之人的道路。那些实践智慧的人会与上帝建立这种亲密关系,这是今生的终极宝藏。

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只有一次机会凭信心生活。只有一次人生。当我们到达天堂时,我们将不再凭信心生活,而是凭眼见生活。通过凭信心智慧行事,我们可以与上帝建立亲密关系,这是最宝贵的财富。这是我们提前送出的财富;它将等待我们的到来。它将包括进入我们主人的喜乐(马太福音 25:21,23)。但这种智慧也会给今生带来巨大的好处。这是现实的秘密,也是与上帝和彼此有效交流的关键。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