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约伯记 2:11-13 意义

约伯的访客:约伯的三个朋友——以利法、比勒达和琐法——在约伯受苦的时候来看望他,希望安慰他。他们第一次见到约伯时甚至没有认出他,因为他浑身长满了疮。每个人都撕裂衣服,扬起尘土,哭泣,哀悼他们朋友的状况。他们和约伯坐在一起,默默地等了他一个星期,等他开口。他们看到约伯非常痛苦。

现在我们开始了解故事中的三个新角色。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三个有名字的角色:上帝、撒旦和约伯。我们不知道约伯的妻子或孩子的名字。我们似乎知道约伯三个朋友的名字,因为他们也是故事中的主角。

约伯的三个朋友听见有这一切灾祸临到他,就各人从本处赶来。以利法和约伯听见有这一切灾祸临到他,就从本处赶来。 提幔人比勒达 书亚人和拿玛人琐法,他们约定要来 同情他并且安慰他。

我们看到约伯的三个朋友住在三个不同的地方。关于文本是否描述了这些人来自哪里,或者他们是哪位后裔,存在一些争议,因为便雅悯支派的成员被称为便雅悯人。有些人认为提幔人以利法来自以东地的一座城市提幔。约伯记中有很多模糊之处,因为没有提供太多细节。没有人确切知道这些人是谁,这对我们来说是失传的信息,但如果我们在圣经中寻找这些名字,我们会找到一些可能的线索。

以扫定居在以色列南部的以东,有趣的是,他有一个儿子叫以利法,以利法又有一个儿子叫提幔(创世记 36:10-11)。这个以利法可能是提幔的后代,以最初的以利法命名。

书亚人比勒达可能就是亚伯拉罕和基土拉的儿子书亚的后裔:

“亚伯拉罕又娶了一个妻子,名叫基土拉。她给他生了西姆兰、约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书亚。”
(创世记 25:1)

拿玛人琐法的身份更难确定。有些人认为琐法可能是以扫的另一个孙子,在《创世记》第 36 章第 11 节中被称为“洗弗”,在《历代志上》第 1 章第 36 节中被称为“洗腓”。

这些名字很可能对《约伯记》被“出版”时的人们具有某种意义。由于传统上认为摩西是编纂第一本《圣经》的人,因此,这些地理位置或部落对那个时代的人们来说应该是熟悉的,这似乎是合理的。

如果以扫和亚伯拉罕的这些祖先是这些城市/地区的名字,那么可能意味着《约伯记》的创作时间是在以色列人流亡埃及期间,也许是他们沦为奴隶的几百年后。这可能意味着《约伯记》是在公元前 1700 年左右写成的,然后在大约 200 年后由摩西的抄写员编入《旧约》。

约伯的朋友可能是根据他们来自的地区来指定的,而这些地区尚未定居和命名,以便让观众了解他们来自哪里。创世记 2:14 中就有一个例子,其中指出底格里斯河位于亚述以东,远早于亚述建立之时。与现代类似,在谈到皮克特人等古老部落时,我们会说他们住在苏格兰,尽管当时没有苏格兰;他们称自己的家园为“阿尔巴”。似乎可以推断,如果这些地理区域在摩西时代还不为人所知,它们可能会更新为当时的地名。

圣经没有告诉我们约伯是如何与这三个人成为朋友的,但我们可以推断他们也是有地位的富人。约伯也许曾与这些朋友做生意,或与他们作为社区领袖商议(约伯记 29:7-10)。

LXX(旧约的希腊文译本)称他们每个人都是“国王”。在古代,许多富有的权威人士被称为小地区的国王,而这些地区在现代读者看来更像是城镇或县。在以色列建立之前,以东有一代又一代的统治者。创世记 36:31-43 列出了许多国王和首领的名字,“他们在以色列人还未有君王统治之前,在以东地统治。”

约伯的朋友们听说了约伯遭遇的一切苦难便相约前来慰问和安慰他。他们似乎互相派使者,商量好前往约伯的家,以便慰问安慰他们的朋友。

翻译为安慰的希伯来语是“nacham”,在创世记 6:6 中被翻译为“抱歉”,其中说,

“耶和华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忧伤。”
(创世记 6:6)

这些朋友的目的似乎是真诚的;他们有一个朋友正在受苦,所以来和他一起悲伤。然而,他们似乎并没有为即将遭遇的事情做好准备。

他们远远地举目望去,没有认出他来,就放声大哭。他们各人都 撕破了他的袍子,他们 将尘土从他们头上扬向天空。

约伯的容貌因皮肤病而大变,以至于他的三个朋友远远看见约伯时都没有认出他。他们看到朋友的遭遇后,每个人都撕裂了自己的衣服。在上一章中,约伯在失去孩子和财产时也撕裂了自己的衣服(约伯记 1:20)。这是整本圣经中哀悼或悲痛的标志(撒母耳记下 13:19;以斯拉记 9:3)。

他们还把头上的尘土向天空撒去,这显然也是表达极度悲痛的一种习俗。在《新约》中,听司提反作证的犹太人也向空中撒了尘土;他们的悲痛伴随着极大的愤怒(《使徒行传》22:23)。

圣经中对这三个人作为约伯的朋友的描述现在得到了证实,因为这三个人与约伯坐在一起整整一个星期都没有说话:

他们就与耶稣一起坐在地上七天七夜,没有人和他说一句话,因为他们看见 他的 疼痛非常剧烈。

这些人与约伯一起坐在地上七天七夜,没有人对他说一句话,这符合犹太人安慰哀悼者的习俗。习俗是等待受害人先开口,正如约伯在下一章中所做的那样。这些人与约伯一起默默地坐了整整一周,表明了他们对约伯的承诺。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三个朋友将与约伯交谈,就像约伯的妻子一样,他们的话语会诱惑他,使他误入歧途。

从第 3 章到第 31 章,约伯将与他的三个朋友进行讨论。这三个朋友将试图“帮助”约伯,但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引诱约伯同意撒旦的观点,即上帝是一个可以被“收买”的交易者。我们没有直接被告知撒旦是通过约伯的妻子或这三个朋友来工作的。但我们可以从上下文推断出情况确实如此,因为整个故事都围绕着一个“神圣的赌注”展开。上帝向撒旦吹嘘约伯是真正的正义之士。撒旦声称,如果允许他筛选约伯,他可以让约伯“当面诅咒你”。

看来约伯的三个朋友真心想帮助约伯,但他们对上帝的理解却被误导了。鉴于他们不了解上帝是谁,也不了解上帝对我们的期望,他们没有正确地谈论上帝,因此给了约伯错误的建议。最后,我们会看到上帝会对约伯的朋友以利法(他显然是三个朋友中的首领)说:

“耶和华对约伯说了这话以后,就对提幔人以利法说:‘我的怒气向你和你的两个朋友发作,因为你们议论我不如我的仆人约伯说的是。’”
(约伯记 42:7)

这三个朋友会为约伯提供建议,但他们对上帝的评价是错误的。他们对约伯的基本观点是“你一定做错了什么,上帝才会这样对待你,所以你要悔改,上帝会恢复你。”从这个角度看,这三个朋友认为上帝是一个交易的存在,人类必须贿赂或安抚上帝才能获得利益。

这与人类对偶像的基本看法相同——向偶像献祭应该能让神赐予我们想要的东西。这也是撒旦对上帝的错误描述(约伯记 1:10-11)。因此,尽管这一直是历史上对上帝和精神力量的普遍看法,但《约伯记》不遗余力地断言,这是对上帝的完全错误的看法。正如使徒保罗所强调的:

“深哉!神丰富的智慧和知识!他的判断何其难测!他的踪迹何其难寻!谁知道主的心?谁作过他的谋士?谁先赐给他,使他后来偿还?因为万有都是本于他,倚靠他,归于他。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远。阿们。”
(罗马书 11:33-36)

我们将从这个展开的故事中看到,约伯从未对上帝说过错话;约伯坚定地认为上帝就是上帝,因此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约伯拒绝承认他的行为操纵了上帝的行为。在肯定这一点时,约伯正确地谈论了上帝(约伯记 42:7)。

但是约伯记也让我们窥见了上帝的心思,他希望他的义人得到更大的奖赏。当然,他希望他们通过信仰认识他。我们将看到约伯会断言上帝对他和他的困境缺乏正确的看法(约伯记 23:1-7)。然而,上帝会向约伯表明,上帝并不遥远,而是近在咫尺。上帝让约伯知道他一直与他密切相关,约伯开始以一种新的亲密方式看待和认识上帝(约伯记 41:5-6)。

约伯对上帝的评价是正确的(约伯记 42:7)。但约伯对上帝的看法似乎不完整——包括上帝遥不可及的想法。约伯会说,他相信如果他能与上帝会面并解释自己,上帝就会心软并恢复他(约伯记 23:7)。约伯确实得到了上帝的接见。但在与上帝的互动中,约伯了解到,需要改变的是他自己的观点(约伯记 42:5-6)。

为了说明上帝并不是一个可以被操纵的交易者(如撒旦所声称的那样),上帝宽恕了以利法和他的两个朋友,因为他们说了上帝的坏话。他们没有受到任何负面影响。约伯为他们求情,上帝接受了。三个朋友来安慰约伯,但最终是约伯帮助他们摆脱了困境。

以利法和他的两个朋友认为上帝是交易性的;如果你安抚他,他就会满足你的愿望。他们这样说,就是在错论上帝(约伯记 42:7)。根据他们自己的哲学,他们应该受到上帝的惩罚,因为他们没有正确地谈论上帝。但上帝完全原谅了他们,接受了约伯的代祷。

到时候我们会看到,上帝将向撒旦证明他对约伯的指控是错误的;约伯确实是正义的。约伯的朋友将认识到他们对上帝的交易观点也是错误的,但(为了进一步表明他们的错误)上帝将原谅他们,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负面后果。

约伯会正确地谈论上帝。但约伯也会学会以一种新的、更深刻的方式认识上帝。这对约伯大有裨益,因为认识上帝会引导我们实现人生的最大成就(约翰福音 17:3)。我们可以从天使可以亲眼看到并认识上帝,却又在注视着我们以了解他的智慧这一事实推断,凭着信仰认识上帝是一个伟大而奇妙的机会(以弗所书 3:10)。

这与耶稣告诉多马的话一致,多马因信而有福,但那些未见而信的人将得到更大的福分(约翰福音 20:29)。看来,上帝希望他最喜欢的约伯通过信仰深深地了解他,从而获得生命中最大的好处。

没有一个有理智的人愿意经历约伯所经受的那种痛苦。但是每个人都会经历困难。也许通过向约伯学习,我们可以以一种让我们能够凭信心认识上帝的方式接受我们所经历的困难,并因此获得生命中最大的祝福。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