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a bookmarkAdd and edit notesShare this commentary

诗篇 118:1 含义

诗篇 118 以“感谢耶和华”这一常见的劝诫开始。他让我们感恩的原因是:“因为他是良善的。”诗篇作者证明耶和华是良善的:“因为他的慈爱永远长存。”诗篇作者对上帝慈爱的感激之情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并贯穿了整篇诗篇 118。诗篇 118 是五首连续赞美诗的高潮结尾,被称为“哈利路亚”。

本节的注释分为两部分:

  1. 诗篇 118:1 注释
  2. 诗篇118篇的背景

诗篇 118:1 注释

圣经没有对诗篇 118 作任何介绍。因此,严格来说,这首诗篇是五十多篇诗篇之一,其作者没有被诗篇本身确定。然而,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大卫王是诗篇的作者。(请参阅本评论底部的“诗篇 118 的背景”部分,详细解释他可能的作者身份以及有关这首著名诗篇的其他重要信息)。

诗篇 118 是一系列赞美诗(诗篇 113-118)的高潮,被称为“哈利路亚”。哈利路亚的意思是“赞美”。感叹词“哈利路亚!”就来自这个词。诗篇 118 可以描述为“和散那哈利路亚”。它之所以被称为“和散那哈利路亚”,部分原因是当耶稣胜利进入耶路撒冷,预言性地实现这首诗篇时,人群显然在唱这首诗,并朝着耶稣高呼“和散那”(马太福音 21:9,马可福音 11:7-10,路加福音 19:37-38)

诗篇118是一首救恩之歌,诗篇118:1-4是叙事的引子或合唱,诗篇118:28-29是结尾。诗篇的中间部分(诗篇118:5-27)以诗意的方式叙述了诗人在极度痛苦中,耶和华的信实拯救了他的个人故事。诗人描述了一场军事行动,描述了当他被敌人包围,即将被杀时,他呼求耶和华(诗篇118:5-13)并被拯救并得胜(诗篇118:14)的绝望场景。故事继续讲述大卫王在突然获救后在营地里举行的庆祝活动(诗篇 118:15-18)和返回城市的凯旋游行(诗篇 118:19-26),最后以献祭来纪念耶和华的慈爱(诗篇 118:27)结束。(诗篇中诗意的叙述事件与大卫王一生的传记经历相吻合)。

诗篇118以劝诫和两个简单但深刻的事实开始,

你们要称谢耶和华,因他本为善;
因为他的慈爱永远长存(第 1 节)。

这节经文不仅在诗篇的最后一节中逐字重复(诗篇 118:29),也在诗篇的其他地方出现(诗篇 106:1、107:1、136:1)。第二个表达— — 因为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 在每次赞美“伟大的哈利路亚”之后重复出现(诗篇 136)。

诗篇作者劝诫我们要感谢耶和华

字典通常将感恩定义为因某事而产生的幸福感。这种感觉通常源于我们无法控制的愉快环境或期望结果。这些美好的事物感恩是件好事。但这并不是诗篇作者告诉我们感恩的原因。我们要感恩,因为无论我们的处境或成功与否,耶和华都是良善的。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来自耶和华(雅各书 1:17)。当圣经说耶和华是良善的,这意味着他是绝对的、无限的、不可改变的、完美的良善

因此,感恩的劝告(就像快乐一样)并不取决于我们的情况或结果,有时,有时不好。感恩和感谢主是我们应该时刻做的事情。感恩应该源于我们选择的生活视角:

“凡事谢恩;因为这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对你们的旨意。”
(帖撒罗尼迦前书 5:18)

当我们把所有的情况都视为喜乐时,我们就能感谢主(雅各书 1:2)。当我们 1.) 信靠主和2.) 选择从他的角度看待我们的处境时,我们就能把这一切都视为喜乐。我们所有的情况,无论是愉快的、痛苦的还是其他的,都是为了让我们完善他的优良品格(雅各书 1:2-4)。所有这些都符合我们可以控制的三件事,即:

  • 我们信靠谁……耶和华(雅各书 1:6)
  • 我们的观点…感恩/喜悦(歌罗西书 3:15-16,雅各书 1:2)
  • 我们的行为……用我们的行动感恩/尊敬上帝(诗篇118:1,雅各书1:25)

从圣经的角度来看,感恩不仅仅是一种转瞬即逝的情感。如果是这样的话,圣经中关于感恩和心存感激的劝诫(歌罗西书 3:15-16,帖撒罗尼迦前书 5:18)就只不过是一种道德命令,要求人们有幸或有幸感恩。相反,感恩是一种我们可以选择的观点。感恩是心存感激后的行为。

感恩是一种选择的观点。感恩是一种对上帝及其赐予我们生活的诸多祝福表示感谢的态度。感恩的行为表达了人们感激他人给予他们不劳而获的好处。感恩是一种源于谦卑和对他人的欣赏的观点。(谦卑可以被认为是“看清现实”或“看到并根据事实采取行动的能力”)。

与感恩相反的观点是权利感和怨恨。权利感和怨恨源自骄傲和自我中心。权利感认为一个人拥有或渴望的任何好处都是别人欠他的。怨恨源自我们可以惩罚他人或改变过去的幻想。

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和怨恨使人无法感恩。不感恩是人背离上帝时采取的第一步(罗马书 1:21)。

诗篇作者的劝诫是绝对的。我们要时时感谢耶和华(诗篇 34:1)。

诗人感谢耶和华的原因是因为耶和华是良善的

耶和华是善的,因为善是他的本性。当诗篇作者宣称:耶和华是善的,他是在说上帝是完美和绝对的。许多诗篇赞美耶和华的善(诗篇 27:13、31:19、34:8、107:1、119:68)。上帝永远是善的。善就是他的本性。

耶和华是神,他决定什么是。他定义什么是。我们却不能。神的旨意是善的(罗马书 12:2)。他使万事为爱他的人作善事(创世记 50:20,耶利米哀歌 3:25-26,罗马书 8:28)。神不会拒绝赐下任何东西给他的子民(诗篇 84:11)。耶和华简单而奇妙的

这里,诗篇作者用以下的表达方式证明了耶和华是善良的因为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我们之所以能时时感谢耶和华,是因为耶和华时时都是良善的。我们之所以知道耶和华时时都是良善的,是因为祂的慈爱确实是永恒的

翻译为慈爱的希伯来语是 חֶסֶד (H2616)。发音为“hesed”。它可以翻译为“怜悯”、“仁慈”、“恩惠”、“坚定的爱”或“忠诚”。在这里,当诗篇作者同时描述耶和华永恒的“hesed”/怜悯时,他似乎指的是所有这些定义,

  • 耶和华的慈爱永远长存;
  • 对人们的仁慈和恩惠;
  • 对以色列坚定不移的爱;
  • 对自己与上帝所立的圣约始终不渝的忠诚

诗篇 118 中的诗人的表达——因为他的慈爱永远长存——被耶利米在耶路撒冷废墟中的希望之语所体现,

耶和华的慈爱[“hesed”]永不止息,
因为他的怜悯永不失败。
每天早晨它们都是新的;
你的诚实何其广大。”
(耶利米哀歌 3:22-23)

诗篇作者在紧接着的诗句中重复了三次这样的表达:他的慈爱是永远的(诗篇 118:2-4),强调了耶和华的“hesed”/怜悯是无穷无尽的。

诗篇 118 篇——“和散那哈利路亚”——的观点始于对主的感谢,承认完美的善良和对我们永恒的“仁慈”。当我们考虑诗篇作者在他的“救恩之歌”中描述的个人和强烈的“痛苦”时,这种观点变得更加重要(诗篇 118:5-27)。

 

哈利路亚诗篇和诗篇118的背景

诗篇 118 是哈利路亚诗篇组的最高潮结尾,被称为“埃及哈利路亚”,出现在诗篇 113-118 中。

“Hallel” 的词根形式是希伯来语动词 הָלַל (H1984 - 发音为:“haw-lal'”)。“Hallel” 有多种形式,意为“喝彩”、“夸耀”、“荣耀”、“赞美”。它表达了赞美被赞美者的行为和品格所带来的深切满足感。

“哈利路亚”这个动词主要用复数形式,表示认识神伟大的喜乐要与神的子民一同分享。爱神的人聚集在一起,在里欢喜,一同高举祂。

除了诗篇 113-118 篇埃及颂歌之外,诗篇还包含另外两首颂歌:诗篇 136 篇,“大颂歌”;诗篇 146-150 篇,“最后的颂歌”。

埃及赞美诗(诗篇 113-118)因诗篇 114:1 中对埃及的提及而得名。这组诗篇传统上是在逾越节家宴上唱的,以纪念上帝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要了解有关逾越节家宴的更多信息,请参阅《圣经说》文章:“逾越节家宴”)。诗篇 118 可能是耶稣和他的门徒在被钉十字架前一晚的逾越节庆祝活动中唱的赞美诗之一(马太福音 26:30)。

诗篇 113 似乎是摩西和以色列子民之歌的改编,上帝在红海封锁埃及人后拯救了他们脱离法老的魔掌(出埃及记 15:1-18)。这首诗的中心诗句——“谁能像耶和华我们的上帝?”(诗篇 113:5)——提出了出埃及记中这首赞美诗的著名问题:“主啊,众神之中,谁能像你?”(出埃及记 15:11)。

诗篇 114 篇是一首赞美诗,描述出埃及记。它赞叹大地的地貌如何因上帝呼召并奇迹般地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穿过大海,跨过约旦河,进入应许之地而颤抖。

诗篇 115 宣告上帝是每个故事的中心人物,并呼吁听众信靠主,因为他们不会失望。

诗篇 116 是一首预言性的赞美诗,赞美弥赛亚的背叛、死亡和复活。

诗篇 117 是赞美诗,也是福音的命令。它劝诫万民赞美的慈爱,而主的宣告预示了大使命(马太福音 28:18-20)。

诗篇 118 是“和散那哈利路亚”。

“和散那”这个表达从未出现在旧约或诗篇118中,但是

似乎当耶稣进入耶路撒冷过逾越节时,那些进入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人唱了这首歌的歌词,这首歌也适用于耶稣(诗篇 118:26,马太福音 21:8-9)。当时,圣殿院子里的孩子们唱了这首歌的情感(诗篇 118:25-26,马太福音 21:15)。因此,诗篇 118 被命名为“和散那诗篇”。表达“和散那”既是请求,也是赞美。作为请求,它是求助的呼喊,意思是“拯救!”或“拯救我们!”作为赞美,它是欢呼的呼喊,意思是“救赎!”或“救赎已经到来!”

“和散那”含义丰富。它是希腊语 ὡσαννά(G5614 — 发音为:“ho-san-nah'”)的英文音译。希腊语术语是希伯来语表达的音译。希伯来语中的和散那不是一个词,而是两个词。第一个词是 יָשַׁע(H3467 — 发音为:“yaw-shah'”)。“Yaw-shah'” 的意思是“拯救、解救”。第二个词是 נָא(H4994 — 发音为:“naw”)。它是一种煽动性的词。它是一种在个人请求中强调绝望感或紧迫感的方式。它有时被翻译为“我祈祷”、“现在拯救”或“请”。

这两个词组合成“和散那”这个表达,表达了对上帝的崇拜、赞美和绝望的恳求。这个表达的意思是“噢,救救我们吧!”或“赞美救世主!”

因为“和散那”既是拯救的呼声,也是赞美的宣言,所以诗篇 118 中的“和散那哈利路亚”唱出对救赎的绝望呼喊(诗篇 118:5)和对诗篇作者的拯救者耶和华的欢喜赞美(诗篇 118:14-15)也就不足为奇了。

诗篇 118 夹在圣经最短的章节(诗篇 117)和最长的章节(诗篇 119)之间,是埃及赞美诗的最后一首。但诗篇 118 并不是一首藏在犹太诗篇中间的晦涩赞美诗。每年的逾越节(三月至四月)、五旬节(五月至六月)和住棚节(九月至十月)至少三次,以色列人都会背诵、记住和强化诗篇 118。

关于逾越节,诗篇 118 是逾越节家宴的传统结束。诗篇 118 可能是耶稣和他的门徒在他们最后一次逾越节庆祝活动结束时唱的诗篇之一(马太福音 26:30)。

关于住棚节,以色列人在帐篷里住了七天,宣告了“在义人的帐棚里有欢呼和拯救的声音”(诗篇 118:15);而“耶和华啊,求你拯救!主啊,求你赐下平安!”(118:25)是七天节日期间燔祭坛上通常的呼喊。

住棚节前六天每天献祭一次,第七天献祭七次。第七天被称为“伟大的和散那”。(和散那的呼喊是诗篇 118 篇的主要主题)。此外,犹太人用金线将柳条(一种柳树)、桃金娘和棕榈枝绑在一起。这些树枝被称为和散那。在圣殿仪式期间,人们在特定时间挥舞这些和散那。这也让人想起逾越节时耶稣(在我们中间“支搭帐幕”的神之道——约翰福音 1:14)进入耶路撒冷时群众为他所做的事(马太福音 21:8-9)

有些人认为,诗篇 118 的前半部分是在接近圣所时作为游行赞美诗唱的,而后半部分是在圣殿门口唱的,一部分是由圣殿内的祭司合唱,一部分是由进入圣殿时的游行队伍唱的。

诗篇 118 是以色列的一种国歌和文化试金石,与当代西方文化中的歌曲“奇异恩典”类似。我们从以色列历史上对诗篇 118 的颂扬、歌唱和应用可以看出这一点。

似乎在以色列从巴比伦流亡归来之后,在重建第二座圣殿(撒迦利亚书 4:6-10)和纪念第二座圣殿(以斯拉记 3:10-13)时唱了诗篇 118。

以斯拉记述:“匠人立了耶和华殿根基的时候,祭司穿礼服站着吹号,亚萨的子孙利未人敲钹,赞美耶和华……”(以斯拉记 3:10)。以斯拉接着记录了奉献者唱的一些歌词:“耶和华本为善,他的慈爱永远临到以色列人”(以斯拉记 3:11a)。这首赞美诗反映了诗篇 118:1-3 的副歌:“因为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在这一段中,以斯拉将这首诗归功于大卫王(以斯拉记 3:10)。

先知撒迦利亚也提到了诗篇 118 篇中关于圣殿修复的内容。他记录了对归来的犹太人的忠实统治者所罗巴伯的信息,关于在强烈反对的情况下修复圣殿。向所罗巴伯保证,“他将搬出顶石,并高呼‘愿恩惠,愿恩惠归于这殿!’”(撒迦利亚书 4:7),并说“所罗巴伯的手立了这殿的根基,他的手也必完成这殿”(撒迦利亚书 4:9)。主预言那些忠实的人“看见所罗巴伯手中的铅垂线 [角石] 时,必欢喜”(撒迦利亚书 4:10)。

有趣的是,所罗巴伯所奠定的圣殿基石是“匠人所弃的石头”第一次预言性地应用,而“这块石头已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诗篇 118:22)。所罗巴伯所奠定的这块头块房角石经受住了许多敌人的考验(撒迦利亚书 4:6-10),靠着“耶和华的作为”(诗篇 118:23)。

这个预言的第二个也是更大的实现是弥赛亚耶稣,他是“匠人所弃的房角石”(诗篇 118:22、以赛亚书 8:14、28:16、马太福音 22:42、使徒行传 4:10-11、哥林多前书 3:11、以弗所书 2:20、彼得前书 2:4、6-8)。

传统上,诗篇 118 被认为是大卫王所作。圣经似乎也支持他是这首诗篇的作者。以斯拉描述了一首诗篇,其中有类似的诗句,他认为这是大卫王在重建圣殿时所唱的(以斯拉记 3:10-13)。先知撒迦利亚也多次提到诗篇 118,他描述了同样的重建,以色列忠实的统治者所罗巴伯在反对声中奠定了圣殿的基石(撒迦利亚书 4:6-10,诗篇 118:22)。将以斯拉和尼希米的记载结合起来,表明以斯拉认为大卫王所写的未命名的诗篇(以斯拉记 3:10)就是诗篇 118。

此外,诗篇118篇的个人和诗意叙述与大卫王的人生经历有相似之处。此外,诗篇118篇的诗意叙述与诗篇18篇由国王撰写的传记叙述相媲美。

  • 诗篇 18:4-5 / 诗篇 118:10-12(诗人被死亡/敌人包围)
  • 诗篇 18:3, 6 / 诗篇 118:5(诗人在危难中呼求耶和华)
  • 诗篇18:19 / 诗篇118:5 (诗篇作者得救到宽阔的地方)
  • 诗篇 18:20-22 / 诗篇 118:15, 19(义人得救)
  • 诗篇 18:37-38, 40-42 / 诗篇 118:7(诗篇作者战胜敌人)
  • 诗篇 18:49-50/诗篇 118:28-29(感谢耶和华永远的慈爱)

《尼希米记》表明,公元前 444 年住棚节期间,耶路撒冷城墙和城门修复完毕后,在落成典礼上,人们引用了诗篇 118 篇(当时是以斯拉时代)。《尼希米记》8:1、14-18 告诉我们,在住棚节期间,人们用棕榈枝在屋顶、院子以及圣殿的院子里搭棚,并“欢呼雀跃”(《尼希米记》8:16-17)。

这项活动与诗篇 118:15 中所描述的相呼应:“在义人的帐棚里有欢呼拯救的声音。”尼希米也告诉我们,有些人在门口搭帐篷(尼希米记 8:16)。诗篇 118:19 唱道:“求祢为我敞开义门,我要进去,我要称谢耶和华。这是耶和华的门,义人要进去。”

此外,在以斯拉和尼希米时代,城里的犹太人被敌人包围,敌人先是嘲笑他们,然后威胁要攻击他们并阻止工作(尼希米记 2:19-20,4:1-9,6:1-9)。我们再次看到这种情况与诗篇 118 之间的关联。诗篇 118:10-14 歌唱了敌人如何包围上帝的子民,但耶和华拯救他们脱离危险。尼希米倡导的上帝重建计划耗时五十二天,上帝和他的子民的这一非凡成就震惊了周边国家(尼希米记 6:15-16)。诗篇 118 的第 15-16 节和第 23-24 节也有相应的惊讶。

最后,诗篇 118 很可能是大卫所写,也高度预言了弥赛亚耶稣和大卫之子。我们将在诗篇 118 的注释中指出这些预言的联系。

由谷歌翻译自动从英语翻译过来。

Select Language
AaSelect font sizeDark ModeSet to dark mode
本网站使用 cookie 来增强您的浏览体验并提供个性化内容。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隐私政策中所述的 cookie。