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约珥书 2:28-32 意思

耶和华应许在末世将圣灵浇灌在犹大居民身上。耶路撒冷所有满怀信心求告耶和华名的以色列人都将免受他的审判。

约珥书 2:28-32 是希伯来圣经中的一个独立章节。约珥开始了另一个关于复兴的预言,但这一次是关于精神复兴的。他以这个介绍开始,谈到精神复兴,说“这事以后必成就”(第 28 节)。这句话也可以翻译为“这事以后必成就”。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什么以后?”这部分似乎推断精神复兴将在审判和身体恢复之后发生。

约珥预言,有一天,上帝将把他的灵倾注在所有肉体上。令人惊讶的是,这与对犹大的可怕审判有关,犹大被一个外邦国家入侵。然而,这是上帝的模式。我们可以在耶利米书 29:11 中看到这一点,这是约珥书的姊妹篇。耶利米书 29 预言了即将到来的巴比伦入侵,在描述即将席卷这片土地的恐怖时,上帝说道:

“耶和华说:‘我知道我为你们所怀的意念,是赐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灾的意念,要叫你们末后有指望。’”(耶利米书 29:11)

上帝明确地指出,虽然即将到来的入侵是可怕的,但它将给以色列带来伟大的成就。

使徒保罗在写给罗马教会的信中阐述了这一原则,他说:

“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罗马书 8:28)

我们的上帝是一位将万物转化为对他的子民有益之物的上帝。

耶和华是这段经文的发言人。他以“这事以后必有这样的事,为要建立一种联系和顺序”这句话作为开场白。耶和华表明了他的意图,说: “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凡世人。”这令人吃惊,因为这句话与上帝审判他的不顺服的子民、侵略者蹂躏这片土地以及上帝对这些国家的最终审判有关。在对世界进行这一切审判的过程中,上帝说他将倾注他的灵。但上帝不会只将他的浇灌在他的以色列国身上。他将把他的浇灌世人。这甚至包括侵略国。

动词“倾倒”通常按其字面意思使用,即使水和血等液体从一个容器流入另一个容器(出埃及记 4:9;创世记 9:6)。例如,在《申命记》中,摩西告诉以色列人,当他们宰杀动物在家吃肉时,他们要放出肉中的血,并将其像水一样倒地上(申命记 12:16)。耶和华说他会将他的倾倒在全人类身上(字面意思是所有肉体)。上帝的力量和活力将倾倒在全人类身上

“全人类”这个短语的字面意思是“所有肉体”,似乎是指神灵普遍降临到全人类身上。

在旧约中,神的灵会降在被选中的人身上,以达到特殊的目的。例如,“耶和华的灵降在基甸身上,他就吹角,亚比以谢族人都聚集跟随他”(士师记 6:34)。这对大卫王来说也是如此:“撒母耳用盛膏油的角,在他弟兄中膏了他。从这日起,耶和华的灵就大大感动大卫”(撒母耳记上 16:13)。但这预示着有一天,全人类都会得到神的灵浇灌。

如果有人质疑是否包括了所有阶层的人,上帝补充说,在那些日子里,我将把我的灵倾注在男仆和女仆身上。男仆和女仆将与他们的主人一样享有上帝的灵。这表明上帝不偏待任何人。上帝重视每个人,不会根据经济或社会地位表现出偏袒(申命记 5:14;雅各书 2:1-9;罗马书 2:11)。

使徒彼得在基督升天后的第一个五旬节发表的伟大布道中引用了 28-32 节。他以“这正是先知约珥所说的”开头。彼得在使徒行传 2 中解释狂风呼啸和人们听到外邦人(门徒)说自己母语的现象时引用了这些经文。一些人指责这些人在早上九点喝醉了。彼得告诉聚集的虔诚、精通圣经的犹太人,这是上帝的灵,正如约珥书 2:28-32 所预言的那样,其中描述了上帝将他的灵倾注在人类身上(使徒行传 2:17-21)。在五旬节事件期间,主开始履行将他的倾注在全人类身上的承诺(约珥书 2:28),将灵赐给了聚集在楼上的犹太人。后来在使徒行传中,圣灵被赐予悔改的犹太人,以及最初信仰的外邦人(使徒行传 10)。

由于彼得没有说约珥书 2:28-32 中的预言已经应验,而只是说预言是“说到”的,这可能意味着五旬节开始应验,但这个预言的某些方面在末世仍有待应验。首先,新一代人类诞生,然后重生并接受上帝的灵。在末日,似乎可能会有另一种上帝之灵倾泻的特殊表现。

神圣精神的倾泻将带来预言、梦想和愿景:你们的儿子和女儿将预言,你们的老年人将做梦,你们的年轻人将看到愿景

梦境(希伯来语为“chalom”)是指人在睡眠时体验到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创世记 28:12;约伯记 33:15)。异象(希伯来语为“chazon”)是指上帝指示的视觉表现,如视频或电影,可能需要或不需要解释。它似乎发生在人们清醒的时候。

在早期教会时期,即圣灵在五旬节降临之后,就有一些预言(使徒行传 19:6;21:9)。在使徒行传 9 和 10 中,使徒彼得和罗马人哥尼流都看到了一个异象,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在使徒行传 16:9 中,保罗看到了一个异象,使他的路线从亚洲改道到马其顿。然而,这些经文的大部分应验很可能要到末世才会实现。在21世纪,有许多报道称耶稣的异象使世界各地的许多人相信他。这可能是导致时代终结的“阵痛”——意味着一个越来越激烈的应验循环将导致高潮(罗马书 8:22)。

梦境异象都是古代世界传递预言的方式。这段经文表明,这种活动有望在末世再次复兴。看来,使徒行传第 2 章开启了当今地球的最后一个时代,启示录和但以理书中预言的事件将结束这个时代,并为正义居住的新地球的新时代铺平道路(彼得后书 3:13)。

圣灵的恩赐将伴随着强大的神迹。上帝说他显出奇事奇事一词指的是上帝力量的特殊展示。在《出埃及记》中,上帝使用摩西和亚伦在法老面前行了许多奇事,以证明只有他(上帝)是全能的(出埃及记 11:9,10)。在我们的经文中,上帝将在天上和地上显出奇事来宣布他的审判。这个预言在耶稣死时得到了部分实现,当时发生了地震和超自然的黑暗(马太福音 27:45-54)。启示录记录的神迹超过了《出埃及记》中向法老展示的神迹;这些神迹将在整个地球上展现。

在那些日子里,到处都是血、火和烟柱。这些术语与战争的恐怖有关。街道上血流成河,房屋燃烧,城市中烟柱高耸,数英里外都能看到。这些奇观预示着地球上的危机,并预示着上帝对所有不服从之人的审判。启示录描述了这种将降临地球的灾难(启示录 14:20;18:18;9:18)。这种活动之前曾多次发生,形成了一种“阵痛”模式(罗马书 8:22),导致时代的顶峰,即现有的天地将被火吞噬(彼得后书 3:12)。

此外,还将出现宇宙奇观:太阳将变成黑暗,月亮将变成血色。这些可以用来描述日食和月食。但此类事件的发生模式是可以预测的,因此更有可能描述大扰动的影响,例如地球遭受破坏后空气中弥漫的烟雾和碎片,导致太阳变暗,月亮呈现红色。

这些奇迹将在耶和华大而可畏的日子来临之前发生。耶和华大而可畏的日子这个短语指的是耶和华将展示他的至高权力和对人类权力和人类生存的权威的时候。耶和华的日子有很多,包括侵略者占领犹大的日子。耶和华大而可畏的日子这个短语可能指的是彼得所描述的最后一天,我们所知道的地球将被毁灭:

“但主的日子要像贼来到一样。那日,天必大有响声废去,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烧尽了。这一切既然都要如此销化,你们为人该当怎样圣洁、怎样敬虔,切切仰望神的日子来到。在那日,天必被火烧销化,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但我们照他的应许,盼望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
(彼得后书 3:10-14)

那时,上帝将审判恶人,拯救义人。凡求告耶和华名的,就必得救。这是在耶和华大而可畏的日子的背景下。甚至到时代的末期,上帝的恩典也适用于所有接受的人:

“圣灵和新娘都说:‘来!’听见的人也该说:‘来!’口渴的人也当来;愿意的人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启示录 22:17)

约珥的预言说,凡求告耶和华名的,就必得救,这很可能是一个普遍原则。这一原则已经多次应验,包括《使徒行传》中记载的应验。它也将在末世应验(启示录 22:17)。在《使徒行传》第 2 章中,它指的是那些在耶路撒冷被上帝的灵赋予力量的以色列人(第 28-29 节)。然而,上帝明确表示,他的恩典也适用于全人类,他将他的灵倾注在外邦人身上,就像他将他的灵倾注在犹太人身上一样(使徒行传 15:8-9)。

使徒保罗引用约珥书 2:32,强调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并说“犹太人和希腊人并不分”(罗马书 10:12)。保罗在罗马书 10:13 中引用了约珥书 2:32,其中的经文被译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这是恰当的,因为“得救”的意思是“某物从某物中解脱出来”。因此,翻译为“得救”(如罗马书 10:13)或“解脱”(如约珥书 2:32)是同义词。在罗马书中,保罗希望信徒通过信仰而摆脱因犯罪而产生的不良后果。

在罗马书 10:13 中,保罗谈到信徒在日常生活中从罪的权势中被释放/拯救。因此,保罗解释了罗马书的主题,即“义人必因信得生”(罗马书 1:16-17),强调整本书都是关于信徒为了凭信心行事而需要做出的日常决定。保罗将罗马书 10 与申命记 30 联系起来,后者也强调基于信仰做出赋予生命的决定。

在申命记 30:11-20 中,摩西提出了以色列必须做出的决定,即在应许之地生活期间,他们所做之事的后果是生还是死。在罗马书 10:13 中,上下文适用于信徒通过凭信心行事而摆脱罪恶的力量。保罗呼应了申命记 30:11-20 中的信息,即相信真理,然后说真理。根据罗马书 10,这就是“信仰的正义”的样子,这是通往正义的真正道路。

根据申命记 30:11-20 的经文,选择生命的方式是相信真理,说出来,然后去做。这样生活并没有让以色列获得被上帝选中的权利——上帝选择他们是因为他爱他们(申命记 7:6-8)。保罗用这节经文来证明,走在上帝的道路上,相信这对我们最好,可以拯救我们脱离罪恶的毁灭之路。世界让罪恶看起来像是生命,但其实它就是死亡。

约珥的预言的直接应用也是如此。以色列过去和现在都是上帝的子民,上帝将以色列视为自己的产业。他们的服从并不是上帝选择的必要条件——这是上帝的恩典(申命记 7:6-8)。相反,问题在于以色列是走上帝的道路并得到他的祝福,还是走周围国家的罪恶和剥削的道路,并承担随之而来的死亡后果。

“Sozo” 是希腊语单词,在罗马书 10:13 中被翻译为“得救”,保罗在这段经文中引用了约珥书 2:32。这个词需要结合上下文才能确定从什么中解脱出来。“Sozo”有时被翻译为“痊愈”或“痊愈”,例如在马太福音 9:21 中,一位妇女从疾病中解脱出来。在申命记 30 章和罗马书 10 章中,上下文关注的是生死抉择、正义或非正义。顺从地行走,相信上帝的道路是最好的,就会带来生命和平安,这就是正义。

耶和华是一位慈悲仁慈的神。他赐恩给那些真正离弃邪恶、归向他的人。在约珥书第二章的最后一节中,约珥向幸存者中的一群人讲话。这清楚地表明,在未来四个国家的每次入侵中,以色列中都会有人幸存下来。这将符合上帝与亚伯拉罕的约定(创世记 12 和 15)。幸存者中将有那些被主召唤的人。

幸存者中会有一群人逃脱,他们是主所召唤的。这是主说过的话。这将发生在以色列,正如“在锡安山和耶路撒冷”这句话所证明的那样。由于有一群逃脱的人是幸存者的一部分,因此“逃脱”这个词并不是指逃离死亡,因为那适用于所有幸存者。逃脱的人可能是指那些逃离罪恶并悔改转向上帝的以色列人。上帝会保留那些忠诚的人的残余。

这适用于所有满怀信心地呼求主名的人。幸存者中会有人呼求主名,并恢复与神同行的团契。

这反映了上帝从一开始就向以色列人传达的一个原则,那就是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选择犯罪的不良后果。上帝在西奈山上明确了这一点,当时他回应了人民请求上帝通过摩西而不是直接对他们说话,以免他们死亡:

“摩西对百姓说:‘不要害怕;因为神降临是要考验你们,使你们始终敬畏他,不至于犯罪。’”
(出埃及记 20:20)

上帝向他所拣选的圣约子民说了这句话。但今生的罪孽仍然有后果,来世在上帝面前也有后果。上帝明确表示,他的子民应该把罪孽的后果视为比死亡的后果更严重。正如耶稣在启示录中所说:

“你务要至死忠诚,我就赐给你生命的冠冕。”
(启示录 2:10)

这一原则可以适用于任何和所有的入侵和占领事件。约珥预言将有四个国家入侵并占领/统治犹大(约珥书 1:1:4)。上帝似乎在这里预言,他将阻止人民的彻底毁灭,因为会有幸存者。然后,在幸存者中也会有忠实的残余;那些呼唤上帝的人。在迫在眉睫的巴比伦入侵中,幸存者中呼唤上帝的人的例子包括留在犹大的先知耶利米,以及一些被俘虏并流放到巴比伦的人,如但以理和以西结。

那些呼求主名的人将摆脱罪孽的不良后果,这一原则也适用于新约信徒。正如耶稣在主祷文中所说,上帝会宽恕那些宽恕他人的人(马太福音 6:14)。正如约翰在他的书信中所说,上帝会宽恕信徒承认和悔改的罪孽(约翰一书 1:9)。在每种情况下,这都是指信徒恢复与上帝的团契。

锡安山位于耶路撒冷城的东南部,大卫将耶路撒冷定为国家首都时,在此地建造了他的城堡。它象征着上帝的国家和人民。同样,耶路撒冷是上帝与他的子民同在的地方,直到他的灵离开,圣殿被巴比伦人摧毁(以西结书 10:18-19)。所以这个预言适用于整个以色列。

上帝说,锡安山耶路撒冷将有幸免于入侵的人。在《新约》中,许多信主的犹太人因迫害逃离耶路撒冷,并在公元 70 年罗马人摧毁耶路撒冷期间的大屠杀中幸免于难。罗马人可能是入侵和统治以色列的第四个国家,正如约珥在约珥书 1:4 中描述的四种蝗虫所描绘的那样。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追随者会幸存下来,因为他们呼唤了主的名。

在现代,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相信耶稣而得到解脱或拯救,摆脱与上帝的分离。正如旷野中的以色列人有足够的信心看着摩西举起的铜蛇,从而摆脱蛇毒的死亡一样,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有足够的信心看着耶稣被举在十字架上,希望得到治愈,从而摆脱罪的毒害(约翰福音 3:14-15)。这是因信而来的恩典(以弗所书 2:8-9)。上帝呼召那些来的人,凡求告主的人都会得救。耶稣在约翰福音中说:“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到我这里来的,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约翰福音 6:44)。他还说,任何“信他的人,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 3:16b)。然后,那些在基督里的人在他眼中被完全接纳,就像亚伯拉罕因信被称为义一样(创世记 15:6)。

那些因信而完全被恩典接纳的人,就有能力与神同行,做祂为我们预备的工作,并获得丰厚的奖赏(以弗所书 2:10)。当我们失败时,我们可以呼求主的名,恢复团契(约翰一书 1:9)。这使我们摆脱了罪的不良后果,无论是在今生,还是当我们站在基督的审判台前时,都会得到我们今生所做的一切的奖赏,无论是好是坏(哥林多后书 5:10)。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